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增白剂增白的珍珠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淡水养殖珍珠漂白工艺中新助剂作用研究作者:韩孝朕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02期摘;要:中国的淡水养殖珍珠在世界珍珠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诸暨的大部分中小珍珠企业仍采用以H2O2为氧化剂的漂白配方。
浅色的珍珠经漂白后效果较好,但颜色稍深的珍珠经漂白后常常存在粉红或青色的伴色,市场俗称“红皮”或“青皮”,这些伴色对珍珠的市场价值及销售产生影响。
本文在现有漂白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工艺调整和添加适量的焦磷酸钠作为新的助剂,对颜色稍深的珍珠进行漂白试验,在减弱伴色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淡水养殖珍珠;漂白;焦磷酸钠;伴色1 绪论珍珠是一种珍贵的有机宝石,素有“宝石皇后”之美誉,广受人们喜爱。
由于天然珍珠产量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
因此,人工养殖珍珠产业得以崛起并迅速发展[1]。
珍珠包括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一般淡水珍珠为无核珍珠,养殖周期长,总体规格偏小,但产量很大,世界上90%以上的珍珠为淡水珍珠。
海水珍珠为有核珍珠,养殖周期短,一般规格比较大,但目前养殖产量很低,在我国占珍珠总产量的2%左右[2,3]。
自1984年至今,我国世界第一淡水珍珠生产国地位不断巩固,但珍珠产量与质量提升的不平衡,造成我国淡水珍珠高产低值问题日益突出,自2008年,淡水珍珠产业呈现出由追求产量向提高质量转型的产业态势[4,5,6]。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珍珠加工的国家[7],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且其珍珠加工技术水平领先世界,基本垄断了技术市场,次为韩国、中国等国家。
国内虽有许多公司、机构和个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技术、资料相互封锁,总体水平提高很慢。
无论是天然珍珠还是养殖珍珠,采收后并非总是完美无瑕的,只有10%左右可直接利用,而90%以上的原珠在投放市场之前或多或少都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目的是改变或调整有瑕疵珍珠原来的色泽,使之升档增值。
而漂白是整个加工处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珍珠的漂白是指珍珠在一定配方组成的漂液中,经过适当工艺处理的过程。
印染增白剂成分
印染增白剂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有机增白剂和无机增白剂。
有机增白剂的主要成分包括:
1.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白剂(如荧光增白剂OB、荧光增白剂OB-1等):主要用于塑料制品和纤维制品中,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射蓝光,从而增加物体的白度和亮度。
2. 双咪唑类增白剂(如荧光增白剂ER等):主要用于纸张、纺织品和洗涤剂中,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射蓝光,从而增加物体的白度和亮度。
3. 美白酚类增白剂(如荧光增白剂KSN等):主要用于纺织品中,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射蓝光,从而增加物体的白度和亮度。
无机增白剂的主要成分包括:
1. 钛白粉(二氧化钛):主要用于塑料、油漆、纸张等各种材料中,能够反射光线使物体看上去更白。
2. 锌白(氧化锌):主要用于纺织品中,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射蓝光,从而增加物体的白度和亮度。
3. 硫酸钠:主要用于洗涤剂中,能够去除物体表面的污渍,使物体看上去更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印染增白剂的成分,不同的增白剂成分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效果。
增白方式和原理的区别增白方式和原理是在纸张、塑料、布料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增白的效果而采取的不同方法和实现的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增白方式和原理的区别。
增白方式可以分为物理增白和化学增白两类。
物理增白是通过物理手段使材料表面的肉眼可见的杂质、颜色等被消除,达到增白的效果;化学增白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杂质分子的结构发生变化,达到增白的效果。
在物理增白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利用光的散射来改变材料的颜色。
我们知道,材料的颜色是由于它们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不同而形成的。
物理增白通过在材料中加入能散射光线的细微颗粒,使得材料能够反射更多的光线,从而使其看起来更白。
而典型的物理增白剂包括二氧化钛和硅酸钡等。
这些物理增白剂在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微细的颗粒,当光线照射到材料表面时,根据光的散射原理,这些颗粒会将光线散射到不同的角度,从而降低材料的透明度,使其呈现出更白的颜色。
而化学增白则采用了一种不同的原理。
它通过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特定的化学剂,使得杂质和颜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被转化或者分解为无色、无味的物质。
其中最常用的化学增白剂是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等。
这些化学增白剂在接触到材料中的杂质和颜色物质时,会发生氧化或者还原反应,使得原本会使材料发黄或者变色的物质转化为无色物质,从而实现增白的效果。
物理增白和化学增白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物理增白主要通过改变材料对光的散射来实现增白的效果,而化学增白则是通过改变材料内部的化学结构来实现增白的效果。
物理增白是一种表面处理方式,不会改变材料的基本成分,对材料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
而化学增白则会引入化学剂,使材料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其次,物理增白剂一般是一种无机物质,例如氧化锌、硅酸盐等,其主要作用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微细的颗粒,能够散射光线。
而化学增白剂一般是一种有机物质,例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或者分解杂质和颜色物质。
要是女性将自己最爱的珠宝首饰进行排序,珍珠绝对可以进入前三名,珍珠是最能体现女性魅力的首饰。
渐渐地女性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白珍珠,有色珍珠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如黑珍珠、金色珍珠等等。
于是有些不良商贩就以次充好,用染色珍珠代替有色珍珠谋取暴利。
那么,德西尔珠宝小编今天就告诉大家染色珍珠和天然珍珠有什么区别?
染色珍珠
染色珍珠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白色珍珠染成有色的珍珠,常见的染色手法有化学试剂染色、辐射染色以及涂层染色,通过这三种手法就能将普通的白珍珠变成有色珍珠。
染色珍珠和天然珍珠有什么区别?
1、价格区别。
既然不良商家是用染色珍珠来谋取暴利,那就可以肯定染色珍珠的价值远低于天然有色珍珠,在价格上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一颗天然黑珍珠的价格大概在几千元左右,一颗染色珍珠的价格肯定就几十元甚至更低。
2、颜色区别。
虽然可以通过染色的手段将白珍珠染成有色珍珠,但这样人工染色的珍珠和天然珍珠在颜色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天然有色珍珠的颜色是自然形成的,颜色自然、具有光泽感,常有伴色,将珍珠慢慢转动,可看到千变万化的珠光;染色珍珠的颜色则非常死板,没有板色,不灵动。
2、内部结构不同。
染色珍珠在染色的过程中改变了其内部结构,特别是化学试剂染色,染色剂直接进入到珍珠内层,在反射光照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与天然有色珍珠有着不同的现象。
温馨提示:染色珍珠虽然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但这并不说明它有购买价值,长期佩戴染色珍珠,不管是化学染色还是辐射染色,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健康。
荧光增白剂应用于哪些领域?一、造纸。
对纸进行增白,通常可能在打浆、施胶、表面涂布等造纸环节中进行。
把荧光增白剂直接加入纸浆中再进行抄纸的方法应用最多。
将荧光增白剂加入表面施胶液中进行纸张增白也十分经济实用,增白剂趋向于停留在纸张表面,纸张白度容易调节。
在食品包装纸领域,则有着更严格的规定。
例如,爆米花桶等,必须以食品级白卡纸为材料。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回收废纸生产,但由于纸浆质量不过关,不得不加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以达到美观效果。
在紫外分析仪下,掺入大量荧光增白剂的爆米花桶会呈现出鲜亮刺眼的蓝色,而食品级白卡纸制成的合格包装则呈现自然的乳白色。
因而,人们选购一次性纸杯等纸质食品包装时,应注意并非纸张越白就越干净。
二、洗涤剂。
许多衣物在穿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染整阶段加入荧光增白剂的部分流失)导致变旧泛黄,如白色衣物白度下降、彩色衣物不再鲜艳。
虽然,洗涤用品中起去污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和助洗剂,荧光增白剂本身没有去污功能。
但是,在同等去污功能下,用适当添加荧光增白剂的衣物洗涤剂洗后的衣物,会显得更加色彩明亮。
三、纺织品。
荧光增白剂用于纺织纤维领域,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纤维分为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三大类,所以在使用荧光增白剂时,必须先了解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以便准确选择合适的荧光增白剂。
用于纺织纤维工业的荧光增白剂应满足多重条件,如对纤维无损伤,并与其有良好的亲和力;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有较好的均匀增白性等。
四、其他。
随着塑料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用荧光增白剂来改善塑料制品的外观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此外,荧光增白剂还被用于珍珠增白、涂料、皮革等领域。
珍珠发黄最简单的处理方法珍珠发黄了咋办?别慌!咱有办法。
你想想,那原本亮闪闪的珍珠要是变黄了,多让人心疼啊!就像漂亮的脸蛋长了黄斑一样。
不过没关系,咱可以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首先说说处理方法。
准备一点温和的肥皂水,把珍珠放进去轻轻搓洗。
哎呀,可别用力过猛哦,不然珍珠会受伤的。
就像对待小宝贝一样,得温柔点。
搓洗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柔软的布擦干。
这一步也很重要,要是擦得太马虎,水珠留在上面,也会影响珍珠的。
接着,可以在珍珠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橄榄油,让它更加亮丽。
这就好比给珍珠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那这个过程安全不?当然安全啦!只要你小心操作,不会有啥问题的。
珍珠又不是什么脆弱得一碰就碎的玻璃球。
稳定性嘛,只要按照步骤来,肯定稳稳当当的。
再说说应用场景和优势。
你想想,要是你有一条珍珠项链,戴久了发黄了,用这个方法处理一下,不就又能美美的戴出去了?或者是家里祖传的珍珠首饰,发黄了多可惜,用这个方法就能让它们重放光芒。
优势可不少呢!简单易行,成本低。
不需要啥高大上的设备和材料,家里常见的东西就能搞定。
而且效果还不错,能让发黄的珍珠恢复大部分的光彩。
我就有个朋友,她有一条特别漂亮的珍珠手链,戴了好几年,发黄得都快没法看了。
后来她用了这个方法,哇塞,那手链简直就像新的一样。
她开心得不得了,到处跟人炫耀。
这效果,可不是吹的。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古玩市场看到一串发黄的珍珠项链,摊主正愁卖不出去呢。
我就跟他说了这个方法,他半信半疑地试了试,结果你猜怎么着?那项链一下子变得好看多了,很快就被人买走了。
所以啊,珍珠发黄不可怕,只要用对方法,就能让它们重新变得美丽动人。
赶紧试试吧!。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珍珠?阐述珍珠的基本性质。
2、简述珍珠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3、简述珍珠的成因机理。
4、借助示意图说明珍珠相关动物的特征。
说出主要育珠软体动物的名称。
5、论述人工养殖珍珠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6、何谓有核养珠?何谓无核养珠?简述两者的主要区别。
7、阐述珍珠的分类和品种。
8、简述珍珠的产地有哪些?各有何特色?9、仿制珍珠有哪几种?如何鉴别?10、简述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鉴别方法。
11、简述处理珍珠的鉴别方法。
12、简述珍珠的评价依据和方法。
13、如何鉴别天然黑珍珠与染色黑珍珠?1、什么是珍珠?阐述珍珠的基本性质。
定义:珍珠是由珍珠贝类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所分泌的壳角蛋白和碳酸钙结晶围绕一个核心重叠沉积而成的物体.基本性质:1、化学成分珍珠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其中无机物占91-96%,有机物占2.7-7%,含水0.5-2%。
除此之外,还含有其它10多种微量元素,如钾、钠、锰、镁、锌、铜、镍、钴、磷等。
2、矿物成分珍珠和贝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和方解石,另有微量的其它矿物。
珍珠层主要是由文石组成,占95%以上,可能混有少量的方解石;贝壳中的棱柱层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光学性质:(1)颜色:一般由本色和伴色两部分组成。
本体颜色又称为体色或背景色,它取决于珍珠本身所含的各种色素和致色元素。
珍珠本身的色彩最常见的为白色、还有粉红色、杏黄色、紫红色、兰灰色和黑色等。
伴色是加在其本体颜色之上的,是由珍珠表面透明层状结构对光的衍射和干涉等作用形成。
最常见的伴色是粉红、兰和绿色等。
(2)光泽:珍珠表面呈现独特的珍珠光泽。
光泽强弱和好坏主要取决于珍珠层的厚度、珍珠层的排列方式、透明度及表面形貌等。
(3)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不透明。
(4)光性特征:为非均质集合体。
(5)折射率:由于珍珠的表面不平,所以它的折射率只能用点测方法近似测得,其范围在1.53-1.686之间。
(6)发光性:在长、短波紫外灯下,珍珠可呈现无-强的荧光特征,黑色珍珠在长波紫外线下呈现弱到中等的红色、橙色荧光。
增白整理的工艺流程增白整理是印染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主要用于提升纺织品的白度和光泽度,使其达到更高的质量标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增白整理的工艺流程。
首先,增白整理的第一步是预处理。
在预处理中,将纺织品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渍和杂质,以确保后续工艺能够顺利进行。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水洗、化学洗涤和酶洗等。
清洗完成后,纺织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第二步是增白剂的选择和调配。
增白剂是增白整理的核心材料,能够使纺织品表面反射更多的光线,提升白度和光泽度。
增白剂的选择需要根据纺织品的材质和要求来确定,一般可以选择荧光增白剂、硫酸型增白剂和过氧化型增白剂等。
将增白剂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调配好,以备下一步工艺使用。
第三步是浸渍。
浸渍是将纺织品浸泡在增白剂溶液中,使其吸附增白剂。
浸渍工艺中,需要注意纺织品的浸泡时间和温度的控制,以及浸泡液的搅拌和循环,确保增白剂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纺织品上。
第四步是压榨。
浸渍后的纺织品需要通过压榨去除多余的浸渍液。
采用压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纺织品的增白效果,以及减少后续工序中增白剂的浪费。
压榨时需要控制压力和时间,以充分去除多余液体,同时避免对纺织品造成损伤。
第五步是干燥。
经过压榨的纺织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水分,并保持增白剂的效果。
干燥工艺中,通常采用烘干机和其他热风设备,控制温度和时间,使纺织品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迅速干燥。
最后一步是定型。
定型是将纺织品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加热,使其能够保持增白效果的同时达到稳定。
定型工艺中,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对纺织品产生变色或变形等问题。
以上就是增白整理的主要工艺流程。
增白整理的工艺流程复杂,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条件,以确保纺织品能够达到预期的增白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重环保和节能,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保护环境。
增白整理是印染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对提升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染整用助剂之作用1.分散染料用助剂:分散染料用助剂主要作用于染料分散过程中,帮助染料分子在水中均匀分散,并防止染料聚集,提高染料的分散性。
这种助剂能够有效降低染料的粒径,提高染料分子与纤维的亲和力,从而提高染色效果。
2.媒染助剂:媒染助剂主要作用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使染料与纤维之间能够充分结合,提高染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媒染助剂通常具有亲和力高、活性大、脱除性强的特点,能够促进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提高染色的牢度。
3.硫化还原助剂:硫化还原助剂主要作用于硫化还原染色过程中,将染料颜料分子转化为可溶性的还原染料,并促进还原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结合。
这种助剂能够提高硫化还原染料的亲和力和染色效果,增加染色物质的吸附量,并具有良好的染色均匀性和牢度。
4.分散粘合剂:分散粘合剂主要作用于印花过程中,使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并通过粘结作用将染料固定在纤维上。
这种助剂能够增强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染色效果和牢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染色一致性和稳定性。
5.增白剂:增白剂主要作用于漂白过程中,能够吸收紫外线并发出蓝光,从而使织物表面透射的光线变得更加明亮,提高织物的白度和亮度。
增白剂具有很高的白度和光稳定性,能够有效遮盖织物中的杂质和污渍,使织物变得更加洁白。
6.防脱色剂:防脱色剂主要作用于染色后的漂洗过程中,通过吸附污染物质,如金属离子等,防止其在洗涤过程中重新沉淀到纤维上,减少染色脱色现象的发生。
防脱色剂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吸附能力,能够降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减少颜料的渗透和漂白。
总之,常用的染整用助剂在不同的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染色效果、提高染色一致性和牢度,并改善织物的染色质量。
同时,助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对于减少染整加工中的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黑珍珠鉴别的方法如下:一.经漂白,染色及化学处理的黑色珍珠1.漂白漂白也叫去斑,珍珠离开母体后,立即接触空气,即呈红色,因此,需要尽快漂白。
当然不是全部珍珠都要经过漂白。
例如远珠,半边珠就不一定要漂白,然而大部分珍珠需经漂白,漂白的目的是使珍珠恢复离开母体前的色彩,以便使珍珠鲜艳夺目,获得好评和好价。
漂白早已应用于日本等国的养殖业,实际上,凡是开展养殖珍珠的国家,都需要对珍珠进行漂白,天然珍珠也应进行漂白。
2.加色加色是针对黑珍珠表面某一部分颜色过淡而进行。
加色是在已漂白的基础上进行的。
3.染色染色是针对颜色不均匀的珍珠、色彩不好的真者,或不适合市场需要的珍珠通过染色,增加美观程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以下几种。
A.银盐处理为染黑色南海洋珍珠最常用的方法,将珍珠放入混合的硝酸银溶液及稀释的氨水中浸泡,使黑色银离子进入珠子中,再用强光及硫化氢气体将其颜色稳定,被染的珍珠黑色均一,光泽暗淡,用布詹一点浓度5%的稀硝酸摩擦珍珠,布上既有黑迹。
B.放射性处理利用放射线撞击珍珠,使其变黑。
C.珠核染色将珠核染黑再进行插核培植,使珍珠变黑,但是大多数运用此方法的珠层必须薄,否则无法透视黑珠核。
二.天然珍珠与插核养殖黑珍珠的鉴别用双管荧光台灯对黑色珍珠项链进行外观观察,如果黑珍珠的形状、颗粒大小都相同,换句话说,如果一条项链由大小统一的球形珍珠组成,极有可能是一条插核养殖珍珠项链。
因实践证明,要找到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一对天然珍珠是很难的,何况要找到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一条珍珠项链更是难上加难,实际是不存在的。
天然珍珠串大多按颗粒大小分级,而不同大小的颗粒在形状通常是不同的。
从颜色观察分析,养殖插核珍珠项链颜色统一性比天然珍珠颜色统一性好的多。
从珠层表面观察,若发现有“圆圈纹”和“鱼尾纹”等特征,很大可能是养殖珍珠。
天然珍珠不具有这种特征。
在好的光纤等照明下,用10倍放大镜观察,如果珍珠层上有“母指圈纹”形齿状外观,很有可能是天然珍珠或养殖珍珠,他与仿制珍珠的结果有极大查边,仿制珍珠的结构是一种光滑的外观。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珍珠?阐述珍珠的基本性质。
2、简述珍珠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3、简述珍珠的成因机理。
4、借助示意图说明珍珠相关动物的特征。
说出主要育珠软体动物的名称。
5、论述人工养殖珍珠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6、何谓有核养珠?何谓无核养珠?简述两者的主要区别。
7、阐述珍珠的分类和品种。
8、简述珍珠的产地有哪些?各有何特色?9、仿制珍珠有哪几种?如何鉴别?10、简述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鉴别方法。
11、简述处理珍珠的鉴别方法。
12、简述珍珠的评价依据和方法。
13、如何鉴别天然黑珍珠与染色黑珍珠?1、什么是珍珠?阐述珍珠的基本性质。
定义:珍珠是由珍珠贝类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所分泌的壳角蛋白和碳酸钙结晶围绕一个核心重叠沉积而成的物体.基本性质:1、化学成分珍珠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其中无机物占91-96%,有机物占2.7-7%,含水0.5-2%。
除此之外,还含有其它10多种微量元素,如钾、钠、锰、镁、锌、铜、镍、钴、磷等。
2、矿物成分珍珠和贝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和方解石,另有微量的其它矿物。
珍珠层主要是由文石组成,占95%以上,可能混有少量的方解石;贝壳中的棱柱层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光学性质:(1)颜色:一般由本色和伴色两部分组成。
本体颜色又称为体色或背景色,它取决于珍珠本身所含的各种色素和致色元素。
珍珠本身的色彩最常见的为白色、还有粉红色、杏黄色、紫红色、兰灰色和黑色等。
伴色是加在其本体颜色之上的,是由珍珠表面透明层状结构对光的衍射和干涉等作用形成。
最常见的伴色是粉红、兰和绿色等。
(2)光泽:珍珠表面呈现独特的珍珠光泽。
光泽强弱和好坏主要取决于珍珠层的厚度、珍珠层的排列方式、透明度及表面形貌等。
(3)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不透明。
(4)光性特征:为非均质集合体。
(5)折射率:由于珍珠的表面不平,所以它的折射率只能用点测方法近似测得,其范围在1.53-1.686之间。
(6)发光性:在长、短波紫外灯下,珍珠可呈现无-强的荧光特征,黑色珍珠在长波紫外线下呈现弱到中等的红色、橙色荧光。
[染色与后整理习题集答案]一.填空题(1)棉纤维的染色主体部分是(胞腔),毛纤维的染色主体部分是(鳞片内层)(2)棉、麻、丝光棉、黏胶纤维染色难易规律为(黏胶、丝光棉、棉、麻)(3)棉在碱液中会(碱缩),蚕丝在某些无机酸中会(酸缩),蚕丝在某些无机酸中会(增重),涤纶在NAOH热碱液中会(碱剥皮),羊毛在3%的NAOH溶液(4)水的硬度表示(水中的钙镁盐转化成碳酸钙的毫克数)(5)纺织品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氯酸钠漂白、过氧化氢漂白、亚氯酸钠漂白)。
棉、麻常用的漂白剂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羊毛常用的漂白剂为(双氧水)。
(6)三原色为(品红、黄、青)。
(7)阳离子染料在水中的状态为(阳离子状态),阴离子染料在水中的状态为(阴离子状态)(8)染料上染过程的三阶段为(吸附、扩散、固着)(9)按被染物的性态,染色方法分为以下五种,是(纱线染色、织物染色、溶液染色、成衣染色、散纤维染色)(10)盐在直接染料棉时起(促染)作用,在酸性染料染毛PH值低于等电点起(缓染)作用,在酸性染料染毛起PH值高于等电点起(促染),在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起(缓染)作用。
(11)活性染料的上染反应包括(亲核取代)和(亲核加成)反应,采用(纯碱)作为活性染料的固色剂。
(12)酸性染料主要用于(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和棉纶)纤维,直接染料主要用于染(维纶)纤维,阳离子染料主要用于染(腈纶)纤维,分散染料主要用于染(涤纶)纤维,活性染料主要用于染(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13)分散染料的扩散属于(自由体积)模型。
(14)化纤用色料应采取(低)张力。
(15)印花方法按设备分三种:(筛网印花、转移印花、喷墨印花滚筒印花)(16)纺织用色料包括染料和颜料(17)树脂整理是以(防皱)为目的的,又称(防皱)整理,硬挺整理的面料不适宜作(服装)面料(18)缩呢是(粗纺毛织物)整理最关键的工序(19)缩呢与起毛的关系是先(缩呢)后(起毛)。
白色“电镀”淡水珍珠的鉴别特征徐翀;阮利光;蒋文;丁竞【摘要】近几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强至极强光泽的淡水珍珠,业内称之为“电镀”珍珠.为有效鉴别该“电镀”珍珠,以白色淡水珍珠、常规增光漂白淡水珍珠和白色“电镀”淡水珍珠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测试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白色“电镀”淡水珍珠的光泽普遍强于白色淡水珍珠和常规增光漂白珍珠,前者的折射率和相对密度与白色淡水珍珠相当;白色“电镀”淡水珍珠的紫外荧光显示为浅蓝色,弱于常规增光漂白淡水珍珠;显微放大观察,白色“电镀”淡水珍珠表面反射光强,呈单一金属色,佩戴磨损后呈不规则斑状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结果显示,白色“电镀”淡水珍珠表面可见明显的不规则凸起,呈溅射状分布.能谱仪测试显示,白色“电镀”淡水珍珠低洼处Ti元素的质量分数可高达3.74%,这可作为“电镀”珍珠的鉴定依据之一,且其光泽强度与Ti元素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期刊名称】《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年(卷),期】2016(018)004【总页数】8页(P33-40)【关键词】“电镀”淡水珍珠;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别【作者】徐翀;阮利光;蒋文;丁竞【作者单位】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诸暨311800;诸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诸暨311800;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珠海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3珍珠作为宝石界的皇后与其温润而独特的光泽密不可分,珍珠光泽是指珍珠表面反射光的强度及映像的清晰程度[1]。
在珍珠分级体系中,光泽是重要指标之一。
强光泽的淡水珍珠一般表皮较为干净、细腻、光滑,而近几年,我国珍珠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强至极强光泽的淡水珍珠产品,该类珍珠颜色多样、表皮粗糙、伴色单一,业内称之为“电镀”珍珠。
虽然目前该品种珍珠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容易与强光泽珍珠产品混淆,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 62技术2014海洋与渔业2014年2月刊 总238期8cm以上开始进行插片育珠。
(1)养殖方式:采用40×40×10cm 的网框培育,框底铺薄膜和泥。
(2)养殖密度:每只网框放养蚌苗100只,每亩养殖水面放养蚌苗8000~10000只。
(3)日常管理:蚌苗刚放入网框中以吸收框内泥中的营养为主,因此需每周加泥一次,每次用量为0.5kg/框左右,加入的泥要求是除去杂质的肥泥。
当小蚌长到达3厘米后需向养殖水域中施肥,且随着小蚌的不断生长而逐渐增加施肥量。
施用的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施用,泼洒时要注意用水充分调匀。
施肥数量根据水的肥度而定。
每月需施用一次生石灰以增加水中的钙质,用量为10~15kg/亩,要求生石灰必须兑水全池泼洒。
4.14cm以上(有核珍珠)手术预备蚌培育(1)养殖密度10cm以前,继续采用40×40×10cm 的网框培育,但框底应除去薄膜以加大水的交换量,密度为30只/框、2500只/亩。
10cm以后,采用钻孔单吊或采用长网袋吊养(将蚌的腹缘向上、每袋放8只蚌),密度为1500只/亩左右。
(2)日常管理定期向养殖水域中施肥,且随着蚌的不断生长而逐渐增加施肥量。
施用的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施用。
泼洒时要注意用水充分调匀,施肥数量根据水的肥度而定。
每月需施用一次生石灰以增加水中的钙质,用量为15 kg /亩,要求生石灰必须兑水全池泼洒。
定期向养殖水域中加注新水,有条件的可长期保持微流水,使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每月进行水域理化因子测量,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控。
可在养殖水域中投放草、鲢、鳙、鲫、鳊等鱼进行鱼蚌混养,起搅动池水、生物施肥等互助互利作用,又能增加养殖效益。
5.育珠蚌养殖管理(1)育珠蚌放养前的准备养殖水域为池塘的,在育珠蚌放养前15~20天,进行干塘消毒,清除周边水草和埂边旱草后,用生石灰按75~100 kg /亩的用量彻底消毒,曝晒3~5天后,加满新鲜水,施用经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培育水质,保证在育珠蚌吊养时有丰富的饵料生物。
纺织物增白的两种方法酒店洗衣房每天需洗涤的织物最多的都是以白色为主,如床单、被罩、毛巾、餐布等织物多是白色,针对这一问题,洗涤工作人员需从洗涤剂和洗涤程序方面着手。
增白剂可分为加兰增白与荧光增白两种类型,下面做具体详细的介绍:1.加兰增白进行加兰处理时,应根据不同织物选用不同染料,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在学染整学中,有一个互补色,而恰恰黄色和兰色是互补色。
当这二种颜色混合时,可以给人以白的感觉,因为白色织物上带有一定的黄色和褐色,加上一定量的兰色,调补白色织物上的黄色,使之显现白色。
利用了色彩互补原理,利用一些兰色或兰紫色的分散染料,使其均匀吸附在白色织物上以去除织物上的黄色或褐色,这就是加兰增白的原理。
a分散兰染料:可用于涤棉混纺,用量为0.05克/升,时间五分钟温度40℃。
在进行增白前,应先将染料用水充分溶解,然后中水位使用。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白色织物外观相对美观。
b.直接耐晒兰:可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一般建议用量0.006克-0.003克/升,时间五分钟。
2.荧光剂增白荧光剂增白就是将不可见的紫外线转变为兰色或紫色的可见光,增加织物的反射率,给人一种洁净纯白的感觉,荧光增白剂是一种涂料,与纤维具有亲和力,因此,吸附在织物上的牢度和增白效果好。
a.DT:淡黄色针状,用于聚脂纤维白色织物增白,耐氯性能好。
b.VBL:用于纤维素纤维,淡黄色粉末,但不适合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使用。
c.WS:白色粉末,用于羊毛、棉纶、涤纶等白色织物增白,对酸碱溶液稳定。
每种荧光增白剂都有特定泛黄值,超过反而会降低白度值,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好用量、温度和时间,在最后一次过水中使用。
资料来源:。
增白剂原理增白剂,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使物体表面变得更加白亮的化学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增白剂在洗衣粉、牙膏、纸张等产品中的身影。
那么,增白剂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增白剂的原理。
增白剂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荧光物质的特性。
荧光物质是一类能够吸收紫外光并转化为可见光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杂环,并且具有共轭结构。
增白剂中的荧光物质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蓝光或紫光,从而掩盖了原本物体表面的黄色或灰色,使物体呈现出更加白亮的外观。
具体来说,增白剂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吸收紫外光,二是发射可见光。
当增白剂所在的物体表面受到紫外光照射时,增白剂中的荧光物质会吸收紫外光的能量,激发其电子跃迁,使其处于激发态。
随后,荧光物质会迅速释放出激发态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的蓝光或紫光,从而掩盖了原本物体表面的杂色,使物体呈现出更加白亮的外观。
除此之外,增白剂还可以通过增加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提高物体的白度。
增白剂中的荧光物质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使得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更加均匀,从而增强了物体的白度,使其呈现出更加明亮的外观。
总的来说,增白剂通过荧光物质吸收紫外光并转化为可见光,以及增加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从而改善了物体的白度和光泽,使其呈现出更加洁净、明亮的外观。
这也是为什么增白剂在洗涤用品、纸张等产品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物体材料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增白剂类型和添加量,以达到最佳的增白效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增白剂的使用安全和环保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增白剂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增白剂的作用机制,为产品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关注增白剂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增白剂产品。
增白剂的原理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应用技巧,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对增白剂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1、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对于要增白的底物之所以呈现黄色光,是因为底物中含有一种有色的杂质,它会吸收波长为450nm左右的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
荧光增白剂吸附在底物上后可吸收波长为350nm左右的紫外光,同时发射波长为450nm左右的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
他发射的光补偿了被底物吸收的光,形成了白色光,所以人眼的感觉是该物体的白度和鲜艳度增加了,也就是说物体被增白增艳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荧光增白剂是可增加物体白度的白色颜料。
利用荧光增白剂增白物体实际上是一种光学效应,故他们常常又被称为光学增白剂。
和化学漂白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损伤底物,但用其处理的制品如果长期曝露在日光下,其白度会因荧光增白剂分子的逐渐被破坏而下降。
和一般染料相比:1、荧光增白剂在低用量时它的白度和用量成正比,但超过一定极限时,再增加用量不禁得不到提高白度的效果反而会使织物带黄色,即所谓的泛黄;2、染料染色越深越能遮盖织物上的疵点,而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越好,疵点越明显;3、荧光增白剂本身及其水溶液在日光下的荧光效果不明显。
一定要吸附在底物上才呈现强烈的增白效果。
2、荧光增白剂的应用2.1棉纤维的增白主要用阴离子水溶性的增白剂(例如CBS-X)对棉纱的增白工艺流程如下:漂白棉纱→浸水→沥干→增白→脱水→烘干→成品对棉布的增白工艺流程如下:干白棉布→漂白增白液浸轧→汽蒸→皂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成品2.2蛋白质纤维的增白纯毛制品的增白主要用水溶性的增白剂在酸性浴中进行,工艺流程如下:已漂白羊毛→增白→水洗→酸洗→水洗→烘干→成品蚕丝制品的增白主要用水溶性的增白剂,工艺如下:湿润的丝制品→增白→洗涤→干燥→成品2.3合成纤维的增白2.3.1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的增白增白工艺和棉制品相似2.3.2尼龙的增白:常用阴离子增白剂,工艺如下:尼龙织物→还原漂白、增白→水洗→干燥→成品2.3.3涤纶(聚酯纤维)的增白:聚酯原液的增白,可以在合成中加入,也可以在聚酯切片熔融前加入,常用的增白剂有:OB-1/OB/PF。
采用增白剂增白的珍珠,亮度也有所提高,珍珠纤维的白度、亮度较一般漂白更为鲜艳悦目。
1 ,荧光增白剂
它是一种带有荧光性的染料,在溶液中能被珍珠纤维吸收,而且不易立刻冲洗掉。
荧光增白剂能将光线中肉眼不能看见的紫外光线部分转变为可见光,一般可见光的波长是在400-800nm ,而紫外光线波长是300-400nm 。
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光线后,即转变波长为400-500nm 的紫、蓝光,这样,可增强珍珠纤维洗涤后的白度,使白色珍珠更为洁白。
微黄色珍珠亦因黄色光与紫、蓝光互为补色,而变为白光,增加珍珠的白度与亮度。
即使彩色珍珠,也因紫外光转为可见光后的补色作用而显得鲜艳悦目了。
2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
它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底色深暗的珍珠,若不经漂白,单用荧光增白剂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3 .其他荧光增白剂的效果
因其组成不同,反映在增白珍珠的白度上有偏红、偏青等不同色调,必要时可用颜料或染料来纠正。
4 .日光下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要在日光下才有柔和悦目的荧光光泽。
由于电灯光没有紫外线,所以在电灯光下看起来没有在日光下洁白。
5 .保存方法
荧光增白剂对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这是其起作用的基础。
但其化学结构易被紫外线破坏,所以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珍珠,不宜长期在阳光下曝晒。
6 .增白剂的选择
珍珠的色泽还取决于珍珠层霞石形结晶薄片和壳角蛋白薄膜的物理特点(厚度、分子排列、薄层叠和状态等)。
显然,不同珍珠个体差异较大,而且某些珍珠中会含有一些化学性质稳定(指在一般条件下,双氧水不起作用)的色素,珍珠虽经长期漂白,漂白后总是略带黄色,为了去掉残存的黄色,进一步提高珍珠的白度,采用了荧光增白剂来改善白度。
7 .增白剂的配方
珍珠漂白是珍珠加工的关键工序,增白剂的配方如下。
配方一:增白剂Mika white AT (精制品)200mg
或增白剂Blan kophor KUM 250mg
乙醇(Cp ) l00mg
配方二:增白剂Uvitex SBRN 200mg
乙醇(Cp ) 100mg
适量渗透剂
8 .增白工艺
将漂白好的珍珠用蒸馏水(或无离子纯水)洗涤几次(也可用研磨机或超声清洗机清洗),离心干燥脱水,然后将珍珠放入抽滤器中,抽真空20-30 分钟,打开活塞,将增白液细心放入,再将珍珠与增白液一起移入宽口玻璃瓶内,常压浸泡12 小时,重复2-3 次,视珍珠的白度决定增白的次数,最后取出,用绒布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