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非延考区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6
四川省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答案】选D【解析】卵巢主要产生雌性激素,它的合成和分泌又受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控制。
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而发挥作用的,脑垂体提取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可通过培养液直接作用于卵巢。
没有下丘脑和垂体的存在,A、B、C 项的激素含量不可能增加。
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面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答案】选C【解析】玉米是C4 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可以进行暗反应中的C3 途径,还可以将光合产物转化成淀粉。
两者对照,反映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温度和光照)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选B【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1.考点分布分析试题共考查了27个考点,考点覆盖率为20.6%,分布在《考试大纲》的十四个单元中,单元覆盖率为82.35%。
考点覆盖率和单元覆盖率都较低。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且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v = v 0+at 、2021at t s +=υ;考点11: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如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考点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考试大纲》中第七单元《电场》没有涉及考点,不好。
2.分值分布分析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各6分,各占5%,力学约68分占56.7%,电路和电磁场约34分,占28.3%。
这种分布情况与往年有较大差异,力学部分偏多,这是单纯从考点的角度进行统计的,实际上有不小的分数不是物理学的,是数学的。
3.实验题。
(1)同时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一个突破,很有新意。
回头看往年或者其他省区的高考试题,单纯单独考查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显得有点单薄。
本小题还结合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器材—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不足的是,数字运算量偏大;第三空的结论与第一和第二空是否正确相关,如果前两空错误,即使学生对光电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对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正确,计算也正确,仍然得不了分。
(2)第二小题作为第二个实验题,不好。
本小题只能算一个电路计算题,如果说与实验有关的话,最多是考查了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时内接法和外接法造成的系统误差的理解和计算,没有以《考试大纲》中的“实验能力”立意。
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有不一致第地方,“不要求计算误差”。
仅有的两个空都要求计算“百分误差”,重复。
4.计算题(1)第23题。
2008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电站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3.(6分)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和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和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U2变小、I3变小 B.U2不变、I3变大C.I1变小、I2变小D.I1变大、I2变大4.(6分)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α.在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线圈平面()A.维持不动B.将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C.将向使α增大的方向转动D.将转动,因不知磁场方向,不能确定α会增大还是会减小5.(6分)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6.(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7.(6分)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km 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A.0.6小时 B.1.6小时 C.4.0小时 D.24小时8.(6分)如图,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A.B.1.5 C.D.2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9分)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1)挡光片的宽度为mm.(2)圆盘的直径为cm.(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rad/s(保留3位有效数字).10.(8分)图示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Ω;为电流表,内阻为50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 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1)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1.6V,电流表读数I=2.0mA.若将R x=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百分误差=×100%)11.(16分)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12.(19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小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球心O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θ<.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及小球P相应的速率.重力加速度为g.13.(20分)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0=1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0.09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返回.重力加速度g=10m/s2.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多少?2008年四川省高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08•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宏观的热现象有方向性.【解答】解:A、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大,A错误;B、C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宏观的热现象有方向性,但若通过外界做功,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C错误;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D正确;故选D2.(6分)(2008•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核电站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分析】αβγ三种射线的电离本领依次减弱,γ射线是电磁波,核电站是利用铀235,太阳能是聚变得来的.【解答】解:A、γ射线不带电,所以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故A正确;B、α射线比β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故B错误;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聚变,故C错误;D、核电站产生的能量来自铀235的裂变,故D错误;故选:A3.(6分)(2008•四川)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和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和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现断开S,U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U2变小、I3变小 B.U2不变、I3变大C.I1变小、I2变小D.I1变大、I2变大【分析】和闭合电路中的动态分析类似,可以根据R2的变化,确定出总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进而可以确定总电路的电流的变化的情况,再根据电压不变,来分析其他的原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的情况.【解答】解: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程正比,由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到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电压不变,所以V2的示数U2也不变,当s断开之后,并联电路的电阻变大,副线圈的电阻也就变大,由于副线圈电压不变,所以副线圈的总电流减小,即I2变小,由于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当副线圈的电流减小时,原线圈的电流也就要减小,所以I1变小,由于副线圈的总电流减小,R1的电压减小,并联电路的电压就会增大,所以R3的电流I3就会增大,所以BC正确,AD错误.故选BC.4.(6分)(2008•四川)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α.在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线圈平面()A.维持不动B.将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C.将向使α增大的方向转动D.将转动,因不知磁场方向,不能确定α会增大还是会减小【分析】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导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可得感应电流的方向.处于磁场中的线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导致线圈转动.【解答】解: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当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导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受到磁场力,从而阻碍线圈的磁通量的增加,所以将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致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故选:B5.(6分)(2008•四川)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摩擦力恒定,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合力、速度、位移和机械能所时间变化特点可解答本题.【解答】解:A、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合外力恒定,故A正确;B、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由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因此其v﹣t 图象斜率不变,故B错误;C、物体下滑位移为:,因此由数学知识可知其位移时间图象为抛物线,故C错误;D、设开始时机械能为E总,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开始机械能减去因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便是剩余机械能,即有:,因此根据数学知识可知,机械能与时间的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故D正确.故选AD.6.(6分)(2008•四川)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分析】根据两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状态,结合波形波,分析a、b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求出波速的通项和频率的通项,再确定波速的特殊值.根据a、b 两点振动先后判断离振源的远近.【解答】解:A、由图读出周期为T=0.1s,则此波的频率为f==10Hz,故A正确;B、C波从a传到b的时间为t=(0.1n+0.03)s,波速为,(n=0,1,2…),当n=1时,波速为34m/s,波长为λ=vT=m,n是整数,λ不可能等于0.1m.故B错误,C正确.D、由图不能断定波长一定是0.1m,也无法确定哪一点距波源近一些,故D错误故选AC7.(6分)(2008•四川)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 3.6×107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A.0.6小时 B.1.6小时 C.4.0小时 D.24小时【分析】哈勃天文望远镜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哈勃天文望远镜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公式,列出两式联立求解出周期表达式,再代入进行计算;也可以将哈勃天文望远镜与同步卫星的周期直接比较求解;还可以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解答】解:哈勃天文望远镜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F=F向因而G=m()2r解得T=2π故T哈:T同=2π:2πT哈=T同≈1.6h故选B.8.(6分)(2008•四川)如图,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A.B.1.5 C.D.2【分析】作出光线在玻璃球体内光路图.由于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出射的光路与入射的光路具有对称性,根据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在A点的折射角,再求解折射率.【解答】解:作出光线在玻璃球体内光路图,A、C是折射点,B反射点,OD平行于入射光线,由几何知识得,∠AOD=∠COD=60°,则∠OAB=30°即折射角r=30°,入射角i=60°所以折射率为n==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9分)(2008•四川)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1)挡光片的宽度为10.243mm.(2)圆盘的直径为24.215cm.(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 1.69 rad/s(保留3位有效数字).【分析】(1)由螺旋测微器读出整毫米数,由可动刻度读出毫米的小部分.即可得到挡光片的宽度.(2)图中2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尺每一分度表示的长度是0.05mm.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游标尺上第3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则读出毫米数小数部分为3×0.05mm=0.15mm.(3)由v=求出圆盘转动的线速度,由v=ωr,求出角速度ω.【解答】解:(1)由螺旋测微器读出整毫米数为10mm,由可动刻度读出毫米的小部分为0.243mm.则挡光片的宽度为D=10.243mm.(2)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为242mm,游标尺上第3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读出毫米数小数部分为3×0.05mm=0.15mm,则圆盘的直径为d=242.15mm=24.215cm.(3)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为v=…①由v=ωr,得角速度ω=…②又r=联立得ω=代入解得,ω=1.69rad/s故答案为:(1)10.243;(2)24.215;(3)1.69.10.(8分)(2008•四川)图示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Ω;为电流表,内阻为50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 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1)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1.6V,电流表读数I=2.0mA.若将R x=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20%.(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5%.(百分误差=×100%)【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电阻的测量值;由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真实值,最后求出实验的百分误差.(2)当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时,电阻测量值等于待测电阻真实值与电流表内阻之和,然后求出实验的百分误差.【解答】解:(1)电阻测量值:R===800Ω;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 V===0.0004A=0.4mA,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 X=I﹣I V=2mA﹣0.4mA=1.6mA,待测电阻的真实值:R X===1000Ω,实验百分误差为:==20%;(2)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时,电阻测量值等于待测电阻真实值R X与电流表内阻R A 之和,即R′=R X+R A,此时实验百分误差为:||×100%=×100%=×100%=5%;故答案为:(1)20%;(2)5%.11.(16分)(2008•四川)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分析】B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变为0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即为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根据速度列出匀速运动的速度与匀加速运动的时间的关系式.经过12s后两车相遇时,两车的位移之差等于84m,根据位移公式列式求解.【解答】解:由题,B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变为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设B车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加速时间为t,B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B′.由题意有v B+at=v B′…①v A t0=(v B t+at2)+v B′(t0﹣t)+x0…②联立①②并代数数据可得t=6s.答: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6s.12.(19分)(2008•四川)如图,一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一电荷量为q (q>0)、质量为m的小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球心O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θ<.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及小球P相应的速率.重力加速度为g.【分析】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需要正确地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向心力的公式,求出相应的结果.【解答】解:据题意,小球P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该圆周的圆心为O′.P受到向下的重力mg、球面对它沿OP方向的支持力N和磁场的洛仑兹力:f=qvB…①式中v为小球运动的速率.洛仑兹力f的方向指向O′.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cosθ﹣mg=0…②…③由①②③式得:…④由于v是实数,必须满足:≥0…⑤由此得:B≥…⑥可见,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为:…⑦此时,带电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为:…⑧由⑦⑧式得:…⑨答: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小球P相应的速率.13.(20分)(2008•四川)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0=1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0.09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返回.重力加速度g=10m/s2.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多少?【分析】先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出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根据动量定理得到第一次碰撞过程的冲量;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出第一次碰撞后上升的高度和返回后的速度;根据动量定理得到第二次碰撞过程的冲量;发现规律,求出前4次碰撞的总冲量.【解答】解:解法一: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由功能关系得①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I=mv﹣m(﹣v)②设碰撞后小物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则③同理,有④I'=mv'﹣m(﹣v')⑤式中,v′为小物块再次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I’为再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由①②③④⑤式得I'=kI⑥式中⑦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⑧总冲量为⑨由⑩得(11)代入数据得N•s答: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N•s.解法二:设小物块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小物块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小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依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①设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则②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为I=mv﹣m(﹣v)③由①②③式得④设小物块碰撞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依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⑤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⑥由②⑤⑥式得h'=k2h⑦式中⑧同理,小物块再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⑨由④⑦⑨式得I'=kI⑩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11)总冲量为(12)由(13)得(14)代入数据得N•s (15)答: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N•s.。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四川延考区卷)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Fe56Cu64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乙植物的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甲植物的高;当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不增加,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仍不断增加。
据此推测:A.甲、乙都是阴生植物B.甲、乙都是阳生植物C.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D.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阳生植物2.用实验检测某一菌株,结果如下:(1)有氧条件下,菌株正常生长,但检测不出乳酸和酒精(2)无氧条件下,乳酸含量增加明显,但检测不出酒精(3)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中半乳糖的消耗量与乳酸的生成量成正比由上述结果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此菌能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活B.此菌中存在催化乳酸形成的酶C.此菌为厌氧菌D.半乳糖也可成为此菌的营养物质3.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B.T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4。
假定某植物五对等位基因是相互自由组合的,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后代中,有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2B.1/4C.1/16D.1/645.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2.4L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C.0.50mol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D.1.0L浓度为1.0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7.20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 .Mg 和AlB .Al 和Fe C .Fe 和ZnD .Zn 和Cu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全部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B .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没有极性键C .离子晶体中一定没有共价键D .分子晶体中一定没有离子键9.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 2+2H 2O=2MnOOH+Zn(OH)2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A .负极反应为Zn-2e -=Zn 2+B .负极反应为Zn+2H 2O-2e -=Zn(OH)2+H +C .正极反应为2MnO 2+2H ++2e -=2MnOOHD .正极反应为2MnO 2+2H 2O+2e -=2MnOOH+2OH -10.下列关于苯乙酸丁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12H 16O 2B .有3种不同结构的苯乙酸丁酯C .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D .在酸、碱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1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 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题号考点难度14(3)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内能Ⅰ;热力学第一定律Ⅰ;热力学第二定律Ⅰ易15(3)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Ⅰ;重核的裂变.核反应堆Ⅰ;重核的聚变Ⅰ易16(3) 变压器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Ⅱ;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Ⅱ;欧姆定律Ⅱ中17(1) 楞次定律Ⅱ易18(6) 匀速直线运动.v= v0+at. 2021atts+=υⅡ;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滑动摩擦力Ⅱ;力的分解与合成Ⅱ;牛顿第二定律Ⅱ;机械能守恒定律Ⅱ中19(2)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Ⅱ;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Ⅱ;难20(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Ⅱ中21(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Ⅱ;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Ⅱ中2 2(1)长度的测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Ⅱ;中(2)电阻的测量(伏安法) 中23(1)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v= v0+at. 2021atts+=υⅡ易24(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Ⅱ;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Ⅱ;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Ⅱ;力的合成和分解Ⅱ中25(4)动量.冲量.动量定理Ⅱ;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Ⅱ;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Ⅱ;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Ⅱ难1.考点分布分析试题共考查了27个考点,考点覆盖率为20.6%,分布在《考试大纲》的十四个单元中,单元覆盖率为82.35%。
考点覆盖率和单元覆盖率都较低。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且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v = v 0+at 、2021at t s +=υ;考点11: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如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考点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2008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 .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4、D 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 正确;故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不一定增大,A 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宏观的热现象有方向性,但若通过外界做功,热量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C 错.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 .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 .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15、A 解析:γ射线中的γ光子不带电,故在电场与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A 正确;α粒子的特点是电离能力很强,B 错;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轻核的聚变,C 错;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是来自于重核的裂变,D 错.16.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 1、R 2、R 3和R 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 是闭合的。
和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 1和U 2; 、 和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 1、I 2和I 3。
现断开S ,U 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 .U 2变小、I 3变小B .U 2不变、I 3变大C .I 1变小、I 2变小D .I 1变大、I 2变大16、BC 解析:因为变压器的匝数与U 1不变,所以U 2与两电压表的示数均不变.当S 断开时,因为负载电阻增大,故次级线圈中的电流I 2减小,由于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I 1也将减小,C 正确;因为R 1的电压减小,故R 2、R 3两端的电压将增大,I 3变大,B 正确.17.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
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高三物理组陆小华2008-6-9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ϕ满足A.tan sin φθ=B.tan cos φθ=C.tan tan φθ=D.tan 2tan φθ=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
设在某一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一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16.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 、b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 =2.5m,x b =5.5m,则A.当a 质点处在波峰时,b 质点恰好在波谷B.t=T/4时,a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 、b 两质点的位移与速度可能相同1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的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2C.20D.20018.三个原子核x,y,z,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生成z 核并放出一个氦核(42He )。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多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19.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的数据可以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4×1016m3B.4×1014m3C.4×1020m3D.4×1022m320.矩形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体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下列i-t图中正确的是21.一束由红、黄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一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面射出。
2008年高考真题精品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 测试题 2019.91,如图,平面平面,四边形与都是直角梯形,,,分别为的中点(Ⅰ)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Ⅱ)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Ⅲ)设,证明:平面平面;2,设和是函数的两个极值点。
(Ⅰ)求和的值; (Ⅱ)求的单调区间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Ⅰ)求(Ⅱ)证明: 是等比数列;(Ⅲ)求的通项公式4,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点到右准线为(Ⅰ)求的值;(Ⅱ)设是上的两个动点,,ABEF ⊥ABCD ABEF ABCD 090,BAD FAB BC∠=∠=//=12AD BE//=12AF ,G H ,FA FD BCHG ,,,C D F E AB BE =ADE ⊥CDE 1x =2x =()531f x x ax bx =+++a b ()f x {}n a n 22n n n S a =-14,a a {}12n n aa +-{}n a ()22221,0x y a b a b +=>>12,F F 2e =2F l,a b ,M N l 120FMF N ⋅=5,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_。
6,已知直线与圆,则上各点到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7,从甲、乙等10名同学中挑选4名参加某校公益活动,要求甲、乙中至少有1人参加,则不同的挑选方法共有_______________种。
8,设数列中,,则通项 ___________。
9,设集合,则( ) (A)(B)(C)(D) 10,复数( )(A)(B)(C)(D)测试题答案1,【解1】:(Ⅰ)由题意知,所以又,故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Ⅱ)四点共面。
理由如下:由,是的中点知,,所以由(Ⅰ)知,所以,故共面。
又点在直线上所以四点共面。
(Ⅲ)连结,由,及知是正方形 故。
由题设知两两垂直,故平面,()()34121x x +-x :40l x y -+=()()22:112C x y -+-=C l {}n a 112,1n n a a a n +==++n a ={}{}{}1,2,3,4,5,1,2,3,2,3,4U A B ===()U A B =ð{}2,3{}1,4,5{}4,5{}1,5()221i i +=4-44i -4i ,FG GA FH HD ==GH//=12AD BC //=12ADGH //=BC BCHG ,,,C D F E BC //=12AFG FA BE //=GH //EF BG //BG CH //EF CH ,EC FH D FH,,,C D F E EC AB BE =BE //=AG 090BAG ∠=ABEG BG EA ⊥,,FA FD AB AD ⊥FABE因此是在平面内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 又,所以平面由(Ⅰ)知,所以平面。
200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与启示张宣贵罗攀敬开松一、2008年高考试题概况:1.理科综合卷10套:全国理科综合Ⅰ(河南、湖南、安徽、陕西、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广西、辽宁等省用);全国理科综合Ⅱ(黑龙江、吉林、甘肃等省用);四川(两套)、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宁夏、上海卷理科综合。
2.单科物理卷4套:广东物理卷、上海物理卷、江苏物理卷、海南物理卷。
3.理科基础1套:广东理科基础。
二、近三年理科综合(四川省)各学科得分情况(抽样)(*今年的Ⅰ卷和全卷的平均分为10个地市平均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理综难度降低,主要是生物、化学Ⅱ卷难度降低,生物Ⅱ卷得分率提高9%,化学Ⅱ卷得分率提高了15%。
物理Ⅱ卷得分率41%,估计物理整卷得分率为48%,比07年提高3%左右,这与我们去年的分析基本一致。
估计09年高考物理部分的难度会基本保持稳定。
三、2007-2008全国、四川、重庆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考点分析注:考点表的数字为试题号;考点为有效考点。
四川Ⅰ为非延考区试卷,四川Ⅱ为延考区试卷。
从以上考点分析来看,今年考点覆盖率有所下降,对II级知识点的覆盖面多套试题在三分之一左右,较往年明显降低,进一步体现了高考是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并且有的知识点考查在多个试题中重复考查。
结合2007年试卷分析,近年高考的考点分布特点为:①核心考查知识点为:(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加速度、图像;(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规律;(考点26)动量守恒定律;(考点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考点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②下列知识点的考查几率大于50%:6,9,10,11,12,17,20,21,24,25,26,28,31,32,34,38,44,45,55,56,57,58,60,64,67,68,69,70,74,76,78,79,91,93,99,103,105。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延考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有质量分别为m 和m /2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象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 A.kf B.k f 2 C.k f 3 D.k f 4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被活塞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一定减小C.被活塞封闭在气缸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一定增大D.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温度和气体分子的总数有关16、一气体放电管,当其两电极间的电压超过3500V 时,就放电而发光,在它发光的情况下逐渐降低电压,要降到2500V 时才熄灭。
放电管两电极不分正负。
现有一正弦交流电源,输出电压峰值为1000V ,频率为50Hz ,若用它给上述放电管供电,则在一小时内放电管实际发光的时间为A.10分钟B.25分钟C.30分钟D.35分钟17.如图,在真空中一条竖直向下的电场线上有两点a 和b 。
一带电质点在a 处由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达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 点的电场强度B.质点在b 点所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C.带电质点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D.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18、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 ,近地资源卫星p 和同步通信卫星q 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 、p 、q 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 1、v 2、v 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则A. v 1>v 2>v 3B. v 1<v 2<v 3C. a 1>a 2>a 3D. a 1<a 3<a 219、在x 轴上方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同一种带电粒子从O 点射入磁场。
2008 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四川延考区卷)第Ⅰ卷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Fe 56 Cu 64Z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在弱光条件下,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乙植物的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甲植物的高;当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不增加,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仍不断增加。
据此推测:A.甲、乙都是阴生植物B.甲、乙都是阳生植物C.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D.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阳生植物2.用实验检测某一菌株,结果如下:(1)有氧条件下,菌株正常生长,但检测不出乳酸和酒精(2)无氧条件下,乳酸含量增加明显,但检测不出酒精(3)无氧条件下,培养液中半乳糖的消耗量与乳酸的生成量成正比由上述结果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此菌能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活B.此菌中存在催化乳酸形成的酶C.此菌为厌氧菌D.半乳糖也可成为此菌的营养物质3.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B.T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4。
假定某植物五对等位基因是相互自由组合的,杂交组合AaBBCcDDEe × AaBbCCddEe 产生的后代中,有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 1/2 B. 1/4 C. 1/16 D. 1/64 5.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22. 4L 氧气中必然含有 6.02 ×1023 个氧分子B.同温同压下 ,原子数均为 6.02 ×1023 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C.0.50 mol 的硫酸钠中含有 6.02 ×1023个钠离子D. 1.0 L 浓度为 1.0 mol ·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 6.02 ×1023个氢离子7.20 g 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 ,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 11.2 L 氢气 (标准状况 ), 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A . Mg 和 AlB .Al 和 FeC. Fe 和 Zn D . Zn 和 Cu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部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没有极性键C.离子晶体中一定没有共价键D.分子晶体中一定没有离子键9.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 2+2H 2O=2MnOOH+Zn(OH) 2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2+A .负极反应为 Zn-2e=Zn-B .负极反应为 Zn+2H 2O-2e = Zn(OH) 2+H+-C.正极反应为 2MnO 2+2H ++ 2e =2MnOOH--D .正极反应为 2MnO 2+2H 2O + 2e =2MnOOH+2OH10.下列关于苯乙酸丁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12H16O2B .有 3 种不同结构的苯乙酸丁酯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D .在酸、碱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1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
2008年四川非延考区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 .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B .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C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D .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16R 1、R 2、R 3和R 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 是闭合的。
和 U 1和U 2; 、和 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 1S ,U 1数值不变,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 .U 2变小、I 3变小B .U 2不变、I 3变大C .I 1变小、I 2变小D .I 1变大、I 2变大17.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金属线圈可绕沿其直径的竖直轴自由转动。
开始时线圈静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成的锐角为α。
在磁场开始增强后的一个极短时间内,线圈平面A .维持不动B .将向使α减小的方向转动C .将向使α增大的方向转动D .将转动,因不知磁场方向,不能确定α会增大还是会减小18.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 0滑至斜面底端。
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
若用F 、v 、s 和E 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19.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 、b 两点相距4.42 m 。
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 、b 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从图示可知A .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B .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C .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D .a 点一定比b 点距波源近20.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 km 的高空,使得 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
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
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m 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A .0.6小时B .1.6小时C .4.0小时D .24小时0D . 0A . 0C . 0B .21.如图,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
己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
此玻璃的折射率为A .2B .1.5C .3D .2第Ⅱ卷本卷共10题,共174分。
22.(17分)I .(9分)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
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
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
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
光源A 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 中的接收器上。
若A 、B 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 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
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
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可知,(l )挡光片的宽度为_____________mm 。
(2)圆盘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cm 。
(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 ms ,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______弧度/秒(保留3位有效数字)。
Ⅱ.(8为电流表,内阻为50Ω。
E 为电源,R 为电阻箱,R x 为待测电阻,S 为开关。
(l )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 =l.6V ,电流表读数I =2.0mA 。
若将IU R x =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
(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
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屯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__。
(百分误差 %100⨯-=实际值测量值实际值) 23.(16分)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当 B 车在A 车前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4 m/s ,且正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
A 车一直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12 s 后两车相遇。
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24.(19分)如图,一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固定在水平面上。
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
一电荷量为q (q >0)、质量为m 的小球P 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 ’。
球心O 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θ<)2。
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及小球P 相应的速率。
重力加速度为g 。
25.(20分)一倾角为θ=45°的斜血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 0=1m ,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而的固定挡板。
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 =0.09kg 的小物块(视为质点)。
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当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返回。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多少?2008年四川非延考区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答案二、选择题:14.D 15.A 16.BC 17.B 18.AD 19.AC 20.B 21.C第Ⅱ卷共10题,共174分。
22.( 7分)Ⅰ.(1)10.243 (2)24.220 (3)1.69Ⅱ.(1)20% (2)5%23.( 6分)设A 车的速度为v A ,B 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 ,两车在t 0时相遇。
则有0t v s A A = ①))((2102t t at v at t v s B B B -+++= ② 式中,t 0 =12s ,s A 、s B 分别为 A 、B 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
依题意有s s s B A += ③式中 s =84 m 。
由①②③式得[]0)(22002=--+-as t v v t t t A B ④ 代入题给数据v A =20m/s ,v B =4m/s ,a =2m/s 2,有0108242=+-t t ⑤式中矿的单位为s 。
解得t 1=6 s ,t 2=18 s ⑥t 2=18s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 6 s 。
24.(l9分)据题意,小球P 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该圆周的圆心为O ’。
P 受到向下的重力mg 、球面对它沿OP 方向的支持力N 和磁场的洛仑兹力f =qvB ①式中v 为小球运动的速率。
洛仑兹力f 的方向指向O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0cos =-mg N θ ②θsin sin 2R v m N f =- ③ 由①②③式得0c o s s i n s i n 22=+-θθθqR v m qBR v ④ 由于v 是实数,必须满足θθθcos sin 4sin 22gR m qBR -⎪⎭⎫ ⎝⎛=∆≥0 ⑤ 由此得B ≥θcos 2R g q m⑥ 可见,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为 θc o s 2m i n R g qmB = ⑦ 此时,带电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为mR qB v 2sin min θ= ⑧ 由⑦⑧式得 θθsin cos gR v =⑨25.(20分)解法一:设小物块从高为h 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 。
由功能关系得θθμsin cos 212h mg mv mgh += ① 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
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v m mv I --= ②设碰撞后小物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则θθμsin cos 212h mg h mg mv '+'= ③ 同理,有 θθμsin cos 212h mg v m h mg '+'=' ④ )(v m v m I '--'=' ⑤ 式中,v ’为小物块再次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I ’为再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
由①②③④⑤式得kI I =' ⑥式中 μθμθ+-=t a n t a n k ⑦ 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c o t 1(2201θμ-=gh m I ⑧ 总冲量为)1(3214321k k k I I I I I I +++=+++= ⑨由 )11112kk k k k nn --=⋯+++- ⑩ 得 )cot 1(221104θμ---=gh m kk I ⑾ 代入数据得 )63(43.0+=I N ·s ⑿解法二:设小物块从高为h 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小物块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小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 ,依牛顿第二定律得ma mg mg =-θμθcos sin ①设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 ,则θs i n 22h a v = ② 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
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为)(v m mv I --= ③)cot 1(221θμ-=gh m I ④设小物块碰撞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 依牛顿第二定律有 a m mg mg '=-θμθcos sin ⑤ 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θsin 22a v h '=' ⑥ 由②⑤⑥式得 h k h 2=' ⑦ 式中 μθμθ+-=tan tan k ⑧ 同理,小物块再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cot 1(22θμ-'='h g m I ⑨由④⑦⑨式得 kI I =' ⑩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c o t 1(2201θμ-=gh m I ⑾总冲量为 )1(3214321k k k I I I I I I +++=+++= ⑿ 由 )11112kk k k k nn --=⋯+++- ⒀ 得 )cot 1(221104θμ---=gh m kk I ⒁ 代入数据得 )63(43.0+=I N ·s 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