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70.00 KB
- 文档页数:2
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人。
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
1988年4月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
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勇,男,1961年1月出生,人。
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
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
1991年11月任机械系机械研究室主任;1993年3月任石油学院院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4月任石油学院科研处长;1997年3月任机械系主任;2000年任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任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导师介绍机电工程学院各学科博、硕士研究生导师(按姓氏笔划排序)工程力学(080104)硕士生导师:仇原鹰徐亚兰陈贵敏杨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博士生导师:仇原鹰李团结苏玉鑫陈建军郑飞段宝岩贾建援周德俭(兼)硕士生导师:马洪波马娟王芳林李凯杜淑幸邵晓东陈建军郑飞段江涛赵克殷磊崔明涛曹鸿钧陈永琴孔宪光仝勖峰许威杨东武机械电子工程(080202)博士生导师:段宝岩郑晓静仇原鹰王龙李志武邵晓东陈建军周孟初贾建援黄进王从思陈贵敏邱扬田文超平丽浩(兼) 周德俭(兼) 杜敬利 Alessandro Giua Witold Pedrycz硕士生导师:马伯渊仇原鹰王从思田文超田锦刘焕玲过润秋李志武杜敬利苏玉鑫邱扬邵晓东陈光达陈贵敏郑飞段宝岩贾建援黄进段清娟段学超朱言午曹艳荣米建伟牛海军(校内)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硕士生导师:朱敏波许社教李团结陈建军亿珍珍电子机械科学与技术(0802Z1)博士生导师:李团结邵晓东郑飞保宏硕士生导师:保宏朱敏波王伟宋立伟工业设计(0802Z2)硕士生导师:杨西惠张英李建坤邵晓东精密仪器与机械(080401)硕士生导师:王卫东田文超李团结张菊香黄进樊康旗王从思陈光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博士生导师:刘贵喜王海李小平(校内) 郭宝龙(校内) 庄奕琪(校内) 李智(兼)硕士生导师:于建国王海白丽娜任获荣朱红张玲霞李智奇邱扬陈晓龙宣宗强赵克赵建孙璐王辉肖建康高建宁(校内) 王松林(校内) 谢楷(校内) 方海燕(校内) 方葛丰(兼)郭利强(兼)电机与电器(080801)硕士生导师:明正峰赵明英郑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博士生导师:李志武李智王龙周孟初 Alessandro GiuaWitold Pedrycz 刘贵喜明正峰胡核算张强硕士生导师:千博马伯渊王龙刘贵喜朱荣明过润秋张大兴张强张菊香李智李志武陈光达屈胜利保宏段宝岩贾建援韩保君王安荣郭金维侯叶胡核算李向宁陈玉峰钟春富周孟初(兼) 郭宝龙(校内)。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院内动态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党团建设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学院简介现任领导机构设置办公指南院内新闻公告通知文件下载人才招聘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培训科研政策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党的建设团委工作本科生招生研究生招生工程硕士招生就业信息学院概况学院简介现任领导机构设置专家介绍办公指南陈西平教授简介:男,博士,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出站博士后。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日本富山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压电驱动与控制技术、特种机器人。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主要代表性成果“智能炒菜机器人”,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Copyright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首页学院概况院内动态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党团建设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学院简介现任领导机构设置办公指南院内新闻公告通知文件下载人才招聘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培训科研政策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党的建设团委工作本科生招生研究生招生工程硕士招生就业信息学院概况学院简介现任领导机构设置专家介绍办公指南巩琦教授简介:男,1958年3月生,山东省潍坊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木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制图》、《阴影透视》、《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图学、CAD的教学及应用。
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一级刊物3篇,ISTP收录1篇。
主持和参加了省部级科技项目3项以及企事业横向项目多项;省部级教学项目2项,获得国家课程建设优秀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奖1项。
主编教材专著4部,其中2部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Copyright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首页学院概况院内动态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党团建设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学院简介现任领导机构设置办公指南院内新闻公告通知文件下载人才招聘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培训科研政策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党的建设团委工作本科生招生研究生招生工程硕士招生就业信息学院概况学院简介现任领导机构设置专家介绍办公指南张海教授简介: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重庆人。
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
1988年4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陕西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
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 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彭勇,男,1961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
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西安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
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导师信息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机械电子工程.陆敏恂男1949.03409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严继东男1949.07 410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乌建中男1953.11 411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王安麟男1954.08 412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奇才男1962.04 413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赵炯男1963.10 414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訚耀保男1965.02 415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李万莉女1965.06 416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米智楠男1967.03 417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爱国男1973.01陆敏恂教授简介陆敏恂,男,1949年3月4日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曾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进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现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
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主持八六三课题新型曲线地下穿孔机方向检测、发讯和导向控制机理的研究。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和其它多项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各种杂志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陆敏恂1949年3月4日生于上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中国共产党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目录1简介2荣誉表彰1简介1973年进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
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1994年8月1995年3月在德国狼堡大众汽车公司进修。
★国内兼职教授1.马伟,男,1955年9月出生,汉族,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轴承》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优秀专家。
主要从事机械结构振动理论及动态信号处理技术,反求理论及逆向设计技术应用研究。
近年来,在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领域主持或承担完成国家86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国防项目5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2部。
主持开发的动平衡机、东方红系列轮式拖拉机、重型卡车等产品已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申请专利5项。
目前承担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
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有的在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的技术部门工作。
本年度招收的研究生拟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高速、精密、重载轴承关键技术研究(2006BAF01B02)”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2 .马文锁,男,山西省阳城县人,1969年10月生,工学博士,机械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获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工艺装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
近年来,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三维管状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和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空间群的三维编织材料几何结构”。
参与完成有关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项目有:上海市科委项目“复合材料界面的力学分析及算法”,“复合材料结构破坏机理研究与计算机仿真”等课题。
在《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Bulletin)、《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
“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导师简介何宁教授何宁,男,汉族,教授,中共党员,1955年6月出生。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
1984年9月至1986年1月在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
现任陕西理工学院院长。
陕西理工学院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带头人,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
2008年获“陕西普通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的“不落轮旋机床设计”、“少齿数减速器加工工艺及设备研制”等横向项目,为厂家带来了经济效益;作为第一参加人的陕西省教委重点项目“智能钻头刃磨机”通过省级鉴定,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并成功转让给企业。
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数控技术试验台研制”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智能铣刀刃磨机研制”,参与在研项目“岩洞探险可视化通信系统研制”等。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机电传动控制技术。
戴俊平教授戴俊平,男,汉族,教授,中共党员, 1963年8月出生。
1985年7月毕业于陕西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98年7月至2000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现任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书记,全国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学会西北分会理事。
陕西省“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西安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校级教学名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名牌专业、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
主持和参与多项教改和科研项目。
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1部。
主要参与完成的“智能钻头刃磨机”项目,2003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前在研项目有“智能车刀刃磨机研制”,“新型真空抽油泵研制”等项目。
王保民,男,1959年8月出生。
中共党员,教授。
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机械设计及理论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
机械工程学会陕西省分会理事,西北地区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简介》一、机械工程系吴玉光,男,1961年5月生,获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学习经历:1978.10-1982.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本科;1985.9-1988.7,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8.2-2001.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1.11-2004.3上海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1982.8-1985.8江苏省徐州手表厂工作;1988.8至2006.9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2006.10至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995获得水利部优秀教师称号。
社会兼职:全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产品建模,加工工艺自动规划,组合夹具自动设计、多指抓取自动规划等。
主要承担课程:机械CAD/CAM,机械工程导论,实体造型与参数化设计。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三十余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5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二项。
孙鲁涌,男,副教授,1982年浙江大学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浙江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机械原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课程:机械原理、优化设计、软件工程、科技英语、高等机械学、现代设计方法、机构分析与综合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主要科研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数字化现代设计技术、CAD、新型机构与传动、机电系统设计等。
主持了基于啮合理论的精密小模数齿轮技术研究、面向概念设计的产品三维造型系统模型与功能研究、钟罩式煤气表检定装置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等课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张云电,男,1956年3月出生,安徽省人,获硕士学位,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声电子、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