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分数方程的步骤

解分数方程的步骤

解分数方程的步骤
解分数方程的步骤

一、根据方程的性质解方程

1、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根据加、减、乘、除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①一个加数=和- 另一个加数

②被减数=减数+ 差③减数=被减数- 差

④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⑤被除数=除数x商⑥除数=被除数÷商

三、解有分数的方程步骤

1、去括号:如果没有括号,进入第二步骤

2、通分:首先找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运用等式的性质一,使两个分数的分母都为最小公倍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3、约分,写出解:最终的结果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同时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4、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初中数学中的解方程

基础知识点: 一、方程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方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增根:在方程变形时,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二、一元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a≠0)(2)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的一个解。 例题:.解方程:(1)(2) (3)关于x的方程mx+4=3x+5的解是x=1,则m= 。 2、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形式: (2)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求根公式 、解下列方程: (1)x2-2x=0;(2)45-x2=0; (3)(1-3x)2=1;(4)(2x+3)2-25=0. (5)(t-2)(t+1)=0;(6)x2+8x-2=0 (7 )2x2-6x-3=0;(8)3(x-5)2=2(5-x)(3)判别式△=b2-4ac的三种情况与根的关系 当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没有实数根。 当△≥0时有两个实数根 1、解下列方程: (1);(2);(3) 2、解下列方程: (1);(2) 3.若关于x的方程x2+2x+k=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满足 ( ) A.k>1 B.k≥1 C.k=1 D.k<1 4.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D)根的情况无法判定 5.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p的值。

解分数方程方法总结

解分数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加法:加数1 + 加数2 = 和加数1 = 和—加数2 加数2 = 和—加数1 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1 ×乘数2 = 积乘数1 = 积÷乘数2 乘数2 = 积÷乘数1 除法: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 商×除数 除数= 被除数÷商 解方程的步骤:1、去括号。(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去分母。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1、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大括号)注意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注意: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减号的,去掉括号,括号里的每一项 要变号,也就是括号里的加号要变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这是运用 了减法的性质) 例如: 30x-10(10-x)=100 解:30x-(10×10-10×x )=100——(乘法分配律) 30x-(100-10x)=100 30x-100+10x=100——(去括号,括号前是减 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每一项要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40x-100=100——(合并同类项) 40x=100+100——(移项,变号) 40x=200——(合并同类项) X=5——(系数化为1) 2、去分母: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分母最小公 倍数(去分母的目的是,把分数方程化成整数方程) 例如:12235-+=-x x 3、移项:“带着符号搬家”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的右边,加号变减号, 减号变加号。( 移项的目的是,把未知项移到和自然数分别放在等式 的两边) (加号一边省略不写例:2X-3=11 其中2X 前面的加号就省略了,3 前面是减号,移到等式右边要变成加号) 例如:4x-10=10 解:4x=10+10——(-10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右边变成+10) 4x=20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χ表示χ的3倍是多少或3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χ表示χ的1.5倍是多少或1.5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这叫做积不变性质)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乘法分配律:a×(b±c)=a×b±a×c 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6、(P46)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2a表示a+a 7、(P5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P55、5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9、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价)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初中方程的知识总结

初中方程的知识总结 方程的定义: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方程不用按逆向思维思考,可直接列出等式并含有未知数。它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等理科应用题的运算。即:还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例如:2x+3=0 初中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等 一元一次方程:ax+b=0 一元二次方程:ax+by+c=0 二元一次方程:ax2+by+c=0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x=b/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一般解法 1.配方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如:解方程:x^2+2x-3=0 解:把常数项移项得:x^2+2x=3 等式两边同时加1(构成完全平方式)得:x^2+2x+1=4 因式分解得:(x+1)^2=4 解得:x1=-3,x2=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小口诀 二次系数化为一 常数要往右边移 一次系数一半方 两边加上最相当 2.公式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要通过Δ=b^2-4ac的根的判别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有几个根 1.当Δ=b^2-4ac<0时x无实数根(初中) 2.当Δ=b^2-4ac=0时x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即x1=x2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解分数系数方程

解分数系数方程 教学目的:通过将分数系数方程转化为整数系数方程来实现分数 系数方程的求解(化归思想),然后学会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应用题中. 教学重点:熟悉整系数方程的解方程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和分 数系数方程转化成整系数方程的方法(“去”分母的过程)注意: 这里的去加引号就是因为不是直接去掉,而是用约分的方法把它 约去. 教学难点:学生们对去分母不是很理解,过程不是很熟悉,对 “项”的概念,对“合并同类项”的了解不是很深刻. 基础复习过程: T 同学们,咱们已经学过方程了,那什么是方程呀? S 等式,有未知数 T 很好,首先方程是个什么?对,是个等式,然后呢?不是一般的 等式,里面含有什么?含有什么? 对,有未知数.所以方程就是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T 老师板书一个方程 6x+3=15那方程既然给出来了,我们是 不是通过一定顺序来求解这个未知数呀?很好.那大家回忆一 下,你是怎么求解方程的呢? 来,这位同学你说一下,拿到这个方程,你第一步做什么了? S 把3挪过去 T 很好,然后呢? S 然后6x=15-3 6x=12 x=2 T 非常棒,一个小印章,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咱们求解方程 的一般方法的中几个很重要的步骤。大家看黑板,老师总结 一下,首先他做什么了呀?对,移项,把等号左边的留下了都

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右边呢,都是不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对不对?好,有谁知道咱们能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S …… T 是不是等式的其中一条性质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同一个式子,等式仍然成立。对不对?对不对? S 对,是 T 很好,那第二步呢,他做什么了?是不是把未知数x的系数化成1了?他怎么化成1的?对,把前面的系数除过去!这又是根据什么?想想等式的另外一个性质 S 同时除以或者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或者式子,等式仍然 成立 T 非常棒,你们都很厉害。做到这里,做完了么?宝贝们?是不是咱们还得把结果带进原方程中进行下检验啊?确保我们忙活半天是正确的啊?很好 T 刚才老师写的方程形式比较简单,相信大家一眼就能 看出来结果。如果遇到复杂的整系数方程,我们的解答 步骤是: 首先,移项,目的是什么!是让等号一边都是含有未知数的项,另外一边呢?都是不含有未知数的 然后呢,开始合并同类项。有的同学可能对这个概念不是很明白,老师简单的说一下。什么是同类?咱们俩是不是同类?是吧,都是人。你说篮球和足球是不是同类?是吧,都是球。方程里的同类项就是指含有的未知数一样,只是系数有所区别的项。比如4x和9x 你们说是不是同类? 是吧都含有x,那4x和4y是不是同类?不是吧,因为 他们压根儿含有的什么? S 未知数 T 不同是不是?一个是含有未知数x的项,一个是含有未知数y的项。然后那些不含有未知数的项,我们叫他们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归纳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χ表示χ的3倍是多少或3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χ表示χ的1.5倍是多少或1.5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这叫做积不变性质)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乘法分配律:a×(b±c)=a×b±a×c 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6、(P46)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2a表示a+a 7、(P5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P55、5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价)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解方程知识点

简易方程单元的知识点梳理 一、 本单元知识点 (一) 用字母表示数 优点:简单、明了 1、 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些简写规则: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 (1) 乘号省略、数字在字母前面。 (2) 1与字母相乘时1不写。 (3) 相同的数相乘写成a 2 。 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 3、 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S 长=ab C 长=2(a+b ) S 正 =a 2 C 正=4 a S 平行四边形=ah S 三角形=ah ÷2 S 梯=(a+b )h ÷2 4、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代入求值 (2)利用字母公式计算 [利用字母公式计算后结果不写单位名称] (二)、简易方程 1、概念:方程 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等式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等式成立。 方程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等式成立。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成立 方程的解解方程 2、解方程:注意方程的正确格式:等号对齐,千万写“解”,并写对位置。 x在减数和除数的位置上时,学生问题大,可以用四则运算间的 关系解方程,也可以先转化成加法、乘法方程再解。 无论题目要求是否验算,学生一定养成验算的习惯; 3、找等量关系式 (1)抓住表示关系的句子找等量关系 (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3)根据常用的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4)抓住“不变量”确定等量关系 4、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步骤:(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问题中数量相等的数量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三)稍复杂方程 1、倍带量的题目 2、列方程解三步应用题 3、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初中解方程全解知识点

初中解方程全解知识点

————————————————————————————————作者: ————————————————————————————————日期:

知识点一、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形名称 具体做法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子是一个整体的,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1)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 (2)不要弄错符号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 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 要变号) (1)移项要变号 (2)不要丢项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 =b (a≠0)的形式 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系数化成 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b x a = . 不要把分子、分母写颠倒 要点诠释: (1)解方程时,表中有些变形步骤可能用不到,而且也不一定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并简化. (2) 去括号一般按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按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 (3)当方程中含有小数或分数形式的分母时,一般先利用分数的性质将分母变为整数后再去分母,注意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而分母化整的依据是分数的性质,两者不要混淆. 要点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 (1)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过程: ①从方程组中选定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用含有x (或y )的代数式表示 y (或x ),即变成b ax y +=(或b ay x +=)的形式; ②将b ax y +=(或b ay x +=)代入另一个方程(不能代入原变形方程)中,消去y (或 x ),得到一个关于x (或y )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或y )的值; ④把x (或y )的值代入b ax y +=(或b ay x +=)中,求y (或x )的值;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过程: ①根据“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将原方程组化成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的形式; ②根据“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的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转化 消元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初中一年级解方程归纳总结

第一讲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 ①相遇问题+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顺速–逆速 = 2水速顺速 + 逆速 = 2船速 【经典例题】例1480公里90公里140公里。 11小时 2600公里 3600公里 4 5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 1.两车站相距275km50km/一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1h时后75km的速度从乙站 开往甲站时后与快车相遇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3h后平均速度被迫每小时减少10km 乙地比预计的时间晚了45min 3.甲乙两人在同一道路上从相距5千米的A、B两地同向而行5千米/小时3千米/小时 已知狗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 4.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1千米A地出发2小时后B地出发 甲相向而行经过10小时后相遇 5. 一架飞机飞行于甲、乙两城之间5小时30分钟6小时24公里 6. 一队学生去军事训练18米/分的速度从队头至队尾又返回14米/分。问320米25分钟少米 7 一架飞机在两个城市之间飞行24千米/小时要2小时50分3小时 8. 一轮船在甲、乙两码头之间航行4小时5小时2千米/时 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盈利问题 1.一件商品的售价是30元, (1)如果卖出后盈利25%,那么这件商品的进价是多少? (2)若卖出后亏损25%,那么进价又是多少? 2.某商品标价110元,八折出售后,仍获利10%, 则该商品的进价为多少元? 3.某商场把进价为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 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 4.某商场把进价为80元的商品按标价110元折价出售后,仍获利10%, 则商品打了几折? 5. 某大型服装商场内,一件新款服装的进价是400元。为了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量,老板向员工征集销售方案,要求保证50%的利润率。员工甲的方案是:把这件服装按进价提高1倍进行标价,然后打出“新款8折优惠”的广告。如果你是这家大商场的老板,你觉得甲的方案符合你的利润要求吗?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χ表示χ的3倍是多少或3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χ表示χ的1.5倍是多少或1.5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这叫做积不变性质)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 乘法分配律:a×(b ± c) = a×b ± a×c 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6、(P46)a×a可以写作a·a或a2 ,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 2a表示a+a 7、(P5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P55、5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完整)初中数学题—解方程.doc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解下列方程:(每题 4 分) ( 1) 3( x-2) =2-5(x-2)(2) 2(x+3) -5(1-x)=3(x -1) (3)3( x 1) 2( x 2) 2x 3 2x- 1 x+2 (5)3 = 2 +1 (7) x 8 x 3 (9 ) 3 x 0.4 1 x 0.3 4 2 (11) 3 y 12 2 5 y 7 4 3 1 m 3 3m (13) 1 2 4 (4) 3(x2) 1 x (2 x1) (6) 1 x 1 1 3 2 (8) 3 1.2x 4 x 12 5 (10) 3x 1 4x 2 1 2 5 57 (12) 6 x x 1 3 2 (14) y 1 y 2 y 2 2 5

(15) x 1 x x 2 1 (16) 3 x x 8 1 3 6 2 3 (17) 1 (x-3)=2- 1 (x-3) (18) x 2 x 1 3 2 2 0.2 0.5 (19) x 1 x 3 (20) x 2 2x 3 0.2 3 4 1 0.01 6 ( 21)x 1 x 2 4 x (22) 3 4 x 1 2 2x 3 6 2 2 3 3 1 1 2 2 3 (23) 2 [ x 2 ( x 1)] 3 (x 1) (24)7(3y+7)=2 - 2 y (25)设 k 为整数,方程 kx=4-x 的解 x 为自然数,求 k 的值。

练习二 1、12-3(9-x)=5(x-4)-7(7-x); 2、6x-17=13 3、9-10x=10-9x 4、2(x -1)=4 . 5、13x-26=13 6、75-5x=70 7、2( 6x-2 )=88、25x(12-6)=3009、24x+12=132 10、56=12x+811、2x+4=3012、12x=11x-79 13、13x- 12(x+2)=014、67-12x=715、(x-1)-(3x+2)= -(x-1) 16、18x- 16x+18×1+50=70 17 、14×(60-x )×2=20x18、4x+9(x+2)=200 19、100(x+1) +10x+(3x-2 )+100(3x-2 )+10x+(x+1) =1171

解分数方程方法总结

解分数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 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加法:加数1 + 加数2 =和加数1 = 和—加数2 加数2 =和—加数1 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 乘法:乘数1 ×乘数2 = 积乘数1= 积÷乘数2 乘数2 = 积÷乘数1 除法: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 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解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去分母。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1.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大括号)注意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注意: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减号的,去掉括号,括号里的每一项要变号,也就是括号里的加号要变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这是运用了减法的性质)

例如: 30x-10(10-x )=100 解:30x-(10×10-10×x )=100——(乘法分配律) 30x -(100-10x )=100 30x-100+10x=100——(去括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 号, 括号里的 每一项要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 40x-100=100——(合并同类项) 40x=100+100——(移项,变号) 40x=200——(合并同类项) X=5——(系数化为1) 2、去分母: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分母最小公倍数(去分母的目的是,把分数方程化成整数方程) 3、移项:“带着符号搬家”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的右边,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移项的目的是,把未知项移到和自然数分别放在等 式的两边) (加号一边省略不写例:2X-3=11 其中2X前面的加号就省略了,3前面是减号,移到等式右边要变成加号) 例如:4x -10=10 解: 4x=10+10——(-10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右边变成+10) 4x=20 X=20÷4 X=5 4、合并同类项:含有未知数的各个项相加减,自然数相加减 (也可以先把等式两边能够计算的先算出来,再移项) 例如:6X + 7 + 5X = 18 解:11X + 7 = 18 ——(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量相加减) 11X = 18- 7 ——(把+7移到等式右边变成 -7) 11 X = 11 X = 1 ——(系数化为1)

(完整版)初中数学方程及方程的解知识点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 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是:ax=b(a≠0). 不定方程:一个代数方程,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时,叫做不定方程,不定方程一般有无穷多解。 代数方程: 代数方程通常指整式方程。有时也泛指方程两边都是代数式的情形,因而也包括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 等式: 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性质:两边同加同减一个数或等式仍为等式; 两边同乘同除一个数或等式(除数不能是0)仍为等式。 方程的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矛盾方程:一个方程,如果不存在使其左边与右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的方程叫矛盾方程. 知识点2: 二元一次方程 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相同的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1)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①把方程组里的任何一个未知数化成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②把这个代数式代入另一个方程里,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把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是原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①把一个方程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 ②把所得的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写在一起,就是原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案资料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 结

精品文档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χ表示χ的3倍是多少或3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χ表示χ的1.5倍是多少或1.5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这叫做积不变性质)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 乘法分配律: a×(b ± c) = a×b ± a×c 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6、(P46)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 2a表示 a+a 7、(P5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P55、5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解方程全解知识点

知识点一、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形名称 具体做法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子是一个整体的,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1)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 (2)不要弄错符号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 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 要变号) (1)移项要变号 (2)不要丢项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 =b (a ≠0)的形式 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系数化成 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b x a = . 不要把分子、分母写颠倒 要点诠释: (1)解方程时,表中有些变形步骤可能用不到,而且也不一定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并简化. (2) 去括号一般按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按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 (3)当方程中含有小数或分数形式的分母时,一般先利用分数的性质将分母变为整数后再去分母,注意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而分母化整的依据是分数的性质,两者不要混淆. 要点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 (1)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过程: ①从方程组中选定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用含有x (或y )的代数式表示 y (或x ),即变成b ax y +=(或b ay x +=)的形式; ②将b ax y +=(或b ay x +=)代入另一个方程(不能代入原变形方程)中,消去y (或x ),得到一个关于x (或y )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或y )的值; ④把x (或y )的值代入b ax y +=(或b ay x +=)中,求y (或x )的值;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过程: ①根据“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将原方程组化成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的形式; ②根据“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的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转化 消元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小学六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方法归纳

小学六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项复习 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正向思维,把未知量当已知量。 2、方法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 (1)审题:弄清题意,确定已知量、未知量及它们的关系; (2)设元:选择适当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3)列代数式:根据条件,用含所设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他未知量; (4)列方程:利用列代数式时未用过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解方程: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6)检验并答题。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b和倍、差倍问题;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题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 解法一:快车4小时行的+慢车4小时行的=总路程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4X+60×4=536 4X+240=536 4X=296 X=74 解法二: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X+60)×4=536 X+60=536÷4 X=134一60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 分钟后伞球在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 分

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 十套

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一) 1、一个人抄一篇稿件,第一次抄1500个字,第二次抄2000个字,还剩下 8 3没有抄,这篇稿件共有多少个字? 2、某机器厂七月份上半月完成月计划的 52,下半月完成月计划的4 3 ,结果超额完成机器6台,原计划生产机器多少台? 3、某筑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41,第二天修了余下的5 1,这时距中点6千米,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4、步行者走完2千米及所余路程的一半后,还剩全程的3 1 又2千米,全程共有多少千米? 5、某厂要运走一批化工原料,上午运了52吨,下午运了余下的8 3 ,这一天共运走这批原料的2 1,这批化工原料共有多少吨? 6、一筐苹果,筐占苹果重量的 25 2 ,苹果卖掉48千克后,苹果的重量相当于筐重的 2 1 ,问原来苹果有几千克? 7、一个班早晨到校时缺席人数是出席 人数的 6 1 ,后来一个同学因病请假了,这时缺席的人是出席人数的5 1 。问这个 班有多少名学生? 8、商店运进一批香蕉,第一天卖出全 部的 92,第二天卖出剩下的7 1 ,第三天补进第二天剩下的2 1 ,这时还有香蕉 305千克,问原来有香蕉多少千克?

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二) 1、五年一班有54名学生,女生人数的 52 等于男生人数的2 1,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五年级与六年级共有学生270人,五年级学生人数的 52 比六年级学生的4 1 多4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相差多少人? 3、饲养场有牛和羊980头,牛的头数比羊的 5 2 还多28头,问饲养场牛羊各多少头? 4、两根钢筋共长18米,如果把第一根截去 5 1 ,把第二根接长0.9米,那么两根钢筋就一样长了,两根钢筋原来各长几米? 5、一只布袋中装有黑、白、花三种球,黑球的 32与白球同样多,白球的3 2再加3只与花球一样多,黑球比花球多 32只。布袋中有多少只球? 6、某厂共有职工152人,选出男职工的 11 1 和5名女职工去修理厂房,剩下的男女工人数相等,问这个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7、两个仓库共有水泥84吨,如果从甲 仓库取出 5 1 放入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水泥就比乙仓库的水泥多3 1 ,求两个仓 库原来各有水泥多少吨? 8、一批货物重1000吨,由三个运输队运送到某地,第一队运了这批货物的 52 ,第三队运的是第一、二队运的3 1,三个队各运货物多少吨?

解分数方程

解分数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 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加法:加数1 + 加数2 = 和加数1 = 和—加数2 加数2 = 和—加数1 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1 ×乘数2 = 积乘数1 = 积÷乘数2 乘数2 = 积÷乘数1 除法: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 商×除数 除数= 被除数÷商解方程的步骤:1、去括号。(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去分母。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1、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大括号)注意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注意: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减号的,去掉括号,括号里的每一项要变号,也就是括号里的加号要变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这是运用了减法的性质) 例如:30x-10(10-x)=100 解:30x-(10×10-10×x)=100——(乘法分配律) 30x-(100-10x)=100 30x-100+10x=100——(去括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每一项要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40x-100=100——(合并同类项) 40x=100+100——(移项,变号) 40x=200——(合并同类项) X=5——(系数化为1) 2、去分母: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分母最小公 倍数(去分母的目的是,把分数方程化成整数方程) 例如:12235-+=-x x 3、移项:“带着符号搬家”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的右边,加号变减号, 减号变加号。( 移项的目的是,把未知项移到和自然数分别放在等式 的两边) (加号一边省略不写例:2X-3=11 其中2X 前面的加号就省略了,3 前面是减号,移到等式右边要变成加号) 例如:4x-10=10 解:4x=10+10——(-10从等式左边移到等式右边变成+10) 4x=20 X=20÷4 X=5 4、合并同类项:含有未知数的各个项相加减,自然数相加减 (也可以先把等式两边能够计算的先算出来,再移项) 例如:6X + 7 + 5X = 18 解:11X + 7 = 18 ——(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量相加减) 11X = 18- 7 ——(把+7移到等式右边变成 -7) 11 X = 11 X = 1 ——(系数化为1) 5、系数化为1(也就是解出未知数的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