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点1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远古时代:中国已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2.先秦时期:(1)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2)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货币需求量增加,当时流通的有和铜贝。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
3.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4.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商运发达,客舍、、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5.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 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明清时期(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
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2)形成了一些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学点2 古代“市”的发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1.“市”的发展(1)秦代:管理“”的法律对商品价格和交易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2)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
(3)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政府对此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①乡村集市“”的作用十分明显,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②“”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5)宋代:①“市”突破了原先和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设施。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区已经相当繁华。
学点3 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
2.汉代: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出现繁荣景象;出现了洛阳、邯郸、、宛、成都等五都,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朝:长安、洛阳都有规模宏大的常设;在江南地区,扬州、杭州、湖州已成为发达的商业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都城汴京除有夜市、晓市外,还有定时一聚的集市。
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理解“市”突破时空限制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商业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理解“市”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难点: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第一层级知识记忆与理解(一)商业活动的主体——商人(1)商代:产生了职业商人(2)春秋战国:商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如、(3)汉代: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4)明清:、等商帮形成,在大城市出现了重要场所;富商奢华之风盛行(5)商人经常面临人身财产安全威胁(二)商业活动的交易内容——商品(1)明清以前:以交流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2)明清: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自由雇佣关系)(三)商业活动的交易媒介——货币(1)原始社会:以物易物(2)西周时期:货币需求量增加,、作为交易媒介流通(3)春秋战国:多种多样(布币、刀币、贝币等等)(4)秦代:统一货币为(5)汉代:发行(6)唐代:开元通宝(7)宋代: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8)明清: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票号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四)商业活动的场所——城、市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城”、“市”逐渐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1、“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的管理有法律规定(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有正式的“市”九处(3)南北朝: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的作用十分显著,并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也比较繁荣;坊(住宅区)市(商业区)分离。
(5)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的直接监管;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博罗中学【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 【难点】 唐宋“市”与城市情况的对比 【学习要求】1、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
2、小组合作:①依照小组任务,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并形成小组意见;②课堂上,每小组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讨论成果;③发言者应当做到声音洪亮,条理清楚,结合材料,有理有据。
【学法指导】阅读材料技巧:带问题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等,初步建立起材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
【新课学习】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自主学习:(一)千年商脉—-游商人展馆,扬古人风采材料一: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材料二:司马迁论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资料:明清时期形成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他们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会所进行联络。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资料卡片1:“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 ——《清高宗实录》 2: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
乔氏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
到第三代乔致庸,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
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右图为红顶商人胡雪岩:白圭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 秦朝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也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
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2.能说出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3.归纳出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教学重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古代市的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知识梳理(具体要求:阅读、勾画标注、记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3)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地位低下。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6)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7)对外贸易发达。
以海陆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外贸成为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二、自学检测(具体要求:5分钟限时闭卷完成)1.简述我国古代商业发展下列几个朝代的阶段性特征(最重要表现)秦汉:隋唐:为商业服务的、和相继问世。
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明清:城镇商业依然繁荣,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叫做。
2.以宋为分水岭,简述宋之前与宋时市的不同特点:宋以前宋时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探究案一、情景构建(选取几则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兴趣,准备探究)1.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名商人,听说秦国的丝绸价格很高,于是带着一批丝绸货物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逃过军队的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秦国,心想可以大赚一笔。
但谁知秦国的尺寸比齐国的大,所以尽管是高价出卖,仍然没有赚到钱,只是拿到了本钱。
他又想在秦国继续做生意,但是秦国政府又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对商人征收沉重的赋税,最后返回齐国时,已经是身无分文。
2. 唐玄宗时期,儒生孙仪进京赶考。
由于铜钱携带不便,他把铜钱折换成了“交子”200缗作为盘缠。
历史必修二LS1010-0306-007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主编人:胡子文审稿人:胡子文审核人:向秘海审批人:熊中庭小组姓名评分【学习目标】1、能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能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学习策略】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抑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知识导学】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明全国?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
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晋商史话: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
到第二代乔致庸。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
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三:商业都市的崛起【当堂测试】1、阅读以下两段材料,说出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USER- 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班级: 组号: 姓名:一、学习目标 【课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文本研读问题一:商人利之所趋,无所不至。
那么,商业是什么时期出现,它大致发展状况如何呢?问题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去一个地方,就是“市场”,比如菜市、超市等等,那么中国古代的“市”是什么样的,“市”从出现到现在,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变化呢?问题三:商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请问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商业大都会都崛起有哪些表现?三、主题内容探究主题一:市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
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
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中“草市”与“市”区别。
主题二: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请根据文本研读、主题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点拨:从商业的几个要素考虑)四、课堂目标检测:三维设计13页题组多维演练。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01.doc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习⽬标:1、知识与能⼒:了解中国古代商业⽣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 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的都市;深⼊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英在吋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和理解能⼒。
2、过程与⽅法:学⽣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 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都市的基本情况进⾏分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给予学⽣以适当的指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可以了解到⼬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
同吋学⽣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拥有巨⼤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分低下。
⽽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的经济形态的诞⽣。
学习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演变。
学习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理解中国古代商⼈经济实⼒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课前预习使⽤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我的疑问”处, 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测题⽬。
3、限时20分钟独⽴完成。
教材助读—?、富商⼤贾周流天下1.商业起源:(1)商朝: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2)西周: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 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战国:出现富⾜的巨商和繁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商业发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路:有所谓“”,规模宏⼤,航程较远。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商业在______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西周时期,骨贝和______被当作货币来流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______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水陆商运都十分发达,其中在陆路商运中还出现了客舍、______、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海外。
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5.明清: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_和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其中______和______的势力最为强大。
(二)、“市”的发展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__________。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__________。
3.南北朝:民间集市______出现,由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______也比较繁荣。
5.宋代:不仅“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_____。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______”的商业区。
2.汉代:都市出现繁荣景象。
3.王莽执政时期: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__________已经形成。
4.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______以“雄富冠天下”,______、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5.宋代:__________繁盛,北宋京城汴京商业的繁荣最有代表性,此外,夜市、庙会集市的商品种类也十分繁多。
6.清代:乾隆时期的______财富“甲于天下”;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都是著名的商业都会。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难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内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填一填,记一记时期商业发展表现远古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商朝人善于经商,产生货币。
西周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骨贝、铜贝)春秋战国出现了富足和繁荣的汉代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二、“市”的发展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 的水平。
朝发展概况 备 注 唐 朝 商运和 商运十分发达 宋 元 ①商业空前繁荣。
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出现。
(交子出现于益州,是商业发展的结果。
) ③ 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范围广,获利丰厚, 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明 清 出现了会馆和商帮( 和 是势力最强的商帮。
)代秦有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________,当面付款。
违法者要受处罚。
汉“市”有专门的______,管理严格。
长安有_____市南北朝“_________”形成,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①草市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
②设_________进行管理。
唐①“草市”作用已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______中心。
②“______”比较繁荣。
①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
②夜市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宋①“市”突破了原有和上的限制。
②打破限制,繁荣的商业街形成。
③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
⑤“草市”具备了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都市中的相当繁华。
如清代前门商业区知识链接: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特征:①远离城镇;②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③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④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意义:①“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②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漳州立人学校分层导学案(高中部)
课题:_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 设计者:_林全兴(第 3周2月22日高一9班 )
1、知识与技能
1、能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能说出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
3、归纳出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与课件等历史图片和史料,对古代市的发展进行归纳总结;多渠道让学生了解古代各朝代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
步中的作用。
2、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1、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2、难点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
、讨论法、探究学习法、讲授法
(重庆卷)3.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D
1.精彩一刻:
2.不足之处:
3.努力方向:。
知识导学三古代中国商业经济 2.商人的活跃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
商人的活跃,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促进了水上商运和陆路商运的发展。
1.学习第一目内容,要通过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认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并说明在明代以后中国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著名的有晋商和徽商等。
中国古代的“市”由最初的受到严格规范,到宋代突破了原来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逐渐摆脱了官吏的直接监视,从而有利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2.学习第二目内容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生活。
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财富,并且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是却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而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
他们通过经济活动追逐利润,经历着诸多辛劳和风险。
【基础自测】见练习册【课堂导学】一、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1.历程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宋元海外贸易尤为发达;明代出现了会馆,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大。
2.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自然经济的影响弱。
3.唐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政治统一和国家强盛提供了社会保障;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海内外交通发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国内各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的密切,直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对松动。
4.宋代商业繁荣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5.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3)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1.“市”的发展①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地点是“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②六朝时代,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设了草市尉。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课标解读】
1、能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能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范蠢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问题一: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问题二:在范蠡选择陶作为经商地点的原因?(交通中心、经济都会、四方货物等)。
“商”是什么意思?(商朝)“商人”名称的起源呢?
【知识导学】
商人的种类贾: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
流通的物资叫商品;
商:流动在外进行贸易的人。
从事买卖活叫经商。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时代商业发展表现特点
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早期的
商代初步发展
西周时期交易活动日益频繁,需求数量增加,可以看到流通的和
的情形
春秋战国商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出现了富足的和繁荣的
汉代商运活跃,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远程贸易,陆路商运发达
唐代“俞大娘航船”;客舍、邸店、车坊等营业场所生意
兴隆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北宋益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发展迅
速
明清时期出现,会馆是同一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和的势力最为强大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
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名全国?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
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徽商老字号】
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
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
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明朝末年,灾害频繁,烽烟四起。
黟县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
父子二人,制剪为业,小泉刻意求师访友,技艺大进。
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创制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
他选用闻名的“龙泉”钢为原料,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时。
一些专业艺人如裁缝、锡匠、花匠等慕名前来定制剪刀。
胡开文墨业
胡开文,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
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
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扬州、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
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徽州绩溪人胡雪岩创办的国药店。
胡庆余堂药店,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一直到今天仍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王致和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酿造调味品为主的科工贸一体化、跨行业经营的集团公司。
相传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太平县仙源人王致和以举人身份举人进京赶考,屡试不中,为谋生路,在京城做起豆腐生意。
一次,豆腐没卖完,时至盛夏,便切成小块,配上花椒等佐料腌上。
到秋后打开缸盖,豆腐变成豆青色,臭气扑鼻,一尝却别有风味,送邻居尝后无不称奇,一时名扬京城。
后传入宫中,倍受慈禧赞赏,御赐名“青方”,成为青宫御膳。
【晋商史话】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
到第二代乔致庸。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
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市”的发展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
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南北朝(六朝)民间集市——形成
唐代草市普遍,作用显著;繁荣。
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宋代突破了和的限制;繁荣的形成
明清商业区繁华
古代,“城”和“市”是一个意思吗?非也。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三:商业都市的崛起
时代特点及表现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的商业区
汉代都市商业开始集中“车水马龙”。
王莽时期在长安和“”设“”官(“五均司市师”)控制。
唐代市已经由定时而聚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
洛阳市场规模超过长安。
也曾经“雄富冠天下”
随着的发展,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汴京商市繁荣,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还有定时的,商贾云集
清乾隆时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天下四镇分别是、、、
【总结】你认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一、历史悠久,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二、是农业经济补充;
三、阶段明显,两宋空前繁荣;
四、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课外阅读】历史报第22期第4版:中国古代四大名镇
【课后练习】完成历史报第22期三版第3课课堂检测题:【学有所悟】请写下你的疑问和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