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
- 格式:docx
- 大小:26.42 KB
- 文档页数:11
荧光增白剂中文名称:荧光增白剂英文名称: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定义:能吸收近紫外线(波长300~400nm)、再放射出蓝紫色荧光(420~480nm)的无色有机化合物。
多数是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百科名片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简介概述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
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
我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有两种类型: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如CBS等)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如33#等)。
作用原理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荧光增白剂CBS,目前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全称:二苯乙烯联苯二磺酸钠荧光增白剂CBS分子式:分子式原理亮白效果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原理是吸收光线中不可见的紫外光,并发出可见的蓝光,与织物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后,互补形成白光,使织物发出的白光增加,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织物明显变得亮白,这就是亮白效果。
分类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1、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4、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5、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 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 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荧光增白剂用途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洗涤剂、纸张等行业的白色颜料。
荧光增白剂通过吸收紫外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从而使物体表面呈现出更加明亮白净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为荧光增白剂ER、荧光增白剂OB等,它们可以吸收280-400纳米的紫外光,然后以蓝光或绿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荧光增白剂主要的用途如下:1. 纺织工业: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过程中,可以使纺织品呈现出更加白净、明亮的颜色。
同时,荧光增白剂还能够在室外光线下吸收紫外光,然后发射出蓝光,进一步增强纺织品的白度,提高其质感和附加值。
2. 塑料工业:荧光增白剂可添加到塑料制品中,以增加其光洁度和透明度。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荧光增白剂能够与塑料分子相互作用,使塑料表面呈现出明亮的效果,同时可以屏蔽掉塑料颜料中的杂色,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
3. 洗涤剂工业:荧光增白剂是洗涤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通过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可以使洗涤剂中的洗衣成分在洗衣液中更加均匀分布,并能够增加衣物的白度和明亮度。
同时,在洗涤剂中添加荧光增白剂还可以在洗衣过程中发出蓝光,提高洗涤剂的增白效果,使衣物更加清洁。
4. 纸张工业:荧光增白剂是制造光面纸、包装纸等各类纸张中的一种重要添加剂。
在纸张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向纸浆中添加适量的荧光增白剂,可以增加纸张的白度和亮度,使其更加吸引人。
尤其是在高品质印刷品制作中,荧光增白剂能够使印刷品呈现出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的效果。
5. 墨水工业:荧光增白剂是彩色墨水和草图墨水中的一种常见成分。
通过添加荧光增白剂,墨水可以在黑色或彩色的字迹下呈现出更加鲜艳的颜色,使字迹更加清晰可见。
总的来说,荧光增白剂在纺织、塑料、洗涤剂、纸张和墨水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白度和明亮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使产品更加吸引人。
因此,荧光增白剂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增白剂的概述与分类增白剂(brightener/Optical whitener)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提高纤维织物和纸张等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剂又称为光学增白剂,荧光增白剂,还有人把它称为白色染料。
增白剂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那些泛黄制品经过荧光增白剂处理后,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见的紫外线辐射转变成紫蓝色或青色的荧光辐射,与原有的黄光辐射互为补色成为白光,抵消了制品原有的黄色,提高产品在日光下的白度,使之显得更为洁白。
增白剂作为一种荧光染料,由于它可以使那些略带黄色的物质增白而又不损伤物质的特殊增白效果,所以它被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橡胶、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顔料、油漆、蜡、包装材料等行业。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增白剂的种类。
按照使用方法及性能来分,增白剂可分为四种:A系列指在水溶液中可以生成阳离子的荧光增白剂。
适用于腈纶的增白。
B系列荧光增白剂适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增白。
C系列指在分散剂存在下,分散于染浴中的一类荧光增白剂,适用于涤纶及其他疏水纤维的增白。
D系列指适用于蛋白质纤维和锦纶的荧光增白剂。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以上就是增白剂的分类了,客户在选择增白剂时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产品,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增白剂。
而且客户在使用增白剂时也应该知道,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
而且增白剂不是愈多加愈白,而是有一定的饱和浓度。
超过某一固定的极限值,不但没有增白效果,还会出现发黄现象。
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可见的紫外光,并发出可见的蓝光,与织物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后,互补形成白光,使织物发出的白光增加,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织物明显变得亮白,这就是亮白效果。
荧光增白剂 OB1、性能:外观:淡黄色粉末熔点:201-202℃纯度:≥99.00%挥发份:≤0.2%透光率:450nm≥96%500nm≥97%2、用途:本产品可用于热塑性塑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醋酸纤维、油漆、涂料、印刷油漆等的增白,增白剂 OB用于各加工阶段中的聚合物增白,可赋予加工品明亮蓝白色光泽。
3、使用方法:将增白剂OB以相当于塑料重量的0.01-0.05%,与各种塑料离子充分混合均匀进行成型加工即可。
4、包装储存:20、25kg纸板桶包装,存贮于阴凉通风处。
荧光增白剂 OB-11、性能:外观:亮黄色结晶粉末熔点:357-360℃纯度:≥98.50%最大紫外吸收波长:374nm最大紫外吸收波长:434nm2、用途:本产品特别是用于高温下对各种塑料及塑料制品的成型加工,由于具有很好的耐热、耐光、耐氯漂白性能,故对涤纶纤维的增白剂涤纶与棉和其他纤维混纺织物的增白效果也特别理想,并可用于聚酯原液的增白。
3、使用方法:将增白剂OB-1以相当于塑料或聚酯料粒的重量的0.01-0.05%,在各种塑料制品成型加工前或聚酯纤维抽丝前,与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即可。
4、包装储存:20、25kg纸板桶包装,存贮于阴凉通风处。
性能特点:荧光增白剂OB—1是优良的恶唑类增白剂,不溶于水,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晒、耐氯漂和耐迁移等性能。
适用范围:荧光增白剂OB—1特别耐高温,主要用于热熔轧染法增白,适用于涤纶纤维的增白及涤纶与棉和其它纤维混纺织物的增白。
该产品还可用于ABS、PS、HIPS、PA、PC、PP、EVA和硬质PVC等塑料增白,锦纶纤维、尼龙和聚酯中添加OB—1后也会明显提高白度。
在回收的聚酯纤维废料、瓶料和切片中加入OB—1后回收料会显得更白,而且不同回收料中色度会变得更加一致。
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类化合物的统称。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萤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1、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4、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5、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人类首次从理论上阐述荧光现象是在1852年,当时Stokes提出了被后人称为Stokes 定律的理论。
1921年Lagorio观察到荧光染料发出的可见荧光能量低于它所吸收的可见光能量,为此,他推论:荧光染料具有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可见荧光的能力。
他还发现天然纤维的白度可通过用荧光物质的水溶液处理而提高。
1929年Krais 采用Lagorio的原理证明,将泛黄色的人造丝浸入到6,7-二羟基香豆素配糖体的溶液中,干燥后发现该人造丝的白度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荧光增白剂的飞速发展,使得有人将此与活性染料和有机颜料DPP的问世并列为染料界在20世纪后期的三大成就。
许多行业都开始使用荧光增白剂,例如:纸张、塑料、皮革、洗涤剂。
同时在许多高科技的领域内也在使用荧光增白剂,例如:荧光探测、染料激光器、防伪印刷等,甚至是高空摄影用的高感光度胶片为提高感光胶乳的感光度,也会使用荧光增白剂。
在中国,荧光增白剂最先是被划分为印染助剂类产品,然后又被划分为染料类产品。
由于其特有性质和大量的用量需求,其已于上述两个行业分开,成为单独的一类精细化工产品。
国内荧光增白剂的第一大用户是洗涤剂,第二大用户是纸张,纺织品为第三大用户。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荧光增白剂351紫外吸收
荧光增白剂351是一种常见的荧光增白剂,也被称为光亮剂或
光学增白剂。
它主要用于纺织品、塑料制品和纸张等材料中,以增
强其白度和亮度。
荧光增白剂351在紫外光下能够吸收紫外光并发
出蓝光,从而使物体表面看起来更白、更明亮。
从化学角度来看,荧光增白剂351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
结构中含有苯环和咪唑环等基团。
这些基团使得荧光增白剂351具
有吸收紫外光并转换为可见光的性质。
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方面,荧光增白剂351可以与纤维分子发生
作用,吸收紫外光并转换为蓝光,从而中和黄色光,使白色纺织品
看起来更加洁白。
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方面,荧光增白剂351同样
可以提升塑料制品的白度和透明度,使其外观更加吸引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荧光增白剂351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荧光增白剂351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其次,荧光增白
剂351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光、热、氧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降解,从
而影响其增白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保管和使用条件,
避免荧光增白剂351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荧光增白剂351作为一种常见的增白剂,在纺织品、塑料制品和纸张等材料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吸收紫外光并发出
可见光的方式,提升了这些材料的白度和亮度,但在使用过程中也
需要注意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荧光增白剂属于精细化学品,由于其添加量小,因此被成为工业味精。
荧光现象最早是在1852年,首次从理论上被阐述,荧光增白剂最早发现是在用于纺织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白剂的应用范围也是越来越广。
塑料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OB-1化学名称:二苯乙烯基双苯并噁唑分子式:C28H18N2O2分子量:414.4547CI:236CAS:1533-45-5性质:荧光增白剂OB-1,浅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无气味,性能稳定;最大吸收光谱波长为374nm,具有强烈荧光,发射波长为434nm。
技术条件:标准:HG/T3703-2016外观:浅黄色粉末色光:蓝光或蓝紫光熔点:350-355℃含量:≥98%细度:≥200目紫外线吸收:≥2000挥发份:≤1%灰分:≤1%适用范围:1、荧光增白剂OB-1适用于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纶纤维等化纤的增白。
2、适用于聚丙烯塑料、硬质PVC、ABS、EVA、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的增白增亮。
3、适用于聚酯和尼龙的常规聚合中加入。
4、特别适用于高温成型的塑料制品的增白。
荧光增白剂OB分子式:C26H26SO2N2分子量:430.5618CI:184CAS NO:7128-64-5外观:淡黄色粉末纯度≥99.0,熔点:196-203℃分解温度:大于220℃标准:HG/T4707-2014色光:亮蓝光紫外线吸收:1100-1200挥发分:≤0.2%灰分:≤0.3%透光率:450nm≥96% 500nm≥97%细度:通过100目一般溶剂:甲醇三氯甲烷性能特点:1、外观:淡黄色粉末,无味2、透光率好,适合透明塑料制品,油漆油墨行业3、毒性小,适应环保要求,本色浅,色光纯,价位适中。
4、溶解性:难溶于水,溶于烷烃、矿物油、通常的有机溶剂。
5、最大吸收光波长357nm(乙醇)6、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35nm。
适用范围:1、注塑、吹膜、色母料,PVC建材2、PE、PP、PS、ABS3、透明塑料制品、热熔性塑料4、油漆、油墨、墙纸、涂料5、醋酸纤维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醋酸纤维素、聚酰胺( P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纤维(涤纶)6、食品容器,儿童玩具荧光增白剂FP-127化学名称:二苯乙烯基双苯并噁唑分子式:C30H26O2分子量: 418.5262CI:378CAS: 40470-68-6性质:荧光增白剂FP-127淡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无气味性能稳定;最大吸收光谱波长为368nm,最大发射波长为436nm。
1、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对于要增白的底物之所以呈现黄色光,是因为底物中含有一种有色的杂质,它会吸收波长为450nm左右的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
荧光增白剂吸附在底物上后可吸收波长为350nm左右的紫外光,同时发射波长为450nm左右的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
他发射的光补偿了被底物吸收的光,形成了白色光,所以人眼的感觉是该物体的白度和鲜艳度增加了,也就是说物体被增白增艳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荧光增白剂是可增加物体白度的白色颜料。
利用荧光增白剂增白物体实际上是一种光学效应,故他们常常又被称为光学增白剂。
和化学漂白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损伤底物,但用其处理的制品如果长期曝露在日光下,其白度会因荧光增白剂分子的逐渐被破坏而下降。
和一般染料相比:1、荧光增白剂在低用量时它的白度和用量成正比,但超过一定极限时,再增加用量不禁得不到提高白度的效果反而会使织物带黄色,即所谓的泛黄;2、染料染色越深越能遮盖织物上的疵点,而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越好,疵点越明显;3、荧光增白剂本身及其水溶液在日光下的荧光效果不明显。
一定要吸附在底物上才呈现强烈的增白效果。
2、荧光增白剂的应用2.1棉纤维的增白主要用阴离子水溶性的增白剂(例如CBS-X)对棉纱的增白工艺流程如下:漂白棉纱→浸水→沥干→增白→脱水→烘干→成品对棉布的增白工艺流程如下:干白棉布→漂白增白液浸轧→汽蒸→皂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成品2.2蛋白质纤维的增白纯毛制品的增白主要用水溶性的增白剂在酸性浴中进行,工艺流程如下:已漂白羊毛→增白→水洗→酸洗→水洗→烘干→成品蚕丝制品的增白主要用水溶性的增白剂,工艺如下:湿润的丝制品→增白→洗涤→干燥→成品2.3合成纤维的增白2.3.1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的增白增白工艺和棉制品相似2.3.2尼龙的增白:常用阴离子增白剂,工艺如下:尼龙织物→还原漂白、增白→水洗→干燥→成品2.3.3涤纶(聚酯纤维)的增白:聚酯原液的增白,可以在合成中加入,也可以在聚酯切片熔融前加入,常用的增白剂有:OB-1/OB/PF。
荧光增白剂原理一、荧光增白剂的定义和作用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化学物质,也称为荧光漂白剂。
它能够吸收紫外线,然后发射出蓝色或紫色的荧光,从而提高某些物质的白度和亮度。
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纸张等领域中,能够使这些物质更加亮丽、鲜艳。
二、荧光增白剂的分类1. 亚磷酸酯类:主要应用于纺织品和洗涤剂中。
2. 羰基类: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中。
3. 聚苯乙烯类:主要应用于造纸工业中。
三、荧光增白剂的原理1. 荧光原理当荧光增白剂受到紫外线激发时,分子内部的电子跃迁至高能级激发态,并在极短时间内返回低能级基态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
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就是所谓的荧光现象。
2. 白度提升原理由于荧光增白剂能够吸收紫外线,并发射出蓝色或紫色荧光,这些荧光与物质表面反射的可见光相叠加,使得物质表面看起来更加白亮。
3. 荧光增白剂与不同基质的作用原理(1)纺织品:荧光增白剂在纤维内部形成复合物,通过吸收和发射紫外线,提高了纤维的白度和亮度。
(2)塑料制品:荧光增白剂通过添加到塑料中,能够在塑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并且能够提高塑料制品的透明度和亮度。
(3)造纸工业:荧光增白剂通过添加到造纸浆中,在造纸过程中与纤维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提高了造纸品的白度和亮度。
四、荧光增白剂的应用1. 纺织品: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及其混合物中。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衣物的白度和亮度,还可以增加衣物的柔软度和手感。
2. 塑料制品:荧光增白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制品中,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它们能够提高塑料制品的透明度和亮度,从而使得制品更加美观。
3. 造纸工业:荧光增白剂被广泛应用于造纸浆中,能够提高造纸品的白度和亮度,并且能够减少使用其他漂白剂的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五、荧光增白剂的优缺点1. 优点:荧光增白剂可以提高物质表面的白度和亮度,使得物质更加美观。
同时,它们不会对物质本身产生化学反应,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吸收光能并发出荧光,从而使物质看起来更加洁白或鲜艳。
荧光增白剂主要用于纸张、塑料、纺织品、洗涤剂和其他产品中,以提高它们的白色度和亮度。
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原材料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荧光增白剂类型及其生产原材料:
1. 有机金属络合物:
这类荧光增白剂通常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银、锌、铅等,与有机配体形成络合物。
生产原材料包括金属盐(如硝酸银、硫酸锌等)和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醛、邻苯二酚等)。
2. 芳香族尿素衍生物:
这类荧光增白剂通过芳香族尿素结构产生荧光效果。
生产原材料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等)、尿素、甲醛等。
3. 偶氮染料:
某些偶氮染料也可以作为荧光增白剂,它们含有偶氮基团和荧光团。
生产原材料包括芳香胺、醛、酮、氰化物等。
4. 碳酰胺类:
碳酰胺类荧光增白剂含有碳酰胺结构,能够产生蓝色荧光。
生产原材料包括尿素、甲酸、乙酸等。
5. 聚合物型荧光增白剂:
这些荧光增白剂是聚合物,可以掺杂在塑料、纤维等材料中。
生产原材料包括单体(如苯乙烯、丙烯腈等)、荧光剂单元(如硫化锌、硅酸盐等)。
生产荧光增白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产品的纯度和性能。
此外,由于某些荧光增白剂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遇无机酸分解产生SO2。
受热分散,呈强还原性。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作复配薯类淀粉漂白剂。
也用于速冻虾、桃干、糖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739,1985)。
商品名低亚硫酸钠(次硫酸钠,保险粉)成分连二亚硫酸钠性能及用途白色细粒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灰色。
略有SO2特殊臭味的强还原性。
极不稳定,易氧化成分解析出硫。
受潮或露置空气中会失去效力,并可能燃烧。
加热至75~80℃以上自行分解,至190℃会爆炸。
表观密度约14.3g/cm3。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含量≥90%。
有无水物和二水物二种,二水物不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时能失水,转变成无水物。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食糖、冰糖、糖果、蜜饯类、葡萄糖、糖蜜、果子酒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
商品名焦亚硫酸钠性能及用途白色粒状粉末。
无色晶体或白色至黄色结晶性粉末。
带SO2气味。
在空气中可放出SO2而分解。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呈可逆反应。
一般系两者的混合物。
漂白物,防腐剂,硫松剂,抗氧化剂,护发剂。
作为防腐剂可用于葡萄酒、果酒;作为漂白剂可用于葡萄糖、食糖、冰糖、饴糖、糖果、液体葡萄糖、竹笋、蘑菇等。
也用于速冻虾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GRAS (FDA,§182.3766,1985)。
商品名亚硫酸钠成分亚硫酸钠性能及用途分无不与七水合吕两种,无水品为无色至六方晶系结晶或粉末。
相对密度2.633。
溶于水。
含水品为无色单斜系结晶,相对密度1.561。
易溶于水。
两者均无臭或几乎无臭。
具有清凉咸味和亚硫酸味。
空气中易氧化。
其溶液对石蕊和酚酞呈碱性。
微溶于乙醇,溶于甘油。
pH(1%水溶液)8.3~9.4。
有强性还原性,氧化成芒硝。
与酸反应生成SO2气体。
含量≥95%。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疏松剂,抗氧化剂。
作用漂白剂可用于食糖、辩冰糖、糖果、蜜饯类、葡萄糖、饴糖、饼干罐状、竹笋、蘑菇。
也用于速冻虾、带防腐剂的菠萝浓汁。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798,1985)。
商品名硫磺成分S性能及用途黄色或淡黄色粒(粉)状工片状。
沸点444.6℃。
易燃烧。
一般燃烧温度248~261。
浓度达到95g/m3时有爆炸性。
不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二硫化碳、四氧化碳和苯。
硫含量≥99.9%。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杀虫剂。
作为漂白剂可用于蜜饯类、干果、干菜、粉丝、食糖,只限于熏蒸。
也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符合规定的残留量。
安全注意事项GRAS(FDA,§182.3862,1985)。
商品名二氧化硫性能及用途无色、不燃性气体、无自燃及助燃烧。
具有剧烈刺激臭味,有窒息性。
在夺力下以液态贮藏在容器内。
在大气压力下及0℃时,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2.26倍。
-10℃时冷凝成无色液体。
其液体相对密度约为1.436。
熔点-76.1℃,沸点-10℃。
易溶于水和乙醇。
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有防腐作用。
含量(以重量计)≥99.9%。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作为防腐剂可用于葡萄酒、果酒。
以熏蒸法漂白果干、果脯、干菜、粉丝、蜜饯类。
也用于白砂糖、绵白糖、果糖、葡萄糖粉、果酱、果冻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一升空气中含数mg,可因痉挛窒息而死。
我国标准最高浓度20mg/m3。
本品对眼、咽喉和上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液态SO2的冷冻效应会导致皮肤灼伤。
商品名过氧乙酸成分过氧乙酸性能及用途无色透明液体。
有弱酸性,有强烈的刺激性酸气味。
熔点0.1℃,沸点105℃,相对密度1.665,折射率1.3249,闪点40.5℃(40%过醋酸溶液)。
易挥发,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主要用作纺织品、纸张、油脂、石蜡和淀粉的漂白剂;医药中的杀菌剂和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剂和环氧化剂。
也用于食品和饮用水的消毒等。
安全注意事项本品为剧毒品。
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易燃,易爆。
小鼠经口LD50500mg/kg(2%溶液)。
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用品,设备要密闭,禁止违章动火,环境通风良好。
包装及贮运用塑料罐包装,每罐净重20kg,外用本箱加固。
在光照和加热时,容易引起急剧分解和爆炸,贮存应避光、避热,贮存温度低于10℃。
避免与有机产品放在一起。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BC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
色光以与标准近似,溶于水呈蓝色荧光,不溶于水杂质含量≤0.5%,强度为标准品的100±5,细度(通过100目筛残余物含量)≤5%,泛黄点≤5%,水分含量≤5%。
本品主要用于棉纤维、人造丝、人造棉和纸浆等中性染浴增白处理。
包装及贮运30kg铁桶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JD-3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能溶于热水。
本品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用于合成洗涤剂、肥皂、造纸和纺织品的增白。
包装及贮运40kg铁桶装腔作势,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挺进31#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具有一般二苯乙烯三嗪型增白剂性能。
荧光色调为青光,呈阴离子型。
可溶于100℃或1000倍25℃水中。
水分含量≤5%,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0.5%。
本品主要用于合成洗涤剂、肥皂、香皂、纸张的增白,也用于棉织物、锦纶、人造丝等的增白,可使被增白物增白发亮。
包装及贮运30、40kg铁桶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BR(增白剂BL)成分DSD酸钠盐与异氰酸苯酯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粉末,属阴离子型,微带红紫色。
2%水溶液澄清,95%以上通过60目筛。
包装及贮运本品主要用于白色纤维、纸张和浅色纤维的增白、拔白印花和白地增白。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EBF成分邻氨基苯酚与2,5-二羧酸噻吩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细微黄白色悬浮液。
有鲜艳的蓝色荧光。
含有效荧光物质10%,属非离子型,呈中性,可与水以任何比例稀释分散。
耐硬水、耐酸、耐碱、耐晒,氧化漂白稳定。
增白强度与标准品相似,能与大多数施用于白色织物的整理剂和染色载体共用。
酸碱度为10g/L,分散液pH6。
本品主要用于涤纶、锦纶和醋纤的增白,也可用于合纤与棉、毛混纺织物的增白。
包装及贮运50kg塑料桶装,贮存期一年。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R成分DSD酸钠盐与异氰酸苯酯的缩俣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阴离子型。
95%以上通过60目筛。
0.2%水溶液澄清。
本品主要用于纤维、纸张、白地印染增白和浅色纤维增艳。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AD(荧光增白剂CA)成分对氯代-β-吗啉基丙酰苯盐酸盐与对甲磺酰苯肼盐酸盐的缩合性能及用途外观为带绿光的淡黄色细针状结晶。
本品主要用作合成纤维的增白剂。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ER(增白剂PS-1)性能及用途强度为标准品的100±3,色光与标准品近似,非离子型,在水中均匀分散。
本品用于涤纶、涤/棉混纺织物的增白。
用其处理的织物白度高、色光纯。
具有优异的耐洗、耐晒和耐升华牢度。
适用于各种染色方法。
商品名增白剂TA-4成分1,2二氨基萘磺酸钠缩俣产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淡黄色或浅黄绿色粉末,溶于水和乙醇。
本品用于织物和棉布的增白。
包装及贮运10kg棉布袋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ID-4(洗衣粉增白剂JD-4)成分三聚氯氰与DSD酸、苯胺、三乙醇胺吗啉的缩合物性能及用途外观为微黄色粉末。
微溶于水,溶于AE-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乙醇胺和水的混俣溶剂,溶液呈亮紫色。
本品主要用于合成洗衣粉,使其外观洁白、悦目,并对棉、麻、合纤维织物有增白和洗涤效果。
包装及贮运25kg纸板桶包装,内衬塑料袋。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DBS性能及用途本品为绿黄色粉末。
熔点360±2℃。
分解温度>360℃。
紫外光最大吸收波长372~380mm。
耐强酸、强碱,微溶于乙醇、二甲基甲酰胺、苯、甲苯、水等。
无毒。
本品适用于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高耐冲聚苯乙烯、ABS 树脂、不饱和树脂、聚甲醛、聚碳酸酯、尼龙等塑料。
其用量低,适应性强,分散性好。
可在后加工或聚俣时加入,被增白物泛蓝紫光色调荧光,白度高,耐高温。
本品还可做成浆状物,用于纺织物的增白。
商品名荧光增白剂CXT成分DSD酸与三聚氯氰缩合反应后再与苯胺、吗啉依次缩俣性能及用途本品用于棉纤维及合成洗涤剂用增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