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储存方式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及胃酸条件下维生素E对
- 格式:pdf
- 大小:414.44 KB
- 文档页数:5
剩菜剩饭的危害有哪些关于《剩菜剩饭的危害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信每一个家中都是有剩菜的亲身经历,有时一直怕家人食不果腹,因此每一次煮饭必须多做一些,有时经常会出现吃剩的状况,扔了又感觉浪费粮食,因此果断立即都留在下一餐再次服用,那样的作法尽管节约了谷物,可是长期性服用对我们的人体沒有一切益处,并且有时剩饭剩菜会造成发病的物质,下边我们一起掌握下剩饭剩菜剩饭的危害有什么。
剩饭剩菜剩饭的危害:1、隔夜菜产致命性亚硝酸钠一些隔夜菜非常是过夜的绿叶蔬菜,不但营养成分不高,还会继续造成发病的亚硝酸钠。
贮藏蔬菜水果中亚硝酸钠的产生量伴随着贮藏時间增加和溫度上升而增加,而假如将蔬菜水果放到电冰箱中冷冻(2—6摄氏),则其亚硝酸钠的提升较少。
一些高蛋白食物高脂的剩饭剩菜,也是吃不得。
空气中的危害病菌会在2个钟头内粘附在剩饭剩菜上刚开始繁育,大家都了解蛋白和人体脂肪在病菌的功效下,绝大多数都是造成有害物,如氯化氢、胺、酚等,这种物质对身体危害。
如果是在冬天,一些家中觉得天气寒冷,剩饭剩菜无需放电冰箱,这类见解也是不正确的。
如今,大城市中电冰箱的普及化应用,使大家从食材中摄取的亚硝酸钠成分降低,但并不一定把蔬菜水果放入电冰箱就彻底能够安心了;时间长了,亚硝酸钠的成分依然会提升。
2、不一样类型不一样位置的蔬菜水果伤害尺寸不一样不一样类型的蔬菜水果在同样贮藏标准下,亚硝酸钠的产生量不是一致的。
一般叶茎类蔬菜水果最大,瓜类略低,根茎类和花椰菜类垂直居中。
因而,假如另外选购了不一样类型的蔬菜水果,应当先吃叶茎类的,例如白菜、西兰花等。
假如提前准备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热着吃得话,应尽量避免做叶茎类蔬菜水果,而挑选瓜类。
特别提醒:常温状态,储放到第二天造成亚硝酸钠较多的有西兰花、花菜、长豆角、洋白菜、辣椒,西兰花中的亚硝酸钠远远地超出别的蔬菜水果。
造成亚硝酸钠较少的有番茄、青笋、苋菜、豆角、四季豆、蒜苗、红萝卜、莴笋。
摘要蔬菜生产和加工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文章对蔬菜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与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认识和理解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来源,亚硝酸盐常识,必要的控制方法,以避免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对人体所形成的潜在威胁。
使人们正确认识亚硝酸盐,不必盲目的谈虎色变。
关键词:蔬菜;亚硝酸盐;亚硝酸;污染;控制英文摘要Abstract:people think highly of problem of nitrite in vegetables produce and processing.In this article,summarizes the contaminative state and preventive of nitrate and nitrate in vegetables,know the source of nitrate and nitrate in vegetables,know the common senseof nitrate,adopts some essential measures to control potential threat to human body.So people should not tremble with fear on hearing of nitrite and nitrate.Key words: vegetables ;nitrate ;nitrite ;contaminate ;control1绪论食用酱腌菜,除吸收蔬菜的营养成分外,还可以同时摄入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生的有机酸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同时刺激肠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疾病,还可抑制肠道腐败细菌的生长,减弱腐败菌在肠道产毒,防止细胞老化,降低胆固醇,以及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保健和医疗作用。
但是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的致癌性却让人们谈虎色变。
1.1泡菜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制作泡菜1.2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影响因素及安全食用期泡菜是一种独特且具有悠久历史的乳酸发酵蔬菜制品,既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又具有成本低廉、原料多样、食用方便等众多优点。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几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分析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学号:xxxxxxx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级:食安091班指导教师:xxx 职称:讲师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引言 (1)1.1概述 (1)1.2测定方法及研究的意义 (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实验材料 (2)2.1.1 原材料 (2)2.1.2 主要仪器 (2)2.2实验方法 (3)2.2.1 亚硝酸盐的测定 (3)2.2.2 菌落总数的测定 (4)2.3蔬菜在家庭贮藏与加工条件下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6)2.3.1 不同贮藏温度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6)2.4煮熟菠菜在常温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与菌落总数的关系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7)3.1标准曲线的绘制 (7)3.2消除抗坏血酸对实验的影响 (7)3.3家庭加工及加工后贮藏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8)3.3.1 不同贮藏温度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8)3.3.2 不同煮沸时间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9)3.3.3 煮熟菠菜在常温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与菌落总数的关系 (10)4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摘要新鲜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随着贮藏和加工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本文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分别研究了芹菜、番茄、白菜、白萝卜、菠菜和四季豆在不同贮藏温度、不同煮沸时间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蔬菜煮熟后室温放置一定时间,亚硝酸盐含量与菌落总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规定,蔬菜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4 mg/kg。
试验结果表明:室温存放叶类、茎类、鲜豆类蔬菜分别不超过三天、四天和四天;根类和茄果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检测周期内(一周)没有超过限量标准;冰箱存放叶类蔬菜不超过四天;茎类、鲜豆类、根类和茄果类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检测周期内(一周)没有超过限量标准。
剩菜剩饭会致癌?冰箱怎么保存才安全?剩菜真的健康吗?吃隔夜菜会不会有什么危害?剩菜剩饭该如何保存呢?今天就跟大家一次讲清。
01吃剩饭剩菜会致癌吗?常听人说,隔夜菜中有亚硝酸盐,能致癌,这是真的吗?其实,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在胃酸环境下,可与胃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类反应,生成具有致畸性、致癌性的亚硝胺,属于“一类致癌物”。
植物性食品中本身就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绿叶蔬菜的硝酸盐含量比较高,买来的蔬菜如果储存过久,亚硝酸盐也会升高,一般如果冰箱冷藏的话3-5天后,亚硝酸盐会达到峰值,所以对于绿叶蔬菜还是少量多次购买,尽量吃新鲜的蔬菜。
隔夜菜最大的健康风险就是来自于亚硝酸盐。
食物在高温烹调过程中,本身硝酸还原酶活性已经丧失,但是加热后的食物更利于细菌的生长,如果在室温长期放置的话,细菌中的硝酸还原酶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高,因而造成健康风险。
浙江省宁波市质检院曾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蔬菜、肉类、蛋类等32种原材料,烹制了30多种家常菜,然后在室温25℃和冷藏4℃条件下放置,观察不同时间后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的变化。
叶菜类实验发现,室温放置12小时后,叶菜类的亚硝酸盐含量就明显上升,有的超过了《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腌渍蔬菜中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 20mg/kg的上限量,放置24小时后,甚至部分达到了100mg/kg以上。
而冷藏24小时后,所有菜的亚硝酸盐含量还在安全值内。
不过,蔬菜中的维生素经反复加热,大部分都会失去活性,营养价值大大下降,因此大家还是养成吃多少做多少的好习惯,尽量吃新鲜的食物,就算冷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
鱼、肉、豆制品它们本身的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有些加工的肉类熟食会用少量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来发色和抑菌。
所以,家常烹饪的肉菜隔夜一般不会有亚硝酸盐升高的风险。
但是,鱼、肉和豆制品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放置在室温就是一个天然的培养基,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包括很多有害菌,如果食用了很容易引发肠胃炎、食物中毒。
施肥与栽培方式对蕹菜硝酸盐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就蕹菜中硝酸盐含量与栽培技术的关系进行了资料查阅,分析了蕹菜硝酸盐含量限量指标及引起增减的生理原因,以期在今后的生产中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蕹菜;施肥;栽培方式;硝酸盐含量;影响中图分类号 s636.90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76-02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是南方一种常见的叶菜,与其他蔬菜相比较,其不仅栽培技术简单、投入少,省工省力,并且病虫危害轻、经济效益高,受到农民的青睐。
但是蕹菜属于浅根系蔬菜,对于水肥的依赖性很高,生产中过度频繁的灌溉和施肥都会使其硝酸盐的含量超标,引起蔬菜的品质下降,降低水肥利用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硝酸盐含量常被关注。
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在胃酸环境下,可以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人体摄入硝酸盐70%~80%来自蔬菜[1]。
蕹菜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时令蔬菜,容易富集硝酸盐,使其含量相对偏高。
因此,尽量减少蕹菜中硝酸盐积累量,研究不同的控制途径,是发展蕹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 肥源、施肥方法对蕹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1.1 氮肥菜农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而大量使用氮肥,使蔬菜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
对于硝酸盐含量高的叶菜类蔬菜,其根系吸收硝酸盐的能力强,对于硝酸盐积累高的蔬菜,硝酸还原酶活力较低,反之较高。
因此,不能大量滥用化学氮肥来获得蔬菜的高产量。
氯化铵和硫酸铵有明显降低蕹菜中硝酸盐积累的作用,特别是氯化铵的降低作用很明显。
任祖淦等[2]证明:氯离子与抑制土壤、肥料的硝化作用有关机制密切相关。
氮素施用量以300 kg/hm2为临界值,若超量,对蕹菜硝酸盐的累积有超标污染的可能性。
并且追氮肥后8 d是蕹菜收获上市的安全期,随后硝酸盐累积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到追氮肥后18 d,蕹菜中硝酸盐分别比开始下降21.9%~34.7%,生产上要采用“攻头控尾”、“重基肥轻追肥”的施氮模式,这样后期硝酸盐含量会下降。
浅谈烹饪对原料营养的影响及对策烹饪是一种将原料经过加工、加热、调味等过程,制作成美味可口菜肴的艺术。
在烹饪过程中,原料的营养成分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了解烹饪对原料营养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性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性原料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但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会因烹饪方式和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以蛋白质为例,烹饪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消化吸收率。
而如果烹饪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遭到破坏,造成营养价值的损失。
植物性原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然而,烹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营养素的损失。
以维生素为例,过度加热、浸泡和搓洗等过程都可能使维生素溶解、氧化或分解,从而降低维生素的含量。
一些植物性原料中的营养成分还可能受烹饪时添加的盐、糖、油等调料的影响。
在烹饪动物性原料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烤等,以保持原料的营养价值。
适当调整烹饪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烹饪时间,有助于保留动物性原料中的营养成分。
对于植物性原料,可以采用快速炒、蒸、煮、炖等烹饪方式,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物性原料的搓洗和过度加热,有助于保护植物性原料中的营养成分。
同时,适当控制烹饪时添加的盐、糖、油等调料,以降低对植物性原料中营养成分的破坏。
烹饪温度不宜过高:高温会导致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因此适宜的控制烹饪温度是保护原料营养的重要措施。
避免过度烹调:过度烹调会使原料过度煮烂、烤焦等,这样会导致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要适度掌握烹饪时间,避免过度烹调。
必要时可以添加一些营养素:在烹饪过程中,可以考虑添加一些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以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
烹饪对原料营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通过选择适当的烹饪方式、控制烹饪条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保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
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在自然界里,有些虫体不能独立生活,一定要暂时地或永久性地寄居在其他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以维持生活,并对人体或动物引起危害,这些虫体称为寄生虫.2、必要的氮损失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排尿,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
3、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又称优质蛋白质,可以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
如乳、蛋、肉、鱼、及大豆等。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5、动脉粥样硬化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引起动脉内膜脂类(主要是胆固醇及其酯)和其他成分的灶性堆积,肉眼观察常呈灰白色的隆起,形如粥状,故称动脉粥样硬化。
1、参考蛋白质鸡蛋和人奶的氨基酸构成很接近人体的需要量,故将这类蛋白质称为参考蛋白质。
2、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通过化学反应使食品保持本色。
3、半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但比例不适当,若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则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发育。
如谷类、麦类4、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提供,不参与机体构成也不提供能量,机体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回出现相应的缺乏症。
5、食品污染:食品污染指从原料的种(养)植、生长、收获(捕捞)到加工、储存、运输及食用整个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的现象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因为摄食过程引起热能消耗增加的现象。
2、蛋白质营养不良是指体内蛋白质合成速度不足以补偿其损失或分解的速度3、"脑黄金"与"脑白金"“脑黄金”是DHA、EPA、脑磷脂、卵磷脂等的总称,是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益智键脑、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
剩饭剩菜危害多剩菜放冰箱24小时,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养生界一直有种说法,夏季隔夜菜,特别是隔夜蔬菜不能吃,说隔夜菜中有大量细菌,而且亚硝酸盐含量很高。
现在有许多家庭认为放入冰箱里的剩菜只要没有变味,都可以吃。
孰不知放入冰箱的剩菜,24小时以后,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实验室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人员请杭州一家知名中高档连锁餐厅的厨师烧了4个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分别装入一次性降解餐盒,包上保鲜膜后,分别贴上半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的标签。
然后,将这些样本都放进实验室冰箱,在4℃下冷藏,这个温度也是普通家用冰箱设置的温度。
6小时后,差不多为中饭到晚饭的时间间隔。
许多老年人或者双职工家庭中午烧的菜,晚上再吃很普遍。
实验人员打开冰箱,把贴有“6小时”标签的炒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取出来,然后放进微波炉,用中低火加热1分钟,拿出微波炉后,对这些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6小时后剩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都有所增加,炒青菜增加16%,韭菜炒蛋增加6%,红烧肉增加70%。
其中,红烧肉中亚硝酸盐含量达4.2558mg/kg,已超过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肉类3mg/kg”的限量标准。
18小时后,实验人员又从冰箱中拿出贴有“18小时”标签的4个菜,用微波炉加热后作检测。
检测结果发现,炒青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幅非常大,比6小时增加443%,红烧鲫鱼增加54%,韭菜炒蛋增加47%,红烧肉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
从这实验看出,剩菜放到第二天中午,炒青菜、红烧肉、红烧鲫鱼亚硝酸盐含量都超过了国家标准。
而在24小时以后,亚硝酸盐含量全部严重超标。
一些剩菜中的细菌可以用加热的方式杀死,但亚硝酸盐却是加热去不掉的,尽量不要吃放入冰箱里时间较久的剩菜。
蔬菜越不新鲜,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大量食用放入冰箱里的剩菜容易出现亚硝酸盐中毒,久而食之会致癌症高发。
中国农业大学实习报告(2010-2011 学年夏季学期)论文题目: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课程名称:小学期科技训练任课教师:陈敏班级:食安081学号:0806030118姓名:李丹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摘要:研究了大白菜中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每隔一天做一次实验,用2,6一二氯靛酚法测大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大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结果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大概在第七天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维生素C 亚硝酸盐 2,6一二氯靛酚贮藏时间Abstract:The change of vitamin C and nitrite content in cabbage was studied in different storage time. Every other day we do an experiment.We use 2,6-dichlorophenol indophenol to measure vitamin C content of cabbage and naphthodiamide hydrochlorid to measure nitrite content in cabb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itamin C content of cabbage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the nitrite conten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Key words:vitamin C;nitrite ; 2,6-dichlorophenol indophenol ;storage time一研究背景:1、蔬菜中维生素C的研究背景维生素C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分子式:C6H8O6;分子量:176.12u;CAS 号:50-81-7;酸性,在溶液中会氧化分解;熔点:190 - 192℃;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