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29.64 KB
- 文档页数:5
1.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所需要的产物,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证。
2.国防的基本职能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和颠覆。
3.国防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基本内容包括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两方面4.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前提。
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6.陆军:(1)性质:是以步兵、装甲兵、炮兵为主体,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连是陆地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力量。
它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快速的机动能力。
(2)编程: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和其他专业部队等组成。
7.海军:(1)性质: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它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能力。
(2)编程: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8.空军:(1)性质: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
它具有高速机动、远程作战和猛烈突击的能力。
(2)编程: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以及通信兵等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
9.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动员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重要措施。
(1)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为抑制战争爆发并多余战争的胜利积聚强大的战争力量,是国防动员基本功能与任务。
(2)国防动员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国防动员的最初功能是应对战争的需要。
国防动员活动可以凭借自身的准备和特有的机制,使国家或地区在需要时进入一定的应急状态。
(3)国防动员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防动员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10.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政治动员。
军事理论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填空、名词解释)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
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扩张型:霸权主义;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本国安全及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联盟型:分为一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中立型:奉行和平中立政策的中小发达国家。
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1.履行兵役的义务。
2.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
3.保守国家军事秘密的义务。
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5.支持国防活动的义务。
(简答)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武装力量: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民兵。
国防动员的概念: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时,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名词解释)自卫保卫战:抗美援朝——1950年对印度——1962对苏联——1969对越南——1979第二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概念:它揭示的是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名词解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1.产生时期。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
一、填空题1、《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兵之情主速”体现了孙武的速胜思想。
2、江泽民提出我军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是_机械化建设、信息化建设_。
3、地缘关系,是指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_地缘政治、地缘经济、____地缘军事_____等关系。
4、《孙子兵法》“五事七计”中的“五事”是指__道__天、地、将、法。
5、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_________军队___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6、电子干扰按技术类型可分为___有源干扰___和__无源干扰___。
7、____互信_是新安全观的基础,“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__协作__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8、军事思想与其他军事学科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___共性与个性______的关系。
9、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__国家安全_和_军事斗争全局_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10、地形匹配制导系统由弹上的制导计算机、__雷达_高度表(或叫无线电高度表)和____气象_____高度表组成。
11、战略环境与战略是_______客观实际_____和主观指导的关系。
12、___1949年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建立。
13、电子干扰按任务类型可分为___压制性干扰_____和__欺骗性干扰____。
14、_____航空运输____是争取时间,保障部队快速实施机动,夺取战争主动最有效的措施。
15、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______实践性_______、继承性、创造性和时代性。
二、单项选择题1、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各种军用卫星( C )颗。
A、70B、80C、90D、1002、( B )是一种利用卫星定位实现精确制导的新技术,一般用于攻击地面静止目标。
A、遥控制导B、卫星制导C、惯性制导D、匹配制导3、(C )是一种能对敌方有威胁的卫星实施摧毁、破坏或使其失效的人造卫星。
A、侦察卫星B、军事卫星C、反卫星卫星D、气象卫星4、军事活动是国防的( A )手段。
1.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武装力量的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武装警察部队、民兵3.国防的基本要素(构成):政治要素、经济要素、科技要素、自然要素、军事要素;经济要素与国防的关系:制约作用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科技要素与国防的关系: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潜能;4.国防的职能:保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巩固国家地位;5.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自卫防御型、互相联盟型、自主中立型;6.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6)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7.国防法规的定义:国防法规是国家为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而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8.《兵役法》是根本大法;《国防法》是基本法。
9.履行兵役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10.国防动员的定义:国防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成国家防务目的而进行的动员。
11.国防动员的分类:按规模:总体动员、局部动员按方式:公开动员、秘密动员按时机:战争初期动员、持续动员12.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国防教育。
13.国防教育的定义: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
14.国家教育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国防教育,可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忧患兴邦”的思想意识;其次,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全民族的国防精神得以发扬,增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章国防定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1.捍卫国家的主权,始终是国防中占第一位的,根本的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保护国家的安全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事”侵略“要制止的是”武装颠覆“国家的国防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国防政策和社会制度决定国防类型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国防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多样性、多层性、协调性国防产生:夏朝夏商周:“兵农合一”的军民制度征兵制出现:战国时期古代兵法:《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启示:1.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属于同一层次的:《国防法》、《兵役法》、《军官军衔条例》等1997年3月14日通过了《国防法》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兵役法》:1984年颁布1998修正《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颁布实施国防教育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究实效国防教育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的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国家主席4、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原子弹:1964年氢弹:1967年人造卫星:1970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制定了“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裁军:1985年100万1997年50万2003年20万2015年30万国防建设成就;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建立一支正规化、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四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民兵:由不脱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民兵按年龄可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全国民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参谋部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四大军种构成三个舰队:“东海”、“南海”、“北海”第二炮兵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第二炮兵任务:平时发挥威慑作用和遏制敌人可能对我国发动的核战争;战时则主要遏制将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遏制和战争升级,实施核反击第二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概念: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特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通用性《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贵胜,不贵久”以及“多算胜,少算不胜”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军事思想作用:1、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2、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3、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给全局性指导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毛泽东军事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8月7日,“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毛泽东还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1938年,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从事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
军事理论重点军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 捍卫国家主权② 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 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 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 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 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 按军官待遇入伍③ 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第一章中国国防1、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
P122、我国的国防法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哪四个层次? 答:第一层次是法律;第二层次是法规;第三层次是规章;第四层次是地方性法规。
P113、国防的含义是什么?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P14、国防四个基本类型及其代表性国家。
答:(1)扩张型,如美国。
(2)自卫型,如中国。
(3)联盟型,如美日、美韩、俄罗斯和北约。
(4)中立型,如瑞士和圣马力诺。
P15、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国防内涵的丰富性;(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3)经济建设的关联性;(4)斗争手段的多样性;(5)国际行为的增强性。
P26、我国公民服兵役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答: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学生军事训练。
P147、武汉市人民防空警报设立的时间及其历史原因。
答:时间:每年10 月25 日鸣响防空警报,既检验防空警报装备情况,也警醒市民记住这个月20日清晨5 时,武汉首次鸣响防空警报,次日日本战机开始轰炸武汉。
至1938 年10 月25 日侵华日军占领汉口岱家山,武汉沦陷。
在此期间,武汉共遭日机空袭72 次,炸死1651 人、伤3147 人,炸毁房屋3437 栋。
2003 年,武汉将10 月25 定为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日,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立,以警示世人勿忘历史。
8、大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的政策是什么? 答:从2009 年起,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
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费补偿款首先用于偿还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国家对服义务兵役的毕业生每学年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的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 元;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学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高于6000 按照每年6000元的金额实行补偿或者代偿;高校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低于6000 元的,按照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两者就高的原则,实行补偿或代偿。
军事理论重点第一章国防定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1.捍卫国家的主权,始终是国防中占第一位的,根本的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保护国家的安全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事”侵略“ 要制止的是”武装颠覆“国家的国防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国防政策和社会制度决定国防类型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国防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多样性、多层性、协调性国防产生:夏朝夏商周:“兵农合一”的军民制度征兵制出现:战国时期古代兵法:《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启示:1.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属于同一层次的:《国防法》、《兵役法》、《军官军衔条例》等1997年3月14日通过了《国防法》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兵役法》:1984年颁布1998修正《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颁布实施国防教育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究实效国防教育原则: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的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国家主席4、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原子弹:1964年氢弹:1967年人造卫星:1970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制定了“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裁军:1985年100万1997年50万2003年20万2015年30万国防建设成就;1、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建立一支正规化、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国防动员与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四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民兵:由不脱产的人民群众组成的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民兵按年龄可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全国民兵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参谋部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四大军种构成三个舰队:“东海”、“南海”、“北海”第二炮兵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第二炮兵任务:平时发挥威慑作用和遏制敌人可能对我国发动的核战争;战时则主要遏制将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遏制和战争升级,实施核反击第二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概念: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特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通用性《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贵胜,不贵久”以及“多算胜,少算不胜”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军事思想作用:1、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2、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3、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给全局性指导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毛泽东军事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8月7日,“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毛泽东还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1938年,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从事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
‘战争是政治手段的继续’。
‚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于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毛泽东关于政治和战争关系的论点,阐明了两层意思:一是战争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
政治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战争局域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
战争是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政治贯穿战争的全过程。
二是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和工具,而且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人民军队建设理论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3、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必须坚持“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民主确定了军队体现其宗旨的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任务”1、人民战争思想的含义: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3、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原理1、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刻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第一位)五、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研究和之道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3、科学地提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4、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理论: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4、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邓小平:一是强调了寓攻于防、攻防结合这个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二是强调了要充分重视战争准备的基本精神三是强调了坚持后发制人的基本精神四是强调了持久作战的基本精神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1.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2、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发展国防工业3、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发展国防科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意义:1、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江泽民的五句话: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政治合格的核心:就是要解决我军永不变质的问题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要位臵两个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性、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1、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3、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的观念2004年底,胡锦涛向全军郑重提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战略:是对军事斗争的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基本含义是战略指导者基于对军事斗争赖以进行的主客观条件机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达成政治目的战略特点:1、全局性2、对抗性3、谋略性4、相对稳定性构成要素:1、战略目的2、战略方针3、战略手段4、战略力量战略环境对战略的影响:1、战略与战略环境,是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分析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3、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就是一种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特点:1、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呈多极化趋势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安全机构3、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上升4、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相对突出5、军售竞争和大幅度军费投入对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三股恶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发展趋势:1、战略格局呈“多极化”趋势2、世界“五大力量”关系将日趋复杂化3、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中国有2.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和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和8个国家相连接中国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1、美国等大国与我国建立伙伴关系2、中国与各邻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顺利3、中国周边地区热点问题有的在逐渐降温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统一的主要因素:1、祖国统一仍面临复杂、严峻形势2、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的挑战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非传统安全影响越显突出第四章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
6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精确制导技术,制导是由制导系统按一定规律对制导武器进行导引和控制,并调整运动轨迹,直至以允许的误差命中目标。
制导技术分类,制导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导方式:1寻的制导2遥控制导3惯性制导4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5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6复合制导(或组合制导)CEP导弹是依靠火箭和自身动力装臵推进,炸药无动力设臵隐身伪装技术,伪装是隐真示假,指为欺骗和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通过隐蔽真目标、设臵假目标、实施佯动、散布假情报和封锁消息等措施,以降低敌方侦查的效果,提高目标的生存能力,为己方获得战争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隐身技术的基本内容,隐身技术,有称“隐形技术”、“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