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式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0.21 KB
- 文档页数:2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进展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经常发生于多种肝胆系统疾病后遗症或其他原因所致,病人通常表现为黄疸、腹痛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有很多,但尚未有确切的共识。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最新进展。
1. 保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小或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包括膳食、药物治疗等。
有研究表明草药能够促进胆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胆汁流量,缓解胆汁淤积的情况,从而有望减缓胆管结石的症状,但其有效性尚需临床验证。
2.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介入治疗方式,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式之一。
内镜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GBD)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PTGBD是将导管或支架经肝穿刺置入胆管内,引出胆汁,以减轻胆管压力,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ERCP是通过内镜引入胆道,用特定工具拿取胆管结石或拓宽狭窄部位,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成功率较高、创伤小等优点。
尽管内镜治疗的效果较好,但该方法需要特定的操作技能,因此不具有普遍性,治疗成功率也不一定会持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例如胆管损伤、出血等。
3.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
该手术适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较大,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置入导管和支架的患者,操作过程中需要在病人腹腔内进行操作,需要特定的虚拟镜以辅助视觉情况。
相比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病人术后恢复快、伤口小、术后并发症少、疤痕小等优点。
总体而言,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每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因情况不同而异,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实验来证实这些新的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并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用什么手术好?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成因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以及胆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胆管炎或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术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将介绍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法1.1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复杂,但有效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切开患者的胆管,然后使用特殊的工具或通过自然管道将结石取出,取出结石后,再对胆管进行整形和缝合,以确保胆汁流动顺畅。
这种手术方法通常适用于结石数量较少、位置较为集中的患者。
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胆管切开取石术具有较高的清除结石效率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手术后恢复期可能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在胆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从而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以确保结石已经完全清除,并监测是否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肝部分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结石分布广泛、胆管狭窄严重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以彻底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同时,医生会对胆管进行整形和重建,以此来确保胆汁能够顺畅流动。
肝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术涉及肝脏组织的切除和胆管的重建,因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期较长,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胆瘘等病症。
此外,该手术对病人的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肝功能进行恢复。
1.3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是一种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让胆汁直接流入肠道,从而避免胆汁淤积和结石形成。
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内镜取石术和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结石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定。
1.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这包括控制饮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过度饮酒等刺激肝胆系统的因素。
2. 内镜取石术:对于较小的肝内胆管结石,内镜取石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内窥镜插入十二指肠,经过胆管进入肝内,使用工具将结石取出。
3.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肝内胆管结石,无法通过内镜取石术取出的情况,或者患者有其他胆道疾病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通过手术切开胆管或肝脏进行结石的摘除。
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同时还需与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讨论和评估。
肝部分切除手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临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手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6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27名)和治疗组(29名)。
对照组行胆管切开联合手术,治疗组行肝部分切除手术。
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
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1%(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70.4%(19/27)。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3.8%(4/29)显著低于对照组40.7%(11/27)。
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肝部分切术手术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术后恢复。
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部分切除手术;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效果肝内胆管结石指的是两侧肝管汇合处以上部分胆管内的结石,临床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该病在东亚国家较为常见,因此又称为东方肝胆结石病,并成为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难题,该病可因结石引起胆管阻塞从而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
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6名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手术方法,比对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6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27名)和治疗组(29名)。
对照组中14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33至64岁,平均(47.3±3.7)岁;治疗组中15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34至66岁,平均(48.8±3.2)岁。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方法1.2.1对照组行胆管切开联合手术。
在肝内胆管切开后将结石取出,并在术后予以抗生素以免感染。
1.2.2治疗组行肝部分切除手术。
在麻醉后进行病灶探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手术方法,其中包括左外叶肝部分切除、左半肝切除、右肝叶或肝段切除、右半肝切除、双侧多个肝叶或肝段切除。
分析各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探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肝叶(段)切除术等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选取48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按患者选择分为三组,甲组16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乙组16人,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丙组16人,采用肝叶(段)切除术进行治疗。
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调查患者出院后三年内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
结果:丙组患者三年内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低于甲组及乙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乙组情况优于甲组,但优势不明显。
结论:肝叶(段)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有利于患者康复,为肝内胆管结石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合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肝叶(段)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其具有手术难度高、残石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率高的特点,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
目前,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其中主要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胆肠内引流术以及肝叶/段切除术等,但各种术式的优缺点、术后复发率、术后再手术等情况尚未确定。
我院此次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分别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合并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并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肝叶/段切除术三种术式对48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8.5±7.9岁。
全部病例经我院胆道造影、B超、CT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
其中肝左叶结石18例,肝右叶22例,双叶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3例。
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发布时间:2021-01-07T12:05:05.75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2期 作者: 栾加喜[导读]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类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栾加喜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类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胆道探查碎石术,研究组给予胆肠吻合术(HJS)+胆道碎石术。结果治疗前后,结果?治疗前后I型、Ⅲa型患者予研究组治疗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不同临床类型的患者有不同的效果。胆肠吻合术(HJS)和胆总管切开术(BDE)联合手术方式对I型、Ⅲa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临床;分型;手术方式;选择引言
肝胆管结石属于一种原发性的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指患者的左右胆管汇合处以上存在,胆管内的胆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胆道系统的常见病。这种病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病情复杂,即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患者也有较高的复发率,并且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障碍。随着近年来的临床分开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增多,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患者在完成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手术后,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结石复发率,所以现代部分临床研究中认为,即使患者接受了手术,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这样能够在巩固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护患者的机体功能。故而,探究在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的效果,分析其可用性与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目的对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22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分型后,经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同一种临尿病理类型进行治疗,并比较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依据肝胆管结石病的类型特点,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其同一种类型的治疗存在不同的效果。
结论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依据临尿病理类型的不同,各种类型的有效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应依据病理类型的具体特点,选择最为适宜的方法。
标签:肝胆管结石;治疗方法;对比为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22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病理分型,并分别经六种于术方法对同一种类型进行了治疗,经结果验证,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了确定,为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228例,男119例,女109例:年龄16一85岁,平均年龄44.6岁。
其中l型36例,ll型68例,llla型52例,lllb型50例,lllc型22例。
1.2临床病理分型①1型:结石局限于某一亚肝段、肝段胆管内,胆管病变、受累肝脏比较轻微:②11型:结石沿肝内胆管树呈区域性分布,充满儿个肝段内,合并病变区段肝管的狭窄,伴随受累肝段的萎缩lll型:双侧肝叶胆管内遍布结石,依据实质病变情况,包括有3种亚型.llla型,肝实质萎缩及纤维化不明显;lllb型,区域性纤维化及肝实质萎缩,合并有萎缩肝脏区段主肝管的狭窄lllc 型,纤维化广泛,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形成,伴有左右肝管的严重狭窄。
对同种临床病理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于术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的差异等。
1.3方法肝叶切除(HT)、胆道探查取石(BDE)、肝(胆)肠吻合(HJS)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常用的于术方法,一般通过单独或联合使用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案可达六种,分别为:HT+BDE;+HJS.HJS + HT.BDE;+ HT.HJS + BDE.HT及BDE;等。
肝内胆管结石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肝内
胆管结石怎么治疗最好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对于较小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尝试采用药物治疗。
一些溶解结石的药
物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帮助患者溶解结石,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需要长期坚持,且对结石的大小和数量有一定限制,因此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其次,对于较大或数量较多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取石术和开腹手术。
内镜下取石术是通过内窥镜放置在胆管内,利用特殊的器械将结石取出,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而开腹手术则是通过腹部切口,直接取出结石,适用于较大的结石或合并其他胆道疾病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比如,中医理疗、针灸、艾灸等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舒缓疼痛、改善肝胆功能。
此外,术后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恢复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总的来说,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进展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在肝内胆管内形成的结石。
它是胆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多为上腹部疼痛、黄疸等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对病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进展。
1. 内镜取石术内镜取石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内镜插入胆道后将胆管结石取出。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同时诊治胆管影像学异常和胆道疾病,并且可以直观地看到结石的情况,进行更为准确的取石。
同时,内镜取石术无需开刀,对身体损伤小,恢复期短。
然而,内镜取石术在一些情况下并不适用,例如肝内胆管结石过于大以至于无法拔出、结石周围有明显的炎症或感染等情况。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进行内镜取石术。
2. 经皮穿刺胆道取石术经皮穿刺胆道取石术是一种通过皮肤的直接穿刺将器械经过肝脏进入胆管取出结石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治疗一些传统内镜无法治疗的病例,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较大、周围有炎症等情况。
然而,经皮穿刺胆道取石术也有其缺点,如穿刺部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且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保障。
3. 胆管支架置入术胆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将金属或塑料支架植入胆管的方法,以保持胆管通畅。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胆管狭窄和结石引起的胆淤,从而减轻症状、预防感染以及保证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
胆管支架置入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可在体内长期保留,且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内镜取石术或经皮穿刺胆道取石术的患者也可以提供治疗。
但是,胆管支架置入术的长期效应尚不确定,有可能在使用支架的过程中出现感染或移位等问题。
因此,患者在进行胆管支架置入术前应该认真评估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
总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目前,内镜取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流方法,但在一些情况下不适用。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进展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胆囊的胆汁倒流入肝内胆管中,与胆囊结石相比,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低,但是对于患者的健康来说同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肝内胆管结石会导致胆汁淤积、发炎、甚至肝内胆管梗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医学研究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下,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1. 药物治疗:在早期发现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中,可以尝试使用化学药物分解结石,以期将结石溶解、排出。
2. 内镜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取石术(ENBD),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操作,可以在胆道中直接对结石进行取石,确保结石完全清除。
这一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较大、数量较多、复杂的患者,外科手术仍然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目的是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保护患者的肝功能。
4. 放射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和经皮穿刺胆管取石术(PTBS)。
这是一种无创伤、微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患者。
5. 中医治疗:中医注重调理全身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二、治疗进展自20世纪末以来,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镜治疗的技术进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治疗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式之一。
ERCP和ENBD可以通过内镜查看胆管情况,将碎石器具引入胆管,对结石进行粉碎和取石,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效果显著。
2. 放射介入治疗的发展:PTCD和PTBS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尤其适用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梗阻和感染的患者。
这种微创治疗方式在患者中备受欢迎,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
3. 新药物的研发: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大。
近年来,一些新药物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溶解和排出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道内胆固醇沉积,胆道狭窄和胆汁滞留所致,导致胆石形成。
当肝内胆管结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时,外科治疗将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一、手术适应证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1.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胆管梗阻、胆石性胆管炎、胆管炎性肝炎等严重并发症;3. 胆石合并胰腺炎、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情况;4. 胆管内结石直径超过1.5cm,或者结石数量较多且固定。
二、手术方式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之一。
手术通过腹腔镜途径,先行取出胆囊内的胆结石,然后经胆囊窦或胆囊床切开胆囊床上胆管,进入肝内胆管,将其中的肝内胆管结石取出,再在胆管上或下着一枚T管,排放术中的胆汁。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2. 胆道镜下取石术对于一些小直径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局部解剖较为复杂的患者,胆道镜下取石术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该手术通过胆道镜引导,直接进入胆管内,定位到结石,利用机械或激光等方法,将结石碎裂并取出。
这种手术方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可以避免对胆道的进一步损伤。
三、手术前的准备1. 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2.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或者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需要提前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提高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的康复能力。
3. 行胆道造影术为了明确损伤的范围和结石的位置,术前还需要进行胆道造影术,以提供手术的参考依据。
四、术后护理1. 观察监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状态以及伤口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