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0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V)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
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
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
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
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
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
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
鞍山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醴陵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戌:早期王权的象征王者,一国之主。
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
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
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
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
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
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
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
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
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
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
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
八省新高考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专题4 诗歌鉴赏一、(2021·重庆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刘禹锡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
B.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
C.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地祝福。
D.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
2.诗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二、(2020·辽宁鞍山市·鞍山一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①别业岑参郭外山色瞑,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注)①严给事:严武,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
唐肃宗至德初年,宰相房琯以严武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
②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借指朝廷。
③沧州:临水的地方,借指隐士居处。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秋天傍晚清寒之景,写出严给事的别墅隐于山中,周围环境幽深寂寥。
B.颔联采用视听结合和虚实结合手法,渲染别墅内的幽静氛围。
同时“疏钟”“片月”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C.颈联“惜”有遗憾、惋惜的心情,“殊”即“犹”、“仍然”之意,描写出主宾相谈甚欢、至半夜仍意犹未尽的情形。
D.与岑参边塞诗奇丽峭拔风格不同,这首诗清静淡雅,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三、(2021·福建龙岩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柏行①(节选)杜甫忆昨路绕锦亭②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银川期中)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
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写出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3—5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
但“常”与“纲”却有不同。
“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
性质大不一样。
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
“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
班固《白虎通德论》对“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
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
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耻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
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
可以看出,“五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
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
其他四常无须举例。
鞍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三)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1. (3分)(2019·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 . 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 . 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 . 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 . 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 . 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 . 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 . 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 . 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 . 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2. (3分) (2018高三上·湖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八省新高考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专题5 名句默写1.(2021·重庆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阿房宫便会迷失方向,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了建筑的错综复杂。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写了蜀道之上险峻瑰丽的山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飞泻的气势。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酒遣怀,抒发了思乡爱国之情。
2.(2021·辽宁鞍山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与“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意思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____,____。
(3)《拟行路难》中,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
3.(2021·福建龙岩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称赞官员对百姓多有惠政,地方治理成果斐然,我们可以用范仲淹《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2)《离骚》中屈原表示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只在意自己内在品质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兼用比喻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说,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但“_________,________”。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渭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___△___,更显文艺本色。
当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越是信息过载,越要__△__,越是信息过载,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很长一段历史里,人类所做、所想、所获、所在,都神奇地保存在书中。
正如泰戈尔在《图书馆》一文中所说,(),好比喜马拉雅山头的皑皑白雪锁闭着汹涌洪水,图书馆也围拦着随时会__△__的思想江河。
泰戈尔渴望激活那沉睡千年的滚滚波涛,冲破寂静,冲向广阔的世界,而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似乎正在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毋庸赘言,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已成为当代文艺发展引擎之一,悄然改变当代接受心理、批评视角、文艺创作理念以及传播模式。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信息世界膨胀带来“信息过载”的弊端,面对信息大潮,不迷失自我,不__△__,坚守文艺价值,弘扬正能量,对当代文艺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一泻千里推波助澜B . 沧海桑田披沙拣金一落千丈推波助澜C . 沧海横流披沙拣金一泻千里随波逐流D . 沧海桑田大浪淘沙一落千丈随波逐流(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书籍的灵魂之光被幽禁于书页的囚室B . 书页的囚室把书籍的灵魂之光幽禁着C . 书籍的灵魂之光幽禁在书页的囚室D . 书页的囚室幽禁着书籍的灵魂之光(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由于信息革命已成为当代文艺发展引擎之一,所以当代文艺接受心理、批评视角、文艺创作理念以及传播模式被改变了。
B . 由于信息革命已成为当代文艺发展引擎之一,悄然改变着当代文艺创作理念、传播模式、接受心理以及批评视角。
2025届辽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这是当下对中国经济最生动的比喻。
大海之大,在其辽阔深邃。
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有96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城乡区域,庞大内需市场支撑起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经济表现看,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大海之大,在其澎湃动力。
上亿户市场主体、2700 多万家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9 亿多劳动力资源、超过 1.7 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断释放红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驱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
大海之大,在其开放包容。
从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降低汽车、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从加大力度减税降费,到优化营商环境。
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预计未来 15 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 30 万亿美元和 10 万亿美元,中国的开放不仅发展自己,更造福世界。
(摘编自安蓓、张辛欣、陆文军《大海之喻凸显中国经济底气信心》,新华网 2018 年 11 月 5 日)材料二:长三角一体化正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却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
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
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的全部内容。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等待讲解。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2024——2025学年高三(25届)二模语文科试卷命题、校对:高三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
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作诗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面对人工智能(AI),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会受到挑战吗?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
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关系,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
某种程度上,值得担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
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人文的步步蚕食。
(选自《光明日报——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材料二:Ⅰ人工智能(AI)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领域,那些包含绘画、作曲、写诗以及写剧本等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
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它可以主持节目、创作诗歌、唱歌作曲、撰写新闻等。
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人类艺术创作时代是否终结?Ⅰ要回答这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机制是什么?以人工智能创作绘画为例,它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轻而易举的模仿某位画家所辛苦创造出来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变成了一种可以计算和叠加的网络模型。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1. 已知集合,,则( )A. B. C. D.【答案】D【解析】因为,所以,故选D.2. 若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则()A. 1B. 2C.D.【答案】C【解析】由可得:,所以,故选C.3. 向量,,则()A. 6B. 5C. 1D.【答案】A【解析】由向量数量积公式知,,故选A.4. 设,,,则()A. B. C. D.【答案】D5. 函数的周期为()A. B. C. D.【答案】C【解析】由,所以函数的周期,故选C.6. 设命题:,则为()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命题的否定,可以写出:,所以选C.7. 已知函数,若对于区间上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则()A. 20B. 18C. 3D. 0【答案】A【解析】求导函数得:,所以在两侧先增后减,在两侧先减后增,分别计算,,,,,故选A.试题点睛:本题考查导数在闭区间上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属于中档题.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求函数的导数,分析导函数的零点与给定区间的关系,找到函数的极值点,比较几个极值点与函数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最大的就是函数最大值,最小的就是函数的最小值.8. 设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若成等比数列,则()A. 8B.C. 1D.【答案】D【解析】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即,解得:,故选D.试题点睛:本题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等比中项的概念,是中档题.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利用方程思想,根据已知量,求出未知量,本题可将各项表示为首项与公差的形式,利用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结合等比中项,建立方程,从而求解.9. 如图1所示,半径为1的半圆与等边三角形夹在两平行线之间,,与半圆相交于两点,与三角形两边相交于两点.设弧的长为,,若从平行移动到,则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答案】D【解析】当x=0时,;当x=π时,此时;当时,,三角形OFG为正三角形,此时,在正三角形△AED中,AE=ED=DA=1,∴y=EB+BC+CD=AB+BC+CA−(AE+AD)=.如图。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诊模拟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日照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幽辟的小路上,只见两旁梧桐树枝桠斜出,一树树的花朵,像是① 。
一阵风吹过,飘浮在湿润空气中的梧桐花香便四处弥散,沁人心脾。
置身花香之中,一种乡愁油然而生。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梧桐树,像一位安详慈爱的老母亲。
每年呢喃的紫燕从南方将春天衔来,别的树都(竞/竞)相开花发芽,(焕发/散发)出勃勃生机。
可是,梧桐树却不动声色,单等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凋谢了,它才发出嫩芽,绽放出一树浓郁的紫,②,引来无数蜜蜂和蝴蝶流连嘻戏其间,给花艳景明的季节凭添了些许风韵。
当落霞在天空渐渐(消逝/消失),一树繁花在微风中摇曳,暗香伴着袅袅的炊烟浮动在小小的庭院里。
(1)文中划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幽辟沁人心脾B . 呢喃油然而生C . 凋谢流连嘻戏D . 凭添安详慈爱(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竟散发消逝B . 竟焕发消失C . 竞散发消失D . 竞焕发消逝(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①小金钟挂在树枝上②散发出阵阵香气B . ①小金钟挂在树枝上②阵阵香气散发开来C . ①挂在树枝上的小金钟②散发出阵阵香气D . ①挂在树枝上的小金钟②阵阵香气散发开来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安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
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
2021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著名作家二月河(凌解放)家的凌氏,二百年来以“崇文·慎思·克俭·厚德”为家训。
其故乡凌家大院高屋华堂,危檐曲廊,既有名门望族的宏伟气势,又有书香门第的古雅淡泊,布设之美,建筑之精,非同一般,处处体现家风族训,承载人文风流。
【乙】凌氏先祖讲究“地势之聚,文运兴盛,”建筑大院时设计成“福”“喜”两个院,均按汉字繁体笔画布局,上下两层,下面是砖券窑洞,洞上建房,属晋中山区民居式样,院里精致雅观的挑檐牌楼,精益求精的影壁花墙,美观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图案、挑角护脊等,无一不是工艺珍品。
【丙】举头可见“退一步想”“夫然后行”等体现家训的刻字匾额,两院又互联相通,与周围地形构成一个墨水瓶,寓意凌家要出圣手巨擘。
这番设计,足显凌家先祖重文厚德荫庇后人的良苦用心。
凌氏一门果然显赫,有晋冀鲁豫边区督学、研究员、教授、高工、市文化局长、博物馆长、海内外著名作家等数十人,精英荟萃,群星闪耀。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名门望族B . 精致C . 精益求精D . 荫庇(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巴彦淖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
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
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史学研究的先驱兰克认为:没有一种完整而精确的治理国家的知识,就没有政治,而这种知识必须建立在对过去时代所发生事情的了解之上;历史研究的重点必须是政治史,包括一个共同体有无能力造就复杂且稳定的政治组织,形成能够让大多数人服膺的政治文化等。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史叙事的重心就在于正确叙述中国的政治文明与政治实践,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培育人民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
正本清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中国历史叙事的重建问题。
文化方面,中华文明具有“以人为本”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责任伦理”。
每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共同体,而非基于个人主义,单纯以利害关系与人相结合。
正是因为认识到个体与一个广阔的共同体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于是便产生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之感,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其根本动力也正在于此。
故此,作为政治与文化共同体的中国才能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并在近代变局之下得以生存与发展。
经济方面,中国传统社会复杂的政治组织离不开已有数千年之久的小农经济。
自汉代起,中国就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连接全国各地的经济网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形成涵盖面极广的儒家文明圈。
这一全国相互依赖的经济网络,即使在国家分裂时,还能发挥经济一体的功能。
中国常常分裂,然而分久必合,就是因经济上的互依创造了促成国家复合的契机。
因此,历代贤人都十分注意中国的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将其视为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基础。
制度方面,国家在中国从来被视为一个伦理性的实体,对家庭负责与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是一致的,因而在政治实践层面重视将德治礼治、法治有机结合。
第 1 页 共 10 页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 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 3.考生在答题纸上要按要求答卷,必须在答题纸上各 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士人情怀及其文化内涵 士人是存续于东方民族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深刻影响东方人类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数千年的一个社会阶层。中国古代的士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第 2 页 共 10 页
统文化情结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介于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有统御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一方面,他们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盛行于中国社会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要筛选、要提炼的,就是这个群体中的精英。 中国士人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尚的人文情结,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升华的同时,也在激励和塑造着新的士人群体自身诞生成长,使这种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不断地得到完善。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奠定了中国士人文化的丰富内涵,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这种文化传统,渲染了这种文化气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其内涵以及表现方式总是不能脱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这些传统的道德追求。 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将士人品德归纳为: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加 第 3 页 共 10 页
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二是乐于助人,以仁爱为出发点的人;三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四是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五是品行端正的人。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便是中国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太史公所言“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与君子理论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如出一辙。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其本意就是有道德的人,在孔子的设计中,君子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成为君子的人经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其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加强自我修养和智慧聚于一身”。君子理论认为: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司马迁所强调的“乐于助人,以仁爱为出发点的人”,也正是这种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君子理论认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也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所强调的“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在儒家看来,时政黑暗、社会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政者的人格卑污。所以,孔子提出了道德性的君子论,以救时弊。士人道德所强调的品行端正的人,也正是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都是在加强自身修养。“吾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并由此改善政治、治理国家。只要这样的士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 由来已久的“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士人情怀高远的志向和优良的传统。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第 4 页 共 10 页
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北宋时期,士大夫范仲淹在他的千古名作《岳阳楼记》里继承了这种“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士人情怀。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士人情怀既是一种修身的气节,也是一种齐家的坐标,又是一种治国的境界,更是一种平天下向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人是介于统治者与贫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 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B.中国古代的士人,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统文化情节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是人类进 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C.士人情怀是高尚的人文情结,中国士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是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士 人情怀的内涵以及表现方式体现在对一些传统道德的追求上。 D.太史公在《报任安书》归纳的士人品德的五个方面被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五品是中国 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士人情怀,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低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 第 5 页 共 10 页
不断地得到完善,在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汇中,不断得到体现,被继承,被弘扬。 B.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 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等,其实就是中国士人阶层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道德追求。 C.因为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 历史事件中适时适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儒家的文化传统。 D.孔子、司马迁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士人应该是有道德的人,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 子的设计中,后天的努力可以让人成为君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人关注社会、政治与民众,他们既可以管理民众,也可执械保家卫国,通过这些来 检验自身的道德行为,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是依照一个既定的不可改变的传统模式来规划自己的一生。 B.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只要这样的士人 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 C.以天下为己任,这种中国士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士大夫范仲淹的千古名作《岳阳楼 第 6 页 共 10 页
记》里得以继承。“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影响至今。 D.传统价值观所提倡的好学审势、诚信厚仁、持节重义、改过知耻、奉公正直、是士人 五品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的表现,与民族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核心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曾,河南洛阳人也。父言忠,乾封中为侍御史。时朝廷有事辽东,言忠奉使往支军粮。及还,高宗问以军事,言忠画其山川地势,及陈辽东可平之状,高宗大悦。又问诸将优劣,言忠曰:“李绩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高侃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绩者。”高宗深然之。累转吏部员外郎。坐事左迁邵州司马,卒。 曾少知名。景云中,为吏部员外郎。玄宗在东宫,盛择宫僚,拜曾为太子舍人。时太子频..遣使访召女乐,命宫臣就率更署阅乐,多奏女妓。曾启谏曰: 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黩(xiè dǔ),无豫其间。昔鲁用孔子,第 7 页 共 10 页
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良以妇人为乐,蛊惑丧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而渴贤之美,未被于民心;好妓之声,或闻于人听。伏愿下教令,发德音,屏倡优,敦《雅》、《颂》,率更女乐,并令禁断,..诸使采召,一切皆停。则朝野内外,皆知殿下放郑远佞,辉光日新,凡在含生,孰不欣戴。 .. 太子手令答曰:“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俄特授曾中书舍人。曾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 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曾又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曹司名,又与曾父音同字别,于礼无嫌,曾乃就职。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玄宗念旧,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吏,入拜光禄少卿,迁礼部侍郎。十五年卒。 ——《旧唐书?文苑中?贾曾传》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 之/所言雅符本意/ 第 8 页 共 10 页
B.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 /所言雅符本意/ C.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 之所言/雅符本意/ D.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 之所言/雅符本意/ 5.下列对原文加点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 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放郑,《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