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20《微型计算机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432统计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
[1]《统计学》第二版,贾俊平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
[2]《概率论与试验统计》第三版,余家林,朱倩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I.考查目标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入学设置的资格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应用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选拔优秀人才入学,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及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考试要求是:
1. 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统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具有统计建模及用统计方法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
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概率论60分,由以下三种题型构成;
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简答题4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计算与证明题2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数学分析(628 )大纲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与填空题约50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100分
第一部分:实数集与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1.实数集的性质,实数集的上(下)确界。
2.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3.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
性质及图像,复合函数、反函数、有界函数、周期函数、
奇函数和偶函数、单调函数、初等函数的定义。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系(公章):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自主设置)社会工作考试科目名称: 社会工作原理
说明:1、考试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理论、实际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难易程度:根据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和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一般应使大学本科毕业生中优秀学生在规定的三个小时内答完全部考题,略有一些时间进行检查和思考。
3、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论述题
硕士点负责人签名:分管系领导审核签名:
2018年6月10日。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数学(608)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
微积分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基本性质及阶的比较
极限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与间断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6.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右极限)的概念。
附件5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二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二主要侧重于动物生产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畜牧、兽医硕士、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硕士领域的考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中选择三门相关科目命制试卷,每个科目的内容各占 50 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名称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单项选择题 38分(19小题,每小题2分)
简答题 56分(7小题,每题8分)
论述题 26分(2小题,每题13分)
三、考查范围
(一)动物遗传学
1、遗传的物质基础。
参考书目:
陈孝彬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从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出发,了解该学科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把握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以及其中的教和学的关系。
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主要掌握的几个概念: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现代化。
第三章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首先明确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各个理论流派(行政学、法学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教育行政体制
首先了解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并通过比较分析对于教育行政体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把握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趋势。
第五章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本章主要掌握教育行政组织的含义、特征及职能,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公务员制度的由来及内涵,掌握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
1。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发布时间:2018-9-21 17:14:58001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811理论力学.pdf812材料力学I.pdf811理论力学.pdf812材料力学I.pdf813电工学.pdf803电子技术I.pdf812材料力学I.pdf813电工学.pdf809工程力学.pdf813电工学.pdf803电子技术I.pdf809工程力学.pdf813电工学.pdf 004 建筑工程学院841结构力学.pdf833土力学.pdf843钢筋混凝土结构.pdf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pdf 846传热学Ⅰ.pdf867流体力学Ⅰ.pdf841结构力学.pdf844水力学Ⅰ.pdf848道路工程.pdf849交通工程.pdf 832交通信息与控制.pdf841结构力学.pdf833土力学.pdf843钢筋混凝土结构.pdf 845水分析化学与水力学.pdf 846传热学Ⅰ.pdf867流体力学Ⅰ.pdf848道路工程.pdf849交通工程.pdf832交通信息与控制.pdf005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684物理化学I.pdf887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pdf820有机化学I.pdf851传热学Ⅰ.pdf 852工程热力学.pdf814物理化学III.pdf 820有机化学I.pdf 878化工原理.pdf856环境影响评价.pdf857微生物基础I.pdf858环境工程学.pdf851传热学Ⅰ.pdf852工程热力学.pdf814物理化学III.pdf820有机化学I.pdf878化工原理.pdf856环境影响评价.pdf857微生物基础I.pdf858环境工程学.pdf 006 应用数理学院663数学分析.pdf865高等代数.pdf662普通物理I.pdf861量子力学.pdf863光学.pdf663数学分析.pdf865高等代数.pdf828激光原理.pdf432统计学.pdf 00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75材料科学基础.pdf875材料科学基础.pdf817资源循环基础.pdf815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df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804经济学原理.pdf801管理学.pdf804经济学原理.pdf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pdf801管理学.pdf804经济学原理.pdf431金融学综合.pdf资源环境与循环815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df01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55建筑学基础.pdf504建筑学术快速设计.pdf503城乡规划设计(学术).pdf 633城乡规划原理.pdf建筑学(专业学位)355建筑学基础.pdf 507建筑专业快速设计.pdf城市规划(专业学356城市规划基础.pdf446城市规划设计.pdf013 激光工程研究院662普通物理I.pdf828激光原理.pdf861量子力学.pdf812材料力学I.pdf828激光原理.pdf875材料科学基础.pdf 88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pdf光学工程(专业812材料力学I.pdf828激光原理.pdf875材料科学基础.pdf 015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620普通化学.pdf621细胞生物学.pdf854有机化学.pdf88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pdf 806电子技术.pdf809工程力学.pdf810解剖生理学.pdf806电子技术.pdf810解剖生理学.pdf854有机化学.pdf88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pdf026 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662普通物理I.pdf862固体物理.pdf875材料科学基础.pdf 035 艺术设计学院505快题设计.pdf622设计史论.pdf美术(专业学位)506专业创作.pdf619美术史论.pdf337工业设计基础.pdf502产品设计.pdf036 马克思主义学院65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df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pdf 039 城市交通学院832交通信息与控制.pdf848道路工程.pdf849交通工程.pdf832交通信息与控制.pdf848道路工程.pdf849交通工程.pdf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97计算机网络.pdf895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pdf计算机技术(专897计算机网络.pdf061 信息学部822信号与系统.pdf823半导体物理.pdf822信号与系统.pdf821自动控制原理.pdf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95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pdf893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基础.pdf895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pdf 电子与通信工程822信号与系统.pdf823半导体物理.pdf824电路分析基础.pdf控制工程(专业821自动控制原理.pdf计算机技术(专896数据结构.pdf软件工程(专业892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基础.pdf062 文法学部652社会学理论.pdf877社会学方法.pdf630教育学综合.pdf261二外日语.pdf 262二外法语.pdf 263二外英语.pdf 610基础英语.pdf 611基础日语.pdf 816高级英语.pdf 818综合日语.pdf社会工作(专业学331社会工作原理.pdf 437社会工作实务.pdf教育(专业学位)333教育综合.pdf 807教育管理与教学.pdf 808教育技术综合.pdf。
2019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数学考试大纲农学门类联考数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农学门类各专业大学本科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考查目标农学门类数学考试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算能力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同数学三考查内容高等数学一、函数、极限、连续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和右极限)的概念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和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2019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目录201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2)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2)《船舶治理》 (2)《结构力学》 (3)《土力学》 (4)《工程流体力学》 (5)《运筹学》 (6)《C语言程序设计》 (7)201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8)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8)《海上交通工程》 (8)《工程项目治理》 (9)2016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10)养殖(095105) (10)《一般动物学》 (10)《养殖水域生态学》 (11)渔业(095108) (11)《渔业技术学》 (11)《一般生态学》 (12)农业机械化〔095109〕 (13)《工程图学》 (13)农村与区域进展〔095110〕 (14)《治理学理论应用》 (14)《政治学原理》 (15)《中国传统文化》 (16)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17)《治理学理论应用》 (17)农业信息化〔095112〕 (18)《微机原理》 (18)《数据结构》 (20)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21)《水产食品加工学》 (21)《食品技术原理》 (22)设施农业〔095114〕 (23)《海洋生物学》 (23)2016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24)养殖〔095105〕 (24)《鱼类学》 (24)《甲壳动物学》 (25)渔业〔095108〕 (26)《水生生物学》 (26)《计算机基础》 (26)农业机械化〔095109〕 (27)《自动操纵原理》 (27)《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7)农村与区域进展〔095110〕 (28)《微观经济学》 (28)《行政治理学》 (29)《文史知识基础》 (3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0〕 (31)《产业经济学》 (31)《行政治理学》 (32)《教育学》 (34)农业信息化〔095112〕 (35)《计算机科学导论》 (35)《C++程序设计》 (37)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38)《食品分析与检验》 (38)《食品微生物学》 (39)设施农业〔095114〕 (40)《水生生物学》 (40)《计算机基础》 (41)201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交通运输工程(085222)《船舶治理》【一】考查目标《船舶治理》涉及船舶驾驶人员应知应会的岗位职责和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规那么以及国际国内相关法律等知识,对保证人员、船舶和海洋环境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旅游学概论一、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基本理论。
2、熟悉旅游学的常用分析方法,深入地掌握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
3、熟悉旅游构成的基本要素,能够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活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内容(一)绪论1、旅游学的概念。
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学的研究体系。
旅游学研究的历史回顾2、旅游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理论基础。
(二)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
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2、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3、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4、二战后的现代旅游。
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5、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三)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1、旅游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旅游概念的界定。
2、旅游活动的类型。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3、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季节性形成的原因及对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4、旅游活动的特点。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三)旅游者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旅游动机的概念。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可随意支配收入与旅游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与旅游需求的联系。
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旅游动机的类型。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因素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4、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
区分旅游者类型对开拓旅游市场有何实际意义。
(四)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附件5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二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二主要侧重于动物生产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畜牧、兽医硕士、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硕士领域的考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中选择三门相关科目命制试卷,每个科目的内容各占 50 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名称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单项选择题 38分(19小题,每小题2分)
简答题 56分(7小题,每题8分)
论述题 26分(2小题,每题13分)
三、考查范围
(一)动物遗传学
1、遗传的物质基础。
植物科技学院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2010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农业综合知识一》考试大纲农业生态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内容(范围)第一章绪论(分值0-5%)1、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内容与任务,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明确农业生态学在解决农业综合发展所面临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领会:农业生态学发展的背景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概述(分值5-10%)1、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了解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系统的基本性质;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2)领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分值5-10%)1、学习目标要求了解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调节,生物种内与种间关系,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种群的概念;种群调节机制;种间关系;(2)领会:种群的增长:指数式增长和“S”型增长。
(3)综合应用:根据生物种间和种内关系,合理管理农业生物种群,及构建和谐高效的农业生物结构。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分值5-10%)1、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群落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群落的时空结构特征、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及趋势特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
2、考核知识点(1)识记:群落结构、生态优势种、群落演替、顶极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演替的趋势特点(2)领会:成层性与镶嵌性、群落的交错带与边缘效应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种群的生态对策(K-对策与R-对策)等。
华中农业大学802生化考研大纲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掌握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掌握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生物氧化)。
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主要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代谢调控等。
二、试题模式及所占比例生物化学考试总分150分,分概念题和叙述题两个方面,其中概念题占60-70%,叙述题占30-40%,概念题包括:选择题(单选,约占20%)、填空题(约占7%)、正误判断题(约占10%)、解释符号(约占7%)、名词概念(约占20%);叙述题包括:叙述题、计算题和问答题(以叙述题和问答题为主,少量计算题)。
三、复习重点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性质、功能及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
四、课程复习大纲第1章糖和结合糖本章重点和难点:多糖、结合糖的结构和功能1.1 单糖1.1. 1单糖的结构1.1. 2单糖的性质1. 1. 3单糖的重要衍生物1.2 结合糖1.2. 1肽聚糖1.2. 2糖蛋白1.2. 3蛋白聚糖第2章脂本章重点和难点:磷脂、糖脂的结构和功能2.1三脂酰甘油2.1.1脂肪酸2.1.2三脂酰甘油的理化性质第3章蛋白质本章重点和难点:氨基酸的性质,肽键的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和测定,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3.1 蛋白质概论3.1.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分类3.1.2蛋白质分子的构象3.2 氨基酸3.2.1氨基酸的结构3.2.2氨基酸的构型、旋光性、光吸收性和侧链极性3.2.3氨基酸的酸碱性质3.2.4氨基酸的化学性质3.2.5氨基酸的分离和分析3.3 肽3.3.1肽和肽键的结构3.3.2肽的重要性质3.4 蛋白质一级结构3.4.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3.4.2蛋白质一级结构3.4.3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3.4.4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生物功能3.5 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纤维状蛋白质3.5.1肽链的构象3.5.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3.5.3超二级结构3.5.4纤维状蛋白质3.6 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与功能3.6.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3.6.2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3.6.3球状蛋白质的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的功能3.6.4蛋白质四级结构与功能3.6.5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7 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3.7.1蛋白质两性性质及应用3.7.2胶体性质与蛋白质沉淀3.7.3蛋白质的变性3.7.4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方法第4章酶本章重点和难点:酶的催化机理和酶促反应动力学 4.1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4.1.1酶的概念4.1.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4.1.3酶的化学本质4.1.4酶的活性中心4.1.5酶在细胞内的分布4.2酶的分类和命名4.2.1酶的习惯命名4.2.2酶的国际系统命名4.2.3酶的系统分类及编号4.2.4按酶蛋白分子的组成分类4.2.5同工酶、诱导酶4.3 酶的催化机理4.3.1酶催化反应高效性的机理4.3.2酶催化反应专一性的机理4.3.3酶作用机理举例4.4酶促反应动力学4.4.1酶的量度4.4.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3 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4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5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7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8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4.5酶活性的调节4.5.1别构效应调节4.5.2共价调节酶4.5.3酶原的激活4.5.4多酶体系调节第5章核酸本章重点和难点:DNA、RNA的结构和性质 5.1 核酸的化学结构5.1.1碱基5.1.2核苷5.1.3核昔酸5.2 DNA的结构5.2.1 DNA的一级结构5.2.2 DNA的二级结构5.2.3 DNA结构的不均一性和多形性5.2.4环状DNA5.2.5染色体的结构5.3 RNA的结构5.3.1 RNA的类型和结构特点5.3.2 tRNA的结构和功能5.3.3 mRNA曲结构和功能5. 3. 4 rRNA的结构和功能 5.4 核酸的性质5.4.1解离性质5.4.2水解性质5.4.3光吸收性质5.4.4沉降特性5.4.5变性、复性及杂交 5.5核酸研究技术5.5.1核酸的分离纯化5.5.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5.5.3 DNA物理图谱5.5.4分子杂交5.5.5 DNA序列分析5.5.6 DNA的化学合成第6章维生素与辅酶本章重点和难点:脂溶性维生家的活性形式与功能;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6.1脂溶性维生家6.1.1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6.1.2维生素D6.1.3维生素E6.1.4维生素K6.2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6.2.1维生素B16.2.2维生素B26.2.3维生意B36.2.4维生素B56.2.5维生素B66.2.6维生素B76.2.7维生素B116.2.8维生素B126.2. 9硫辛酸6.2.10维生素C第7章激素本章重点和难点:激素的作用机理及重要的生理功能 7. 1 概论7.1.1激素的概念7.1.2激素的分类7.1.3激素的作用特点7.2激素的分泌与控制7.2.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7.2.2垂体分泌的激素7.2.3腺体分泌的激素7.2.4激素的分泌与控制7.3激素的作用机理7.3.1受体及特点7.3.2 cAMP—Ca2+ -钙调蛋白激活蛋白激酶途径7.3.3 IP3、Ca2+-钙调节蛋白激酶途径7.3.4受体一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7.3.5细胞内受体途径第8章糖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糖的分解代谢,各种糖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8.1 糖酵解8.1.1酵解与发酵8.1.2糖酵解途径8.1.3其它单糖进入糖酵解途径8.1.4乳酸的生成8.1.5乙醇的生成8.1.6糖酵解的调节8.2三羧酸循环8.2.1丙酮酸生成乙酰CoA8.2.2三羧酸循环8.2.3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8.2.4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8.2.5乙醛酸循环8.3 磷酸已糖支路8.3.1反应途径8.3.2磷酸已糖支路的生物学意义8.4糖的合成代谢8.4.1葡萄糖的生成8.4.2糖异生作用8.4.3糖原的合成第9章脂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脂肪酸的分解和合成 9.1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9.1.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9.1.2脂类的转运9.1.3贮脂的动用9.2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9.2. 1甘油三酯的水解9.2.2甘油代谢9.2.3脂肪酸的(氧化9.2.4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9.2.5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9.2.6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9.2.7酮体代谢途径9.3脂肪的合成代谢9.3.1脂肪酸的从头合成9.3.2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反应9.3.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9.3.4各组织中脂肪代谢的关系9.3.5脂代谢与糖代谢的特点9.3.6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 9.4 磷脂代谢9.4.1甘油磷脂的水解9.4.2磷脂的合成第10章氨基酸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尿素循环、氨基酸分解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氨基酸的合成10.1 蛋白质降解及氮平衡10.1.1蛋白质的消化吸收10.1.2氨基酸代谢库10.1.3氮平衡10.2氨基酸分解代谢10.2.1脱氨基作用10.2.2脱羧基作用10.2.3氨的去向10.2.4氨基酸碳架的去向10.2.5由氨基酸衍生的其它重要物质10.2.6氨基酸代谢缺陷症10.3氨基酸合成代谢10.3.1氨基酸合成中的氮源和碳源10.3.2脂肪族氨基酸合成途径10.3.3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10.3.4氨基酸合成的调节10.3.5几种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第11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嘌呤环的合成、嘧啶环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苦酸的合成 11.1 核酸和核苦酸的分解代谢11.1.1核酸的降解11.1.2核苷酸的降解11.1.3嘌呤碱的分解11.1.4嘧啶碱的分解11.2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11.1.1从头合成11.1.2补救途径11.3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1.3.1从头合成11.3.2补救途径11.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11.4.1核糖核苷酸的还原11.4.2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1.5 辅酶核苷酸的合成11.5.1烟酰胺核苷酸的合成11.5.2黄素核苷酸的合成11.5.3辅酶A的合成第12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本章重点和难点:电子传递、ATP的生物合成12.1 生物能学简介12.1.1化学反应的自由能12.1.2自由能变化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12.1.3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加和性12.1.4高能磷酸化合物12.1.5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12.2线粒体电子传递12.2.1电子传递过程12.2.2电子传递链12.2.3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和载体12.2.4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12.3氧化磷酸化作12.3.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12.3.2 P/O比和由ADP形成ATP的部位12.3.3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及调节机制12.3.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12.3.5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第13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本章重点和难点:DNA复制的特点、参与因子、复制过程、DNA的损伤与修复13.1 DNA的复制13.1.1 DNA的半保留复制13.1.2复制起点和复制单位13.1.3 DNA聚合反应有关的酶13.1.4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13.1.5 DNA复制的拓扑性质13.1.6 DNA复制体的结构13.1.7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13.1.8 DNA复制的调控13.2 DNA的损伤及修复13.2.1 光复活13.2.2切除修复13.2.3重组修复13.2.4诱导修复和应急反应 13.3 RNA指导nNA的合成13.3.1 反转录酶13.3.2病毒RNA的反转录13.3.3反转录的生物学意义第14章 RNA的生物合成本章重点和难点:RNA的合成过程、参与因子,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14.1 转录14.1.1 RNA聚合酶14.1.2 转录过程14.1.3 启动子和转录因子14.1.4 终止于和终止因子14.1.5转录过程的调节控制14.2 转录后的加工14.2.1 原核生物RNA加工14.2.2 真核生物RNA的加工14.2.3 RNA的拼接和催化机理14.3 RNA的复制14.3.1噬菌体QB RNA的复制14.3.2 病毒RNA复制的主要方式第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本章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合成过程及各种参与因子的功能、合成后的输送与加工15.1 遗传密码15.1.1 遗传密码的确定15.1.2 遗传密码的特点15.2 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生物大分子15.2.1 mRNA15.2.2 rRNA15.2.3 核糖体15.2.4辅助因子15.3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15.3.1 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3.2 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3.3 mRNA的结构与翻译15.3.4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15.4 多肽合成后的定向输送与加工15.4.1 信号肽及信号肽的识别15.4.2 内质网上多肽的糖基化修饰15.4.3 高尔基体中多肽的糖基化修饰及多肽的分类15.4.4 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的来源第16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本章重点和难点: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关系,基因表达的调节 16.1 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16.1.1 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16.1.2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单向性16.1.3 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16. 1.4 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量16.2 酶活性的调节16.2.1 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16.2.2 产能反应与需能反应的调节16.2.3 酶的连续激活和共价修饰16. 3 细胞结构对代谢途径的分隔控制16.3.1 细胞结构和酶的空间分布16.3.2 细胞结构对代谢的调节控制作用 16.3. 3 蛋白质的定位控制16.4 神经和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控16.4.1 门控离子通道和神经信号转录系统 16.4.2激素和递质受体的信号转录系统16.5 基因表达的调节16.5.1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16.5.2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木材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时间与总分闭卷笔试180分钟,总分150分。
二、考试要求重点掌握木材解剖特征、木材识别与鉴定方法,木材化学、木材物理和木材力学性质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木材学与工艺木材学内容、原理与发展方向,为木材材质改良与木质资源改性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木材科学的发展方向从林木生长过程认识木材是木质化的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了解木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基础类学科,它具有生物科学、工程技术学科多方向特点;认识生态木材学主要以生物学、林学、环境科学为服务对象,工艺木材学以木材加工、改性及利用为服务对象,二者同属于木材学研究领域。
林学专业学生在掌握木材这一天然材料优、缺点基本性能后,着重从生态木材学方面理解“生态条件影响木材构造、构造决定材性、材性决定用途”这一原理,根据材种对材性的基本要求,正确选择树种造林,选育新品种,确定各林种主伐利用林龄,通过合理营林措施和良种选育改善材质,培育量多质优的木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木材材加工专业从材性角度掌握木质材料加工的原理与方法,以提高木质材料的利用率和高附加值,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2.木材解剖特征,木材识别与鉴别依据掌握针阔叶材宏观、微观解剖特征及针阔解剖构造上的主要差异;理解木材组成分子在三个切面上的形态,理解木质化细胞壁的层次结构,从理解各种细胞在树木生长,木质材料中的作用来掌握“构造决定材性,材性决定用途”这一基本理论;掌握木材宏观特征识别的主要依据,辅助识别特征;了解木材鉴别的途径。
3.木材化学性质与木材改性工艺原理掌握木材细胞壁主要组成成份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的结构、性能和利用的途径,了解木材中元素的组成,了解木材浸提物的主要成份;掌握木材化学成份和木材浸提物对木材材性、利用的影响。
掌握木材化学改性的工艺原理与方法。
4.木材物理力学的性质了解木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输导途径;掌握木材纤维饱和点意义和木材吸湿滞后理论、意义;掌握木材干缩湿胀理论和防止板材翘变形的方法;了解木材渗透性与利用的关系,掌握木材密度的概念、种类、意义,了解木材热学、声学、电学性质。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2 管理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1)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 (1)950 管理学基础 (5)865 农业经济学 (7)866 管理学A (10)复试考试大纲 (14)会计专业综合(含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 (14)企业管理学 (20)旅游学理论与实践 (21)技术经济学原理 (23)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含财务管理基础、公司财务、财务会计) (24)农经专业综合 (29)农村发展学 (35)初试考试大纲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一、考试性质农业综合知识四是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入学初试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本考试大纲依照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2012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关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具体考察涵盖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农业经济学的比例为50%-60%;农业政策学的比例为20%-30%;农村社会学的比例为20%-30%。
四、考试内容(一)农业经济学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读农业和农村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并能够跟进与理解最新的农业经济研究进展与相关农村经济政策。
1、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农业生产方式概念与结构特征;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特点与基本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数制与数码
重点:数制转换,补码运算,十进制加法。
主要内容有:
1.数制表示机器转换
2.二进制的运算规则
3.有符号数的表示
4.有符号数的运算及溢出规则
5.BCD编码方法及其运算
6.ASCII编码方法
第二章8086CPU结构与功能
重点:8086/8088内部结构,引脚功能,最小工作模式的典型配置,最小模式总线操作时序,寄存器和存储器组织结构。
主要内容有:
1.微处理器的外部结构
2.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3.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
4.微处理器的寄存器组织
5.微处理器的存储器和I/O组织
第三章86系列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重点:86系列微型计算机指令的寻址方式,传送类指令,控制类指令。
主要内容有:
1.汇编语言指令
2.8086指令分类
3.数据与转移地址的寻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