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型腔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46
《数控铣零件加工》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人才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数控铣零件加工和工艺分析、操作的能力,并掌握相应的数控编程知识。
本课程以数控铣削零件加工为核心,以国家社会与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数控铣工考核要求为依据,并将要求贯穿到各个教学项目中,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即可获得中级数控铣工证书。
同时,通过各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相应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互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依据,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基于真实产品、学生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设计课程。
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为主线,融入中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以企业生产的机械零件、模具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任务单元,既关注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的现时要求,又注重未来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态。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的合理排序;通过“循环强化”课程模式,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循环提升;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
2.课程设计思路(1)以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职业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基于产品制造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2)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且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便于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3)遵循能力进阶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项目系统序化;(4)倡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5)课程教学过程要注重多种能力并重培养,强化工作过程的职业养成,以多种能力并重的形成性考核检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4学期;学时:120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熟悉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特点、主要内容、能正确的分析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懂得安全操作规程。
《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
一、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模具制造工
1.2 职业定义
从事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安装及调试整修的工艺技术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模具制造工(四级)、模具制造工(三级)、模具制造工(二级)、模具制造工(一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常温或恒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智力、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手指灵活性、手臂灵活性和动作协调性。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文化程度(含高中同等学历)
1.7 鉴定要求
1.7.1适应对象
从事模具制造行业、或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7.2申报条件
参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及相关规定。
1.7.3鉴定方式
本职业四级、三级采用非一体化鉴定模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两个模块。
理论知识考试模块采用笔试方式或计算机考试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方式。
两项考试(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本职业二级、一级采用一体化鉴定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合在操作技能考核中,分模块进行鉴定。
实行百分制,各个模块鉴定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1.7.4鉴定场所设备(1)标准多媒体教室(2)操作技能训练室(3)CAD/CAM/CAE机房
二、工作要求
2.1“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一览表
2.2各等级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模具制造工(四级)、模具制造工(三级)、模具制造工(二级)、模具制造工(一级)共四个等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2.2.1模具制造工(四级)
2.2.4。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学时:104 学分:6课程负责人:魏香林参编人员:徐斌锋、李文辉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加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教学课时为64学时,4学分。
(二)课程作用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前导、后续课程由于是大一,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学习本门课程,同时也也为后面学习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实训、数控铣、ug编程等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机械制造基础》主要以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案例教学为途径,倾力打造本课程。
主要思路有:加强实践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室,进行教师现场辅导,师生互动交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上机训练、为就业拓宽一条渠道。
复杂数控加工零件加工工艺和程序设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复杂数控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程序设计更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文将探讨复杂数控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程序设计。
一、加工工艺1、前期准备在开始加工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图纸、材料和机床。
根据零件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机床,并确保机床的精度和性能满足加工需求。
2、装夹定位装夹定位是数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需要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和定位基准。
同时,需要考虑到装夹操作的简便性和效率。
3、切削路径规划切削路径规划是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决定了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切削速度。
合理的切削路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刀具磨损和避免过切。
4、切削参数选择切削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
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刀具的类型和切削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如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等。
二、程序设计1、选择编程语言数控程序通常由G代码和M代码组成。
G代码控制机床的移动,M代码控制机床的功能。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CAM软件或者手工编程。
2、坐标系设定在编程过程中,需要设定工件坐标系和机床坐标系。
通过坐标系的设定,可以确定工件的位置和机床的运动轨迹。
3、切削参数设定在编程过程中,需要根据切削路径和材料性质等因素,设定合理的切削参数,如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等。
4、程序调试与优化完成程序编写后,需要进行程序调试和优化。
通过模拟加工过程,检查程序是否存在错误或者冲突。
如果存在错误或者冲突,需要进行修正和优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优化程序来提高加工效率或者减小刀具磨损。
三、总结复杂数控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程序设计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需要深入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和编程原理。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加工工艺和程序设计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中职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ZZ034)”竞赛样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学生赛)样题(1)(总时长:10小时)任务书二〇二三年四月注意事项1.本赛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6+1共计10小时,分三场进行,每阶段完成一项任务,包括第一阶段产品与模具设计3小时,第二阶段模具零件加工与模具装配6小时,第三阶段试模、制件成型与质量检验1小时,具体按照赛规执行。
2.任务书可用赛位号、工位号标识,在加密时需覆盖相关信息,请不要在赛卷其他任何区域填写与考试无关或姓名等透露身份信息的内容,否则视为作弊,成绩无效。
3.参赛选手如果对赛卷内容有疑问,应当先举手示意,等待裁判人员前来处理,处理后按要求签字确认。
4.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应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如有违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5.扰乱赛场秩序,干扰裁判的正常工作扣10分,情节严重者,经执委会批准,由裁判长宣布,取消参赛资格。
6.不准携带移动存储器材,不准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违者取消竞赛资格。
任务书及图纸每场结束提交封存统一保管,最后收回,不允许带离现场或摘录内容,否则按违纪处理。
7.全场三个阶段,各阶段随时保存过程文件,最终按要求汇总提交成果文件,同时备份到U盘中。
凡是由于选手未实时保存文件,发生计算机“死机”“重新启动”“关闭”等一切问题,责任自负。
8.试模时,经裁判确认达到试模条件,才能由现场裁判安排引领到试水与试模区。
9.在产品检验过程中,如裁判发现选手不符合操作规程,可判定该项目未完成并不得分。
10.成型零件的材料为45号钢,成型所用工具、刀具等需自带,现场按照清单提供半成品模具、需加工的成型零件毛坯料等。
11.顶针与拉料杆的长度根据实际长度切割与修配,允许带顶针切割夹具,也可以选用现场提供的顶针切割研磨一体工具。
12.试模任务中,依据情况,灵活、及时进行成型参数的调整、选择温度、压力、和时间等,10模制件中送检2件。
一、毕业论文规定和内容(涉及原始数据、技术规定、工作规定)1.课题名称: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工装设计2.设计任务与规定:设计任务:依照所给零件图(轴类、铣削类各一种),生产大纲为中批或大批生产,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
设计规定1)选用恰当数控机床。
2)绘图采用Autocad,也可用Pro-E3)零件加工程序应符合ISO原则关于规定。
4)绘制机械装配图规定对的、合理、图面整洁、符合国家制图原则。
5)阐明书应简要扼要、计算精确、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并所有用计算机打印后装订成册。
3.设计内容(1)拟定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选取毛坯种类及制造办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图)。
(3)拟定零件数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取各工序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拟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计算工时定额。
(4)填写工艺文献: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
(5)进行数控编程(6)设计数控铣削工序专用夹具,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7)撰写设计阐明书。
二、毕业设计图纸内容及张数1、绘制零件图共7张(含数控加工零件)2、绘制数控加工零件(轴类、腔型类)毛坯图共2张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套4、工艺装备设计图纸1套5、设计阐明书1份三、毕业设计实物内容及规定1)零件工艺分析。
2)总体方案拟定及可行性论证。
3)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4)进行轴类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5)铣削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6)进行铣削类零件加工程序编制。
7)编写设计阐明书。
摘要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得重要构成某些,其核心技术是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是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查及精密机器等高新技术得产物。
它得浮现及所带来得巨大效益,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技术与工业界普遍注重。
当前,随着国内数控机床用量得剧增,急需培养大批可以纯熟掌握当代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和维护得应用型高档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和社会蓬勃发展,对机械加工产品得质量,品种和生产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得规定。
(4)(1) IT14~IT16 (2) IT9~IT10 (3) IT7~IT8 (4) IT5~IT6 9.(0.50分)按数控机床故障频率的高低,通常将机床的使用寿命分为( )阶段。
(1) 2 (2) 3 (3) 4 (4) 510.(0.50分)为了防止换刀时刀具与工件发生干涉,所以,换刀点的位置应设在(B)。
(1) 机床原点(2) 工件外部(3) 工件原点(4) 对刀点11.(0.50分)程序段序号通常用( )位数字表示。
(1) 8 (2) 10 (3) 4 (4) 1112.(0.50分) ( )的说法属于禁语。
(1) “问别人去”(2) “请稍候”(3) “抱歉”(4) “同志”13.(0.50分) G01属模态指令,在遇到下列( )指令码在程序中出现后,仍为有效。
(1) G00 (2) G02 (3) G03 (4) G0414.(0.50分) G00代码功能是快速定位,它属于( )代码。
(1) 模态(2) 非模态(3) 标准(4) ISO15.(0.50分)型腔类零件的粗加工,刀具通常选用( )。
(1) 球头刀(2) 键槽刀(3) 三刃立铣刀(4) 四刃立铣刀16.(0.50分) G代码表中的00组的G代码属于( )。
(1) 非模态指令(2) 模态指令(3) 增量指令(4) 绝对指令17.(0.50分) ( )主要用于制造低速、手动工具及常温下使用的工具、模具、量具。
(1) 硬质合金(2) 高速钢(3) 合金工具钢(4) 碳素工具钢18.(0.50分)在形状公差中,符号"-"是表示( )。
(1) 高度(2) 面轮廓度(3) 透视度(4) 直线度19.(0.50分)斜线方式下刀时,通常采用的下刀角度为( )。
(1) 0~5 (2) 5~15 (3) 15~25 (4) 25~3520.(0.50分)切削过程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 )。
(1)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2) 主运动和辅助运动(3) 辅助运动和进给运动(4) 主轴转动和刀具移动21.(0.50分)只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