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5.76 MB
- 文档页数:56
一、手中鸟的识别手中鸟是指被捕获或救护的鸟,可在近距离或拿在手中仔细观察,更可以与图鉴仔细对照。
通常的识别过程是先判别到类群(如雉鸡、雁鸭、鸻鹬、鸥、燕鸥、伯劳、燕、鸫等),再与该类群内各个种的图形对照。
图鉴中的类群相当于分类学中的科。
如果能够识别到科,已经是比较有经验的人员,完全有可能依照图鉴和种类分布图查检索到种。
对于初学人员,建议利用《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的检索表,结合适当的图鉴,对照识别鸟类。
例如,先看目别检索表(见《中国鸟类系统检索》),将鸟识别到目,再由目到科(相当于类群)。
比较难的是雀形目,许多描述摸棱两可,需要经常反复和试探才能找到正确的科。
最后对照图谱和文字描述,确定种类。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将每一目所包括的类群标在括号内。
例如,检索手中的斑头雁。
最先看1,蹼是否发达?斑头雁的蹼较发达,看2。
鼻是否成管状?不清楚。
先认为鼻成管状,结果是鹱形目,指的是鹱、信天翁、海燕这类鸟,明显与手中鸟不符。
所以,继续看3,“趾间具全蹼”及“趾间不具全蹼”。
斑头雁的蹼明显与图6-17中的全蹼不同,因此,继续看检索表的4。
“嘴扁”,“先端具嘴甲”与手中鸟相符,应属雁形目。
翻看雁鸭类图鉴,可以查出斑头雁。
最后,还必须对照文字描述,核实是否相符。
图6-17 鸟蹼的各种类型1 蹼足,2 凹蹼足,3 半蹼足,4 全蹼足,5 瓣蹼足二、野外鸟的识别与观鸟对于从事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人员,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调查的人员,野外观鸟首先是本职工作。
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员,野外观鸟是娱乐,业余兴趣或爱好。
这类高雅的爱好也可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或环境保护服务。
业余观鸟人员发现周围鸟的种类或数量减少,可向政府部门提出质疑,是否人类居住的环境受到威胁和影响。
无论何种人员,野外观鸟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和认识鸟类。
人类从狩猎,采摘发展到现代文明经历漫长的年代,其中物质丰富是最重要的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形成业余观鸟人群。
1.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赏、发现和识别鸟类的休闲活动
2.携带的物品:
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操作方便,可迅速寻找到目标。
单筒望远镜能观察到远距离目标,但必须要借助于三角架和云台。
观鸟图鉴
观鸟的记录本
3.随时提醒自己保持隐密与安静,不要惊吓野鸟;不用任何不当的方法驱赶或诱引野鸟;遇孵蛋或育雏中的鸟巢,应尽快离开,避免亲鸟弃巢;不进入在地面筑巢的野鸟繁殖地;若对拍摄鸟类有兴趣,在拍摄过程中慎重使用闪光灯。
4.遇到不认识的鸟类:在野外遇到我们不熟悉的鸟类是常有的事情,要细心观察鸟类的典型特征,然后对照鸟类图鉴,查找鸟种。
但野外观察鸟类的时间稍纵即逝,如果没时间对照鸟类图鉴,可带一个笔记本,记录或画下
鸟类的特征,帮助我们记录下鸟的典型特征,待有时间再认真对照鸟类图鉴。
5.成年朱鹮羽毛灰白中带黑,长嘴头里有一块红,展开翅膀飞行时翅膀呈粉红色,十分漂亮。
6.秦岭四宝:朱鹮、金丝猴、大熊猫、羚牛。
7.用录音笔记录鸟类声音时,期间不要说话,等录完了要报出鸟的名字。
8.拍摄者及裝备应适当伪装、掩蔽并保持距离。
9.观鸟最好穿着绿色或灰色衣服。
苏州野外观鸟手册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的东南部,是一座充满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城市。
苏州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特别是其野外观鸟资源,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和观鸟爱好者。
本篇手册将为大家介绍苏州的野外观鸟经验和一些常见的鸟类物种。
苏州的野外观鸟之旅适合春秋季节进行,此时气候温和,鸟类活动频繁。
以下介绍了几个适合观鸟的地点:1.太湖湿地公园:太湖湿地公园是苏州最著名的观鸟地点之一。
公园内有大片湿地和水域,是众多水禽和候鸟的栖息地。
在春季,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候鸟迁徙的景象,如黄头鸬鹚、白额头潜鸭等。
同时,公园内的芦苇丛也是许多鸟类的巢穴和避难所。
2.苏州工业园区湿地公园:这个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附近,是一处被开发为湿地的区域。
公园内有大片的湿地和水域,吸引了许多水鸟的栖息。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灰鹭、鸥类、鹭鸟等鸟类在湖面上优雅地滑翔。
3.异地山庄自然保护区:位于苏州西北部的异地山庄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以山地生态环境为主要特点的观鸟地点。
这里的山地景观和丰富的植被非常适合鸟类栖息,在春季可以看到许多山鸟如山鹛、山竹鸡、红尾蓝鹊等。
苏州的常见鸟类物种非常丰富多样。
以下是一些在野外观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物种:1.红尾鸲:这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体型较小并且长着一条红色的尾巴。
它通常栖息在树枝上,并以昆虫为食。
2.麻雀:这种小型的鸟类在城市和乡村中都非常常见。
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活动并在地面上觅食。
3.白琵鹭:这是一种高大的鸟类,长有一条长长的脖子和嘴巴。
它喜欢在水边的湿地和河流中觅食。
4.翠鸟:这种鸟类通常呈现出鲜艳的绿色羽毛,有着长长的尾巴。
它它们婉转的叫声常常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5.红嘴鸥:这种海鸟是苏州湖区的常见鸟类之一,它们有着红色的嘴巴和黑白相间的羽毛。
当您进行野外观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减少干扰:当您观察鸟类时,请保持较远的距离,并尽量减少噪音和突然的动作,以免惊扰鸟类。
2.资料准备:在出发前,可以对苏州当地的鸟类物种进行一些了解,并携带相关的观鸟手册或资料。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制(修)订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功能。
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规定,湿地水鸟是指在生态上依存于湿地的鸟。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水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监测湿地环境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
通过水鸟同步调查,了解各类群水鸟的基本活动和迁徙规律,有利于保护甘肃省湿地珍稀濒危的水鸟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候鸟的保护做出贡献。
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对甘肃省湿地鸟类的种群、优势种、居留情况、迁徙规律、多样性水平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湿地鸟类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与成功经验。
目前,甘肃省在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联合甘肃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甘肃省山丹县湿地保护站、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等湿地保护和管理单位,共同研究制订起草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为甘肃省开展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填补我省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地方标准的缺失。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的原则、目的、范围、因子、器材及工具、时间频次、方式方法、区域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报告编制、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
二、标准编制的背景及依托项目简况2013年8月,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并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综合实验站1处,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6县(区)建立动物(鸟类)监测样线24个、样点18个,购置观测设施设备50多台(件),按照《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开展了大量的湿地鸟类野外调查与监测工作,为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在野外识别鸟类,可根据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但在大自然中,多数鸟类常隐匿枝叶之间不易寻见,或瞬间掠空而过,或受惊突然飞走,或逆光无法看清,因此,应根据形态特点、羽毛颜色、活动姿态和鸣声等予以准确迅速地识别。
这些识别方法,既是研究鸟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从事野外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未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前,要知道那里的环境特点。
根据有机体和环境统一的理论,估计可能遇见的鸟类类群。
例如,到山地林区可以看到啄木鸟、杜鹃和一些雀型目鸟类;在高山的不同垂直带分布有不同的鸟类;在一片树林的不同层次也可以看到不同的鸟类,到水区可以看到游禽、涉禽和一些在水边的大树或灌丛中生活的鸟类;在多岩石的山溪和平坦的水稻田,遇到的水鸟也有所不同。
这样,根据生态类群所作的划分和选择,便缩小了观察的种数,有助于研究鸟类的分布规律,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后,野外识别鸟类的依据,主要要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与麻雀相似者:文鸟、山雀、金翅、燕雀等;与八哥相似者,椋鸟、鸫等;与喜鹊相似的有:灰喜鹊、灰树雀、红嘴山鸦、杜鹃、乌鸦;与老鹰相似的有:鹰、隼、鹞、鸮等,大型的有鵟及雕;与鸡相似者:松鸡、榛鸡、石鸡、竹鸡、马鸡、勺鸡、长尾雉、白鹇、及鹧鸪等;与白鹭相似者,多种鹭类、黑鳱、大马鳱等,大型的有鹳及鹤。
2.嘴的形状:长嘴者:翠鸟、啄木鸟、沙锥、鹭、苇鳱、鹳及鹤等;嘴向下弯曲者:戴胜、杓鹬及太阳鸟等;嘴先端膨大者:琵嘴鸭及勺嘴鹬等;嘴呈宽而短的三角形者:夜鹰、雨燕、燕子及鹬等。
3.尾的形状:短尾者:鸊鷉、鹌鹑、斑翅山鹑、八色鸫、鹪鹩等,长尾者:马鸡、长尾雉、雉鸡、杜鹃、喜鹊、寿带等;叉尾者:燕鸥、雨燕、燕子、卷尾及燕尾等。
4.腿的长短:腿特别长者:鹭、鹳、鹤、鸨、鴴、鹬等。
根据羽毛颜色识别鸟类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时,因逆光看好象是黑色,容易产生错觉,故应顺光观察。
鸟类观察方法鸟类观察方法:1、按类识鸟鸟可以划分成六大生态类群:游禽:嘴宽而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善于游泳,通常生活在水上,食鱼、虾、贝或水生植物,如雁、鸳鸯。
涉禽:最细长而直,颈、脚和趾都很长,适于在浅水中涉行,如鹤。
陆禽:翅短圆,后肢强劲,善奔走,喙弓形,如鸽子。
猛禽:嘴强大呈钩状,翼大而善飞,趾有锐利的钩爪,性凶猛,捕食鼠、蛇等或食腐肉,如苍鹰。
攀禽: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脚短健,善于攀援,如啄木鸟、杜鹃。
鸣禽:种类繁多,善鸣叫,如百灵、翠鸟。
刚开始观鸟,不要操之过急。
初学者不妨先从认清对面鸟是哪种生态类群开始。
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类知识越来越丰富,再去区分鸟的目和科,最后区分种和属。
认识鸟的生态类群可以说是识鸟的基本功。
2、看体识鸟观鸟首先看到的是体型大小。
鸟的体型分成大、中、小三等或大、较大、中等、较小和小五等。
鸟的体型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比较产生。
如在非雀形目中,与池鹭、白鹭相近的为中型鸟类,而在雀形目中,乌鸦就算大型鸟类了。
看鸟类图鉴,鸟的说明里常提到该鸟是大型涉禽之类的话,对型体大小的说明我们不能过于拘泥。
3、看形识鸟嘴形:鸟的嘴型丰富多变,根据鸟嘴的长短、鸟嘴的形状,我们可以对鸟有一个初步印象。
鹤、鹭等鹳形目的鸟都具有嘴长的特征,苍鹰、黑鸢等隼形目的鸟嘴下宛如钩,并有齿,齿是用来帮助撕咬鼠蛇等小动物的。
有些鸟嘴特殊而醒目,如黑脸琵鹭,它的嘴比其它鸟嘴细长的多,像一把利剑,粗糙但不光滑。
犀鸟的嘴形象犀牛的嘴,有黑黄相间的斑纹。
尾形:通过野外观察,我们可以辨识鸟尾的长短、平尾、叉尾及特殊尾形、鹌鹑、鹪鹩的为短,环颈雉、白鹇、寿带的尾长,雨燕、燕鸥的尾是叉尾,虹雉的尾是平尾。
4、看色识鸟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需顺光观察。
除注意整体的主要颜色之外,还要在短时间内看清头、背、尾、熊等主要部位并抓住一二个最醒目的颜色特征,如头顶、眉纹、翅斑及尾斑等处的鲜艳或异样色彩。
有些颜色斑块需要在鸟飞行的过程中才能看清。
鸟类调查方法实用手册Methods for Bird Surveys – a practical handbook编者: 马嘉慧、刘阳、雷进宇出版: 香港观鸟会有限公司香港邮政总局信箱12460号电话: (852) 2377 4387传真: (852) 2314 3687电邮: hkbws@.hk(一般)info@(中国项目)网站: .hk赞助: Darwin Initiative(达尔文基金)支持机构: 国际鸟盟/香港观鸟会中国项目、北京观鸟会(筹)资料及图片提供: 国际鸟盟、香港观鸟会、北京观鸟会、厦门观鸟会、陈承彦、张洁、张浩辉、周家礼、何万邦、吕德恒、李海涛、苏毅雄、黄伦昌、余日东、GeoffCarey、Mike Crosby、John Holmes、Richard Lewthwaite、W.J.Sutherland、印刷: 4M Studio2006年3月出版国际参考书号(ISBN):962-7508-07-1本手册所载的所有文字及照片,一律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复印、储存于可存取系统或传送。
根据香港现行“版权条例”允许之私人研究、研习、评赏或评鉴等合法用途,则属例外。
书中照片及文字的知识产权均属于提供照片的摄影师和文字作者所有。
封面和封底图片: 张浩辉、江明亮、方健华、何文辉、洪家耀、马嘉慧鸟类调查方法实用手册 Methods for Bird Surveys – a practical handbook赞助出版支持机构引言生物研究工作依赖于高质量的野外工作,以及对种类的准确鉴别技术,而鸟类由于大多具有艳丽的色彩、容易被观察到、并具有高声鸣叫的特点,成为了最容易调查的动物类群之一;因此鸟类研究也是众多野生生物研究中,被较多人所认识的。
自鸟类学发展至今,因为研究的广泛参与性,鸟类无疑成为了被调查最频繁的生物。
许多研究计划广泛吸收了许多的观鸟者参与其中的鸟类调查和监测工作,使得鸟类调查在所有环境监测中是最经济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