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72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参考书目: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习大纲:
绪论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了解微生物学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发展简史
第一章: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要求熟悉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一)原核微生物
重点掌握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关内容,包括菌落特征、形态、染色和繁殖方式及其应用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二)真核微生物
重点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及应用等。
第四章: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三)非细胞型生物
重点掌握病毒的定义,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与发酵工业防治噬菌体污染的主要措施。
掌握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微生物营养类型;物质运输方式及培养基类型和设计原则等。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掌握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的发酵类型;重点掌握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测定方法;生长规律;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掌握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重点掌握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的原理以及常用的方法;掌握基因重组、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的概念;重点掌握菌种衰退、复壮与保藏方法。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布及资源开发;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z z z z z z
生长 (growth):个体体积或重量的变化 繁殖 (reproduction):个体数量的变化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生长和繁殖是交替进行的 衡量群体生长的量: 重量、体积、密度、浓度、个体数目等 生理指标:测含氮量、测含碳量、测磷、 DNA、RNA、ATP、呼吸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测定生长量 测体积 称干(湿)重 比浊法 颜色改变单位 生理指标法:测含氮量 测含碳量 测磷、DNA、RNA、ATP 呼吸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测细胞的个数
¾比例计数法 ¾血球计数法 ¾平板活菌计数法:
菌落形成单位 (cfu, colony forming unit) ¾膜过滤法 ¾稀释摇管法
比浊法
turbidity
血球计数法
z
又被称为Petroff-Hausser counting。
平板活菌计数法
平板活菌计数法的两种策略——涂布 和倾注
膜过滤法——用于较稀溶液的计数 方法
膜过滤法
硝酸纤维素滤膜法是最经典的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由于细胞的个体差异,同步生长往往只能维持2-3随后又逐渐转变为随机生长。
邻苯基苯酚
六氯酚
哈拉腙
十六烷基吡啶氯
氯苯甲烷铵
丙炔内酯Disinfectants and antiseptics。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与扩展思考题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2.试述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3.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4.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5.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6.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7.试就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复习题和扩展思考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肽聚糖,磷壁酸,溶酶菌,抗酸染色,间体,羧酶体,核区,质粒,附器,异形胞。
2.试比较以下各对名词: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胞壁质与拟胞壁质、脂多糖与脂多糖层、原生质体与球形体、鞭毛丝与轴丝、聚?β?羟丁酸颗粒与多聚磷酸颗粒、荚膜与粘液层、芽孢与孢子。
3.试从化学组成和构造论述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4.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5.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名称及其应用价值。
6.放线菌与霉菌均呈菌丝壮生长,单为何认为放线菌更接近于细菌而不接近于霉菌?7.什么是芽孢?芽孢的形成及其调节方式?试述芽孢的抗逆性机制。
8.蓝细菌有哪些不同于细菌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9.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10.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11.支原体有何特点?哪些特点是由于缺乏细胞壁而引起的?12.螺旋体和螺菌有何不同?13.细菌细胞中的哪些物质有抗原作用?这些物质存在于哪些结构中?14.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5.试就作用靶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等方面比较溶霉菌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复习题与扩展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真菌,酵母菌,霉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酵母,假酵母,酵母菌的芽殖,裂殖和芽裂殖。
2.试述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
《微生物学》题库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一部分微生物生长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菌株的定义应该是()。
A.具有相似特性的细胞群体B.具有有限的地理分布的微生物群体C.从一单独的细胞衍生出来的细胞群体D.与种(species)一样定义2、微生物的干重一般为其湿重的()。
A.5%~10%B.20%~25%C.25%以上D.10%~20%3、用于总活菌计数的方法是()A.浊度计比浊法B.血球板计数法C.平板菌落计数法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4、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直接计数法特点的是()A.必须利用显微镜计数B.可以区分活菌与死菌C.不能区分活菌与死菌D.计数室都是400小格组成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A.64B.32C.9D.16、代时是指()。
A.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B.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C.培养物的生长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7、微生物分批培养时,下列符合延迟期的特点是()。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8、制备原生质体,选择适宜的菌龄期为()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死亡期。
9、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A.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延滞期10、细菌芽孢产生于()A.对数生长期B.衰亡期C.稳定期前期D.稳定期后期正确答案:D11、处于()的微生物,死亡数肯定大于新生数。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12、指数期细菌的特点是()A.细胞以指数速度死亡B.细胞准备开始分裂C.细胞以最快速度进行分裂D.细胞死亡数和分裂数相同13、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4、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5、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是()。
A.最高生长温度B.最适生长温度C.致死温度D.无法判断16、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B.发酵的最适温度C.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D.无法判断17、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碳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那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
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
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
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 细菌的大小一般是用什么单位测量的?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μm,故一般用μm测量。
2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4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其原理和关键是什么?它有何意义?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提出了一个经验染色法,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
其操作过程是: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重点与难点剖析一、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2、真菌除了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孢子如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等外,还能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孢囊孢子等。
纯培养技术1、分离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研究利用微生物的基础。
获得纯培养物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无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分离纯化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和保藏技术。
2、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和物品的各种灭菌技术和微生物各种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技术等。
重点在实验课中掌握相关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规范,以牢固树立“无菌”的思想和概念。
3、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由于稀释方法的差异和接种平板的方式差异而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划线平板法将合适的无菌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后制备成平板,按以下方法划线:细胞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后代就是纯培养物。
平板划线法中细胞的分离和稀释过程发生在接种环在固体平板表面上的划线和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单个(2)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在将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之前,通过液体稀释的方法分散细胞,最常用的液体稀释方法为10倍系列稀释,参考下图:随着稀释程度的增大,单位体积中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得以分散。
稀释倾注平板法的操作是:选择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与灭完菌冷却到50-55°C的培养基混合均匀,一起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后,培养。
稀释倾注平板法操作较麻烦。
在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时,该方法需要样品与热的培养基混合,因此对热敏感微生物的影响明显;该方法操作过程中,样品中的微生物有的分布于平板表面,有的则裹在培养基-1-中,后者则会影响严格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对于同一种微生物,平板表面的菌落形态与培养基内的菌落形态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影响菌落形态的判别。
在进行微生物计数时,该方法细胞分散均匀,计数较准确。
稀释涂布平板方法的操作是:首先将灭完菌冷却到50-55°C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然后选择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加到平板中央,以三角刮刀将之均匀地涂布于整个平板上,培养。
第七章1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试比较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个体生长的异同?微生物细胞的组分和结构有规律,按照比例地增加的过程称为生长。
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经过细胞结构的复制和重建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多的生物学过程称为繁殖。
相同点: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原生质量增加,细胞结构的组建,核和细胞的分裂。
不同点:细菌横隔壁向心生长,最终在中心会合,形成两个子细胞。
酵母菌出芽生殖,形成两个不均等的细胞。
丝状真菌的生长方式是顶端生长。
2何为同步生长?用哪些方法可获得同步生长的微生物?培养物中的群体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称为同步生长。
可以用选择法1离心分离法,2过滤分离法,3膜洗脱法。
二,诱导法1控制温度,2控制培养基成分。
3什么是生长曲线?指出细菌生长曲线各时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培养间细菌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1延迟期特点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体积增大,c原生质嗜碱性提高,d诱导酶活性加强,e对不良条件敏感。
2对数期特点a生长速率最大,b细胞平衡增长,各成分均匀,c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应用:噬菌体的最适寄主,发酵生产的种子材料3稳定期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产量最高,c产生有害代谢产物,d物化条件不适合。
应用积累代谢产物。
4衰亡期a生长速率为负值,b衰退型细胞增多,c自溶现象,d产芽孢菌大量形成芽孢此生代谢产物增多。
4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有哪些?是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一,细胞数目的测定方法a直接计数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具有一点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
b平板菌落计数法:优点: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含菌极少的样品。
缺点:操作复杂。
C薄膜过滤计数法:优点:可以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
缺点:测定量大。
D比浊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灵敏度差。
二,细胞物质总量的测定方法A,称重法:优点: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
缺点:精确度低。
B,含氮量测定法:优点:精确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