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炼钢的配料计算,装料方法及操作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44
电弧炉冶炼、浇注工艺技术操作规程I 10t电弧炉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原材料一、钢铁料1、使用的钢铁料应符合公司GTB435 -2001《炼钢用废钢铁技术条件》和CTB405-2000《炼钢用生铁技术条件》。
2、返回料及分厂的浇口、余水(耐火材料必须清理干净)必须标明钢号或代号、分类堆放,不是混乱,混杂不清者,禁止使用。
3、废钢中不得有爆炸物,密闭容器,有色金属,炉渣等。
第二次进料废钢潮湿者不得入炉。
4、原料钢、车屑,自用锭,必须注明炉号,并有可靠成份分析结果,方可使用。
5、返回钢及废钢原则上不超过2.5吨,最长尺寸不超过0.6m,宽不超过0.5 m,高不超过0.4m。
二、合金材料1、各合金材料及代表材料按国标、部标或公司技术通知组织验收。
2、各种合金必须按品种,成份堆放,每批合金应有成份单,并挂牌,外形及断面相似的合金不得相信堆放,严禁混杂。
3、合金块度20—150 ㎜。
4、铁合金应保持干燥,不露天堆放,除进炉冷装外必须烘干或烘红。
5、合金必须有专用烘灶,不得混装,专用灶必须挂牌,标明合金名称及主要成份,上灶时间。
6、合金送料员按照电炉要求进行过磅后,再送电炉复磅。
7、出钢后半小时内必须收回炉前剩余合金,进入原合金灶烘烤或归于同种合金存放点。
三、造渣材料、氧化材料、脱氧材料1、石灰(1)化学成分:CaO≥88%,SiO2≤5%, S≤0.20%,P≤0.05%,MgO≤3%。
(2)使用石灰水份≤0.50%,块度30—100 ㎜,粉末及夹渣不得使用。
2、萤石(1)化学成份:CaF2≥85%, SiO2≤14.3%,S≤0.15%.(2)使用前水份≤0.10%,块度10—60 ㎜,应清洁干净。
3、白泡石(1)化学成份:SiO2≥80%,Al2O3≤18%。
(2)使用前水份≤0.30%,块度20—50 ㎜,应清洁干净,不能有粉末。
4、耐火砖块水份≤0.30%,块度≤50 ㎜。
5、铁矿(1)化学成份:Fe≥56%,SiO2≤12%,P≤0.10%, S≤0.10%。
电炉炼钢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电炉炼钢是一种利用电能将原生铁水或钢铁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行冶炼的工艺技术。
下面是一份电炉炼钢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一、安全操作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安全鞋、护目镜等。
2.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 熔炉操作前,必须检查电源线路和电气设备是否正常。
二、炉前准备1. 将电炉炉前和炉内清理干净,移除残留物和杂质。
2. 将炉料按炼钢配方要求准备好,如废钢、生铁、合金等。
3. 检查吊机和钢包的状态,确保吊装安全。
三、炉料装入1. 使用吊机将预先准备好的炉料依次装入电炉。
2. 在装入过程中,要注意均匀分布炉料,避免炉内上下不同温度区域的产生。
四、加热过程1. 打开电炉电源,调节电压和功率,控制加热速度。
2. 监测炉内温度,根据炉料情况适时调整加热参数。
3. 确保加热过程中炉料能充分融化,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五、冶炼过程1. 在炉料融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加入调温剂、脱硫剂等。
2. 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使炉料冶炼达到理想状态。
3. 根据需要,进行合金调整,如加入锰、铬、钒等元素。
六、出钢操作1. 钢料冶炼完毕后,停止加热,关闭电源,将电炉内压力降至常压。
2. 采用吊机将电炉钢水倒入钢包中,注意均匀倒入,防止喷溅。
3. 保持钢包温度,进行后续加工和浇铸操作。
七、炉后清理1. 关闭电炉主电源,断开电源线路。
2. 清理炉前、炉后区域,移除炉渣和废物,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3. 检查电炉设备和配件的状态,进行维修和保养。
以上是一份电炉炼钢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对于电炉炼钢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控制加热参数和冶炼过程中加入合适的冶炼剂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具体生产情况和炼钢配方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炼钢工艺技术的顺利进行。
碱性电弧炉炼钢常识一、电弧炉耐火材料和炉衬:耐火材料是所有工业用炉不可缺少的材料,冶金工业用量占耐材生产量的70%左右。
但目前尚无一种耐火材料的性能能够完全满足使用的要求,即使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能也不同。
为了合理使用耐火材料,必须了解它的`性能和工作条件。
(一)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1、耐火度、热稳定性、抗渣性、体积稳定性、荷重软化温度、体积密度、真比重、显气孔率、真气孔率、常温耐压强度等,除上述指标外,还有导热性、导电性、可塑性、透气性和吸水率等重要指标。
另外,外观检验一般制品的尺寸公差不得超过3%(二)耐火材料的分类:按耐火度分普通耐火材料、(1580--1770℃)高级(1770---2000℃)、特级(2000---3000℃)、超特级(3000℃以上)。
按化学性质分:酸性耐火材料:石英(硅石)、硅砖;半酸性:半硅砖;中性:铬砖、粘土砖、高铝砖、粘土质耐火泥。
碱性耐火材料:镁砖、铬镁砖、铝镁砖、白云石砖、镁砂、白云石及镁质耐火泥。
二、电炉用耐火材料(一)对耐火材料的一般要求:高耐火度(电弧温度4000---6000℃)炼钢温度(1500—1750℃)、高荷重软化温度、热稳定性良好(温度1600下降至900℃以下)、高耐压强度、低导热性(导热系数小)。
气孔率小、密实度高等。
如果密实度低,可能气孔率要高,危害很大。
气孔率高不但强度达不到,而且膨胀系数大,热稳定性变差。
(二)常用耐火材料:1、镁砂:镁砂是砌筑碱性电弧炉炉衬的主要材料之一,可用来打结炉底、炉坡,可制成镁砂砖,同时又是补炉的主要材料。
耐火度2000℃以上,具有较高的抵抗碱性炉渣的能力,热稳定性差、导热系数大、主要成分为氧化镁87%,二氧化硅小于4%,氧化钙小于5%。
二氧化硅高、降低耐火度,氧化钙高则易水解粉化。
2、白云石:砌筑酸性电弧炉炉衬的主要耐火材料,由白云石矿(Mg·Ca(CO3)2)]高温培烧而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镁与氧化钙,氧化镁大于35%、氧化钙52--58%,氧化铁加氧化铝2---3%二氧化硅0·8%,耐火度2000℃以上,具有抗渣力强、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易吸水粉化。
电炉炼钢原理及工艺
电炉炼钢原理及工艺是现代钢铁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电炉是一种以电能为热源,通过电流通过炉料生成炉内高温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炉料,使炉料内部产生电阻加热,在高温下将炉料熔化成为钢水,再进一步进行冶炼和处理得到所需的合金钢。
电炉炼钢的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合的生铁、废钢等作为原料,需要根据要求的钢种和质量进行调配和预处理。
2. 炉料装入:将准备好的原料装入电炉中,根据需要添加石灰、生石灰等辅助熔剂,以调节炉温和炉料成分。
3. 炉衬加热:通过电极将电能输入到炉衬中,形成电阻加热,在高温下将炉衬加热到一定温度,保证炉料顺利熔化。
4. 炉料熔化:炉料在高温下逐渐熔化,原料中的铁水和废钢中的钢水混合在一起,并通过搅拌和吹氧等方式进行冶炼和处理,以达到所需钢种的成分和纯净度。
5. 渣化处理:在炼钢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物和杂质通过吹氧等方式与炉底的炉渣反应,形成浮渣并排出炉外。
6. 钢水处理:根据需要进行脱氧、合金化等处理,以调整钢液的成分和性能。
7. 出钢:达到要求后,将炉内的钢水倾倒到包铸机或连铸机中进行连铸或铸锭。
8. 后续处理:根据需要对钢水的温度、成分、物理性能等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处理,以获得可供应市场的成品钢材。
总之,电炉炼钢是一种使用电能为热源的钢铁生产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电阻加热炉料达到高温,将炉料熔化成钢水,再经过冶炼和处理得到所需的合金钢。
根据具体工艺要求,通过合理选料、调配、预处理、炉衬加热、炉料熔化、渣化处理、钢水处理等一系列步骤,最终获得合格的钢材产品。
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详细
电弧炉炼钢是一种常用的炼钢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原料,包括废钢、铁水、铁矿石等。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辅助材料,如石灰石、石灰、白云石等。
2. 装料:首先将炼钢炉清洁干净,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废钢和其他原料装入炉中。
3. 点火预热:点火后,将电弧引到炉内开始预热。
预热是为了提高炉内温度,加速原料的熔化。
4. 进行炼钢:当炉内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注入适量的铁水。
同时,根据需要加入一定数量的辅助冶炼剂(如石灰石、石灰或白云石),来调节炉内温度和炉渣成分。
5. 进行冶炼反应:在电弧的高温下,原料中的铁和其他杂质与炉内的氧气发生反应,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燃烧反应。
冶炼过程中,不断产生炉渣,将不需要的杂质从炉内排出。
6. 合金加入:根据需要,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向炉中加入合金元素,以调整钢水的成分和性能。
7. 温度控制:在整个炼钢过程中,要控制炉内的温度,使其符合冶炼的需要。
通常通过调整电弧电流、气流等方式进行控制。
8. 出钢:当钢水达到所需的成分和温度时,打开铸钢包或倾吊
炉门,将钢水倒入铸钢模具中进行凝固和冷却。
9. 钢的后续处理:将凝固的钢坯进行淬火、轧制等加工工艺,以得到所需的钢材产品。
总之,电弧炉炼钢是通过电弧的高温和熔融反应,将废钢和其他原料转化为符合要求的钢水的过程。
工艺流程中包括装料、点火预热、炼钢、冶炼反应、合金加入、温度控制、出钢等步骤。
电炉炼钢工艺流程图电炉炼钢工艺流程图炼钢是将生铁或钢锭进行冶炼、精炼等工艺处理,得到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钢材。
电炉炼钢是一种重要的炼钢方法,通过电炉加热、加电、炼煤等步骤,将原料转化为高质量的钢材。
下面是一份电炉炼钢工艺流程图。
1. 原料准备首先,准备所需的原料,包括生铁、废钢、合金等。
原料储存在仓库中,按照配比要求称量,并清洁表面杂质。
2. 入炉操作将配制好的原料通过传送装置送入电炉内。
根据炉型的不同,可以使用人工或机械设备进行入炉操作。
3. 加电加热炉内原料投放完毕后,通过电源给电炉供电,使炉膛内产生高温。
电炉加热可分为两个阶段:预加热和高温炉的加热。
首先,通过预加热,使炉内达到适宜的温度,然后再进行高温炉的加热。
4. 氧化还原当炉温达到规定温度后,向炉内喷入氧化剂,如氧气和炼煤炉煤粉。
氧气与炼煤炉煤粉反应产生大量热量,进一步提高炉膛温度。
同时,氧化剂氧化了原料中的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杂质,将杂质从炉渣中移除。
5. 调合合金在进行氧化还原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向炉内添加合金。
合金的种类和比例根据钢种要求决定。
合金的添加可以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6. 炼钢炼钢是电炉炼钢的核心步骤。
在炉温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合适的冶炼时间和冶炼工艺,使原料中的杂质在炉渣中脱除。
炼钢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温度、搅拌炉料等操作,保证钢材的质量。
7. 出炉炼钢完成后,根据需要,将钢水倾注到出钢包中。
出钢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钢水的温度控制,以避免钢材质量的下降。
8. 出钢包处理将钢水从电炉铸钢包中倒入连铸机进行连铸。
在连铸机上,通过冷却器和模具,将钢水凝固成铸坯或板坯。
出钢包处理还包括对铸坯进行切割、打磨等操作。
9. 检验质量对炼制好的钢材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定、尺寸检查等。
通过质量检验,保证钢材的合格率。
10. 成品储存合格的钢材经过质量检验后,将其储存放置于仓库中,待发货或用于下一步加工。
【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电炉炼钢的配料计算,装料方法及操作,电炉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的任务及其操作,出钢操作等。
电炉炼钢,主要是指电弧炉炼钢,是目前国内外生产特殊钢的主要方法。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电炉钢是电弧炉生产的,还有少量电炉钢是由感应炉、电渣炉等生产的。通常所说的电弧炉,是指碱性电弧炉。
电弧炉主要是利用电极与炉料之间放电产生电弧发出的热量来炼钢。其优点是:(1)热效率高,废气带走的热量相对较少,其热效率可达65%以上。
(2)温度高,电弧区温度高达3000℃以上,可以快速熔化各种炉料。 (3)温度容易调整和控制,可以满足冶炼不同钢种的要求。 (4)炉内气氛可以控制,可去磷、硫,还可脱氧。 (5)设备简单,占地少,投资省。 第一节 冶炼方法的分类 根据炉料的入炉状态分,有热装和冷装两种。热装没有熔化期,冶炼时间短,生产率高,但需转炉或其他形式的混铁炉配合;冷装主要使用固体钢铁料或海绵铁等。根据冶炼过程中的造渣次数分,有单渣法和双渣法。根据冶炼过程中用氧与不用氧来分,有氧化法和不氧化法。氧化法多采用双渣冶炼,但也有采用单渣冶炼的,如电炉钢的快速冶炼,而不氧化法均采用单渣冶炼。此外,还有返回吹氧法。根据氧化期供氧方式的不同,有矿石氧化法、氧气氧化法和矿、氧综合氧化法及氩氧混吹法。
冶炼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炉料的组成以及对成品钢的质量要求,下面我们扼要介绍几种冶炼方法: (1)氧化法。氧化法冶炼的特点是有氧化期,在冶炼过程中采用氧化剂用来氧化钢液中的Si、Mn、P等超规格的元素及其他杂质。因此,该法虽是采用粗料却能冶炼出高级优质钢,所以应用极为广泛。缺点是冶炼时间长,易氧化元素烧损大。
(2)不氧化法。不氧化法冶炼的特点是没有氧化期,一般全用精料,如本钢种或类似本钢种返回废钢以及软钢等,要求磷及其他杂质含量越低越好,配入的合金元素含量应进入或接近于成品钢规格的中限或下限。不氧化法冶炼可回收大量贵重合金元素和缩短冶炼时间。在缺少本钢种或类似本钢种返回废钢时,炉料中可配入铁合金,这种冶炼方法又叫做装入法,用“入”字表示,多用于冶炼高合金钢等钢种上。
不氧化法冶炼如果不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相配合,则成品钢中的氢、氮含量容易偏高。为了消除这种缺点,从而出现了返回吹氧法。
(3)返回吹氧法。返回吹氧法简称返吹法,用“返”字表示。该法主要使用返回废钢并在冶炼过程中用氧气进行稍许的氧化沸腾,既可有利于回收贵重的合金元素,又能降低钢中氢、氮及其他杂质的含量。因此,该法多用于冶炼铬镍钨或铬镍不锈钢等钢种。
(4)氩氧混吹法。炉料全熔后,按比例将混合好的氩、氧气体从炉门或从炉底吹入,即相当于一台电炉又带一台AOD精炼炉。该法主要用于不锈钢的冶炼上,特点是铬的回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灵活简便,且钢的质量好。 第二节 配 料 配料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冶炼的顺利进行。科学的配料既要准确,又要合理地使用钢铁料,同时还要确保缩短冶炼时间、节约合金材料并降低金属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
一、对配料的基本要求 1.准确配料 一般是根据冶炼的钢种、设备条件、现有的原材料和不同的冶炼方法进行配料。配料的准确性包括炉料重量及配料成分两个方面。配料重量不准,容易导致冶炼过程化学成分控制不当或造成钢锭缺支短尺废品,也可能出现过量的注余增加消耗。炉料化学成分配得不准,会给冶炼操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时将使冶炼无法进行。以氧化法冶炼为例,如配碳量过高,会增加矿石用量或延长用氧时间;配碳量过低,熔清后势必进行增碳;配入不氧化元素的含量如果高于冶炼钢种的规格,需加入其他金属料撤掉多余的含量或进行改钢处理,既延长了冶炼时间,降低了炉衬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又影响钢的质量,如果配得过高而又无其他钢种可更改时,只有终止冶炼。为了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配料前掌握有关钢铁料及铁合金的化学成分是十分必要的。
实际上,影响配料准确性的因素较多,除与计划、计算及计量有关外,还与收得率、炉体情况、钢铁料及铁合金的科学管理、装料工和炼钢工的操作水平等有关。
2.钢铁料的使用原则 钢铁料的使用原则主要应考虑冶炼方法、装料方法、钢种的化学成分以及产品对质量的要求等。根据冶炼方法的不同特点使用钢铁料,钢铁料的化学成分必须符合冶炼钢种的需要。氧化法有较好的脱磷、去气、除夹杂的能力,应多使用普通的粗料;返吹法和不氧化法因脱磷、去气、除夹杂能力不强,但能回收贵重的合金元素,所以应尽量使用优质的返回精料。由于对轴承钢、曲轴钢以及高标准的结构钢等的质量与使用性能要求较高,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冶炼,最好多用一些精料。
此外,在配料时,还应预先掌握钢铁料的块度和单位体积重量。一般炉料中应配入大块料30%~40%、中块料40%~50%、小块料或轻薄铁15%~25%。当然,料源不好或采用炉外精炼时,轻薄杂铁也可多配。人工装料时,钢铁料的块度及重量必须与炉门的尺寸和人力相适应,轻薄料也不宜过多,以免延长装料时间。炉顶机械装料时,由于采用机械设备且能充分利用熔炼室空间,可使用较大的重料及较多的轻薄料。
二、配料计算公式 1.炉料成分的配定原则 配料过程中,炉料化学成分的配定主要考虑钢种规格成分、冶炼方法、元素特性及工艺的具体要求等。具体为:
(1)碳的配定。炉料中碳的配定主要考虑钢种规格成分、熔化期碳的烧损及氧化期的脱碳量,还应考虑还原期补加合金和造渣制度对钢液的增碳。熔化期碳元素的烧损与助熔方式有关,可根据实际生产的具体条件,总结固有规律,一般波动在0.60%左右。氧化期的脱碳量应根据工艺的具体要求而定,对于新炉时的第一炉,脱碳量应大于0.40%。不氧化法碳的配定应保证全熔碳位于钢种规格要求的下限附近。 (2)硅的配定。在一般情况下,氧化法冶炼钢铁料的硅主要是由生铁和废钢带入,全熔后的硅不应大于0.30%,以免延缓熔池的沸腾时间。返吹法冶炼为了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根据工艺要求可配入硅废钢或硅铁,但也不宜超过1.0%以上,对于特殊情况也可不配。
(3)锰的配定。用氧化法冶炼的钢种,如锰的规格含量较高,配料时一般不予以考虑;如锰的规格含量较低,配料时应严格控制,尽量避免炼钢工进行脱锰操作。对于一些用途重要的钢种,为了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能够充分上浮,熔清后钢液中的锰含量不应低于0.20%,但也不宜过高,以免影响熔池的沸腾及脱磷。由于不氧化法或返吹法冶炼脱锰操作困难,因此配锰量不得超过钢种规格的中限。高速钢中锰影响钢的晶粒度,配入量应越低越好。
(4)铬的配定。用氧化法冶炼的钢种,钢中的铬含量应尽可能的低。冶炼高铬钢时,配铬量不氧化法按出钢量的中下限控制,返吹法则低于下限。
(5)镍、钼元素的配定。钢中镍、钼含量较高时,镍、钼含量按钢种规格的中下限配入,并同炉料一起装炉。冶炼无镍钢时,钢铁料中的镍含量应低于该钢种规定的残余成分。高速钢中的镍对硬度有害无利,因此要求残余含量越低越好。
(6)钨的配定。钨是弱还原剂,在钢的冶炼过程中,因用氧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损失。矿石法冶炼,任何钢种均不人为配钨,且要求残余钨越低越好。不氧化法和返吹法冶炼时,应按钢种规格含量的中下限配入,并同炉料一起装炉。许多钨钢中的钼在成分上可代替部分钨,配料过程中应严加注意。
(7)刷锅钢种炉料成分的配定原则。在电炉炼钢车间,在冶炼含Cr、Ni、M0、W或Mn 等高合金钢结束后,接着需冶炼l~2炉含同种元素含量相应较低的合金钢,对上一炉使用的炉衬和钢包进行清洗,这样的钢种被称为刷锅钢种。刷锅钢种如采用返吹法冶炼,被刷元素的含量应低于该钢种规格下限的0.20%~0.50%;如用氧化法冶炼,被刷元素的含量还要低一些。另外,出钢温度越高的钢种,被刷元素的含量应配得越低。
(8)磷、硫的配定。除磷、硫钢外,一般钢中的磷、硫含量均是配得越低越好,但顾及钢铁料的实际情况,在配料过程中,磷、硫含量的配定小于工艺或规程要求所允许的值即可。
(9)铝、钛的配定。在电炉钢冶炼中,除镍基合金外,铝、钛元素的烧损均较大,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冶炼,一般都不人为配入。
(10)铜的配定。在钢的冶炼过程中,铜无法去除,且钢中的铜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存在着选择性的氧化,影响钢的热加工质量,因此一般钢中的铜含量应配得越低越好,而铜钢中的铜多随用随加。
2.配料计算公式 出钢量 出钢量=产量+汤道量+中注管钢量+注余量 产量=标准钢锭(钢坯)单重×支数×相对密度系数 汤道量=标准汤道单重×根数×相对密度系数 中注管钢量=标准中注管单重×根数×相对密度系数 注余量是浇注帽口充填后的剩余钢水量,一般为出钢量的0.5%~l.5%。对于容量小、浇注盘数多、生产小锭时,取上限值;反之取下限值。
配料过程中,不可不考虑钢的相对密度系数。 装入量 炉料综合收得率是根据炉料中杂质和元素烧损的总量而确定的,烧损越大,配比越高,综合收得率越低。
炉料综合收得率=∑各种钢铁料配料比×各种钢铁料收得率+∑各种铁合金加入比例×各种铁合金收得率
钢铁料的收得率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钢铁料的收得率按98%考虑,主要包括返回废钢、软钢、平钢、洗炉钢、锻头、生铁以及中间合余料等,这级钢铁料表面无锈或少锈。
二级钢铁料的收得率按94%考虑,主要包括低质钢、铁路建筑废器材、弹簧钢、车轮等。 三级钢铁料的收得率波动较大,一般按85%~90%考虑,主要包括轻薄杂铁、链板、渣钢铁等,这级钢铁料表面锈蚀严重,灰尘杂质较多。
对于新炉衬(第一炉),因镁质耐火材料吸附铁的能力较强,钢铁料的收得率更低,一般还需多配装入量的l%左右。
配料量 配料量=装入量—铁合金总补加量—矿石进铁量 矿石进铁量=矿石加入量×矿石含铁量×铁的收得率 矿石的加入量一般按出钢量的4%算,如果铁合金的总补加量较大,需在出钢量中扣除铁合金的总补加量,然后再计算矿石进铁量。矿石中的铁含量约为50%~60%,铁的收得率按80%考虑,非氧化法冶炼因不用矿石,故无此项。
各种材料配料量 各种材料配料量=配料量×各种材料配料比 三、配料计算举例 例1 用矿石氧化法冶炼38CrMoAl钢,浇注一盘3.2t钢锭6支,每根汤道重20kg,中注管钢重l20kg,注余重l50kg,其他已知条件如下:
炉中残余锰量为0.10%,残余铬量为0.15%,残余钼量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