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设计法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87
?原料药合成过程控制技术?单元教材——工艺条件优化的试验设计方法——均匀设计法1均匀设计法的应用范围及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当遇到因素数和水平数较多,尤其是水平数大于5的试验时,正交设计法已不适用,而宜采用均匀设计法。
均匀设计法是指单纯从均匀性出发的试验设计方法,即不考虑“整齐可比〞性,而让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地“均匀分散〞,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试验点的数量。
在因素数和水平数相同的情况下,均匀设计法的试验次数等于水平数,较正交试验设计法大大地减少了。
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试验数据,方便、准确、快速地求得定量的回归方程式,便于分析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定量地预报优化条件及优化结果的区间估计。
2均匀表均匀设计需要利用现成的均匀表,均匀设计表用U n〔t q〕表示,以U5〔54〕为例,见表1为均匀表,见表2为与之配套的使用表。
表1 U5〔54〕表表2 U5〔54〕的使用表表1U5〔54〕所示的均匀表由五行四列组成,是一个四因素五水平的均匀表。
其中U表示均匀表,下标的5表示试验次数即行数,括号内的5表示因素的水平数;指数“4〞代表因素数,也表示最多可供选择的列数。
配套的使用表见表2的含义是:如果一个试验按U5〔54〕表安排试验,考察2因素时,选取1,2列安排试验;考察3因素时,选取1,2,4列安排试验;考察4因素时,选取1,2,3,4列安排试验。
最多也只能考察4个因素。
3均匀试验设计的步骤均匀试验设计的步骤与正交设计类似,一般包括:①找出制表因子,确定水平数;②选取适宜的均匀表;③制定试验方案;④进行试验并记录结果;⑤试验结果分析。
下面举例说明均匀试验设计的应用。
实例用均匀设计法进行阿魏酸合成条件考察研究人员对常用中药川芎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考察。
根据文献调研及初步预试验结果,确定考察的因素及其范围如下:A:香兰醛与丙二酸mol比~B:吡啶量10~28 mlC:反响时间~h具体试验设计方法如下:第一步:找出制表因子,确定水平数本例中,影响因素A、B、C在本例中,故不需再找。
均匀设计方法简介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须做试验,以获得予期目的: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或质量,合成出某化合物等等。
怎样做试验,是大有学问的。
本世纪30年代,费歇(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使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今天,试验设计理论更完善,试验设计应用更广泛。
本节着重介绍均匀设计方法。
一、试验设计对于一项试验,例如用微波加热法通过离子交换制备Cu13X分子筛。
我们可以13X分子筛、CuCl2为原料来制备,为寻找最佳条件,应如何设计这个试验呢?若我们已确定了微波加热功率(A)、交换时间(B)、交换液摩尔浓度(C)为三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取五个不同值(即水平:A1,…,A5,B1,…,B5,C1,…,C5)。
有两种方法最易想到:1.全面试验:将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做同样数目的试验。
对上述示例,不计重复试验,共需做5×5×5=125次试验。
2.多次单因素试验:依次考查各因素(考查某因素时,其它因素固定)取最佳值。
容易知道,对上示例(不计重复试验)共需做3×5=15次试验。
该法在工程和科学试验中常被人们采用,可当考查的因素间有交互作用时,该法所得结论一般不真。
3.正交设计法:利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
本世纪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使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7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广泛开展正交设计的研究、应用,取得了大批成果。
该法是目前最流行,效果相当好的方法。
正交表记为:L n(q m),这里“L”表示正交表,“n”表总共要做的试验次数,“q”表每个因素都有q个水平,“m”表该表有4列,最多可安排m个因素。
常用的二水平正交表为L4(23),L8(27),L16(215),L32(231);三水平正交表有L9(34),L27(313);四水平正交表L16(45)及五水平正交表L25(56)等。
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的比较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和正交设计(Orthogonal Design)是两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用于确定影响因素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最适合的因素水平。
下面将对这两种设计方法进行比较。
1.定义和原理:-均匀设计:均匀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旨在通过选择一系列设计点,在全区间内均匀覆盖因素水平的组合,从而得到最优的判别能力和推断效果。
-正交设计:正交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它通过将影响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组合,使得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得以均匀分布,从而有效地降低测量误差和背景干扰。
2.设计要素数量:-均匀设计:均匀设计要求设计点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通常需要更多的设计点来达到均匀覆盖的目的。
-正交设计:正交设计要求因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均匀分布的,因此设计所需的样本数量通常比均匀设计少。
3.因素水平组合:-均匀设计:均匀设计通过选择各个因素的水平组合来实现因素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包含更多的因素和水平数,但样本点之间的因素水平组合可能会重复。
-正交设计:正交设计通过选择各个因素水平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因素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保证不同因素之间的水平组合均匀分布,从而减少重复度。
4.探索和解释能力:-均匀设计:均匀设计具有较高的探索性能,因为它能够覆盖全区间的因素水平组合,可用于快速筛选和发现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正交设计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因为它能够有效地区分主要因素和交互作用,从而更加精确地解释因果关系。
5.应用场景:-均匀设计:均匀设计适用于对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多因素筛选和较小样本量的试验设计。
-正交设计:正交设计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优选、因素交互作用的分析、样本容量要求相对较高的试验设计。
总结来说,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是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均匀设计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多因素筛选等,而正交设计适用于因素优选和因素交互作用的分析。
均匀设计法名词解释
均匀设计法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它的设计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
该方法由方开泰教授和数学家王元在1978年共同提出,是数论方法中的“伪蒙特卡罗方法”的一个应用。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常常需要进行试验设计来探究不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试验设计的目的在于最小化试验次数和最大化试验信息的收集。
均匀设计法是一种有效的试验设计方法,它可以在试验点均匀散布的条件下,最小化试验次数,同时收集到足够的试验信息。
均匀设计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同时还可以均匀散布试验点,使试验结果更具代表性。
此外,均匀设计法还可以筛选关键因素,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试验结果。
在均匀设计法中,每个因素的水平都被均匀地分配到试验中的各个点。
这使得每个试验点的数据都能够提供关于该因素的信息,从而使得在较少的试验次数下获得足够的信息成为可能。
总的来说,均匀设计法是一种有效的试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较少的试验次数下收集到足够的试验信息,同时还可以提高试验效率并筛选关键因素。
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又称均匀设计试验法(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ation)),或空间填充设计,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
它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
它由方开泰教授和数学家王元在1978年共同提出,是数论方法中的“伪蒙特卡罗方法”的一个应用。
1简介所有的试验设计方法本质上都是在试验的范围内给出挑选代表性点的方法,方开泰、王元完成的“均匀试验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首次创立了均匀设计理论与方法,揭示了均匀设计与古典因子设计、近代最优设计、超饱和设计、组合设计深刻的内在联系,证明了均匀设计比上述传统试验设计具有更好的稳健性。
该项工作涉及数论、函数论、试验设计、随机优化、计算复杂性等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中国人创立的学派,并获得国际认可,已在国内外诸如航天、化工、制药、材料、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提出均匀设计是继60年代华罗庚教授倡导、普及的优选法和我国数理统计学者在国内普及推广的正交法之后,于70年代末应航天部第三研究院飞航导弹火控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其诸多影响因素的需要,由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方开泰教授和王元教授提出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
均匀设计是统计试验设计的方法之一,它与其它的许多试验设计方法,如正交设计、最优设计、旋转设计、稳健设计和贝叶斯设计等相辅相成。
我们知道,试验设计就是如何在试验域内最有效地选择试验点,通过试验得到响应的观测值,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求得达到最优响应值的试验条件。
因此,试验设计的目标,就是要用最少的试验取得关于系统的尽可能充分的信息。
均匀设计即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尤其对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
3原理分布理论均匀设计的数学原理是数论中的一致分布理论,此方法借鉴了“近似分析中的数论方法”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数论和多元统计相结合,是属于伪蒙特卡罗方法的范畴。
均匀设计的基本步骤
均匀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用于在有限次试验中寻找最佳的试验条件。
以下是均匀设计的基本步骤:
1.确定实验目的和响应变量: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确定要研究的响应变量,以便于确定实验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确定实验因素和水平:根据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选择对响应变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实验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为每个实验因素选择适当的水平。
3.制定均匀设计表:根据实验因素和水平的数量,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表进行实验。
均匀设计表是一种特殊的矩阵,用于安排实验并确保各因素水平在实验中均匀分布。
4.安排实验:根据均匀设计表,安排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
确保每个实验条件只被试验一次或多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收集数据: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各实验条件下的响应变量值。
6.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各因素与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7.优化条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优的实验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
这可能涉及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或重复试验。
8.验证和确认: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验证和确认,以证明其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9.总结和报告:整理实验过程和结果,编写详细的实验报告,总
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以上步骤是一个典型的均匀设计过程的基本流程。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均匀设计方法1均匀设计的特点化学化工实验多为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对此,以往的设计方法通常有全面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
全面实验法是让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有配合的机会,并且配合的次数一样多。
一般地全面实验的次数至少是各因素水平数的乘积。
该法的优点是可以分析出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结论较精确,但由于试验次数较多,在多因素多水平的情况下常常是不可想象的。
如5因素4水平的试验次数为45=1024次,而6因素5水平的试验次数为56=15625次,这在实际中很难做到。
正交实验法是在试验中使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排出最有代表性的试验,比较合理地节省试验次数,并能从仅做的少数试验中充分得到所需信息。
该法的优点是从方案设计到结果分析都完全表格化,试验具有均匀分散、整齐可比性,是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有效方法,因此被广泛应用。
但是有些试验,由于影响因素很多,每个因素变化范围大,水平也多,即使采用正交设计法,试验次数仍嫌太多。
对于要求时间紧和昂贵的科学试验,亦不允许安排太多的试验。
对于这种情况,继60年代华罗庚教授倡导、普及的优选法和我国数理统计学者在国内普及推广的正交法之后,于70年代末应航天部第三研究院飞航导弹火控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其诸多影响因素的需要,由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方开泰教授和王元教授提出了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是统计试验设计的方法之一,它与其它的许多试验设计方法,如正交设计、最优设计、旋转设计、稳健设计等相辅相成。
均匀设计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表来进行试验设计的,对于每一个均匀设计表都有一个使用表,可指导如何从均匀设计表中选用适当的列来安排试验。
每个表有一个代号U n(q s)或U*n(q s),其中U代表均匀设计;n表示试验次数;q 表示水平数;s表示该表最多可安排的因素数。
U的右上角加“*”和不加“*”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均匀设计表。
通常加“*”的均匀设计表有更好的均匀性,应优先应用。
例如U6*(64)表示要做6次试验,每个因素有6个水平,该表有4列,见表2-6。
u-type均匀设计摘要:1.U 型均匀设计的概念2.U 型均匀设计的应用领域3.U 型均匀设计的优点4.U 型均匀设计的实施步骤5.U 型均匀设计的案例分析正文:一、U 型均匀设计的概念U 型均匀设计,又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主要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
该设计方法源于日本,并在上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U 型均匀设计的应用领域U 型均匀设计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工程领域:如机械制造、建筑结构等;2.化学领域:如催化剂选择、聚合物制备等;3.医药领域:如药物筛选、药效评价等;4.环境领域:如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
三、U 型均匀设计的优点U 型均匀设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试验次数少:相较于其他实验设计方法,U 型均匀设计能够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2.节省资源:试验次数的减少意味着资源和成本的节省;3.容易实施:U 型均匀设计操作简单,容易实施,适用于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结果可靠:U 型均匀设计可以有效地评估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四、U 型均匀设计的实施步骤U 型均匀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试验目的:明确试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选择试验因素:确定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各因素的取值范围;3.设计试验方案:根据试验因素的取值范围,制定试验方案;4.实施试验: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5.分析试验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五、U 型均匀设计的案例分析以某化工厂催化剂筛选为例,该厂需要选择一种适合其生产工艺的催化剂,以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U 型均匀设计进行试验,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试验目的:提高生产效率;2.选择试验因素:催化剂种类、温度、压力;3.设计试验方案:选择4 种催化剂,分别在3 种温度和2 种压力下进行试验;4.实施试验: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记录各条件下的生产效率;5.分析试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最优的生产条件,并选用相应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