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第一学籍信息技术制作个人小名片
- 格式:pptx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7
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设置word 中页面的大小。
(2)熟练掌握文本框工具的使用,会修饰文本框,使其满足名片排版需要。
(3)学会配置图片,并根据需要调整图片,美化排版设计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课选用广东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上)第7课制作个人名片,主要学习利用word制作个人小名片,包括页面设置,文本框插入和修饰,图片插入和修饰内容。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知了word,本节课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word中的页面设置、文本框工具和图片插入以及调整在word中设置制作个人小名片。
五年级的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初期,个性意识有所显现,因此对于制作个人小名片介绍自我,表现自我有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本课知识量大,操作步骤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本框的插入和文本框的美化修饰,学会插入图片,配置图片。
教学难点:掌握文本框的大小调整,文本框的线条处理,内部颜色填充。
五、教学策略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节课设计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等。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为学生设计的学法为乐中学、学中乐、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个人照片。
七、教学过程。
《制作个人小名片》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应用word软件设计作品的第一节课,通过学习在word 中插入文本框,并能熟悉文本框的修饰方法,对后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
初次利用word来设计作品,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内容较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在教学中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本框的输入和修饰。
(2)掌握配置图片的方法。
(3)了解名片大小的设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个人名片,掌握文本框输入文字和修饰文本框的操作方法。
(2)通过制作个性化的个人名片,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制作个人小名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对学生创作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修饰文本框、配置图片。
难点:文本框修饰的技巧。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情景法、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评价交流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一些名片,去了解一些有关于名片的知识,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名片带到课堂上来。
教师:从网络上和教材中收集一些名片,制作一份幻灯片。
七、教学策略:本节以制作个人名片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策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自主探究,了解掌握在word插入文本框,修饰文本框以及对所插入图形进行设置。
在教学中,我抓住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通过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一个个目标“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评价能力。
小学生名片作文模板
大家好,我叫[你的名字],是一名小学生。
我喜欢画画、玩游戏和读故事书。
我特别喜欢动物,尤其喜欢猫和狗。
我喜欢跟朋友一起玩耍,也喜欢和家人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我希望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
如果你有空,也喜欢一起玩吗?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在学校,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音乐。
我喜欢数学,因为我觉得解决问题很有趣。
而音乐让我感到快乐,我喜欢唱歌和跟着音乐跳舞。
我也喜欢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和舞蹈表演。
我有一个很棒的家庭,爸爸妈妈常常陪我一起玩耍、学习和做家务。
我有一个很听话的弟弟/妹妹,我们经常一起分享玩具和吃零食。
我喜欢和家人一起度过周末,我们会一起去公园玩耍或者做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
在我空闲的时间,我喜欢画画。
我擅长画卡通人物和动物,我常常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我还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故事书,尤其是魔幻和冒险类的故事。
我希望可以和大家成为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
如果你也喜欢画画、读书或者玩游戏,那我们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谢谢大家!希望有机会和你们成为朋友。
小学生人物卡片制作
人物卡片制作方法:
需要工具:硬纸片、剪刀、胶水。
一、首先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剪下一个长方形。
二、将历史名人的事迹和名人名句写上。
三、再找出一张印有历史名人头像的报纸,沿着头像剪裁下来。
四、最后用胶水把剪裁好的卡片,这样人物名片就制作完成了。
人物卡片制作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首先在白纸上书写名片标题:小学生名片卡。
第二步,再在白纸中间画一个矩形。
第三步,接着在矩形内书写名片卡相关的文字内容。
第四步,然后在后面画上横线。
第五步,再在白纸空白的地方画上黄色背景。
第六步,最后画彩虹和书包铅笔的简笔画,装饰一下页面。
人物片卡就做好了。
人物贺卡制作方法:
主要材料:贺卡纸、彩纸
所需工具:剪刀、直尺、胶水、
制作步骤:
第1步:将两张贺卡纸都对折,然后挑其中一张,沿着中间对折
的'边线去展开剪裁
第2步:打开之后,将剪开的部分折叠成为立体的样子
第3步:用彩纸画好人物卡片
第4步:然后将人物卡片粘到立体的折叠位置就可以了,下面就可以在外面粘好前面准备的另外一张贺卡纸啦
第5步:这样就一个可爱的立体贺卡啦
第6步:很漂亮的人物卡片,不同剪裁长度的纸条可以形成有前有后的效果哟。
探索矣实我2021年第1、2期 教育信息技术小学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与应用---以《制作个人小名片》为例余永灿(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新小学,广东深圳518103)【摘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一,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能力是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学生与信息社会之间架设联通桥梁的重要举措。
文 章以《制作个人小名片》章节为例,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二维码”元素,将常规的名片设计成数字化名片,使学生体 验到利用数字化工具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进而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 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并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素养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引领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轨道。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一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现行信息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的一些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设计理念,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可以将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打造成为充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力的崭新的课堂。
―、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意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 施建议.[EB/0L]_( 2012-02-06 )•_cn/czyw/ jszx/tbjxzy/kb/kcbz/201203/t20120313-1107423. htm.[3] [5][8] [9]焦建利,周晓清.基于P a d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BA4C模型[J].理论探讨,2015,(01):9-17.[4] 变革型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EB/0L].(2016^14) .h u p://二维码;信息素养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7课制作个人小名片教案3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设置word 中页面的大小。
(2)熟练掌握文本框工具的使用,会修饰文本框,使其满足名片排版需要。
(3)学会配置图片,并根据需要调整图片,美化排版设计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课选用广东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上)第7课制作个人名片,主要学习利用word 制作个人小名片,包括页面设置,文本框插入和修饰,图片插入和修饰内容。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知了word,本节课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word中的页面设置、文本框工具和图片插入以及调整在word中设置制作个人小名片。
五年级的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初期,个性意识有所显现,因此对于制作个人小名片介绍自我,表现自我有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本课知识量大,操作步骤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本框的插入和文本框的美化修饰,学会插入图片,配置图片。
教学难点:掌握文本框的大小调整,文本框的线条处理,内部颜色填充。
五、教学策略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节课设计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等。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为学生设计的学法为乐中学、学中乐、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个人照片。
七、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制作个人小名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我们进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熟悉了文本框的修饰方法后,对后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利用WPS文字来设计作品的第一课,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
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PS文字中插入与修饰文本框的方法,会在WPS文字的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以及掌握配置图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完成个人小名片的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依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修饰文本框、配置图片;教学难点是:文本框修饰的技巧。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讲解演示—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等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1、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讲解演示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一边讲一边操作,而学生一边听一边动手操作。
3、任务驱动法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分组教学法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制作个人小名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在Word中编辑和修饰文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为自己设计一张个性化小名片,学生将会很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设置名片大小;(2)掌握文本框的输入和修饰;(3)配置图片◎技能目标通过小组闯关的游戏,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个人小名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演示课件、图片素材库,每4位同学分成一个小组。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学了,学校要给每个学生制作一张校卡。
校卡就等于是我们的一张小名片。
校长让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用Word知识自己设计小名片,比一比,看谁设置得最好,就采用谁的方案。
作品被采纳的同学奖获得学校“最佳设计师”的称号。
当学生听到可以自己设计小名片,充满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横排,按住鼠标左键在名片上拖动,画出一个文本框。
(2)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并修饰。
他们还发现:文本框四周的圆点可调整文本框的大小。
当鼠标在文本框边界线变成:,可移动文本框。
现在请同学们用文本框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并调整好文本框的位置,让人看起来整齐美观。
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快。
名片的个人信息完整了吗?好,现在我们来闯第三关:配置图片这一关的闯关钥匙是什么呢?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操作后很快就插入了图片:单击“插入”——单击“图片”——单击“来自文件”——选择图片。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插入的图片很难移动到名片适合的位置?小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原来改变图片的版式就可以了:双击图片——单击“版式”——单击“浮于文字上方”作起来眼尖的同学发现:没完整,还缺照片呢学生插入图片并调整图片位置的操作印象就很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