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咏鹅 3
- 格式:ppt
- 大小:1005.50 KB
- 文档页数:19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赏析与解读•鹅的形态特征与习性•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探讨目•《咏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知识拓展:其他与鹅相关的文化现象录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生于义乌,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骆宾王生平及成就《咏鹅》创作背景《咏鹅》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创作的一首诗,因此这首诗也被誉为“儿童诗”。
据传,这首诗是骆宾王在池塘边看到一群白鹅在水中嬉戏时,即兴创作的。
诗中通过描绘鹅的形态、声音和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才华。
诗歌内容与意境02诗歌赏析与解读诗歌结构分析押韵与节奏对仗与排比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视觉意象听觉意象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主题思想通过赞美鹅的美丽形象和优雅姿态,诗歌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思想,倡导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03鹅的形态特征与习性鹅的生物学特性中国鹅品种繁多,如狮头鹅、浙东白鹅、四川白鹅等,各具特色。
欧洲鹅和埃及鹅则以体型大、生长快、产肉多而著称。
根据产地和品种特性,鹅可分为中国鹅、欧洲鹅和埃及鹅等几大类。
鹅的品种与分类鹅的饲养管理要点01020304饲养环境饲料与饮水疫病防治生产管理04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探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将鹅的羽毛比作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鹅的洁白无瑕。
拟人将鹅赋予人的形象和情感,如“曲项向天歌”,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音韵节奏画面感呈现与视觉冲击力画面感视觉冲击力05《咏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古代咏物诗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传统作为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咏鹅》继承了古代咏物诗以物言志、借物抒情的传统,通过对鹅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新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咏鹅》也有所创新。
《咏鹅》课件一、诗歌背景《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约创作于公元684年至685年间。
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咏鹅》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家喻户晓。
二、诗歌内容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三、诗歌解析《咏鹅》以鹅为主题,通过对鹅的外形、动作、声音等方面的描绘,表现了鹅的美丽、优雅和生机。
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首句“鹅,鹅,鹅”,以叠字的形式开头,既模拟了鹅的叫声,又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
同时,这种开头也让人联想到乡村的宁静和自然风光,为接下来的描绘打下基调。
次句“曲项向天歌”,形象地描绘了鹅高傲的姿态。
鹅的脖子弯曲,头向上仰,仿佛在向天空歌唱。
这里的“歌”字,既指鹅的叫声,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唱。
第三句“白毛浮绿水”,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场景。
白色的羽毛与绿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
这里的“浮”字,既表现了鹅轻盈的体态,又描绘了水波荡漾的景象。
末句“红掌拨清波”,进一步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使画面更加生动。
这里的“拨”字,既表现了鹅的活泼可爱,又描绘了水波的荡漾。
四、诗歌意义《咏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表现了鹅的美丽、优雅和生机。
诗人通过对鹅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唱。
同时,这首诗也寓意着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可以结合诗歌的背景,介绍诗人骆宾王及其创作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通过对诗歌的解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鹅为主题的诗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绘画、剪纸等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