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仪故障分析与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81.00 KB
- 文档页数:6
地震监测系统运维服务方案及故障维修处理措施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为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地震活动,地震监测系统的运维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监测系统运维服务方案及故障维修处理措施。
二、地震监测系统运维服务方案1. 系统运维目标地震监测系统的运维目标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准确地监测地震活动,并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2. 运维服务内容(1)系统设备维护:定期对地震监测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数据采集与处理:负责地震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系统软件维护:定期对地震监测系统的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故障排除与处理:及时响应系统故障,进行故障定位和修复,确保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3. 运维服务流程(1)故障报告与响应:用户发现系统故障后,通过指定的渠道向运维团队报告故障,并提供详细的故障描述和相关数据。
运维团队将在接到故障报告后即将进行响应。
(2)故障定位与修复:运维团队根据故障报告进行故障定位,通过技术手段和工具对故障进行修复。
(3)故障验证与测试:修复故障后,运维团队进行故障验证和系统测试,确保故障已经被彻底修复。
(4)故障记录与分析:运维团队将故障记录下来,并进行故障分析,以便后续的故障预防和改进。
4. 运维团队建设(1)人员配置:根据地震监测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配置运维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硬件维护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等。
(2)培训与学习:定期组织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维护能力。
(3)工具支持: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以便运维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故障维修处理措施1. 故障分类与优先级根据地震监测系统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将故障分为紧急故障、重要故障和普通故障,并确定相应的优先级。
2. 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报告与记录:用户报告故障后,运维团队将故障信息记录下来,包括故障描述、时间、地点等。
探析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常见故障及日常维护发布时间:2022-05-07T06:45:16.86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2期作者:孔得璟1 王鑫1 刘丹2[导读] 从2020年?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已全面自动化孔得璟1 王鑫1 刘丹21..甘德县气象局 8141002.祁连县气象局,810499摘要:从2020年?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已全面自动化,气象站的位置、气象仪器的精度及其安装使用方法、观测时间和观测项目、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结果的传递等各方面,都将会直接影响着气象观测结果的质量。
本文结合甘德县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实际,谈谈关于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以为关注者提供参考。
甘德县属高原大陆性半温润气候,年均温-2℃,年降水量550毫米。
常年有风,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日常维护引言甘德县属高原大陆性半温润气候,年均温基本都在-2℃,且常年有风,气象观测工作十分重要。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又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地面观测仪器的常见故障,对观测仪器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是十分关键的。
1地面气象观测常用的仪器地面气象观测所使用的各种仪器,包括感应元件、转换系统(机械传递或电子转换线路)和显示记录仪表;这里注明一点的是,这些所使用到的气象观测仪器,都应是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用于观测业务、且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靠性高、可保证获取的观测数据可信、仪器结构简单、牢靠耐用、能维持长时间连续运行、操作和维护方便、具有详细的技术及操作手册的。
2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的故障2.1常见故障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的仪器故障主要有:温度表的液柱中断、蒸发器中的水溢出或溅出、虹吸式雨量计的记录异常等。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及维修维护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及维修维护进行探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分为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分析、仪器维修技术探讨、维护方法研究、故障预防措施讨论和性能提升策略。
通过这些内容,可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提供指导。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帮助气象观测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维护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提高观测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促进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维修、维护、故障预防、性能提升、研究成果、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面气象观测仪器作为气象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至关重要。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不仅影响到气象数据的准确性,还会给气象观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研究背景的重要性在于指出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故障及维修维护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进行维修。
探讨仪器的维修技术和维护方法,可以有效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故障预防措施和性能提升策略的研究则可以帮助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及维修维护进行研究,对提升气象观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常见故障情况,并探讨相应的维修维护技术,以期为气象观测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意义气象观测仪器在气象学研究和气象预报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获取大气中的各种气象要素数据,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也存在着各种常见故障,如传感器故障、数据传输故障、仪器损坏等,严重影响了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故障提出有效的维修和维护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99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工 业 技 术地震观测台站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数据产出的可靠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嘉山地震台ZD8B数字地电仪于2000年1月替换PZ40仪器投入观测。
该机采用了特殊的测量方法,使地电阻率的测值基本上不受环境条件和时间的影响,这对地震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地电观测系统由装置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分析总结地电观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对于识别干扰与异常,更好地做好地电观测工作,为分析预报研究人员提供连续、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观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1观测系统的组成地电观测系统由供电电源、测量供电电流I 和测量人工电位差ΔV 的仪器、室内配线板、外线路、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构成。
其中的任何一部分不可靠,都会影响到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如图1系统可分为二部分:一是装置系统,包括电极、外线路、室内配线及避雷系统;二是测量系统,包括测量仪器、供电设备及记录传输设备。
1.2工作原理在测区内建立一观测装置(电极系统及外线路),向地下供入直流电流,建立人工电场,测量人工电位差ΔV电场和供电电流I ,通过装置系数K 求得地下介质的视电阻率,观测装置如图2所示。
图中,E为供电电源,A、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
计算公式为:IVK s 式中,I 是经过A 、B 两电极向地下提供的电流强度;△V 是由于供电电流I 流入地下在M 、N 两极间产生的附加电位差,又称人工电位差;K 为具有长度量纲的装置系数,其大小取决于A、B、M、N四个电极的相对位置,K 的计算公式为:BMBN AN AM K 11112在式中,A M 、A N 、B N 、B M 为相应电极间的距离,单位为km ,△V的单位为V,I的单位为安的条件下,ρs的单位为Ω·m。
例如我台S N 和E W 两方向极距:A M =B N =0.200km ,AN =B M=0.400k m,故k =1.257。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及维修维护研究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是气象观测和预警的重要工具,而在使用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
这些故障可能会影响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故障对气象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的故障及其维修维护方法。
一、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1. 传感器故障传感器是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常见的传感器故障包括传感器失灵、传感器不稳定、传感器漂移等。
传感器故障可能由于长时间使用或环境因素(如潮湿、高温等)引起。
2. 电源故障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需要持续稳定的电源供应,而电源故障可能导致观测仪器无法正常工作,如无法采集数据、显示屏无法点亮等。
电源故障可能由于电源线路故障、电源适配器故障、电池老化等原因引起。
3. 连接线路故障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各个部件需要通过连接线路进行连接,连接线路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中断、信号丢失等问题。
连接线路故障可能由于接头松动、线路老化、潮湿等原因引起。
4. 显示屏故障5. 数据存储故障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需要能够稳定可靠地存储采集的数据,而数据存储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数据错乱等问题。
数据存储故障可能由于存储介质老化、存储模块故障等原因引起。
二、维修维护方法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验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受到外部冲击和高温、潮湿等环境因素影响。
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电源适配器,确保供电正常稳定。
如果使用电池,定期更换电池以避免因电池老化造成的故障。
定期检查连接线路,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避免连接线路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防止因潮湿引起的线路老化和连接不良。
定期清洁显示屏表面,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防因阳光直射造成屏幕老化和显示不清晰。
定期备份存储的数据,确保数据不会因存储介质老化而丢失。
定期清理存储模块,确保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语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故障维修和维护是气象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微机监测设备的常见故障处理前言:现场电务维护人员不仅要能够运用微机监测系统来获取信号设备的运用信息,也要对微机监测设备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些简单的故障判断和处理技能。
在此,将一些微机监测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向大家做一介绍,以便大家参考。
一、计算机发生‚死机‛的分析与处理操作系统崩溃,出现‚蓝屏‛:主机启动后,出现‚蓝底白字‛的提示信息,上面为‚STOP……‛。
可以重启工控机,若正常,说明CPU风扇故障,致使CPU散热不良造成;若非CPU风扇故障,则说明操作系统有问题,系统文件丢失或硬盘损坏等,只能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若操作系统运行正常,在监测程序界面中,用鼠标点击某项菜单或菜单切换时,反映缓慢。
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1)操作系统所安装的磁盘剩余空间不足。
如果剩余空间较小,及时删除与监测无关的其他文件,也可以再对其进行‚磁盘碎片整理‛;(2)监测程序所在区,数据占用空间太大,可使用空间不足。
可请专业人员适当修正数据存储量,同时再对其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处理。
(3)CPU风扇损坏,只有更换CPU风扇。
二.开机后,主机不能通过自检开机后,一直‚嘀、嘀……‛报警,不能进入系统。
故障原因为内存条与主板插接不良。
三. 绝缘值不正确(一)某些电缆微机测试值与摇表测试值不一致,原因如下:1. 站场是动态的,道岔的转换,信号的开放与关闭,区段的空闲与占用都随时间变化。
实际应用中发现道岔定位时绝缘良好,反位时不好;信号关闭时绝缘良好,开放时不好;区段空闲时绝缘良好,过车时不好;电缆绝缘值亦随天气有关,部分电缆早上、中午测试值变化较大;雨天、晴天绝缘值变化较大。
2. 测电缆绝缘时,防雷设备如没甩掉,将会有很大影响(实际测试时防雷设备必须甩掉)。
在现场遇到测试值不一致时,应检查有无上述情况发生的可能。
(二)电缆绝缘实际测试值正常,而微机测试值全为0兆欧,或全大于20兆欧微机监测电缆对地绝缘电阻如同摇表摇测,都是将500V电压加到该电缆上测试其对地绝缘电阻。
r颦技术平台翌技链济市场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仪故障分析与探讨黄今1苏华友1沙椿2何刚2郝名扬2(1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2中水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耪掾满试研究中心,四翊成都610041)摘要:锦屏电站为监测预报农岸高陡边坡及隧洞围岩稳定性,在施工中采用微地震技术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微地震仪器出现了频繁停止王作的现象。
从锦孱电菇徽地震监测系统的布置情况入手,介绍并分析导致仪器故障螅可能深因。
通过现场整溺和实验,涯实了锾趣震{爻器敌薄是壹予终器强爨子貔信号遣残。
穰据情况慕取对疰稽旄,跌瑟簿决了仪器敌漳阖题。
最后对徽地震监测作了总结与建议。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系统故障;信号干扰;参数调试,1引离锦屏电站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术里县交界的雅砻江干流,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是罔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忠性T程,也是鬻家“卡夏”诗翅懿重点了程之一。
褊瓣毫菇溪送国毫坡陡,嚣鬻出体地应力高,左岸存夜深部裂缝、低波速松弛岩体、煌斑者脉及f2、f5、fs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
在地下硐事开挖施工过程中,矮围岩将发生卸荷松弛,可能导致稠窒变彤、开裂,菸至发生縻璃。
嚣筵,隽了在舞挖避程孛辩左黪岩箨遘行鸯效地监嚣与预报,现场采用了当前最新的围岩监测法~微地箴监测。
微地震般测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岩体破裂所产生的微小地震搴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晦、效采及地下状态的地球裼理技本。
其基臻;是声发射学鞣魑媛学。
在者±工程巾溺岩结构破坏以及f{j此导致的某些地质缺陷活动时产生的声发射能跫等级较大.接收到的信号频带较低(~般在200—1500H z之间,高频分量在地层的传播过程中都被袋减》,故一般称为微地震(M i cr nsei sm ic,M s≯潮。
由于任何岩体形变(微破裂、相对错位及体积变化等)都会产生弹性波(即微地震俗号),这蝗波柱岩体中传播时可以被安装在远处的传感器接收列;然磊剽髑多个传感器接收戮酶徽缝震渡形,通邋反演方法就可以褥羁岩体形变发生时捌,位置葶鞋性质;再根据破裂的大小和集中程度.nT以确定岩体在空间的破裂密度,以此推断岩体的破坏程度,实时分析变形和错动的发展趋势,跌瑟先鬻老稳定搀预溅撵{蹙依豢pt-t51。
地面测报中常见的仪器故障及维修维护地面测报是地质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下结构和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帮助科研人员和勘探者了解地下情况,加快勘探速度。
在地面测报中,常见的仪器有地震仪、电磁仪、重力仪、地电仪等。
这些仪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影响勘探效果,因此对常见的仪器故障及维修维护进行深入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一、地震仪地震仪是地面测报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以记录地下的地震波以及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从而帮助地质勘探者判断地下岩石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地震仪故障包括:1. 进样频率不稳定: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仪器内部元件老化或损坏导致的,需要及时更换元件。
2. 记录数据不清晰:可能是仪器内部的记录装置出现问题,需要进行仔细检查和维修。
3. 电源供应问题:地震仪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才能正常工作,如果出现断电或电压不稳定的情况,就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地震仪的维修维护,首先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剧烈的震动和碰撞,防止仪器内部元件松动或损坏。
对电源供应要做好保护和管理,确保地震仪可以正常运行。
二、电磁仪电磁仪是地面测报中用来探测地下电磁场变化的仪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地下的导电性情况,从而帮助勘探者判断矿藏的分布和性质。
常见的电磁仪故障包括:1. 信号损失:可能是因为天线损坏或者连接线路有问题导致的,需要及时检查和更换天线或线路。
2. 漂移不稳定:可能是仪器内部元件老化或损坏导致的,需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更换。
3. 电源问题:同样需要稳定的电源支持,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对于电磁仪的维修维护,同样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另外要注意防潮防尘,避免发生短路和漂移现象。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强磁场和强电场的干扰,以免影响仪器的工作。
对仪器的天线和连接线路要做好保护和管理,确保信号的传输畅通。
三、重力仪四、地电仪总结而言,地面测报中常见的仪器故障及维修维护主要包括进样频率不稳定、记录数据不清晰、电源供应问题、信号损失、漂移不稳定、仪器漂移、记录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及维修维护研究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是现代气象观测工作的重要设备,用于获取地面的气象要素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故障,并探讨其维修维护方法。
常见的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故障包括仪器误差大、仪器响应迟钝、仪器采样不准确等。
这些故障通常是由于仪器零部件的老化、损坏或使用不当所导致的。
在维修故障仪器时,首先应检查仪器的电源、传感器和接线等部分是否正常。
如果这些部分没有问题,可能是仪器内部部件出现了故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修复或更换。
维修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具体方法与故障的类型有关。
对于仪器误差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校正或调整仪器的各项参数来解决。
有些仪器响应迟钝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或接线问题引起的,可以通过维修或更换传感器来解决。
对于仪器采样不准确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传感器灵敏度降低或校准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可以通过校准传感器或更换传感器来解决。
在日常维护中,我们应该定期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清洁传感器,防止灰尘和杂质污染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
要保持仪器的正确放置和连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影响仪器的性能和寿命。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的故障包括仪器误差大、仪器响应迟钝和仪器采样不准确等问题,可以通过校正、调整、维修或更换部件等方法来解决。
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清洁传感器,保持仪器的正确放置和连接等。
通过科学的维修维护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及维修维护研究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是气象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它们能够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大气和地面的各种气象要素,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供气象预报和科学研究使用。
由于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通常在户外长期工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各种故障。
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进行维修维护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常见故障1. 温度传感器故障:温度传感器是地面气象观测仪器中非常常见的部件,它们通常会出现因老化、损坏或潮湿等原因而导致的故障。
这会造成气温数据不准确或无法记录。
2. 风速风向传感器故障:风速风向传感器是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关键组件,但由于其暴露在室外环境中,风速风向传感器会受到各种恶劣天气和污染物的影响,导致传感器故障。
3. 雨量计故障:雨量计是测量降水量的重要仪器,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因积累的雨水过多或者雨量计零件损坏而导致的故障。
4. 湿度传感器故障: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大气湿度,但由于其灵敏度较高,容易受到露水和雾气的影响,进而导致出现湿度传感器故障。
5. 电池故障: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通常使用电池供电,电池老化或者因恶劣天气导致的电池短路都会引起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二、维修维护研究1. 温度传感器维修维护:对于温度传感器的维修,首先需要进行仪器检测,确定传感器故障的具体原因,然后进行组件更换或维修工作;在平时的维护过程中,要定期清洁和校准温度传感器,保持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2. 风速风向传感器维修维护:风速风向传感器的维修和维护工作包括清洁传感器表面、定期校准和调整传感器位置等;在安装时要选择稳固的支架和固定方式,避免外力造成损坏。
3. 雨量计维修维护:对雨量计的维修和维护工作要保持雨量计的清洁和防水,同时定期检测和更换零件,确保雨量计的准确性。
4. 湿度传感器维修维护:湿度传感器要保持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同时定期校准和更换损坏的零件,确保湿度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5. 电池维修维护:电池的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更换电池、防潮防水,避免电池老化和短路导致的故障问题。
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流动观测仪器系统的运维及相关问题解决通过对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流动观测仪器系统的日常运维进行分析,总结整个运维工作的一些要点,并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故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标签:流动观测仪器系统运维相关问题的解决引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承担着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当中,大部分流动观测仪器系统相关设备的运维工作,作为台阵的核心部分,流动观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的顺利进行,因而定期进行细致的设备运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流动观测仪器系统的组成中国地震局目前所使用的流动观测仪器系统是一种高精度、低消耗的三分向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它的野外适用能力极强,主要应用于天然地震数据以及大当量炸药爆破的人工地震数据采集。
其构成系统的主要仪器设备有: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包括REFTEK公司的130系列数据采集器,Güralp公司的CMG和3ESPC 系列三分向地震计);太阳能供电系统SGSS(包括60瓦太阳能电池板组、12V 100A UPS铅酸蓄电池组、电源管理器);无线传输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PDA个人掌上操作系统。
二、流动观测仪器系统的运维所谓系统的运维主要是指:针对整个流动观测仪器系统内所有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常规保养,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的参数的设定,进行系统运行并收集测试数据,来完成系统的整体测试,及时发现在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试验及整理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1.常规保养此项工作是针对系统中各类设备的整体外观和附属配件,进行完整性和破损度检测,电缆风化破损检测以及清洁、除锈、防水、电池更换等,以保证系统硬件基础的完好程度,在外部检测中应重点关注两部分:首先,地震计上方标准26针航空接口的锈蚀处理问题。
它是由于地震计所处的野工区中,昼夜温差及降水等环境因素形成的水蒸气,长期对插头金属部分的锈蚀形成的,它会造成针与针之间的连电短路,影响地震计内部元器件和印刷版之间的导通性和连接性,使得地震计的采集到的正常地动信号,在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摆线传输时产生错误,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
测绘技术中的常见仪器故障及应对方法引言:测绘技术作为研究和应用空间信息的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然而,尽管测绘仪器在技术上不断发展,但仪器故障仍然是测绘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绘仪器故障,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帮助测绘工作者提高仪器使用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全站仪故障及应对方法全站仪是测绘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仪器之一,因此,全站仪的故障对测绘工作影响较大。
常见的全站仪故障有:1.观测数据不稳定或不准确观测数据不稳定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设备老化以及环境干扰等原因导致的。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应对:-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使用;- 检查仪器是否需要校准或调整;- 环境干扰调查和排除;2.仪器显示屏幕无法显示或显示内容不清晰显示屏幕问题主要是由于仪器硬件或软件故障引起的。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 检查电源供应是否正常;- 重新启动仪器;- 更新或重新安装仪器软件。
二、GPS接收机故障及应对方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测绘工作中常用的定位工具,但是GPS接收机也存在一些常见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GPS接收机故障及应对方法:1. 接收不到卫星信号接收不到卫星信号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设备设置错误、遮挡物阻塞信号或接收机天线损坏等。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 确保设备设置正确;- 增加接收机的高度或更换位置以获取更好的信号;- 检查和更换天线。
2. 数据记录不完整或不准确数据记录不完整或不准确可能是由于接收机设置错误、设备存储空间不足或数据传输问题等原因导致的。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 检查设备设置并确保正确;- 检查设备存储空间并及时清理;- 检查数据传输连接和配置。
三、激光扫描仪故障及应对方法激光扫描仪在三维建模和地形测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地震测定问题分析报告地震测定问题分析报告一、问题描述最近发生了一次地震,地震测定部门接到了相关的测定任务。
但是在测定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测定数据的准确性、测定设备的可靠性、测定结果的可信度以及报告的及时性。
二、问题分析1. 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地震测定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地震波的振幅、频率、传播速度等。
然而,由于设备的限制以及操作员的技术水平不足,数据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或者不完整。
2. 测定设备的可靠性:地震测定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如测震仪、地震台、测距仪等。
如果设备质量不过关或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测定数据的失真或者设备故障。
3. 测定结果的可信度:地震测定的结果是评估地震风险和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其可信度非常关键。
然而,由于数据准确性问题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测定结果的可信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4. 报告的及时性:地震测定的结果需要及时向政府和公众通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
然而,由于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等环节存在时间上的延迟,报告的及时性受到限制。
三、问题解决1. 提高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地震测定部门应加强对操作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
同时,推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测定数据的影响。
2. 更新测定设备:地震测定部门应定期对测定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3. 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地震测定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校正、校验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进行数据对比和验证,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
4. 加强报告的及时性:地震测定部门应优化工作流程,缩短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的时间。
同时,建立应急机制,确保在发生地震事件后能够及时发布相关报告,提醒公众注意地震风险。
四、总结地震测定问题涉及到数据准确性、设备可靠性、结果可信度和报告及时性等多个方面。
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查及排除
陈飞;王海云;肖洪财;周加新;皇甫德银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2002(023)005
【摘要】@@ 1 接地和FCU插板的问题rn在1999年9月,当地震计与前后台机联调成功后发现,类似机电干扰的尖角脉冲比较多,严重影响了记录的质量.初步分析后认为,接地不好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按CTS-1说明书的要求,将地线接至电源上的一个接地钮即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大的干扰.后来,我们将地震计端口的所有屏蔽线接地和电源分别接地,干扰大为降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陈飞;王海云;肖洪财;周加新;皇甫德银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210014,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14,南京基准地震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62
【相关文献】
1.数字地震仪观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 [J], 毛华锋;张义德;林国元;龚耀;孙业君
2.阿克苏中心地震台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J], 潘振生;陈向东
3.铁岭地震台前兆数字化观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J], 佟国刚;刘继庆;张创军
4.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J], 雷功明;张立红;胡建军;张俏丽;董海龙
5.永安地震台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除 [J], 全建军;张凯;刘水莲;刘礼诚;陈美梅;郑志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种设备在地震救援中的故障排除与维护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地震救援工作,特种设备在地震救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因此故障排除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特种设备在地震救援中的故障排除与维护进行探讨。
一、故障排除1. 故障原因分析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特种设备自身存在制造缺陷可能成为故障的原因之一。
其次,地震引起的剧烈震动可能导致特种设备零部件的松脱或损坏,因而产生故障。
此外,设备长时间运行而未进行充分的维护保养也是故障的重要原因。
2. 故障快速定位为了能够迅速排除特种设备的故障,需要进行故障的快速定位。
在地震救援中,时间非常紧迫,因此需要保证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红外线热成像仪、振动测试仪等设备,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并通过比对数据来判断故障位置和原因,从而准确地定位故障。
3. 故障解决与修复一旦故障被定位,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地震救援中,修复设备故障的速度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为了能够迅速解决故障,需要事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工具和备件,以便及时处理各类故障。
同时,还需要合理组织维修人员的工作,确保他们能够高效配合,快速修复故障设备。
二、设备维护1. 定期检查与维护为了确保特种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的发生率,必须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工作。
在地震救援中,特种设备经常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加固等方面,以及零部件的更换和设备性能的测试等。
只有经过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特种设备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地震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保养措施的制定除了定期检查和维护外,还需要制定合理的保养措施,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的发生率。
地面测报中常见的仪器故障及维修维护地面测报是指在地面进行的各种测量与观测活动,主要用于地震监测、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方面。
在地面测报中,常见的仪器包括地震仪、地磁仪、重力仪、GPS接收机等。
这些仪器在日常使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到测报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于这些仪器的维修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震仪地震仪是用于监测地面振动的仪器,是地面测报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常见的地震仪故障包括传感器故障、电路故障、数据记录故障等。
传感器故障可能导致地震仪无法准确地检测地面振动,需要及时更换或修理传感器。
电路故障可能导致地震仪无法正常工作,需对电路进行维修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数据记录故障可能导致地震数据无法准确记录,需要对记录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地震仪的维修维护工作主要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等。
二、地磁仪地磁仪是用于监测地面磁场的仪器,对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都有重要作用。
地磁仪故障的常见表现包括磁场数据异常、仪器漂移、仪器无法启动等。
磁场数据异常可能是由于仪器感应元件损坏或漂移,需要检查并及时更换感应元件。
仪器漂移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或外部磁场影响,需要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
仪器无法启动可能是由于电源故障或控制电路故障,需要对电源和控制电路进行维修。
三、重力仪四、GPS接收机GPS接收机是用于接收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的设备,可以测量地面位移和变形。
GPS接收机故障的常见表现包括信号丢失、数据异常、设备漂移等。
信号丢失可能是由于天线故障或信号干扰,需要检查天线和信号接收部分。
数据异常可能是由于接收机内部故障或天线损坏,需要对接收机进行维修或更换天线。
设备漂移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或机械部件损坏,需要对设备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机械部件。
地面测报中的仪器故障维修工作对于保障测报工作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仪故障分析与探讨
摘要:锦屏电站为监测预报左岸高陡边坡及隧洞围岩稳定性,在施工中采用微地震技术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微地震仪器出现了频繁停止工作的现象。
从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系统的布置情况入手,介绍并分析导致仪器故障的可能原因。
通过现场监测和实验,证实了微地震仪器故障是由于外界强烈干扰信号造成。
根据情况采取对应措施,从而解决了仪器故障问题。
最后对微地震监测作了总结与建议。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系统故障;信号干扰;参数调试
1引言
锦屏电站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木里县交界的雅砻江干流,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
锦屏电站坝区山高坡陡,两岸山体地应力高,左岸存在深部裂缝、低波速松弛岩体、煌斑岩脉及f2、f5、f8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
在地下硐室开挖施工过程中,其围岩将发生卸荷松弛,可能导致硐室变形、开裂,甚至发生崩塌。
因此,为了在开挖过程中对左岸岩体进行有效地监测与预报,现场采用了当前最新的围岩监测法--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监测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岩体破裂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
在岩土工程中围岩结构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某些地质缺陷活动时产生的声发射能量等级较大,接收到的信号频带较低(一般在200-1500Hz之间,高频分量在地层的传播过程中都被衰减),故一般称为微地震(Microseismic,MS)[1][2]。
由于任何岩体形变(微破裂、相对错位及体积变化等)都会产生弹性波(即微地震信号),这些波在岩体中传播时可以被安装在远处的传感器接收到;然后利用多个传感器接收到的微地震波形,通过反演方法就可以得到岩体形变发生时刻、位置和性质;再根据破裂的大小和集中程度,可以确定岩体在空间的破裂密度,以此推断岩体的破坏程度,实时分析变形和错动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围岩稳定性预测提供依据[3]-[5]。
2微地震监测系统的安装布置
根据左岸岩体地质情况、现场工程监测条件,确定出部分导流洞、平洞、交通洞、施工洞作为微地震监测安装传感器地点。
W1、W2、W3台站位于左岸导流洞右壁;W4台站位于左岸导流洞右壁(因施工未安装);W5、W6、W7台站位于28号平洞;W8、W9台站位于14号平洞;W10、W11台站位于22号平洞;W12、W14台站位于交通洞左壁;W13台站位于施工洞左壁;W15、W16台站位于4号平洞(因施工未安装)。
微地震监测布置如图1所示。
为安全、及时、方便取得微地震监测数据,根据现场施工、运输等条件,微地震监测仪器安放在W13台站附近,并将微地震监测仪器、微地震监测专用电脑、不间断电源UPS以及交流电源稳压器一同放进一大铁柜中。
微地震监测系统连接情况如图2所示。
3微地震仪器故障
微地震监测系统于2006年1月底开始正常监测。
系统运行几个月后仪器发生停止正常工作现象,到了2006年9月该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当微地震事件较多时,仪器会在几个小时内停止运行。
4故障现象分析与探讨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根据经验和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种原因可能导致微地震仪器停止工作:
(1)微地震仪器硬件或者监测软件出现某种损坏导致仪器不能正常工作;(2)微地震信号传输线缆破坏而接收到外界干扰信号促使仪器停止工作;(3)传感器长时间接收到外界强烈的干扰信号导致仪器停止工作。
首先采用仪器比对法进行校核。
在现场,用两台微地震仪器先后监测一昼夜,结果两台仪器都正常工作,不过新仪器的监测时间比原仪器更长,监测的事件数更多。
将两台仪器带回实验室做敲击实验对比。
通过大量的敲击实验,发现两台仪器不但不会停止工作,而且每次敲击的波形信号都十分清楚。
这证实了两台监测仪器本身并没有问题,没有硬件或软件损坏。
通过室内实验,发现了现场测试时新仪器比原仪器监测时间长的原因。
如图2、图3所示,两台仪器在同样的条件下,通过敲击得到的波形信号。
从两图波形信号可以看出,新微地震仪信号较清晰,振幅明显较大,也就是说原微地震仪器要比新仪器灵敏度要高。
因此,在现场监测时,灵敏度高的仪器也就更容易接收外界信号,从而也更容易、更早导致仪器发生故障。
由于微地震信号传输线缆长期裸露在空气中,而且现场施工情况特别复杂,在监测过程中有可能破坏传输线缆。
另外,在微地震监测过程中,曾经发生因施工爆破作业导致隧道洞壁岩块跨塌而砸断线缆的事故。
因此,由于微地震信号传输线缆破坏而接收到外界干扰信号促使仪器故障具有一定可能性。
用万用表测试了每一个传感器三个通道的电阻,将电阻与2006年1月刚开始监测时的电阻进行比较,发现各个传感器的电阻大致一样。
另外,对每个监测台站逐一敲击,并查看和分析敲击信号,发现所有监测台站均能能够有效接受到的敲击微地震信号。
这足以说明微地震信号传输线缆以及传感器完好,工作正常。
此外,由于微地震台站布置范围很大,很可能接收在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噪音、机械振动噪音、电磁波等。
但是,要迅速证实存在强烈的干扰信号或者找到干扰信号源头却并不容易。
仪器监测几天后,工作人员取数据时意外发现微地震仪器没有停止工作。
仔细查看仪器监测情况,有以下几点与以往不同:①在24小时内共触发4000多个微地震事件,事件数仅为平时的三分之二;②微地震干扰信号很少,不存在以往的尖脉冲信号、噪声干扰等,整个监测信号清晰明了;③不间断电源UPS电量已快用尽。
根据这几点异常情况,很快找到了微地震仪器故障的原因。
微地震监测系统一直采用不间断电源UPS(如图1所示)供电。
由于现场临时停电,UPS经过长时间运行后电量已快用尽。
而现场停电导致其他机械作业和人员施工活动也就停止,从而减少了大量的机械振动、电磁波等干扰信号,因此微地震事件数较少,监测信号中的尖脉冲信号、噪声干扰很少。
在现场,通过采用外接电源供电与UPS供电进行对比证实,用外接电源供
电时,存在明显的波形干扰信号,而供电时波形信号要清晰得多。
经过分析发现,用外接电源时,外接电源通过交流电源稳压器的线圈(见图1)产生强烈电磁信号,从而干扰了微地震仪器监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微地震仪器故障是由于传感器长时间接收外界干扰信号造成的,而微地震监测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则由传感器台站、交流电源稳压器乃至交流电本身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针对此种情况,采取了如下措施:
(1)通过现场监测,找到干扰信号特别明显的监测通道并将其屏蔽,如7、8、9、14等通道,从而减少了无效微地震事件数,同时避免接收外界强烈的干扰信号导致仪器故障。
(2)更改了微地震仪器监测参数。
将原来短周期20、长周期50改成短周期22、长周期50。
通过参数更改,降低了监测灵敏度,使仪器对外界干扰信号不触发、不记录。
(3)将微地震监测仪器连接上带有防止电源干扰功能的转换器,同时使用UPS供电,有效避免交流电源稳压器工作产生的电磁信号干扰。
采取以上措施后,仪器不再频繁发生故障。
5总结及建议
在以后的微地震监测中,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工程现场监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微地震监测仪器要远离交流变压器、电源稳压器等能产生较强电磁干扰的电器。
(2)为了防止交流电源所产生的电涌、电磁信号等干扰,最好采用带有防止电源干扰功能的转换器,以得到清晰、有效的微地震监测数据,
(3)现场注意观察,若存在较强外界干扰信号的通道要及时屏蔽。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试并合理设置监测参数,包括监测时的长周期、短周期、波形预触发时间、记录时间、增益等。
参考文献:
[1]张山,刘清林,赵群等.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2,30(1):226-231.
[2]赵向东,陈波,姜福兴. 微地震工程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增2):2609-2612.
[3]姜福兴,杨淑华,XUN LUO.微地震监测揭示的采场围岩空间破裂形态[J].煤炭学报,2003,28(4):357-360.
[4]逢焕东,姜福兴,张兴民.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矿井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4(12):58-61.
[5]张兴民,于克君,席京德等.微地震技术在煤矿“两带”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00,25(6):566-570.
基金项目:教育部“春辉计划”资助项目:微地震智能监测在长大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Z2005-1-51003).
横向科研项目:锦屏水电站左岸岩体稳定性微地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