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1
- 格式:ppt
- 大小:7.09 MB
- 文档页数:188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1.细胞核: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所包被的,包含由DNA、组蛋白等组织而成的染色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也是基因组复制、RNA合成和加工、核糖体组装的场所。
它是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只有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成熟的筛管没有细胞核。
核膜上有核孔及其环状结构形成核孔复合体,它与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有关。
2.核被膜:真核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由双层膜构成,分别称为外核膜与内核膜。
双层核膜上镶嵌有核孔复合体,能选择性地运输核内外物质。
内膜面向核质,内、外膜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膜上有核孔。
3.核被膜的功能: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
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间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4.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续,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
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
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LBR)。
5.核纤层:位于核膜内侧,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
在与核质相邻的核膜内表面有一层厚30~160nm的网络状蛋白质,叫核纤层,对核被膜起支撑作用。
核纤层由3种分子量为6~7万道尔顿的多肽亚单位α、β、γ所组成,核纤层纤维的直径约10 nm,属于中间纤维的一种,其中β亚基与内核膜的特异受体蛋白相结合,α、γ亚单位与β相连接,而α、γ又同染色质的特定部分相结合。
第九章细胞骨架习题一.判断题,如果是错误的话说明理由1. 所有的微管组织中心都有中心粒,它们帮助微管聚合的成核反应。
答: 错误, 植物细胞没有中心粒;2. 微管是高度动态的结构,它们既能生长,也能缩短。
一般说来,通过将亚基添加到正端来生长,而从负端除去亚基使微管缩短。
答: 错误, 两端都能生长,只不过正端快些;3. 中心粒是微管组织中心的主要成分,并且都是成对存在的。
答: 错误; 在基体中只有一个中心粒;4. 细胞中除了α和β两种微管蛋白外, 还有γ微管蛋白, 它的作用是帮助微管装配。
答: 正确;二.名词解释1.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P543)2. 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s, MTOC)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
3. 中心体(centrosome)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 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周围基质(pericentriolar matrix)。
在细胞间期, 位于细胞核的附近, 在有丝分裂期, 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4. 中心粒(centrioles)是中心体的主要结构, 成对存在, 即一个中心体含有一对中心粒,且互相垂直形成"L"形排列。
中心粒直径为0.2μm. 长为0.4μm,是中空的短圆柱状结构。
圆柱的壁由9组间距均匀的三联管组成, 三联管是由3个微管组成, 每个微管包埋在致密的基质中。
组成三联管的3个微管分别称A、B、C纤维, A管伸出两个短臂, 一个伸向中心粒的中央, 另一个反方向连到下一个三联管的C纤维, 9组三联管串联在一起, 形成一个由短臂连起来的齿轮状环形结构。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The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细胞核的概述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信息中心。
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称为拟核。
有无核膜是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标志。
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骨骼肌细胞为多核细胞核进化的意义:● 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保护DNA,使之免受胞质机械运动的影响。
●使基因表达的两步(转录和翻译)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
● 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①遗传②发育●前者表现为通过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维持物种的世代连续性。
●后者表现为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时空顺序,控制细胞的分化,完成个体发育的使命。
本章内容第一节核被膜(核膜)第二节染色质和染色体第三节核纤层、核基质和核仁间期细胞核的组成1、核被膜(核膜)2、染色质3、核基质(核纤层,核骨架)4、核仁第一节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一、核被膜化学成分蛋白质和脂类,浓度有差异。
1、蛋白质内核膜中含有核纤层相关蛋白(LAP)。
2、脂类与内质网相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多。
二、核被膜的结构1、外核膜2、内核膜3、核周间隙4、核孔复合体1、外核膜与ER膜相连胞质面有核糖体附着,是特殊的内质网(ER)分布有细胞骨架,与核在细胞内的定位有关。
2、内核膜有特殊蛋白结合于核纤层。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旧称“核周层”、“核衬层”或“核层”,是位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与内核膜之间的由中间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络状结构。
核纤层的功能1.为核膜提供支架2.有助于维持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3.是联系胞质中间纤维与核骨架之间的桥梁3、核周间隙内外核膜间的腔隙,与rER腔相通。
4、核孔(nuclearpores)由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孔的数目随着不同细胞类型以及细胞代谢活性的不同,变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