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自主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典题精讲例1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的一组方法是()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显性性状)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思路解析:理解自交、杂交、测交三种常见的交配方式的概念和意义,并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体(显性纯合体或隐性纯合体)自交、杂合体自交。
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
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
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体还是纯合体。
由此看来,①④要用测交,对于②可以用杂交,而要提高小麦的纯度应该用自交。
答案:B绿色通道: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测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
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不断地自交能够明显地提高生物品种的纯度。
变式训练决定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的是下列各项中的()A。
亲体的基因型B。
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
隐性个体的配子D.显性基因思路解析: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体相交,隐性个体配子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所以决定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的是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答案:B例2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的,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
对味盲家族统计,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占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大可能是()①BB×BB②bb×bb③BB×bb④Bb×Bb ⑤Bb×bb⑥BB×BbA。
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分离规律在医学实践和育种中的应用。
(重点) 2.运用分离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及完成相关计算。
(重难点) 3.体验生物科学的应用价值,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一、分离规律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1.研究方法——系谱分析法是指在调查某家族若干代成员的表现型后,按一定方式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系谱图进行分析。
2.单基因遗传病分类(1)显性遗传病:由一对基因控制,致病基因是显性的,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表现出病症,在家族中往往每代都有患者出现。
(2)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必须同时存在两个致病基因,才表现病症,家族中往往表现出不连续传递的特点。
3.研究目的在医学实践中,常常用遗传规律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推断后代患病的风险率,给患者及其亲属提出建议与指导,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二、分离规律在育种中的应用1.育种目的培育出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2.优良性状的类型(1)显性性状个体①纯合体:基因型可表示为AA,能稳定遗传。
②杂合体:基因型可表示为Aa,不能稳定遗传。
(2)隐性性状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基因型可表示为aa,能稳定遗传。
3.育种方法(1)培育显性优良品种(2)培育隐性优良品种出现隐性性状个体→隐性纯合体1.判断对错(1)若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子,则子代均表现显性性状。
()(2)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亲本一定均含有隐性基因。
()(3)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4)隐性个体是纯合子,显性个体是杂合子。
()(5)杂合子(Aa)连续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概率逐渐增大。
()[答案](1)√(2)√(3)√(4)×分析:显性个体可以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如(AA、Aa)。
(5)√2.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CC为高产,Cc为中产,cc为低产。
下列杂交组合中,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子代高产比例最高的是()A.CC×cc B.Cc×CCC.cc×Cc D.Cc×CcB[CC×cc→Cc,后代都表现为中产;Cc×CC→CC、Cc,后代高产占1 2,中产占12;cc×Cc→Cc∶cc=1∶1,后代中产占12,低产占12;Cc×Cc→CC∶Cc∶cc=1∶2∶1,后代高产占14,中产占12,低产占14。
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础巩固1.人类多指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要亲代之一的基因型为AA,其子女均患多指B.只要亲代之一含有A基因,其子女都有可能出现多指C.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其子女均患多指D.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4答案 C解析多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因此双亲一方的基因型为AA时,子女均患多指。
双亲一方只要含有A基因,其后代就有患多指的可能性。
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4。
2.用基因型未知的灰鼠和白鼠进行遗传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亲本后代杂交母本父本灰色白色Ⅰ灰色白色82 78Ⅱ灰色灰色118 39Ⅲ白色白色0 50Ⅳ灰色白色74 04种情况最可能的是( )A.所有后代都是灰色的B.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C.后代中的一半是灰色的D.后代中的1/4是灰色的,或者后代中的1/4是白色的答案 A解析根据杂交组合Ⅱ,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灰色)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判断灰色是显性,且亲本灰色全是杂合体。
根据杂交组合Ⅳ,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灰色),判断亲本中的灰色雌鼠是纯合体。
杂交组合Ⅳ的灰色雌鼠(纯合体)与组合Ⅱ的灰色雄鼠(杂合体)交配,后代全是灰色。
3.从杂合体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中任取两粒种子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豌豆的概率为( )A.14B.34C.916 D.1 答案 C解析 Dd ×Dd →1DD ∶2Dd ∶1dd ,子代表现型为高茎的概率为34,两粒种子长成的个体都是高茎的概率为:34×34=916。
4.有一种严重的椎骨病是由一隐性基因引起的,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 ) A.14 B.12 C.23 D.13 答案 C解析 若该病致病基因用a 表示,由题意可知,该夫妇基因型均为Aa ,由于Aa ×Aa →1AA ∶2Aa ∶1aa ,其中AA 和Aa 均表现正常,其中杂合体占23。
分离规律试验1.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
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可知黄花是隐性性状B.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D.F2中,开黄花与开白花南瓜的理论比是5∶32.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
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①雄性黑马是杂合体②雄性黑马是纯合体③枣红色是显性性状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3.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体分别为( )A.4.两杂种黄色子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 A.0粒 B.30粒 C.60粒 D.90粒5.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一行隐性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C.都是隐性个体D.都是显性个体6.在豌豆中,高茎与矮茎的有关基因为H、h,将A、B、C、D、E、F、G七种豌豆分四组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1)上述实验中所获得的高茎纯合体占高茎植株总数的________。
(2)豌豆G、C、A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的交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规律。
7.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的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孟德尔遗传试验方法1、2基因分离规律试验3、4、5、6 8、9、10 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揭示了遗传规律,分子遗传学家选用真菌、细菌和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上述事实说明了: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
A.由简到繁的研究方法B.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遗传学研究C.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D.实验材料的选取解析孟德尔运用豌豆作试验材料,分子遗传学家选用真菌、细菌、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都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成功。
有力地证明了实验材料的恰当选取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答案 D2.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果蝇的红眼和果蝇的棒眼C.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D.人的惯用右手和人的惯用左手解析 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狗的短毛与卷毛是毛的两种不同性状;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不是一对相对性状,羊和兔属不同的物种;果蝇的红眼与棒眼不属于相对性状。
答案 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合体自交后代都是纯合体B .纯合体测交后代都是纯合体C .杂合体自交后代都是杂合体D .杂合体测交后代都是杂合体解析 由分离规律可知,A 项正确,因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配子,纯合体自交就是这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两两结合,它们仍是纯合体;B 项不对,如果是显性纯合体测交,后代全部是杂合体;C 项不对,杂合体自交后代有一半是纯合体,一半是杂合体;D 项不对,因为杂合体测交后代也是一半为纯合体,另一半为杂合体。
答案 A4.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若D 代表高茎遗传因子,d 代表矮茎遗传因子,那么从两个小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能表示出纯合高茎的概率应是( )。
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1.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
2.了解基因、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杂合体等基本概念。
3.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1)孟德尔选用只有一对性状差异的纯种豌豆亲本(P)进行杂交实验(如紫花与白花),发现子一代(F1 )全开紫花,那么白花的性状消失了吗?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2)中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白花的,而且紫花与白花的比例近似3∶1。
(2)孟德尔连续做了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在子一代都只表现出亲本之一的性状,子一代自交,在得到的子二代中都出现了两亲本的性状。
(3)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子二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1)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且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子一代中一个遗传因子能够掩盖另一个遗传因子的作用;子一代形成配子时,这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2)现代遗传学把遗传因子称为基因,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思考:在真核细胞中,基因的主要载体是什么?提示:染色体。
3.模拟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1)过程。
①将2颗红色小球放入一个小烧杯中,再将2颗无色透明小球放入另一个小烧杯中。
②分别从两个小烧杯中随机取1颗小球,并排放在一起,记录从侧面和正面观察到的颜色结果,然后把小球放入一个大烧杯中。
③再取与步骤2的大烧杯中小球颜色组合相同的2个小球放入另一个大烧杯中。
④分别从两个大烧杯中随机取出1颗小球,用步骤2的方法观察并记录小球的颜色组合,然后放回原位。
⑤重复步骤④多次,记录结果。
(2)对结果的分析。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亲本各形成一种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子一代。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一、教学目的: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2.概念的了解二、教学重难点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板书设计:一、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二、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2、设计假说,解释问题3、设计试验,验证假说4、得出结论四、教学过程: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二、区分概念: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有关内容,回答: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一、基因的分离规律1。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它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任意两个精子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AB和abB. aB和AbC. Ab和abD. AB和AB【答案】C【解析】解从题意可知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并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A和a B和b分离而它们之间则自由组合.由于前提条件是一个精原细胞所以如果A和b进入一个细胞中的话另一个细胞一定是a和B 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任意两个精子中 Ab和ab不可能出现.故选 C.2.下列有关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四分体时期B. 着丝粒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D. 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片段中遗传信息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解 A.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A错误B.着丝粒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C错误D.如果是纯合体则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片段中遗传信息相同 D正确故选 D3.一个基因型为 DdX^e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DdX^e的精子则另外的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 \ dX^e、Y、YB. \ dX^e、dY、YC. \ X^e、dY、YD. \ DdX^e、Y、Y【答案】D【解析】解一个基因型为 DdX^e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 DdX^e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D、d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因此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的类型是DdX^e 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不含Dd 因此其他两个精细胞Y的基因型是Y、Y 故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为 DdX^e、Y、Y故选 D4.如图为二倍体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 图乙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 如果亲代基因型为AA或aa 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D. 如果亲代基因型为Aa 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答案】A【解析】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 A错误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和a 说明有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B正确如果亲代是纯合子则姐妹染色单体上A和a的产生就不可能是交叉互换只能是基因突变 C 正确如果亲代是杂合子则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都有可能 D正确5.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 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B. 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C. 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D. 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答案】B【解析】解 A.该同学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但是其线粒体内也有DNA(来自于母亲)所以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的多于父亲的 A错误B.该同学细胞内的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B正确C.该同学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都是相同的但X、Y染色体的大小不同 C错误D.该同学和他的弟弟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是母亲形成的卵细胞和父亲形成的精子有若干种所以形成的受精卵也有若干种所以他与弟弟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很小 D错误故选 B6.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A.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B.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C. 构成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共同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D. 果蝇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4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根据染色体组的定义构成染色体组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且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共同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故选A7.某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一个基因组成是AaX^BX^B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B. 该细胞的产生能增加果蝇配子种类C.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该细胞的出现D. 该细胞形成AX^B和aX^B两种配子的过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8.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数、染色体数和DNA数的比是()A. 1: 2: 4B. 1: 2: 2C. 1: 1: 4D. 4: 2: 1【答案】A【解析】解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且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数、染色体数和DNA数目之比为1: 2: 4.故选 A.9.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 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解析】解 A.根据图中染色体颜色及基因位置可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而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A正确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正确CD.由图示信息知该染色体发生过交叉互换 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C错误 D正确故选 C10.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时该染色体上的DNA结构也可能改变B. 低温诱导根尖细胞后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D. 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类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答案】B【解析】A.DNA结构发生改变不一定会改变DNA上的基因的种类和数目 A正确B.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视野中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较少 B错误C.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C正确D.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类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正确故选B11.下列有关人体精原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 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含量、染色体数相同C. DNA的复制使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2条含相同基因的染色体D. 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会产生4种精细胞【答案】D【解析】12.下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 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C. 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D. 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答案】C【解析】解 A.甲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 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错误B.图甲中的AB段表示DNA复制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也可能是产生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 B错误C.在图乙A时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1:2:2 C正确D.在图乙中 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离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 D错误故选 C13.某基因型为Aa的果蝇(2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B. 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D. 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答案】B【解析】解 A.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 A错误B.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正确C.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甲极有两个A基因若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甲极可能只有1个A基因 C错误D.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错误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促成熟因子(MPF)是一种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因子某实验室为研究MPF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图1为各日龄(d 天)小鼠不同DNA含量的生殖细胞百分比(正常体细胞DNA含量为2n)图2为MPF在不同日龄小鼠生殖器官中的活性(已知公鼠于18d左右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8d时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B. 图1中18d时DNA含量为4n的细胞比例明显上升的原因是次级精母细胞增多C. 图1中56d时DNA含量为n的细胞所占比例较大表明大多数细胞为精细胞D. 图2中18d和56d时MPF活性最高推测MPF主要参与调控减Ⅰ的开始和结束【答案】A, C【解析】解 A.由于公鼠于18d左右开始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图1中8d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DNA 含量为4n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 A正确B.图1中18d时DNA含量为4n的细胞比例明显上升的原因是开始进行减数分裂初级精母细胞增多 B错误C.图1中56d时DNA含量为n的细胞所占比例较大表明已完成减数分裂大多数细胞为精细胞 C正确D.图2中18d和56d时MPF活性最高推测MPF主要参与调控减Ⅰ的开始和减Ⅱ结束D错误故选 AC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C. 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是相同的D. 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卵细胞中的基因型可能不同【答案】A, C, D【解析】16.下图①~⑤是用某种方法在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细胞分裂顺序为①→③→②→⑤→④B. 图①中细胞内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C. 图③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D. 图⑤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 C【解析】解由图可知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分裂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A正确B.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这导致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B错误C.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发生了交叉互换 C正确D.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错误故选 A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 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未分离且亲代另一方减数分裂过程正常17.(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17.(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①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____(填“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___而丢失)②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________(填“雌”“雄“)配子育性很低17.(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_(填“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____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_______ 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答案】(1)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解析】(1)由题可知一种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答案】(2)20,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解析】(2)该农作物(2n=42)有21对同源染色体由于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故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20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答案】(3)①多于, 联会(无法形成四分体), ②雄【解析】(3)由表格可知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杂交比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杂交子代中单体数量多即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联会而丢失(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雄配子育性很低【答案】(4)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 自交【解析】(4)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乙品种6号单体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18.(1)现将个体1和个体2杂交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则该个体的形成很可能是________(填“个体1”或“个体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而产生了含A的配子18.(2)产生的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是________(填“个体1”或“个体2”)在进行________(填“减数第一次”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异常产生含有两个A的配子与含有1个A的正常配子受精而产生18.(3)取个体1和个体2的体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幼苗对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分别得到个体1和个体2的四倍体植株再将两个四倍体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 F_1的基因型为________【答案】(1)个体2【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个体1产生的配子中含有A 而个体2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a 而个体1和个体2杂交产生了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说明个体2产生的配子中含有A 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2)个体1, 减数第二次【解析】(2)根据前面分析个体2产生的配子中最多含有一个A基因则基因型为AAA 的三倍体的产生只能是个体1产生了含有两个A的配子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个A基因移向同一极【答案】(3)AAaa【解析】(3)取个体1和个体2的体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幼苗基因型不变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个体1和个体2均为四倍体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aa 正常情况下个体1产生的配子只能是AA 个体2产生的配子只能为aa 二者杂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19.(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A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19.(2)B图中________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 B图中________细胞处于A图中的DE段19.(3)由B图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 该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间, 着丝粒分裂【解析】解(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A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答案】(2)乙、丙, 甲【解析】(2)A图中BC段含有染色单体故B图中乙和丙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 B图中甲细胞处于A图中的DE段【答案】(3)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解析】(3)B图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故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 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20.(1)多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________(填“强”或“弱”)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培育三倍体西瓜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20.(2)一定浓度的________滴加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其作用原理为在有丝分裂________期抑制________的形成20.(3)三倍体植株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原因是________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0.(4)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三倍体西瓜其果肉细胞为________个染色体组种子中的胚为________个染色体组【答案】强, 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多倍体的特点是植株高大、茎秆粗壮有机物含量往往较高、抗逆性强由题图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个染色体组比正常西瓜多一个染色体组因此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秋水仙素, 前, 纺锤体【解析】多倍体形成是用秋水仙素处理通过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属于【解析】三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进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所以呈现无子性状三倍体无籽西瓜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答案】四, 三【解析】果肉是子房壁发育而来四倍体上结出的三倍体西瓜其果肉与母本相同因此含有4个染色体组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的是三倍体因此含有3个染色体组21.(1)在A、B、C、D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21.(2)A细胞染色体有________个21.(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21.(4)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21.(5)D细胞的名称可能是________【答案】(1)B和D【解析】解(1)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并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2)8【解析】(2)A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答案】(3)A、B、C【解析】(3)A、B、C均具有同源染色体【答案】(4)A和D【解析】(4)着丝粒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因此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A和D【答案】(5)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解析】(5)D细胞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分离规律试验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几组植物杂交中,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分离规律加以解释的是()A.抗病×早熟→F 1F2B.杂高×纯矮→F 1F2C.高秆×抗病→F 1F2D.纯高×纯高→F 1F2思路解析: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去。
A、C两项中涉及的都不是一对相对性状,无法用分离规律来解释;而D项的两亲本都是同一性状的纯合子,不论互交还是自交,其后代都是纯合子,不涉及等位基因,其结果也不能用分离规律来解释。
答案:B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种子和子二代种子分别结在()A.F1植株和F2植株上B.亲代母本植株和F1植株上C.亲代父本植株和F1植株上D.亲代母本植株和父本植株上思路解析:子一代种子是由亲代母本上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而子二代的种子是由子一代植株上的胚珠发育来的。
答案:B3.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不久后长出黑毛,这说明()A.遗传对基因的表达起作用B.显性基因被除去C.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D.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思路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
但在兔背上剥去白毛并放置冰块后,长出黑毛,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即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但并不导致基因型的改变。
答案:D4.一对杂合黑豚鼠交配,产下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色B.黑白各一半C.黑白之比为3∶1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思路解析:一对杂合的黑豚鼠交配,按照孟德尔的分离规律,从理论上讲,子代分离比为3∶1,但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不是大量统计的结果,所以子代的分离比不一定符合分离规律的分离比。
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分离规律试验尹分层训练 兰解疑纠偏.训练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巩固]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揭示了遗传规律, 分子遗传学家选用真菌、 细菌和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上述事实说明了: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 ()A. 由简到繁的研究方法B. 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遗传学研究C. 运用假说一演绎的科学思维D. 实验材料的选取 答案 D解析 孟德尔运用豌豆作试验材料,分子遗传学家选用真菌、细菌、噬菌体作为试验材料, 都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成功。
有力地证明了实验材料的恰当选取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 键。
2.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
若甲性状为显性, 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体的实验组合是( )F i 呈甲性状 F i 呈甲性状、乙性状 F i 呈甲性状 F i 呈甲性状、乙性状A. ②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 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其中甲性状为显性, 则乙性状必为隐性。
假设甲性状个体为 显性纯合体,早甲X 父乙、早乙X 父甲,无论正交还是反交,都应表现为甲的性状,②和④ 与假设相矛盾,可以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体。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纯合体自交后代都是纯合体B. 纯合体测交后代都是纯合体C. 杂合体自交后代都是杂合体D. 杂合体测交后代都是杂合体 答案 A解析 由分离规律可知,A 项正确:只产生一种配子,纯合体自交就是这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的两两结合,它们仍是纯合体; B 项不对:如果是显性纯合体测交,后代全部是杂合体;CB.①③C.②③项不对:杂合体自交后代有一半是纯合体,一半是杂合体; 也是一半为纯合体,另一半为杂合体。
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能表示出纯合高茎的概率应是 ( )A. 2 1 C.3 答案 B解析 从两桶中抓取D 的概率均为扌,因此出现DD 的概率应为1X 2 = 土5. 小麦的抗病(T )对不抗病⑴ 是显性。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 分离规律试验〔课标要求〕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规律2 假说─演绎法:P:花 F2:____花:____花=____:F1 只表现出________F2出现_____且分离比为________P:CC Ⅹcc F1:Cc F2: 1CC : 2Cc : 1cc 花 :1___花 Ⅹ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Cc Ⅹcc →Cc :cc=_____:_____的结果 85株紫:81株白结论:杂交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即测得F1基因型为Cc ,从而证明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是正确的实质 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_____上(等位基因具独立性,是分离的基础) ②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____随_____分开而分离,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学习指要〕1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方法1 杂交的方式:A ⅩB 后代只表现一个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形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 (A,B 为一对相对性状)方法2 自交的方式:A ,B 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为隐性性状也可为显性纯合体.2 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方法 1 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单的方法。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生物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拔高训练第八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Ⅰ;ⅠB、Ⅱ-1;ⅠC、Ⅱ-1或Ⅰ;ⅠD、Ⅱ-1;Ⅱ-1【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种牛,基因型AA的个体是红褐色,aa的个体是红色,基因型Aa的个体,雄牛是红褐色,雌牛是红色。
现有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2头红色小牛,此2头小牛的性别是( )A、全为雌牛B、全为雄牛C、一雌一雄D、无法确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C、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种蝇的翅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分离规律试验一、选择题1 两杂种黄色子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A.0 B.30 C.60 D.902 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F1全为高茎豌豆(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且高茎∶矮茎=3∶1。
实现F2中高茎∶矮茎=3∶1的条件是()。
①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不同基因型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两项条件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3 关于杂合体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合体的成对基因中,起码有一对是杂合状态B.两个杂合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体C.杂合体的基因型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D.杂合体至少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4 (2010 ·上海卷)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
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 B.50% C.67% D.100%5 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一行隐性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C.都是隐性个体D.都是显性个体6 (2011·海南卷)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7 (2011·福州八中质量评估)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 为粉红色,aa为白色。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自主训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几组植物杂交中,其实验结果可以用分离规律加以解释的是()A.抗病×早熟→F1F2B.杂高×纯矮→F1F2C.高秆×抗病→F1F2D.纯高×纯高→F1F2思路解析: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去。
A、C两项中涉及的都不是一对相对性状,无法用分离规律来解释;而D项的两亲本都是同一性状的纯合子,不论互交还是自交,其后代都是纯合子,不涉及等位基因,其结果也不能用分离规律来解释。
答案:B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种子和子二代种子分别结在()A.F1植株和F2植株上B.亲代母本植株和F1植株上C.亲代父本植株和F1植株上D.亲代母本植株和父本植株上思路解析:子一代种子是由亲代母本上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而子二代的种子是由子一代植株上的胚珠发育来的。
答案:B3.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不久后长出黑毛,这说明()A.遗传对基因的表达起作用B.显性基因被除去C.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D.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思路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
但在兔背上剥去白毛并放置冰块后,长出黑毛,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即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但并不导致基因型的改变。
答案:D4.一对杂合黑豚鼠交配,产下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色B.黑白各一半C.黑白之比为3∶1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思路解析:一对杂合的黑豚鼠交配,按照孟德尔的分离规律,从理论上讲,子代分离比为3∶1,但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不是大量统计的结果,所以子代的分离比不一定符合分离规律的分离比。
在实际的交配后代中各种情况都能发生。
答案:D5.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是显性,现有甲、乙两种能抗锈病的小麦,但只有一种是纯合子。
下列方法对鉴别、保留纯合子抗锈病小麦最简便的方法是()A.甲、乙分别自交B.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测交C.甲与乙杂交D.甲与乙杂交得子代后自交思路解析:题目涉及到杂交、自交和测交三种常见的交配方式,要求学生对这三者的概念及意义十分熟悉,并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要鉴定小麦是纯合子或杂合子,可以用测交或自交的方法,小麦的基因型不同,测交或自交的后代表现型就不同:如果有抗锈病也有不抗锈病的,小麦即为杂合子;如果自交后代全为不抗锈病的,小麦即为纯合子;如果测交或自交后代全为抗锈病的,小麦即为纯合子。
虽然测交后代出现隐性类型的概率比自交后代出现隐性类型的概率大,但由于植物一次产生的子代个体比较多,所以,自交后代中也容易出现隐性类型,又由于植物测交时,需要对植物进行人为处理,在操作上比较麻烦,所以,测定植物基因型时,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答案:A6.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显性。
将纯合的非糯性与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红褐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蓝色与红褐色花粉的比例为()A.1∶1B.1∶2C.2∶1D.3∶1思路解析:F1的基因型为Ww,所以其花粉的基因型为W和w,所以蓝色与红褐色花粉的比例为1∶1。
答案:A7.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遇碘变蓝,后者遇碘不变蓝。
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长大开花后取一成熟的花药,挤出全部花粉,滴上碘液,显微镜下看到的颜色有____________,比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株水稻,穗上的非糯米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糯米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这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规律。
思路解析:基因型WW与ww的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后代的基因型是Ww。
具有这种基因型的花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W和w这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
即形成比例相等的含W基因的花粉与含w基因的花粉。
含W基因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基因的花粉遇碘不变蓝。
这株水稻(Ww)穗上所结的米既有非糯性(WW和Ww)的,也有糯性(ww)的,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答案:蓝色和非蓝色1∶1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WW和Ww ww 分离我综合我发展8.(2006上海高考,20)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D.不含等位基因思路解析:就一对性状而言,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叫纯合体,纯合体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不含有等位基因。
若显性纯合体(AA)和隐性纯合体(aa)杂交,后代是杂合体(Aa),故C选项不正确。
答案:C9.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控制,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①爬行鸡×爬行鸡→2 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②爬行鸡×正常鸡→1 676只爬行鸡和1 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正常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2)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 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_______只,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________只。
思路解析:该题涉及已知亲、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求亲本的基因型和已知亲代基因型求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的问题。
第一问,根据子代中爬行鸡∶正常鸡=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均为Aa。
基因型为Aa的两亲本相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AA∶2Aa∶1aa。
所以子代爬行鸡有AA、Aa两种,正常鸡为aa。
第二问中,由子代的爬行鸡∶正常鸡=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Aa×aa。
子代中爬行鸡基因型应是Aa,其互交产生的后代为1AA∶2Aa∶1aa,因此正常鸡占1/4,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占1/4,数量均约为1 500只。
答案:(1)Aa×Aa AA、Aa aa(2)1 500 1 50010.并指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导致个体发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已知一名女患者的父母、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患者,祖母和外祖母表现正常。
(显性基因用S表示,隐性基因用s表示)试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女患者及其父母的所有可能基因型。
女患者的为_____________,父亲的为_____________,母亲的为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女患者与并指型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女患者后代表现正常,女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并指型为显性遗传病,患病个体基因型为SS或Ss,正常人基因型为ss,由女患者的祖母和外祖母表现正常,其父母皆患病,可推断其父母的基因型皆为Ss,此女患者的基因型为SS或Ss;若该女患者与并指型男患者婚配,因男患者基因型可为SS,也可为ss,故后代可能的基因型为SS、Ss、ss三种;若该女患者后代表现型正常,则此女患者的基因型一定为Ss。
答案:(1)SS或Ss Ss Ss(2)SS、Ss、ss(3)Ss11.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之分,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
请完成下列问题:(1)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头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
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了一头黑牛,该子牛为纯合体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
(3)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X 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若子牛中有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控制子牛毛色的棕色基因一定来自它的双亲。
亲代黑牛有棕色基因但表现为黑色,说明亲代黑牛同时存在黑色基因和棕色基因,由此得出,棕色为隐性性状。
根据这一点,推出双亲的基因型为Bb,而子代棕牛的基因型为bb。
根据上述两亲牛的基因型,推出:Bb×Bb后代之中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即基因型为BB∶Bb∶bb=1∶2∶1,表现型为黑色∶棕色=3∶1。
由此得出两头黑色亲牛生出黑色子牛的可能性为75%(3/4),如果生了一头黑牛,那么该黑牛的基因型一定是BB或Bb,两者比例为1∶2,所以该黑色子牛是纯合体的可能性为1/3。
若纯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的后代全为黑色子牛;而棕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的黑牛与棕牛的可能性应是相等的;若两头杂种黑牛交配,其子代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应为3∶1。
答案:(1)Bb、Bb、bb(2)75%1/3(3)BB Bb12.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
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
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
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分离规律。
(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
遗传因子用M和m表示)。
方案一: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方案二: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分离规律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