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四川延考区卷)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6
2008年高考(全国Ⅱ)理综化学部分试题(WORD)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基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8.对于IV 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共价键B.Si、C、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层电子数都是8C.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B. 0.017mol/LC. 0.05mol/LD. 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出现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出现红色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的H m X分子,在ag H m 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A+m(A-N+m)mol B.aA(A-N)mol C.aA+m( A-N)mol D.aA(A-N+m)mol12.(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A.SO2、H2O、N2、NH3B.N2、SO2、H2O 、NH3C.N2、SO2、NH3、H2OD.H2O、NH3、SO2、N2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 (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26.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K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上述分解反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其分解率α1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分解率α2,α1α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
1、“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五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
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五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
“一图”:施工现场平面图。
3、建筑施工有哪些主要特点:建设产品固定性,施工周期长;大部分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完成;施工场地窄小;体积庞大、高处作业多、受气候影响大;流动性大、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多变性。
4、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金额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安全生产资金计划;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检查;伤亡事故的点差和处理;事故现场的安全管理,即施工现场作业、设施设备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
5安全技术交底是指导工人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是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方面的具体落实。
主要内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6安全检查:是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项目经理部队本项目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
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安全持证上岗、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7、模板工程应注意的事项: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模板设计,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各种材料模板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模板支架材料宜采用钢管、门式架、型钢、木杆等。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第Ⅰ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K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 Cs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l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 (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L1.0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mol/下列排序正确的是()()()()+->HAcAc.OHcHB>>Hc()()()()+->--cOHc.BA>>HcBc()()()()+-->-cOHc.CB>>HcAc()()()()+->cOHc.DHBc>H>HAc13.电解100mL含L+的下列溶液,)3.0(=c/molH当电路中通过mol.0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04的是A.0.10mol∕L Ag+B.0.20mol∕L Zn2+C.0.20mol∕L Cu2+D.0.20mol∕L Pb2+第Ⅱ卷26.(1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实验室可有软锰矿(主要成分为2M nO )制备4K M nO ,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3K C IO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24KM nO )和K C I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24KM nO 转变为2M nO 和4K M nO ;滤去2M nO 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4K M nO 。
2008年高考四川理综化学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 .1mol 臭氧和1.5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 .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 =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 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 .T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CO 3)OH (Al 2O H 3COI 3Al 2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S O )OH (Cu OH 2CuS 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56+↑+=+--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 O Ba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急速的含量.经过一点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典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值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值D.癌症的发生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CO 3)OH (Al 2O H 3COI 3Al 2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S O )OH (Cu OH 2CuS 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56+↑+=+--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 O Ba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急速的含量.经过一点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典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值 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值 D.癌症的发生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CO 3)OH (Al 2O H 3COI 3Al 2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S O )OH (Cu OH 2CuS 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56+↑+=+-- 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 O Ba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急速的含量.经过一点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典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值 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值 D.癌症的发生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CO 3)OH (Al 2O H 3COI 3Al 2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S O )OH (Cu OH 2CuS 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56+↑+=+-- 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 O Ba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b 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
2008年高考理综合试题(四川延考区卷)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Fe 56 u 64 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乙植物的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甲植物的高;当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不增加,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仍不断增加据此推测:A.甲、乙都是阴生植物B.甲、乙都是阳生植物C.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D.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阳生植物2.用实验检测某一菌株,结果如下:(1)有氧条件下,菌株正常生长,但检测不出乳酸和酒精(2)无氧条件下,乳酸含量增加明显,但检测不出酒精(3)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中半乳糖的消耗量与乳酸的生成量成正比由上述结果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此菌能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活B.此菌中存在催化乳酸形成的酶C.此菌为厌氧菌D.半乳糖也可成为此菌的营养物质3.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B.T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4假定某植物五对等位基因是相互自由组合的,杂交组合AaBBcDDEe×AaBbddEe产生的后代中,有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2B.1/4C.1/16D.1/645.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2.4L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050l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D.10L浓度为10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7.20 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A .Mg 和AlB .Al 和Fe.Fe 和n D .n 和u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全部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B .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没有极性键.离子晶体中一定没有共价键D .分子晶体中一定没有离子键9.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n2MnO 22H 2O=2MnOOHn(OH)2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为n-2e -=n 2 B .负极反应为n2H 2O-2e -= n(OH)2H.正极反应为2MnO 22H 2e -=2MnOOH D .正极反应为2MnO 22H 2O 2e -=2MnOOH2OH -10.下列关于苯乙酸丁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12H 16O 2B .有3种不同结构的苯乙酸丁酯.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D . 在酸、碱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1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O 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合理的是A .a-a ′→d -d ′→eB .b-b ′→d -d ′→g.c-c ′→d -d ′→g D .d-d ′→c -c ′→f12.已知+m a X 和-n b Y 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 等于A .bnB .b-n.b-n D .b--n13.、Y 、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化式①Y 3、②2Y 2、③2Y 3、④2Y 22、⑤2Y 24、⑥4Y 22中,并非都存在.....的一组分子是 A .①② B .④⑥ .③⑤ D .②④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光滑的水平面叠放有质量分别为和/2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象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A .kf B .k f 2 .k f 3 D .k f 4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 .被活塞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一定减小.被活塞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一定增大D .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温度和气体分子的总数有关16.一气体放电管,当其两电极间的电压超过5003 V 时,就放电而发光在它发光的情况下逐渐降低电压,要降到5002 V 时才熄灭放电管两电极不分正负现有一正弦交流电,输出电压峰值为1000 V ,频率为50 Hz 若用它给上述放电管供电,则在一小时内放电管实际发光的时间为:A .10分钟B .25分钟 .30分钟 D .35分钟17.如图,在真空中一条竖直向下的电场线上有两点a 和b 一带电质点在a 处由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达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B .质点在b 点所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带电质点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D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18.如图,地球赤道上山丘e ,近地资卫星p 和同步通信卫星q 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 、p 、q 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 1、v 2、v 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则A .v 1>v 2>v 3B .v 1<v 2<v 3.a 1>a 2>a 3D .a 1<a 3<a 219.在轴上方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同一种带电粒子从O 点射入磁场当入射方向与轴的夹角α= 45°时,速度为v 1、v 2的两个粒子分别从a 、b 两点射出磁场,如图所示,当α为60°时,为了使粒子从ab的中点c 射出磁场,则速度应为:A .)(2121v v +B .)(2221v v + .)(3321v v + D .)(6621v v + 20.用具有一定动能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使这些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n(n >2)的激发态此时出现的氢光谱中有N 条谱线,其中波长的最大值为λ现逐渐提高入射电子的动能,当动能达到某一值时,氢光谱中谱线数增加到N′条,其中波长的最大值变为λ'下列各式中可能正确的是:A.N′= N+n B.N′= N+n-1 .λ'>λD.λ'<λ21.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3,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2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A.45°B.30°.22.5°D.15°第Ⅱ卷本卷共10题,共174分22.(18分)Ⅰ.(6分)图中为“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其中s 为单色光,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s1和s2位置的相干波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1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已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s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Ⅱ.(12)图Ⅰ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电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V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1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1)写出、U与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2)已知E = 150V,l = 120 c,g = 980 /s2测量结果如下表:(g)100 150 300 450 600 750U(V)0108 0154 0290 0446 0608 0740①在图2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U直线②-U直线的斜率为g/V③弹簧的劲度系数= N/(保留3位有效数字)23.(14分)图为一电流表的原理示意图质量为的均质细金属棒MN的中点处通过一绝缘挂钩与一竖直悬挂的弹簧相连,弹簧劲度系数为在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与MN的右端N连接的一绝缘轻指针可指示标尺上的读数,MN的长度大于ab当MN中没有电流通过且处于平衡状态时,MN与矩形区域的cd边重合:当MN中有电流通过时,指针示数可表示电流强度(1)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弹簧伸长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2)若要电流表正常工作,MN的哪一端应与电正极相接?(3)若= 20 N/,ab= 020 ,bc= 0050 ,B = 020 T,此电流表的量程是多少?(不计通电时电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4)若将量程扩大2倍,磁感应强度应变为多大?24.(18分)水平面上有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A、B、的质量均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应为多大?25.(22分)如图,一质量= 1 g的木块静止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开始时,木块右端与墙相距L = 008 ;质量为= 1 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 2 /s滑上木板左端木板长度可保证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与墙接触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01,木板与墙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取g = 10 /s2,求(1)从物块滑上木板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与墙碰撞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2)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26.(15分)1l水蒸汽和炽热的焦炭反应生成水煤气,反应吸热1314 J ·l-1利用该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氨,其反应的△H<0氨可以用于制备硝酸请回答:(1)生成水煤气的热化方程式是;(2)合成氨需要在较大的压力下进行的原因是;(3)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合成氨的影响是;(4)由氨生成HNO3的各步反应的化方程式是;(5)某化肥厂由NH3制备HNO3,进而生产硝铵(NH4NO3)假设由氨氧化生成HNO3的总产率是85%,而HNO3和NH3完全反应生成NH4NO3列式计算:①从NH3制取NH4NO3过程中,用于中和硝酸所需的氨占总的氨消耗量的分数;②若氨的消耗总量为100 g,可生产NH4NO3的量27.(15分)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是气体,J是磁性材料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式:A ,E ,I ;(2)反应①的化方程式是;反应②的化方程式是;(3)J与盐酸反应的化方程式是;反应后的溶液与反应的化方程式是28.(15分)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阳离子Ba2 Ag Mg2 NH4Na阴离子SO42-SO32-O32-AlO2-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1)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2 排除的离子排除的依据(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同时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肯定存在的离子判断依据排除的离子排除的依据(3)尚待检验的离子及其检验方法尚待检验的离子检验方法29.(15分)A和B是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物,A-I转换关系如图所示:根据框图回答下列问题;(1)B的结构简式是;(2)反应③的化方程式是;(3)上述转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写反应序号)(4)图中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化合物代号)图中化合物带有的含氧官能团有种(5)在硫酸催化下与水反应的化方程式是;(6)I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30.(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Ⅰ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表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水温(℃)14 18 22 26 30 34 38 42平均孵化时间(d)—140 65 39 28 15 15 -平均孵化率(%)0 55 70 92 84 56 6 0请据表回答:(1)鱼受精卵孵化率在50%以上时,其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鱼受精卵开始孵化的最低温度所在的区间为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2)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由此说明该种鱼的受精卵对温度的耐受性特点是Ⅱ下面是一个探究激素甲是否能引起已阉割成年雄性小鼠求偶行为的实验及结果预测请回答:(1)选取一批已阉割的无求偶行为的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注射溶液作为实验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的干扰(2)预测实验结果:若,则表明该激素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若,则表明该激素不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31.(16分)花生是自花传粉植物已知花生匍匐生长(A)对直立生长(a)为显性,荚果薄壳(B)对荚果厚壳(b)为显性基因型纯合、表现一致的花生才能作为品种使用请回答:(1)请在匍匐薄壳、直立厚壳、匍匐厚壳3个花生品种中选择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以便基因型纯合、一致表现为直立厚壳的植株群体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作简要说明(2)由于种子混杂,种植直立厚壳的某块地出现少数匍匐植株,开花前将其全部拔除,只收获该地块直立植株结的种子用于第二年播种,在不发生新的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第二年田间是否还会出现匍匐植株?为什么?(3)播种薄壳种子的某块地,出现少数荚果厚壳的植株,收获时将其全部清除,只用该地块荚果薄壳的植株结的种子播种,在无种子混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第二年田间是否还会出现荚果厚壳的植株?为什么?2008年高考理综化试题(四川延考区卷)参考答案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1.D 2.C 3.C 4.B 5.D 6. 7.B8.D 9.D 10.B 11. 12.A 13.A二、选择题14. 15.A 16.B 17.A 18.D 19.D 20.A 21.D第Ⅱ卷共10小题,共174分22.(18分)Ⅰ.s 1与s 2间的距离 s 1(或s 2)与光屏间的距离 干涉条纹间距Ⅱ.(1)U Eglk m (2)①如图所示② 101③ 124×10323.(14分)(1)设弹簧的伸长为⊿ ,则有 g =⊿ ① 由①式得 ⊿=kmg ② (2)为使电流表正常工作,作用于通有电流的金属棒MN 的安培力必须向下因此M 端应接正极(3)设满量程时通过MN 的电流强度为I ,则有 )(x bc k mg ab BI m ∆+=+ ③ 联立①③并代入数据得I =25 A ④(4)设量程扩大后,磁感应强度变为B′,则有)(2x bc k mg ab I B m ∆+=+' ⑤由①⑤得abI bc k B m 2=' ⑥ 代入数据得 B ' = 010 T ⑦24.(18分)设绳中张力为T ,A 、B 、共同的加速度为a ,与相连部分的绳与竖直线夹角为a ,由牛顿运动定律,对A 、B 、组成的整体有 :ma F 3= ①对B 有 ma T F =- ②对有 mg F =αcos ③ma F =αsin ④联立①②式解得ma T 2= ⑤联立③④式解得)(2222g a m T += ⑥ 联立⑤⑥式解得 g a 33= ⑦ 联立①⑦式解得mg F 3= ⑧25.(22分)(1)物块滑上木板后,在摩擦力作用下,木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木块加速度为a ,经历时间T 后与墙第一次碰撞,碰撞时的速度为v 1,则:ma mg =μ ①221aT L = ②at v =1 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T = 04 s v 1 = 04 /s ④在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前,在每两次碰撞之间,木板受到物块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而做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因而木板与墙相碰后将返回至初态,所用时间为T 设在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 前木块共经历n 次碰撞,则有:t a a t nT v v ∆=∆+-=)2(0 ⑤式中t ∆是碰撞n 次后木板从起始位置至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⑤式可改写为nT v v 220-= ⑥由于木板的速率只能位于0到v 0之间,故有0≤nT v 20-≤02v ⑦求解上式得15≤n ≤25由于n 是整数,故 n =2 ⑧ 再由①⑤⑧得t ∆ = 02 s ⑨v = 02 /s ⑩从开始到物块与木板两者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为t T t ∆+=4= 18 s ○11(2)物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木板右端与墙之间的距离为221t a L s ∆-= ○12 联立①○12式,并代入数据得s = 006 ○1326.(15分)(1)(s )H 2O (g )高温O (g )H 2(g ),△H = 1314 J ·l -1 (2)合成氨是体积减少的反应,加大压力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3)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反应向氨分解的方向进行(4)4NH 35NO ∆催化剂4NO6H 2O ,2NO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5)①中和硝酸所需的氨占总的氨消耗量的分数为%46%10085.0111=⨯+②可生产NH 4NO 3 100g×46%×111780--∙∙molg mol g =216g 27.(15分)(1)Fe 2O 3; Al 2O 3; All 3(2)2AlNaOH2H 2O=2NaAlO 23H 2; 3Fe4H 2O高温Fe 3O 43H 2 (3)Fe 3O 48Hl=Fel 2Fel 34H 20; 2Fel 3Fe=3Fel 228.(15分)(1)排除的离子排除的依据 NH 4Ag 、Mg 2由于溶液呈碱性,且未嗅到刺激性气味 碱性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2)肯定存在的离子判断依据 AlO 2- O 32- 加酸有沉淀,继续加酸沉淀溶解 加酸后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排除的离子排除的依据 Ba 2SO 32- 有O 32- 存在时原溶液无沉淀 酸化后逸出的气体没有刺激性气味(3)尚待检验的离子 检验方法、Na SO42-焰色反应酸账溶液中滴加Bal2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29.(15分)(1)(2)(3)④⑦⑧(4)H;4(5)2H3H=H22H2O−−−→−∆,42SOHH3H(OH)H3H3H2H2OH(6)H3H2OOH(H3)2;丙酸异丙酯30.(26分)Ⅰ(1)随着水温的升高平均孵化时间减少14℃<T<18℃(或14℃<T≤18℃)在18~26℃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升高,在26~38℃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下降(2)鱼受精卵对较高温度的耐受性低,对低温的耐受性高Ⅱ(1)激素甲注射(2)A组表现求偶行为,B组不表现求偶行为匍匐薄壳、直立厚壳、匍匐厚壳A、B组均不表现求偶行为31.(16分)(1)匍匐薄壳AAB B×aabb直立厚壳↓F1 AaBb匍匐薄壳↓○×F2 A B A bb aaB aabb直立薄壳╱╲aaBB aaBb↓○×↓○×aaBB aaBB aaBb aabb直立薄壳直立薄壳直立薄壳直立厚壳aaBb自交后代性状发生分离,该后代全部淘汰aaBB自交后代不分离,该后代即为所要的植株(2)不会再出现,因为留下种子的基因型全部为aa(3)还会出现,因为留下的薄壳植株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有BB和Bb,其中Bb会发生分离而产生bb种子。
2008年四川延考区试卷三答案解析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抵销权属抗辩权B.权利的行使不都是事实行为C.支配权的客体只能是物D.请求权基于基础权利受侵害而发生答案:B解析:抗辩权是指能够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权利,抗辩权主要是针对请求权的。
形成权是依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撤销权、解除权、追认权、抵销权等都是形成权。
因此,A项说法错误。
权利的行使可以是事实行为,也可以是法律行为,因此,B项说法正确。
支配权是对权利客体进行直接的排他性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人身权、物权、知识产权中财产权等都属于支配权。
人身权的客体是人身,而不是物。
因此,支配权的客体不一定是物,C项说法错误。
请求权是特定人得请求特定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
因此,D 项说法错误。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关于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人格权B.自然人和法人人格权受侵害时都可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C.自然人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D.各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答案:A解析: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固有的,由法律确认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基本权利。
人格权对于自然人来讲,只与生俱来的;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来讲,自成立时享有。
因此,A项说法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因此,B项说法错误。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不同,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限制:性质上的限制、法律上的限制和目的事业的限制。
2008年高考(四川延迟考试地区)卷理综化学试题答案及相应知识点归纳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22.4L 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 .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C .0.50mol 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D .1.0L 浓度为1.0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 6.02×1023个氢离子 [答案] C .[相应知识点归纳]1、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7个角度归纳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考察氧化剂的得电子数或还原剂的失电子数。
由于同一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充当的角色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或既充当氧化剂又充当还原剂),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也不同,一定量的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须结合具体化学反应来确定,不能以常见的大多数反应来代替具体的特殊反应,也不能以少数特殊反应代替大多数常见反应,具体化学反应实例如下: 例1:15.6克Na 2O 2与过量的CO 2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Na 2O 2的电子转移数0.2N A 。
例2:15.6克Na 2O 2与过量的SO 2反应(Na 2O 2+SO 2=Na 2SO 4),Na 2O 2的电子转移数0.4N A 。
⑵.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
①.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数相同,)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②.只有在标准状况下的稳定气体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换算N=Vm V *N A ,非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的换算公式为:N=M V*N A (ρ-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密度,V -气体的体积,M -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③.稳定气体可以是在标准状况下相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但不能是SO 3或水蒸气(SO 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而是固体;水蒸气在标准状况下变成了水或冰也不是气体)。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急速的含量.经过一点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典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值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值D.癌症的发生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 .T 1>T 2,ΔH>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CO 3)OH (Al 2O H 3COI 3Al 2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SO )OH (Cu OH 2CuS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56+↑+=+--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O Ba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08年四川延考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Zn 65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2.4L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C.0.50mol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D.1.0L浓度为1.0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 6.02×1023个氢离子【答案】C【解析】A选项中氧气的体积没有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因此22.4L氧气中不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故A选项错误;B选项中氢气(H2)是双原子分子而氦气(He)是单原子分子,因此同温同压是原子数相同的二者的体积不相等,之比为1︰2,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中硫酸钠是离子晶体,化学式为Na2SO4,0.50mol的硫酸钠中含有1molNa+,即6.02×1023个钠离子,故正确;D选项中没有指明一元酸的强弱,因此D选项错误。
7.20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A.Mg和Al B.Al和FeC.Fe和Zn D.Zn和Cu【答案】B【解析】11.2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假设均为+2价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则+2价金属的总物质的量为0.5mol ,所以+2价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ol 5.0g 2040g ·mol -1。
因为为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则其摩尔质量应一个比40g ·mol -1大,一个比40g ·mol -1小;比较选项中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得出答案为B (其中Al 作为+2价时其摩尔质量为27×32=18g ·mol -1;铜等不反应的金属的摩尔质量为无穷大)。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四川延考区卷)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Zn 65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2.4L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
C.0.50mol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
D.1.0L浓度为1.0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 6.02×1023个氢离子
7.20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Mg和Al B.Al和Fe
C.Fe和Zn D.Zn和Cu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全部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没有极性键
C.离子晶体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9.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
Zn+2MnO2+2H2O=2MnOOH+Zn(OH)2
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Zn-2e-=Zn2+
B.负极反应为Zn+2H2O-2e-= Zn(OH)2+H+
C.正极反应为2MnO2+2H++ 2e-=2MnOOH
D.正极反应为2MnO2+2H2O + 2e-=2MnOOH+2OH-
10.下列关于苯乙酸丁酯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分子式为C12H16O2
B.有3种不同结构的苯乙酸丁酯
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
D . 在酸、碱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
1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 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
合理的是
A .a-a ′→d-d ′→e
B .b-b ′→d-d ′→g
C .c-c ′→d-d ′→g
D .d-d ′→c-c ′→f
12.已知+m a X 和-n b Y 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 等于
A .b+m+n
B .b+m-n
C .b-m+n
D .b-m-n
13.X 、Y 、Z 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 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化学式①XYZ 3、②X 2YZ 2、③X 2YZ 3、④X 2Y 2Z 2、⑤X 2Y 2Z 4、⑥X 4Y 2Z 2中,并非都存在.....的一组分子是
A .①②
B .④⑥
C .③⑤
D .②④
26.(15分)1mol 水蒸汽和炽热的焦炭反应生成水煤气,反应吸热131.4 kJ ·mol -1。
利用该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氨,其反应的△H <0。
氨可以用于制备硝酸。
请回答:
(1)生成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合成氨需要在较大的压力下进行的原因是 ;
(3)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合成氨的影响是 ;
(4)由氨生成HNO 3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某化肥厂由NH 3制备HNO 3,进而生产硝铵(NH 4NO 3)。
假设由氨氧化生成HNO 3的总产率是85%,而HNO 3和NH 3完全反应生成NH 4NO 3。
列式计算:
①从NH 3制取NH 4NO 3过程中,用于中和硝酸所需的氨占总的氨消耗量的分数; ②若氨的消耗总量为100 kg ,可生产NH 4NO 3的量。
27.(15分)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壳中含
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是气体,J是磁性材料。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E ,I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J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后的溶液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8.(15分)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
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1)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2。
(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同时有无色无味气
体逸出。
(3)尚待检验的离子及其检验方法
29.(15分)A和B是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物,A-I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上述转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写反应序号)
(4)图中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填化合物代号)。
图中化合物带有的含氧官能团有种。
(5)C在硫酸催化下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I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四川延考区卷)
参考答案
6.C 7.B 8.D 9.D 10.B 11.C 12.A 13.A
26.(15分)
(1)C (s )+H 2O (g )高温CO (g )+H 2(g ),△H = +131.4 kJ ·mol -1
(2)合成氨是体积减少的反应,加大压力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3)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反应向氨分解的方向进行
(4)4NH 3+5NO ∆催化剂
4NO+6H 2O ,2NO+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5)①中和硝酸所需的氨占总的氨消耗量的分数为
%46%10085.01
11=⨯+
②可生产NH 4NO 3 100kg×46%×111780--∙∙mol g mol
g =216kg
27.(15分)
(1)Fe 2O 3; Al 2O 3; AlCl 3
(2)2Al+NaOH+2H 2O=2NaAlO 2+3H 2; 3Fe+4H 2O 高温Fe 3O 4+3H 2
(3)Fe 3O 4+8HCl=FeCl 2+FeCl 3+4H 20; 2FeCl 3+Fe=3FeCl 2
28.(15分)
(1)
(2)
(
3)
29.(15分)
(1)
(2)
(3)④⑦⑧
(4)
H
;4
(5)2CH 3CH=CH 2+2H 2O −−−→−∆
,42SO H CH 3CH(OH)CH 3+CH 3CH 2CH 2OH (6)CH 3CH 2COOCH(CH 3)2;丙酸异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