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规律试验(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28
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1.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
2.了解基因、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杂合体等基本概念。
3.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孟德尔选用只有一对性状差异的纯种豌豆亲本(P)进行杂交实验(如紫花与白花),发现子一代(F1 )全开紫花,那么白花的性状消失了吗?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2)中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白花的,而且紫花与白花的比例近似3∶1.(2)孟德尔连续做了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在子一代都只表现出亲本之一的性状,子一代自交,在得到的子二代中都出现了两亲本的性状.(3)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子二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1)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且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子一代中一个遗传因子能够掩盖另一个遗传因子的作用;子一代形成配子时,这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2)现代遗传学把遗传因子称为基因,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思考:在真核细胞中,基因的主要载体是什么?提示:染色体。
3.模拟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1)过程。
①将2颗红色小球放入一个小烧杯中,再将2颗无色透明小球放入另一个小烧杯中。
②分别从两个小烧杯中随机取1颗小球,并排放在一起,记录从侧面和正面观察到的颜色结果,然后把小球放入一个大烧杯中。
③再取与步骤2的大烧杯中小球颜色组合相同的2个小球放入另一个大烧杯中.④分别从两个大烧杯中随机取出1颗小球,用步骤2的方法观察并记录小球的颜色组合,然后放回原位.⑤重复步骤④多次,记录结果。
(2)对结果的分析。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亲本各形成一种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子一代。
第3节伴性遗传一、知识点梳理(一)伴性遗传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随着性染色体的分离而遗传,既与性别相关,同时又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二)伴性遗传举例——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遗传原理: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Y染色体上无此基因,伴随X染色体向后代遗传。
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7%,女性为0.5%。
遗传规律: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
这种遗传称为:交叉遗传。
(三)伴性遗传的类型:(四)细胞内的染色体可总结如下同源染色体按形态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常染色体按与性别关系性染色体(五)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1.不同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XY型和ZW型两种形式。
如:人(♀XX,♂XY),鸟类(♀ZW,ZZ♂)。
2.有些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X b Y个体中的隐性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出来。
3.有些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X上无相应的的等位基因,只限于雄性个体之间遗传。
4.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①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时一定要将性状表现与性别联系一起描述。
②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同写出时,需先写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后写性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其右上角。
(六)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方法1.先确定是否为伴性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男性为患者,女性都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则为伴Y遗传。
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2.确定是否为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与母亲相同,则为母系遗传。
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
3.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课标要求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
●课标解读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及分离规律。
2.会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3.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分析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
●教学地位本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而本节课是拉开这一历程的序幕,认识到基因(遗传因子)的存在,才能使人类进一步去探究基因的位置、实质和功能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编排向学生真实展现了科学发现史的历程。
近三年的高考中,对基因分离规律的综合应用、分离比的变式、显隐性的判断、概率的计算等知识的考查尤为突出,常以致死现象、基因互作等为信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教法指导1.运用旧知与新知对接、建模法点拨知识关键点。
如染色体中的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对应假说1);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加倍成完全一样的两份,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对应假说2、3);植物通过传粉,花粉粒的精子与子房的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对应假说4)。
2.对于杂交试验过程“去雄、套袋、授粉”,建议先介绍两性花的结构,并播放异花传粉的flash影片,最后播放孟德尔杂交试验的基本步骤,强调杂交试验的过程——三部曲。
(强调各项实验技术的应用及其目的)3.通过书写不同基因型个体杂交所得规律性比值归纳总结个体遗传因子组成的确定方法。
即(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体(Aa),即Aa×Aa=3A_∶1aa。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 =1A_∶1aa。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体,即AA×AA 或AA×Aa 或AA×aa。
(4)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均为隐性纯合体,即aa×aa =aa。
●新课导入建议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于是丈夫不断埋怨妻子不忠而提出离婚,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定?●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和【正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