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126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1.细胞核: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所包被的,包含由DNA、组蛋白等组织而成的染色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也是基因组复制、RNA合成和加工、核糖体组装的场所。
它是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只有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成熟的筛管没有细胞核。
核膜上有核孔及其环状结构形成核孔复合体,它与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有关。
2.核被膜:真核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由双层膜构成,分别称为外核膜与内核膜。
双层核膜上镶嵌有核孔复合体,能选择性地运输核内外物质。
内膜面向核质,内、外膜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膜上有核孔。
3.核被膜的功能: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
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间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4.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续,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
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
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LBR)。
5.核纤层:位于核膜内侧,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
在与核质相邻的核膜内表面有一层厚30~160nm的网络状蛋白质,叫核纤层,对核被膜起支撑作用。
核纤层由3种分子量为6~7万道尔顿的多肽亚单位α、β、γ所组成,核纤层纤维的直径约10 nm,属于中间纤维的一种,其中β亚基与内核膜的特异受体蛋白相结合,α、γ亚单位与β相连接,而α、γ又同染色质的特定部分相结合。
细胞核与细胞质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明显和最重要的细胞器。
是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一般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但在有些特殊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
细胞核主要由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及核体组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与细胞遗传及代谢活动密切相关的基因复制、转录和转录初产物的加工过程均在此进行。
核被膜核被膜的形态结构核被膜是包围在细胞核外的界膜,核被膜含有两层核膜,内层核膜的内表面存在一层由中间丝相互交织成的搞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网络结构,为核纤层。
核被膜的外核膜外表面结合有核糖体。
内外核膜之间隔有间隙,为核间隙。
在核膜的许多部位,内外核膜相互融合,成为通道,为核孔。
每一核空由一个极为精密复杂的结构所组成,此结构为核孔复合体。
核被膜是有内外两层大致平行的膜组成,向着胞质侧的一层核膜称为外核膜,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其胞质面上附有大量的核糖体。
近核质一侧核膜为内核膜,其内表面光滑,含有一些特异的蛋白质。
内外核膜之间存在间隙,与糙面内质网腔相通。
有贯穿核被膜的细胞质和核质间的环形通道为核空。
靠近核孔的核膜在化学组成上与其它处的核膜不同,特称核孔区,其特征蛋白为一种跨膜糖蛋白gp210.核被膜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质结构和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在核内进行。
而蛋白质的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
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间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
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核孔是胞质与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通道,每一核孔都是由结构精密的核孔复合体构成,组成核孔复合体的蛋白叫核孔蛋白,核孔复合体的数量随细胞种类、转录活性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一、填空题1.真核细胞除了和外,都含有细胞核。
2.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分别是:、、、。
3.1831年布朗在中发现了细胞核和核仁。
4.着丝粒DNA具有性,并为所染色。
5. 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分子伴侣,时值1978年。
6.核质蛋白协助组蛋白与DNA形成正常的核小体,机理主要是降低,从而阻止了错误的装配。
7.亮氨酸拉链的形成是靠。
8.就目前所知,中度重复序列中,除了外,都没有蛋白质产物。
9.保证染色体进行稳定复制和遗传的三个功能序列分别是:、、。
10.组蛋白带电荷,富含氨基酸。
11.成熟的鸟类红细胞中,被H5所取代。
12.精细胞的细胞核中没有组蛋白,但由取代它的作用。
13.细胞核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比为,并且组蛋白的合成是在期,与同步进行。
14.染色质的异固缩现象有正异固缩和负异固缩之分,前者染色,后者染色15.人的等5条染色体中存在核仁组织区。
16.核小体的两个基本的作用是:①②。
17.核粒(核小体)中主要而又比较稳定的化学组成是和。
18.多线染色体在结构上有三个特点:①;②;③。
19.一段长 1340nm的染色体DNA,分子质量约2600KD,与等量组蛋白装配可形成约个核小体,进一步包装,可形成长约 nm的螺线管。
20.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和。
21.核定位信号是亲核蛋白上的一段肽序列,功能是起蛋白质的。
核定位信号不同于其他的蛋白质运输信号,它是的,在核重建时可反复利用。
22.端粒的功能是保持线性染色体的稳定性,即①;②;③。
23.细胞核内的DNA可能通过锚定在核骨架上。
24.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分别起不同的作用,RNA聚合酶I参与的合成,RNA聚合酶Ⅱ参与的合成,RNA聚合酶Ⅲ参与的合成。
25.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四级包装,共压缩了倍。
26.动粒和着丝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学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是,后者则是27.核质蛋白是一种亲核蛋白,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结构域,其具有入核信号。
28.构成结构性异染色质的DNA序列,一般是不转录的,原因是缺少转录活动所需的。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The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细胞核的概述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信息中心。
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称为拟核。
有无核膜是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标志。
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骨骼肌细胞为多核细胞核进化的意义:● 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保护DNA,使之免受胞质机械运动的影响。
●使基因表达的两步(转录和翻译)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
● 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①遗传②发育●前者表现为通过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维持物种的世代连续性。
●后者表现为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时空顺序,控制细胞的分化,完成个体发育的使命。
本章内容第一节核被膜(核膜)第二节染色质和染色体第三节核纤层、核基质和核仁间期细胞核的组成1、核被膜(核膜)2、染色质3、核基质(核纤层,核骨架)4、核仁第一节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一、核被膜化学成分蛋白质和脂类,浓度有差异。
1、蛋白质内核膜中含有核纤层相关蛋白(LAP)。
2、脂类与内质网相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多。
二、核被膜的结构1、外核膜2、内核膜3、核周间隙4、核孔复合体1、外核膜与ER膜相连胞质面有核糖体附着,是特殊的内质网(ER)分布有细胞骨架,与核在细胞内的定位有关。
2、内核膜有特殊蛋白结合于核纤层。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旧称“核周层”、“核衬层”或“核层”,是位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与内核膜之间的由中间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络状结构。
核纤层的功能1.为核膜提供支架2.有助于维持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3.是联系胞质中间纤维与核骨架之间的桥梁3、核周间隙内外核膜间的腔隙,与rER腔相通。
4、核孔(nuclearpores)由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孔的数目随着不同细胞类型以及细胞代谢活性的不同,变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