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5.3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15.3 串联和并联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路究,可以节省课.开关的作用: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四、总结对比(2分钟)第2课时讲评优化设计【当堂检测】二、课堂小结。
1.把元件的首尾依次连接的电路,叫做电路。
2.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任何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工作。
(选填“停止”或者“开始”)3.把两个灯泡的两端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灯泡是____的。
4.特点:电流有分流,有多条路径,各条支路影响(选填“会”或者“不会”),互相独立(选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三、当堂演练。
1.如下图所示,电路中三盏灯属于串联的是()2.日常生活中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插座、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设备时间的连接方法是()A.串联B.并联C.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D.电灯与插座应该是串联,彩色电视机与冰箱应该是并联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4.按照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5.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那么他们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该如何判断呢?【教学反思】。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3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3节,主要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2.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能识别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
2.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以及电流、电压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套件,包括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串并联电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5.3 串联和并联一、串联电路1. 概念: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特点:电流相等。
二、并联电路1. 概念: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2. 特点:电压相等。
七、作业设计:(1)当其中一个灯泡损坏时,其他两个灯泡是否会亮?(2)当其中一个灯泡的亮度变暗时,其他两个灯泡的亮度是否会变化?2. 答案:(1)当其中一个灯泡损坏时,其他两个灯泡仍会亮,因为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第3节串联和并联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学习电路的基础,也是进行电路设计的关键。
教学重点要放在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实际连接操作,分析归纳出小灯泡串联和并联连接的特点,并辨认实际电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
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理解与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是学习其他电学知识的基础,因此非常有意义。
从情感培养的角度来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刻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电学知识,之前没有进行专门的电路连接操作,本节课中设计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尤其是并联电路的连接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学生还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力要求颇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充分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根据已有知识能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能区分并举出生活、生产中串、并联电路的应用实例。
核心素养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意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难点:根据已有知识能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教学过程:和1.串联(1)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依次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的。
(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中电流路径。
(1)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的。
串联和并联新设计1、导入过程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让学生提出问题,激趣引入新课。
2、找同学上讲台利用仿真实验室自己选器材做实验。
3、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并联电路中各开关控制作用。
4、通过大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物图。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学习电学时间较短,作图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还不强,同时没能充分理解串、并联电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很重要,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而加以运用。
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会画串、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并联实物图。
本节难点: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
教学过程1新设计创新设计:1、导入过程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让学生提出问题,激趣引入新课。
2、找同学上讲台利用仿真实验室自己选器材做实验。
3、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并联电路中各开关控制作用。
4、通过大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
2教学活动1【导入】图片实物演示提出问题激情导入1、多媒体展示建筑物上漂亮的彩灯图片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3 串联和并联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设计这个学期的科学活动时,我决定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为例,让他们通过实践,了解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2.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电路元件,如灯泡、开关等。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串联和并联的区别,以及如何在实际电路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元件(灯泡、开关、电池等)、导线、电源等。
学具:每个孩子一套电路元件、导线、电源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电路,引导他们发现电路中的灯泡是如何连接的。
2. 讲解:简要讲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用电路元件连接出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4. 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5. 应用:让孩子们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让多个灯泡同时亮起。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串联和并联的区别,以及如何在实际电路中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路,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电路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巩固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孩子们理解和掌握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至关重要。
我选择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作为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让他们观察教室里的电路,我希望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够将新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5.3《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5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形式——串联和并联,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内容包括:1. 串联电路的性质: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2. 并联电路的性质: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各支路电压相等。
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对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形式——串联和并联,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图、实验器材(包括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路连接形式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性质和特点,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种电路的形式和规律。
3. 课堂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验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5.3 串联和并联一、串联电路1. 性质: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2. 应用:处处相等的电流和电压。
二、并联电路1. 性质: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各支路电压相等。
2. 应用:各支路独立的电流和电压。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示说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形式。
§14.3串联和并联一、教学目标1.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2.识别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3.能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4.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5.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电路二、教学重点1.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2.识别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3.能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4.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三、教学难点1.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识别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四、教具电源、开关一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等。
五、教学教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复习:电流的方向及电路的组成。
(二)串联和并联的特点1.学生实验:设计电路图一只开关、两只灯泡、电源、导线若干,请同学们尽可能多的设计让灯亮起来的电路图。
请四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设计的电路图。
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并规范的画出电路图。
2.演示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路径:只有一条电流路径;(2)开关作用:一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在任何位置作用一样);(3)用电器影响: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强调:以上特点均做演示实验。
3.演示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2)开关作用: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开关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3)用电器影响:各用电器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强调:以上特点均做演示实验。
(三)识别电路(专题讲解)方法:分合点和电流路径法。
练习:电视指示灯和电视是串联还是并联?(四)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专题讲解)本质上来说也是电路的识别,方法同上。
(五)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专题讲解)(六)设计简单的电路图(专题讲解)六、板书设计§14.3串联和并联一、串联: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特点:1.只有一条电流路径2.一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3.用电器相互影响二、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特点:1.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2.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3.用电器互不影响。
第3节串联和并联一、教材分析串联和并联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由“串联和并联”、“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和“生活中的电路”三部分组成。
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识别电路、辨别电路连接形式和进行电路设计的基础,本节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串、并联两种电路连接形式,而是把重点放在学生通过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实际操作过程,分析归纳出小灯泡的连接形式以及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会画串、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并联电路。
难点是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画出电路图。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作图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还不强,同时还没有充分理解串、并联电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很重要,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而加以运用。
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串、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3)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
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会画串、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2.难点:根据要求及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或根据要求及实际电路图画出电路图。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法。
八、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什么是电路?2.什么是通路、断路、短路?二、导入新课提问:在教室中电灯、电风扇、多媒体等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呢?提问:家庭的电视机、电脑、空调、电饭锅等各种电器设备又是采取哪种连接方式呢?讲授: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常常不止一个,甚至很多很多,如何将这些用电器连接起来工作是一个我们必需考虑的问题。
串联和并联第1课时初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会正确识别并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两个灯泡(或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的方法,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逐步学会自己独立设计电路.【教具准备】电路示教板、节日彩灯、4节电池、2只灯泡、3只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两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教师将一串节日彩灯以串联方式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时,这串彩灯同时发光;断开开关时,彩灯同时熄灭.(多次重复闭合或断开开关的操作,让彩灯闪烁跳舞)演示实验2:教师将两个灯泡以并联方式接入电路中,将一只开关S2与一只灯泡L1串联在支路上,一只开关S1串联在干路上(如图所示).当教师闭合所有开关时,两个灯泡都正常发光;当教师断开开关S2时,灯泡L1熄灭,L2正常发光.当教师断开开关S1时,两个灯泡都熄灭.(多次重复闭合或断开开关S1、S2,让两个灯泡闪烁跳舞)学生观察实验后,都很好奇这两个电路是如何设计的呢?居然可以自由地控制灯泡发光或熄灭.这真是太神奇了!师大家肯定都很疑惑老师是如何“变魔法”让灯泡“跳舞”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师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器材(电池组、2只灯泡、导线)在老师发的白纸上设计一个电路图,要求两只灯泡同时亮.学生四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后,各小组画出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并争先恐后地要求将自己的电路图板书到黑板.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多种多样,经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共有如下两种较合理的电路图.师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想到这样的设计?生:因为电流可能依次通过两个灯泡;也可能同时流入两个灯泡,同时流出两个灯泡.(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通过两个灯泡的动态效果.这样可使学生在一番摸索之后,整理一下设计思路,有利于思维条理性的培养.)师这两个电路的连接方式一样吗?生:不一样.一个是两只灯泡首尾相连;另一个是两只灯泡两端分别相连.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两种连接方式不同的电路分别叫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板书:(1)串联电路:两个灯泡首尾顺次相连的电路.(2)并联电路:两个灯泡两端分别相连的电路.(通过学生设计电路图并观察连接方式的不同,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这样可使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实验活动:为了了解同学们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的认识情况,教师请各小组先派三个同学表演串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再派三个同学表演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其中两个同学演“灯泡”,一个同学演“电源”.(用学生表演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重点和难点,为下面的连接实物和探究电路特点打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各电路元件的实物已画好在一X纸上发给学生,学生在表演的基础上很快连好实物图,且正确率很高,这就为下面连接实物培养了自信心)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已连接好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去摸索一下它们的特点.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学生有的把串联电路中的灯泡拧下来,有的把串联电路的导线拆下来,有的把并联电路支路上的导线拆下来,有的把并联电路干路上的导线拆下来……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用示教板上已接好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去演示一下你的发现.生1边演示边回答:我发现在串联电路中,拧下一只灯泡后另一只灯泡不亮了.而在并联电路中,拧下了一只灯泡后另一只灯泡仍然亮.生2边演示边回答:我发现不管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只要把接电源的导线(主干电路的导线)断开,灯泡都不能发光.生3边演示边回答:我发现在串联电路中有一根线接触不好,整个电路都不通了;而在并联电路中,接在电源上的线松了,整个电路都不通,但接在其中一只灯泡上的线松了,另一只灯泡仍然亮着.(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说明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展示课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对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对比(多媒体课件)例题1 (多媒体展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节日的小彩灯是联的,安装在教室里的几盏日光灯是联的.解析:节日小彩灯如果有一个熄灭,这一组的灯都会熄灭,因此是串联的,教室里的灯如果有一盏熄灭,其他的灯不会受到影响,照常工作,因此是并联.答案:串并例题2 (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只控制灯L2的电路是()解析:开关控制哪盏灯,应该与该灯串联,从题中电路图可以看出,只有C电路中开关与灯泡L2串联在一条支路中,故答案为C.答案:C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与作图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师光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还不行,我们还要学会识别并灵活运用串、并联电路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并针对性地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多媒体课件)(1)定义法:若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则此电路就是串联电路;若电路中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中,则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此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电路.(2)断路法(或拆除法):串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会停止工作;并联电路中,断开支路上的一个用电器的开关或去掉这个用电器,其他支路中的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所以断开电路某处或去掉某个用电器,若有其他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则此电路一定是并联电路.否则,此电路就是串联电路.(3)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X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对于较复杂的电路,特别是对点与点用导线连通的电路用此法判断较为快捷.如图甲所示,判断灯L1、L2和L3的连接方式.①把共线(线中没有任何用电器)节点用同一符号表示,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图上节点虽多,但实际上可看成只有两个节点a和b,且a为“+”,b为“-”.②在草稿纸上画两点a和b,以原图为标准逐个画出L1、L2、和L3,如图乙所示.③再将图乙画成与之相对应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所以L1、L2和L3并联.(4)电流法:所谓“电流法”就是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电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这些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就是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且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这些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就是并联.例题3(多媒体展示)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的是()解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故A、C图中两灯是串联的.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分支,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可独立工作.B图中两盏灯都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它们各自都能与电源构成通路,所以是并联电路.D图中的电路处于短路.答案:B例题4(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电路,若使灯L1与L2串联,则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若使L1与L2并联,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解析:本题与例3相比的变化点是:本题中灯泡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由开关的不同开、闭组合而发生变化,是个可变电路.要使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只能允许电流顺次通过L1和L2,这样只须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和S3,即可实现;而要使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则必须使电流分别通过L1和L2,即电流从两个路径分别通过L1和L2,要闭合开关S1和S3,断开开关S2.答案:S2 S1和S3 S1和S3 S2师学会了识别串、并联电路,我们还要学会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下面我们做个例题.例题5(多媒体展示)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所示实物连接起来.解析:因电路中待接入的元件较多,且两灯并联,开关分别控制两灯,所以采用以下方法可以使连接变得更为简单,即先选取连接电路元件最多的一条支路将它串联起来(如图丙),再将另一条支路并联在上述串联电路上(如图丁).答案:具体做法如下:(1)选取L2所在支路,将它跟电源、开关S和S2串联起来,如图丙所示.(2)将L1和S1串联起来,把L1的左端接到S2的左端(或电源正极)上,把S1的左端接到L2的右端(或开关S的右端)上即可,如图丁所示.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习了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并进一步学习了如何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学中最基本的电路,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再复杂的电路大家都能弄懂它们,这节课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识别电路、辨别电路连接形式和进行电路设计的基础.本节教学不能满足于仅让学生知道串联、并联两种连接方式,而要把重点放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连接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小灯泡的连接形式及串联、并联的各自特点.辩认实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接并联电路,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对比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也叫碳锌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做的圆筒,做成筒状的目的是用来储存电解液等化学物质.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水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充填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和淀粉等组成的糊状物,称为电糊.电池口上用沥青、松香等配成封口剂封牢.干电池的锌筒、碳包和氯化铵溶液的作用,分别相当于伏打电池的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干电池工作时,锌和氯化铵发生变化,产生氢气,附着在碳棒上面.由于氢的电阻很大,电池工作时,在电极附近产生相当大的电压降,使路端电压降低(这种现象称作“极化”).所以在干电池中加入二氧化锰作为“退极化剂”.二氧化锰是不良导体,如果用得太多,电池的内电阻就要增大,用得太少,退极化作用太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就加入了一些导电本领较好的碳粉,它的作用主要是导电,其次是吸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部分气体.电糊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铵,它相当于伏打电池的稀硫酸溶液.电糊中的氯化锌的作用是增加溶液中的锌离子浓度,缓和氯化铵对锌筒的腐蚀,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封口的目的是防止电池内部的水分散发和外部水分侵入,避免电液外流,使干电池便于携带,以及防止碳包和锌筒短路.铅蓄电池也叫酸蓄电池(铁镍蓄电池叫碱蓄电池).目前我国学校的实验室中,铅蓄电池常用来作为直流电源.铅蓄电池的两个电极,均以铅板为骨架.在充好电的正极铅板上是二氧化铅,呈红褐色,在负极铅板上是海绵状铅,呈灰黑色.每个电极都是由数块铅板并联组成,用合金焊接为一个整体,以便增大极板面积,使更多物质参与化学作用,加大电池的容量.两个电极的铅板相间排列,并衬以隔离板,使它们不接触.负极铅板的块数常比正极多一个.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使正极铅板两面的化学物质都可以与负极起作用;第二,当放电后,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变成硫酸铅,体积发生变化时,极板不致弯曲.负极上的铅,在放电后虽然也变成核酸铅,但因为是海绵状,体积变化小,极板不致弯曲.铅蓄电池的电液,是由硫酸与蒸馏水按照1∶2的比例配成的稀硫酸溶液,密度为/cm3.电液必须纯净,切忌有杂质混入.铅蓄电池的外壳由不跟电液起化学作用的材料如玻璃或硬塑料制成.电池上面用硬橡胶或灌沥青的盖子封固.盖上开一个小圆口,以便向电池内注入电液和排出充电时产生的气体.word15A·h的蓄电池,用1A的电流可持续放电15h,或2A的电流持续放电7.5h.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