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案1无答案新版(1)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3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课时)编制:吴东花审核:生物学案编写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认识到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3、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重点和难点】1、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难点: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旧知回顾】1、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就会变色。
2.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和。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4、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预习案】任务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提出问题: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2、作出假设: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设计探究实验:A、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B、各组参考课本(117页)进行讨论下列问题:(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设计这两部分的作用是。
遮盖一面可以吗?。
(3)其中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4)酒精的作用是。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6)本实验要对叶片用清水冲洗次,目的是排除干扰。
C、怎样减少实验误差?任务二:光合作用的概念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提供的能量,在中合成等有机物,并且把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2、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
【探究案】任务一:探究实验:1、实验步骤并操作:暗处理→→摘取叶片→→清水冲洗→→漂洗观察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酒精中?为什么要进行隔水加热?4、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检测案】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A. 溶解叶绿体B. 溶解叶绿素C. 溶解淀粉D. 溶解脂肪2.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A. 合成淀粉B. 将淀粉运走耗尽C. 产生二氧化碳D. 产生氧气3.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液体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是()A. 自来水B. 酒精C. 肥皂水D. 沸水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A. 被遮光的部位B. 见光的部位C. 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 整个叶片都变蓝5.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叶片把主叶脉剪断,然后将植物凡在阳光下照射,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原因是B区缺()A. 二氧化碳B. 光C. 叶绿素D. 水6.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A. 维生素B. 淀粉C. 蛋白质D. 脂肪7. 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A. 黑暗 B. 有光 C.氧气充足 D. 二氧化碳充足8. “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 ⑤②①⑥③④ B ④③②⑤①⑥ C. ⑥②③④⑤① D. ⑤②④③⑥①9.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A. B. C. D.(3)将银边天兰葵黑暗处理一昼夜的的目的是10.下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1、知道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2、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4、学会运用归纳方法归纳知识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根据右图,提出问题)1、这两只小白鼠哪一只先死去?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原因吗?2、如果把装置用黑布罩住,那么哪个装置里的老鼠会先死?这又是为什么?二、探究新知:(一)有机物构建植物体(自主探究)从细胞水平看从器官水平看AB(二)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结论:实验三:提示:瓶中是萌发的种子。
操作:打开封闭漏斗,往瓶子里先注入清水。
再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现象:讨论: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思考:1、澄清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这些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从哪来的?结论:结论:一句话来总结: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水氧1、概念:利用关键词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公式:()+++()3、意义:。
4、条件:5、呼吸作用的场所:。
(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应用新知:知识与生活1、为什么冬天萝卜贮存时间长了重量会变轻,有时萝卜还会“糠心”?2、为什么有人下到贮存红薯的地窖中会窒息,严重的会发生生命危险?3、为什么种花和种庄稼,都需要经常松土?4、夏天买回来的蔬菜为什么最好放在冰箱中保存?5、采收的蔬菜堆放久了,为什么会发热?甚至腐烂?生活用知识大棚蔬菜如何利用呼吸作用增产?学以致用: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A、只在白天B、白天和黑夜C、只在光下D、只在黑夜2、植物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细胞膜B.叶绿体C.细胞核D.线粒体3、植物的任何部位都进行()过程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4、刚收获还没晒干的粮食长期堆放会发热,是因为()A、空气不流通B、种子含水量高C、种子得不到氧D、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热量,来不及散发5、新鲜水果用保鲜膜包裹可延长存放时间原因是保鲜膜可()A、不让水果内的水分散失B、避免水果受到机械损伤C、抑制水果进行呼吸作用D、防止害虫病菌侵入水果6、“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坐标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呼吸强度最强时的温度约为。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探究实验法证明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淀粉,并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描述光合作的原料、产物和条件二、先学后教1.实验证明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绿色植物制造不可缺少的条件2.在这个实验中,应用的淀粉的什么特性?3.在植物结构中,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的“能量转化器”三、小组合作活动一: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学生阅读书P116-117实验过程及图片演示带着以下问题时行实验1.学生活动进行实验前期遮光处理,并让学生描述实验过程(书中方法步骤①②③)2.在本验中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如何探究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叶片滴碘液是利用了淀粉的什么特性?能不能直接将绿叶滴碘试验?4.如果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作用的条件应如何设计实验?他们为什么要遮光处理?,这个实验中设置有对照实验吗,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5.在实验中,在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隔水加热?6.记录本实验的现象并讨论结果:7.本实验的现象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习任务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有机物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从细胞、器官、个体三个层次加以阐述(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p127)。
(3)、光合作用的意义(见教材119页)四、达标检测: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A.溶解叶绿体 B .溶解叶绿素 C .溶解淀粉 D.溶解脂肪2.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于其中的是()A.氧 B.叶绿素 C.有机物 D.无机盐4.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对照部位遮光部位见光部位脱色后叶片的着色滴碘液后是否变蓝结果分析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②③④⑤①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阐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学习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学习难点: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1、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2、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 。
” 二、合作探究: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学生阅读课本P116页实验,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遮盖一面可以吗?3、脱去叶绿素时怎样加热?目的是什么?叶片的颜色如何变化?4、为缩短脱色时间,可以怎样做?5、叶片滴碘液后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6、本实验说明了什么?7、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 ”,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 。
”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阅读课文P118—119页回答问题:从细胞水平来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以外,主要的有机物有哪些?(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回答问题: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三.拓展创新:植物体内储藏有机物的组织主要是哪种组织?这种组织的细胞可能具有什么特点?四、达标测试:1、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 )A 、藻类植物B 、苔藓植物C 、种子植物D 、所有绿色植物 2、天竺葵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后,经碘液染色,没遮光的部分呈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 A 、糖 B 、蛋白质 C 、淀粉 D 、脂肪 3、关于用酒精隔水加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 B 、把叶片的细胞杀死,有利于碘进入细胞C 、让酒精促使叶片产生更多的淀汾,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 、防止酒精受热燃烧,发生危险4、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 ) A 、狼 B 、羊 C 、草 D 、光能5.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 A.溶解叶绿体 B.溶解 叶绿素 C .溶解淀粉 D.溶解脂肪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A .被 遮光的部分 B .见光的部分 C .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 .整个叶片都变蓝7.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是让 叶片 ( )A .合成淀粉B .将淀粉运走耗尽C .产生二氧化碳D .产生氧气8.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1、知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和场所。
2、知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本身。
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学习重点、难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和场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暗处理:将植物放在一昼夜。
2、对照处理: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几小时后,摘下,去掉的纸片。
3、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色。
4、漂洗、染色:清水漂洗后向叶片滴加,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
5、观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6、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转变为的“能量转化器”。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1、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是有机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和脂质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也是有机物。
2、黄豆和花生的种子中富含和;甘薯的根、莲藕的茎中含有丰富的。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二、合作探究学习环节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阅读教材117页~118页)讨论: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酒精中?为什么要进行隔水加热?4、滴加碘液后,叶片的见光和不见光部分别有什么变化?5、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6、现象:滴加碘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未见光部分。
7、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的有机物——。
(2)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必需的条件。
8、什么是光合作用?学习环节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阅读教材118页至119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有机物是通过什么结构来运输?运输的方向是从哪到哪?2、从细胞结构看,细胞的哪些结构是由有机物构成的呢?3、植物体的哪些器官含有有机物呢?学习环节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 为什么要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 为什么要将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再放到阳光下照射3、 为 什 么 要 对 叶 片 脱 色4、为什么要将叶片隔水加 执?八、、♦5、 脱色处理完毕,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洗叶片?6、 实验现象是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探究实验过程一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小组合作了解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完成实验探 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建议学生提前预习,可改进 实验材料(如银边天竺葵)和用具,提倡有个性的实验设计。
教师指导和参与实验。
氛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教师提出问題(绿色植物诵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 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教材 回答问题,教师加以拓展*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她 生物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三)、展示交流 拓展新知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学、 重点谕爲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补偿教学°(四八典题引导 点拨深化甲、乙两地出产同种甜瓜,甲地甜瓜比乙地的甜•经调查, 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 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 详见上表.请将下面关于环境温 度与呼吸作用强弱关系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因为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所以甲地甜瓜体内所含 有机物比乙地的多。
(2)因为甲、乙两地出产的甜瓜是同一 品种,所以有机物含量多少的差别不是由其体 内 决定遗传物质的,而是受外界环境条 件的影响。
(3)因为甜瓜体内的有机物由光合作用制造又被呼吸作用 消耗,所以外界环境条件可以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的强度来影响其含量。
(4 ) 因为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 在 进行,全天(只答夜间而两地外界学探 导学 导引 诱思展示 交流质疑 深化 梳理知识 归纳 整合达标 检测 巩固 提升(1) 三个演示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 能否用一句话来概述上述三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什 么作用?(3) 试着用公式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学生独立完成“同步学习”,两 生板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概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写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2 能力目标使用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一般步骤;(2)关注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进行及其目的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温故知新第一环节、师友互查1、蒸腾作用的概念。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3、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4、蒸腾作用对自身的意义。
第二环节教师引导部位:主要通过______概念:水分以______ 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意义:1.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2.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3.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第二步、探究释疑第一环节师友解惑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1---6)得出结论第二环节教师点拨1、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答: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答: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隔水加热的目的?答: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第三步、巩固理解第一环节、师友巩固1.暗处理2.部分遮光、照光3.摘下叶片、取下纸片4.酒精脱色,隔水加热5.清水漂洗,滴加碘液6.显色第二环节、教师指导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3点)(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第四步、分层提高第一环节、师友竞赛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B、有利于除去叶绿体C、让叶片内淀粉运走耗尽D、便于用碘液检验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目的是()A、溶解淀粉B、分解淀粉C、将淀粉煮熟D 、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A、水B、无机盐C、淀粉D、脂肪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A、水B、二氧化碳C、光D、无机盐第二环节、教师提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住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这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第五步、梳理总结第一环节、师友梳理谈谈收获1、知识方面2、师傅补充容易出错的问题及复习方法3、互助心得4、本节表现优秀的师友第二环节、教师总结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③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学案(共3套新人教版)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时一、教学目标解释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说出光合作用的本质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二、目标制定的依据学生状态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如设置对照等方法。
●初中学生讨论积极性高,参与性强。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本课特有的育人价值●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交流、分享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具有一些不确定性,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学难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四、教学准备材料和用具: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火柴、三脚架、纸片、曲别针、红薯、土壤溶液等。
自制光合作用、录像等。
五、教法选择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的渐进式探究教学。
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引入咱们鹿泉特产很多,香椿、柿子、大枣等等,鹿泉市白鹿泉乡荷莲峪村,是优质大枣基地,每年吸引来很多游客摘大枣,采柿子,还可以体验一把刨花生、挖红薯的乐趣,这不,这就是一个老乡在挖红薯,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那你知道红薯中主要含什么有机物吗?探究一:红薯中含有淀粉吗?记得如何鉴定淀粉吗?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阐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二)技能目标
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绿色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尝试独立设计探究实验。
三、教学难点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四、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资料:教师自制PPT,网上下载的相关视频。
实验材料用具:黑暗处理一昼夜的天竺葵、黑纸片若干、曲别针若干、95%的酒精、稀碘液、50 ml小烧杯、200 ml大烧杯、小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黑塑料袋(以上材料每组一套)。
五、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 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过程与方法: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情感与价值观:3.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学习重难点: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重点)2.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难点)学法指导: 观察、讨论教学课时: 1课时一、自学展示:有句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你对这句话有多少的了解,请你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二、合作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阅读教材第116~117页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三、质疑导学:2.通过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下边大家来共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细节。
(1)为什么把盆栽的天竺葵在实验之前要在黑暗处放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3)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其目的是什么?(4)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用来鉴定什么成分?其结果说明什么?(4)白菜外面的叶是绿色的,可是白菜心却是黄白色的,为什么?达成共识:【知识小结】光合作用:1.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的。
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合成了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四、学习检测: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2.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A.地球B.植物C.太阳D.食物3.大面积绿化,有利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
A.可稳定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B.可稳定大气中氮的含量C.稳定大气中氧的含量 D.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力提高】1.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1)实验前,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能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3知道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2.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认知目标】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学生回答)那么,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些问题。
【自主学习尝试解疑】任务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分析课本的实验步骤,提出问题。
并试着解答: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再移到阳光下照射?③为什么要用酒精?为什么要隔水加热?④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滴加碘液?⑤观察实验结果时,为什么要稍停片刻?任务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阅读课本118至119页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树木到了冬天就长得慢、甚至停止生长了?2、能举例说明:植物本身的组成成分离不开有机物。
3、从细胞水平上看,有机物构成了细胞的那些的结构?从器官水平上看,有机物与植物六大器官的关系?任务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下列填空: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可以说,绿色植物及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力争将问题形成结论。
2.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教师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3)说出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产物、原料。
2.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实验法、分组活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提问:人和动物的绝大部分食物最终来源于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进一步提问:绿色植物是怎样来制造有机物的呢?通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进入本次学习过程。
二、新课讲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师采用图解的方式展示实验过程,提问:放黑暗处的目的是什么?遮光的意义是什么?酒精的作用是什么?教师精讲相似相溶原理,提问:隔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滴碘液后的变化说明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操作,并形成概念,明确实验的结论。
教师采用图片直观呈现淀粉的存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理解有机物的作用,用生活中常见的小鱼缸来展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结合所出示的图片来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光合作用为什么一定要有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呢?引出叶绿体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去分析,黑暗处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2.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教师出示图片,提问:这不同的运动所需的能量由什么提供呢?引导学生联系光合作用的概念来思考,得出有机物储存能量,然后结合图片,学生说出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探究实验法证明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淀粉,并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描述光合作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二、先学后教
1.实验证明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绿色植物制造不可缺少的条
件
2.在这个实验中,应用的淀粉的什么特性?
3.在植物结构中,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的“能量转
化器”
三、小组合作
活动一: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学生阅读书P116-117实验过程及图片演示带着以下问题时行实验
1.学生活动进行实验前期遮光处理,并让学生描述实验过程(书中方法步骤①②③)
2.在本验中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假设是什么?
3.如何探究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叶片滴碘液是利用了淀粉的什么特性?能不能
直接将绿叶滴碘试验?
4.如果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作用的条件应如何设计实验?他们为什么要遮光处理?,这个实验中
设置有对照实验吗,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5.在实验中,在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6.记录本实验的现象并讨论结果:
7.本实验的现象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学习任务2、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作用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有机物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从细胞、器官、个体三个层次加以阐述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p127)。
(3)、光合作用的意义(见教材119页)
四、达标检测: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A.溶解叶绿体 B .溶解叶绿素 C .溶解淀粉 D.溶解脂肪
2.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
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并将化学能储存于其中的是()
A.氧 B.叶绿素 C.有机物 D.无机盐
4.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