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艺术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大河之舞》浅析《大河之舞》(Riverdance,港译《舞起狂澜》)是爱尔兰的传统的踢踏舞舞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起源于1994年4月30日,欧洲歌唱大赛节目过场时段有一段7分钟的踢踏舞蹈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继而改编为一场约2小时的剧场秀,内容除爱尔兰的踢踏舞外,又融合了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舞、俄罗斯的芭蕾舞及美国纽约风格的的爵士踢踏舞等。
有人将《大河之舞》比作一部史诗,叙述了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历史。
历史似乎无情,但一个坚强的民族总是不屈不饶的。
一个民族的历史所承载的血泪,浓缩成一部舞剧,这不仅是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和财富。
《大河之舞》不仅仅含有爱尔兰的踢踏舞,也融合了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舞、俄罗斯的芭蕾舞及美国纽约风格的的爵士踢踏舞等。
但从舞蹈的种类来说,这部舞剧也显示了其世界性。
然而其明显的爱尔兰民族气息,却使得爱尔兰民族为世界所知,将这个民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的趋势下,《大河之舞》更是为世界其他各国的民族艺术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大河之舞》的音乐营造出了一个极具纵深感的背景。
器乐和人声无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悠扬苍凉的爱尔兰风笛延续着古老的情怀,激扬的小提琴挑动着每一根敏感的心弦,于是心灵随着音乐,时而奔腾在爱尔兰那如诗的旷野,时而翱翔于明亮的天空。
让人不可抑止地淹没在爱尔兰式的感伤和悸动之中,久久不能自已。
既然是一部舞剧,那么音乐和剧情永远只能充当岸边如画的景致,而舞蹈才是那其间川流不息的“大河”。
在音乐和剧情的烘托之下,踢踏舞如同倾泻的河流汇成了这部优美壮观的《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既有浓郁的爱尔兰民族风格,也包容了踢踏舞的所有流派。
上身挺拔的爱尔兰踢踏庄重典雅,美国黑人的踢踏随意不拘的幽默和百老汇踢踏的自信和洒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风格多变,却又完美流畅。
而踢踏舞的复杂的打击技巧,整齐划一的大群舞,气势如虹,像潮水一般冲击着视觉和心灵。
力感,动感,美感,质感力感,动感,美感,质感摘要:《大河之舞》是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
本文从力感、动感、质感、美感等四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大河之舞力感动感美感质感审美“河”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渊源和力量,具有包容一切的意境。
被称为爱尔兰国宝的大型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看过它的人对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特殊的表达方式所震撼,这种无比的震撼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
在踢踏舞剧中的“河”也同样象征着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现了爱尔兰民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同时还展现出对爱尔兰民族变迁的包容,对外来文明冲击的包容。
《大河之舞》具有一定的民族底蕴,它的主题既来源于历史又与自然紧密相连,深刻地揭示了它博大又浑厚的内涵。
历史宛如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它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是对一个民族文化融合做出的反映。
本文将从力感、动感、美感和质感这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一、力感力感所创造的舞蹈意象是借助于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被间接感知的。
在《大河之舞》这部作品中,力感的表现并不是表演者舞步上单纯出现的强与弱,轻与重。
在我们看来虽然都是几种相互作用的力,但也正是凭借着这些力在这部作品中才更能突显出舞蹈中的上举、前进、退缩或减弱。
我们看到的这些力是为知觉而创造的,因而也是专门为知觉而存在的。
在整部作品中,无论是单人舞、双人舞还是气势恢宏的整齐划一的大群舞,他们表现的力感是使作品活跃起来的力,是集聚的力,表演者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创造出一个能够使我们真实地看到内在的东西。
在《大河之舞》舞蹈动作上,能够表情达意功能称为“力效”,不同的“力效”和不同的形式相结合,能产生各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时,舞蹈动作就成了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它能使不可感知的思想和情感成为可感知的舞蹈艺术形象。
二、动感“动”是物质存在的状态,艺术舞蹈上的动感其实就是要给艺术形象表现出一个活动的神态,作为动感视觉形象实实在在地呈现于人们的感官,供人们直接感受和欣赏。
舞蹈——生命的灵动(大河之舞赏后)以前觉得舞蹈只是舞步的不断变化,没有一丝灵动,但是经过舞蹈鉴赏五次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舞蹈部仅仅是舞步的变化,更是舞者心灵境界的体现。
舞蹈可以反映舞者对生命,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实在高中我就看过一些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的片段,那时候只是觉得它的气势很宏伟,场景布置也很漂亮,但从没想过这个舞蹈里面所具有的对生活的激情。
这次在老师的课上又欣赏到了《大河之舞》的片段,那种有力的踏步,响亮的踏声,整齐的群舞,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那种精湛的舞技给人以一次次震撼,原来舞蹈也可以这样诠释生命。
再加上灯光处理和布景恰到好处,以蓝色灯光做基调并且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换,更给这个舞蹈增添了神秘感,使《大河之舞》变成了力感,动感与美感的统一体,充分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表明了爱尔兰人民热爱自然,崇尚生命的精神。
《大河之舞》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和爱。
舞者的庄严和凝神,更加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并把这份爱在舞蹈中深动地表现出来,使整个舞蹈充分体现出生命的灵动。
如果说《大河之舞》是阳刚的,用激情来演绎对生命的热忱,那么《水月》则是阴柔的,把舞蹈与太极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生命的绵延不断,用柔和的背景来衬托,越发显示出舞者对生命的绵绵情意,对生命阴阳调和的赞美,更充分显示出一种生命的灵动。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说到对于生命的诠释,不得不提到《牵手》,这是一场感人至深的舞蹈,表达了舞者对于生命的永不言弃。
断臂的女主人公,拄着拐杖的男主人公,在舞台上尽情地演绎着生命的奇迹,那一个个动作牵动着多少人的心,使多少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虽然他们身残,但他们心不残,他们用他们的残躯演绎了一份对生命的热忱,演绎了对生的信念,演绎了一段神话。
我们都明白手脚对于舞者来说有多重要,没了手脚,舞蹈就像蝴蝶失去了翅膀,飞不起来了,可他们蜕变了,使自己再次高飞。
他们用他们的顽强毅力和对舞蹈的热爱演绎了神话。
《大河之舞》赏析(1)在欣赏《大河之舞》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欣赏点:首先,它的突出点来自于民族舞与当代性的高度结合。
因为它里面很多的基础、动律元素都来自于苏格兰民族、民间舞蹈,但它的内容又融会贯通了许多当代人的思想意识。
第二,我们要关注的是它以踢踏舞为主要元素,又吸收了弗拉门戈和黑人舞蹈的精华。
所谓的以踢踏舞为主要元素,这里面有很多的突破性,一般踢踏舞的脚腕是前后打动,而《大河之舞》里面所有的踢踏舞的脚打动关系是横向的,脚腕横向摆动。
由于这种横向摆动的关系,使得它的速度和旋律性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同时它又吸收了弗拉门戈的踢踏舞。
弗拉门戈是西班牙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征性的舞蹈的种类,事实上它是拿着响板,脚底下打着点的一种舞蹈。
弗拉门戈这一舞蹈种类也是世界上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舞蹈种类,它的特点就是融舞蹈、歌唱、器乐于一体,同时它源自于西班牙吉普赛人的创造,因此它表现得非常奔放、活跃。
因为当时的西班牙人是以四海为家的,因此这种舞蹈形式特别具有国际兼容性,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舞蹈非常具有国际兼容性,它表现的情感类别也比较热情、奔放、激越、豪爽。
由于这样的一些因素,把这些元素放入到《大河之舞》里面,使得《大河之舞》这样的一些踢踏舞的动律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元化。
第三,在欣赏大河之舞的时候,我们还要关注到的就是它是以爱尔兰民族的历史发展作为结构的发展脉络的。
每一场的《大河之舞》都有一个基本的历史发展的故事线,而这个故事线的源泉就来自于爱尔兰的民族、民间的发展史。
第四,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就是它具有顶尖的舞台灯光、服饰等综合要素的设计。
我第一次看到《大河之舞》的表演是在1998年的美国洛杉矶,当时他们的表演着实让我震撼,因为我第一次看到现场的观众是因为看到了一种兴奋而流泪和激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看艺术作品的时候都是因为同情和悲哀而流泪和激动,而那场舞蹈的演出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之处就在于现场的观众都被它的激情所感染的流泪了,这一点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所以它的综合设计要素是顶尖的。
浅谈《大河之舞》的赏析浅谈《大河之舞》的赏析舞蹈,它最保守的意思就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思想和感情,并且一般有音乐伴奏。
起初,每当谈起舞蹈,可能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就更不用说让我跳舞了,无异是赶鸭子上架。
自从这学期选了舞蹈鉴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是仍不会跳舞,但多少对舞蹈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大可不至在别人面前“谈舞色变”了。
选舞蹈鉴赏这门课,不仅仅使我学到了去认识和欣赏舞蹈,而且使我得到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国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分布,从而了解他们的宗教,地区分布。
对欧洲国家的一些舞蹈也有了很多了解,比如,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芭蕾舞;还有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的踢踏舞。
在踢踏的课上,我们欣赏了著名的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看完之后,我们的身心深受震撼,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的那刻的心情,那就是“帅”,用两个字形容,就是“真帅”,用三个字形容,那叫做“太帅了”。
本来自以为是本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现在才知道叫江郎才尽,悲哀哪!踢踏舞来源自美国百老汇,一种民间风俗的舞蹈,将爱尔兰民间舞和非洲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结合发展形成。
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艺术魅力。
《大河之舞》的开场气势便将我深深震撼了。
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颂着智慧、、生命与爱。
我没有去现场看过《大河之舞》,只是在舞蹈鉴赏课上听老师介绍开始留意踢踏。
在舞蹈鉴赏课上,我欣赏到了踢踏舞《大河之舞》。
几年前在电视上就有看过一点,但是因为当时太浮躁,静不下心来,看了一会儿就换台了,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上课时,当老师播放她时,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借这一机会认真看了一遍《大河之舞》,立刻被踢踏舞深深地迷住了。
我折服于舞者富有激情而不失细腻的表演,惊叹那复杂多变的节奏,明朗的舞步。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河之舞主题文化
大河之舞主题文化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民间一种演出艺术,起源于宁夏桂林83
里与86里的老宾客民间。
大河之舞是宁夏民间在绣球活动上的发展,以宁夏的习俗、传说故事和端正情感为主要内容组成的浪漫明快的舞蹈,重点以宁夏族裔及当地人文历史有关内容来演绎。
大河之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可以讲述着宁夏本土地区人们家族史,也反映
着宁夏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传统大河舞蹈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歌舞、轻歌舞、高舞、舞步音乐和节日舞蹈。
每种舞蹈都有其特定的歌词,唱出的是宁夏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表达出宁夏民间的浪漫精神。
大河之舞的家庭格调非常浓厚,体现宁夏民间历史的各种喜怒哀乐。
舞蹈者们
穿上传统服装,手拿节日旗子,结伴而舞,受众人欢迎,头顶振林逐水,织物可见,把宁夏文化古老而传神的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河之舞有着传统意义上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拨动观众的心弦,营造出开朗的
氛围,更能促进当地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将独特的宁夏回族文化精髓传承传达给新时代的年轻一代,以期彰显宁夏民族豪礼风采。
大河之舞主题文化一直受到数百万宁夏人民的热捧,借助文化传媒产品,大河
之舞走出宁夏,流传到更广大的范围。
宁夏大河舞在国内外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可,其传统文化在走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时延伸出宁夏民间文化精髓,是宁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超级震撼的表演!
说到爱尔兰,我们可能会想起恩雅或者神秘园,带有非常强烈特征的音乐人。
你可知道,爱尔兰的踢踏舞热情奔放,旋律优美,节奏极其鲜明而富于变化。
集爱尔兰传统音乐、歌曲、舞蹈的精华于一身,体现了现代爱尔兰的精神风貌。
有“爱尔兰文化使者”之称的大型舞剧《大河之舞》融合了爱尔兰舞、踢踏舞、俄罗斯民间舞蹈和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等多种舞蹈形式。
《大河之舞》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广泛好评,被称为“世界第一踢踏舞”,是爱尔兰文化的优秀代表。
《大河之舞》(Riverdance)是由百老汇超级制作人莫亚.多赫蒂制作,世界著名的踢踏舞剧。
目前《大河之舞》有两部作品,分别命名为《大河之舞》、《起舞狂澜》,第三部正在开发中。
第一个视频:踢踏舞的巅峰之作——《大河之舞》第一幕第一场:与太阳共舞
《大河之舞》自诞生以来,非常受欢迎。
百度百科显示记录,全球巡演21年来,《大河之舞》蝉联21年全球票房冠军,在全球演出18000余场,票房高达30亿美金,走遍117个国家的2317个城市和地区,为425位国家领导人现场表演,在全球拥有超过3600万观众,演出总行程达到70000英里,其舞台原声音乐曾获得格莱美最佳音乐专辑奖,全球售出1100万张超白金销量。
可以说,《大河之舞》是爱尔兰国宝,世界顶级演出之一,百老
汇的常青藤,国家元首首选观看经典演出,世界舞蹈的教科书。
小编认为最值得欣赏的是,虽然《大河之舞》是顶级的,但普通人,哪怕没有任何音乐或舞蹈基础背景,听一听它的曲子,看一看视频,都能感受到它所传达的艺术气氛。
第二个视频:踢踏舞的巅峰之作—《大河之舞》第一幕第二场。
力感,动感,美感,质感WTT摘要:《大河之舞》是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
本文从力感、动感、质感、美感等四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大河之舞力感动感美感质感审美“河”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渊源和力量,具有包容一切的意境。
被称为爱尔兰国宝的大型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看过它的人对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特殊的表达方式所震撼,这种无比的震撼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
在踢踏舞剧中的“河”也同样象征着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现了爱尔兰民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同时还展现出对爱尔兰民族变迁的包容,对外来文明冲击的包容。
《大河之舞》具有一定的民族底蕴,它的主题既来源于历史又与自然紧密相连,深刻地揭示了它博大又浑厚的内涵。
历史宛如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它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是对一个民族文化融合做出的反映。
本文将从力感、动感、美感和质感这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一、力感力感所创造的舞蹈意象是借助于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被间接感知的。
在《大河之舞》这部作品中,力感的表现并不是表演者舞步上单纯出现的强与弱,轻与重。
在我们看来虽然都是几种相互作用的力,但也正是凭借着这些力在这部作品中才更能突显出舞蹈中的上举、前进、退缩或减弱。
我们看到的这些力是为知觉而创造的,因而也是专门为知觉而存在的。
在整部作品中,无论是单人舞、双人舞还是气势恢宏的整齐划一的大群舞,他们表现的力感是使作品活跃起来的力,是集聚的力,表演者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创造出一个能够使我们真实地看到内在的东西。
在《大河之舞》舞蹈动作上,能够表情达意功能称为“力效”,不同的“力效”和不同的形式相结合,能产生各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时,舞蹈动作就成了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它能使不可感知的思想和情感成为可感知的舞蹈艺术形象。
二、动感“动”是物质存在的状态,艺术舞蹈上的动感其实就是要给艺术形象表现出一个活动的神态,作为动感视觉形象实实在在地呈现于人们的感官,供人们直接感受和欣赏。
大河之舞艺术赏析
在大学以前接触舞蹈等艺术方面的东西不多,对舞蹈的种类也不是很了解,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对艺术的对舞蹈的种类也有了大致地了解,还观看了许多舞蹈,每次都对他们的舞蹈而感到惊叹。
在观看的舞蹈中,爱尔兰的踢踏舞《大河之舞》深深吸引了我,虽然是第二次观看,但比以前看的更加令我震撼。
踢踏舞是现代舞蹈风格的一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当时的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舞蹈带到美国,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
踢踏舞的形式比较自由开放,着重趾间与脚跟的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
踢踏舞有一种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一种魅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吸收了爵士乐节奏、即兴表演等元素,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运动,更具自娱性,也更加开放而具有挑战性,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活泼、自由与节奏感十足。
踢踏舞是爱尔兰的特色,更是爱尔兰的国粹。
爱尔兰的踢踏舞《大河之舞》是著名的踢踏舞剧,曾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大河之舞》的片段。
《大河之舞》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
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并且与其它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内容多元且丰富,看后使人赏心悦目。
《大河之舞》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气势磅礴,超强的节奏感。
不管多快的节奏、多复杂的舞步、多轻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踢踏舞可以说是溢于趾间的舞蹈。
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自己也想跟着他们一起跳舞。
在春晚上没有将《大河之舞》的布景表现出来,因此也少了那份感觉。
在舞蹈鉴赏课上所看的《大河之舞》可谓是一场艺术盛宴。
灯光的处理和布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灯光处理别具一格,整场演出中以蓝色的灯光作为基调并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柔和而不失典雅,不仅亲切而且舒适。
布景更是将其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丝丝入扣。
全场采用日月星辰、河流山川等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气息的实在物质作为布景。
将爱尔兰人民热爱自然、崇尚生命的精神表现得尽善尽美。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一幕——火舞,在古爱尔兰,火,自豪和美丽的象征,太阳把它自身的力量蕴于舞者的激情里。
里面的舞者一身火红的衣裙,张扬而奔放。
虽然她的年龄有点大了,但丝毫不减损踢踏舞的速度与节奏,令我非常的佩服。
《大河之舞》里的舞蹈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上身挺拔的爱尔兰踢踏多了一份庄严与凝重。
而所有的踢踏舞在《大河之舞》中都同样表现了毫不逊色的复杂的技巧,整齐划一的群舞,气势如虹,像潮水一般冲击着我的视线和心灵。
我看完之后还觉得回味无穷。
《大河之舞》带给人们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随着他们脚与地板摩擦拍击的声音,我心潮澎湃,自己也想与他们一样可以用脚跳出那干净利落、节奏感强的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