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1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9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那里群山环(hu2n)绕
(r4o),树木茂(m4o)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y!n)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zh)),都清晰(x9)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m6ng)胧(l$ng),
就像童话中的仙境(j@ng)。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日月潭知识点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叫做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著名景点。
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哟。
日月潭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这是因为湖的中央有个小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
北边的湖水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的湖水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合起来就叫日月潭啦。
日月潭的湖水碧绿碧绿的,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周围环绕着许多高山,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日月潭不仅风景美丽,还有着丰富的文化。
当地的人们非常热情好客,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关于日月潭,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呢。
传说中,有两条恶龙吞掉了太阳和月亮,后来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把恶龙打败,救出了太阳和月亮,它们就落在了这个湖里,变成了日潭和月潭。
小朋友们,学习了这些关于日月潭的知识,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亲眼看一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哦。
接下来,我们再复习一下日月潭的知识点。
首先,要记住日月潭的位置,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然后是它名字的由来,因为湖中间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了像太阳和月亮的两半。
还要记住日月潭不同时间的景色特点,清晨有雾,像仙境;中午清晰;下雨朦胧,像水墨画。
为了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把日月潭画出来,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讲关于日月潭的故事。
小朋友们,相信你们已经对日月潭有了一定的了解啦。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一起加油哦!。
日月潭的课文原文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阿里山以北、 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 旧称水 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月 潭的课文 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日月潭的课文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那里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小岛把湖水分 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 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 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日月潭》阅读题及答案 日月潭(tán)简直是人间仙境。
那儿( )环境宁静, ( )景色宜人。
( ) 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 )非常迷人。
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 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
这时候,清风吹来,顿 时使人清醒了许多。
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xiū)的小 姑娘的脸,多么好看。
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xī)地 展现在眼前,使人突然胸襟(jīn)开朗起来。
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 一层薄薄的轻纱 (shā) , 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 (ménɡ lónɡ) , 充满了神秘 (mì) 感。
1.短文从哪些不同时间,写出了日月潭不同的美丽面貌? A.早晨 B.夏天 C.黎明D.深夜 E.黄昏 F.晴天 G.雨天 正确答案:A E F G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A.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非常迷人。
B.那儿环境宁静,景色宜人。
C.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
正确答案:C 3.选出下列词语 的近义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月潭》第1课时“一课三单”任务一:检测预习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读字词,检测预习情况。
任务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同桌合作学习:(1)交流在课前预习中提出的疑问;(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的意思。
任务三:品读课文1.同桌之间说说“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4自然段,圈出这两段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隐隐约约的景物有()、()、()。
清晰的景物有()、()。
(2)再读第4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的样子。
小组内交流。
3.带着感情朗读3、4自然段,读出日月潭在清晨和中午时分景色的优美。
任务四:书法课堂1.全班交流,你是用哪些识字方法记住下列汉字的?央、丽、展、现2.在语文书上先描红,再各写一个。
3.班级展评后再根据书写要点书写剩下的一个。
(正确* 工整* 美观*)设计目的及依据(细化):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任务三中,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后整理两种情景下的景物,说说蒙蒙细雨下的日月潭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4.任务四:课标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任务四中,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后,先描红再写一个生字,展评讲解后再书写一个生字,就能很好地达成识字与写字目标。
练习单一、基础达标二、课文阅读1.选序号填空清晨,湖面上飘着()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灯光,()地倒映在湖水中。
①点点②隐隐约约③薄薄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
3.冬去春来,此时的日月潭好像。
二年级课文《日月潭》课文原文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知识点总结:01我会写名míng(有名、姓名、著名)胜shèng(胜地、取胜、胜利)迹jì(古迹、事迹、足迹)央yāng(央求、中央、央告)丽lì(秀丽、美丽、丽人)华huá(中华、华丽、华夏)展zhǎn(展开、展现、展翅)现xiàn(出现、发现、现在)披pī(披上、披肩、披挂)02我会认潭tán(水潭、深潭、日月潭)湖hú(湖水、湖面、西湖)绕rào(环绕、围绕、绕来绕去)茂mào(茂盛、茂密、繁茂)盛shèng(盛开、盛会、旺盛)围wéi(围栏、围攻、周围)岛dǎo(宝岛、小岛、海岛)纱shā(面纱、纱巾、轻纱)童tóng(童年、儿童、童话)境jìng(边境、环境、仙境)引yǐn (引起、引导、吸引)客kè(游客、客人、来客)03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撞dǎo (撞到)dào(倒退)薄bó(刻薄)bò(薄荷)báo(薄饼)04近义词环绕——围绕周围——四周展现——展示隐隐约约——模模糊糊05反义词茂盛——稀疏清晰——模糊隐隐约约——清清楚楚06理解词语环绕:围绕。
茂盛:生长得多而茁壮。
部编版二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日月潭》实用1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日月潭》 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月潭所处的位置、名字的由来以及迷人的风光。
培养学生热爱宝岛__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基本能自主识字了,朗读对他们就不是难事了。
__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__的了解并不多,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__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倾听故事,走进文本。
(5分钟)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给一个故事——关于“日月潭”。
1、板书课题:日月潭(指导“潭”的书写。
)2、教师讲《日月潭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
”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
”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__,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钟)学生听范读,边听边赏。
日月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鲁晗,来自教育科学学院2008级小学教育专业,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月潭》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月潭》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六个方面来说明我将如何上好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选自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周围环境、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清晨与中午,晴与雨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日月潭的美。
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使师生沉醉在诗一般的环境中,有利于熏陶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对学生而言有两个难点,第一个是对描写日月潭秀丽风光的四字词语的理解,由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毕竟较短,词语积累相对比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比较有困难;第二个难点是想象日月潭秀丽的风光,二年级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太少,到过的地方太有限,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拓展,想象起来就有些困难。
基于这些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接着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环、绕、茂”等9个生字,会写“岛、展、建”等12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过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
言之美。
(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破难点,解决难点,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及学法。
四、教学方法
1、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图文对照、以读带讲、品词斟句。
学生可能对台湾了解较少,这里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在学法上,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
同时要把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这一课中,我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日月潭的风光,完成知识目标;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美丽和祖国的山水之美。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请看我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的开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一段轻松的谈话和交流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
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
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这些景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在中国的大陆地区,其实,除了美丽的大陆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例如我国的宝岛台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岛去欣赏一处美丽的景色——日月潭吧!由此,导入课题《日月潭》。
下面,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更加具体直观的感知日月潭的魅力。
(我之所以会运用图片导入新课,是因为大陆和台湾刚刚通航不久,对于大多数大陆人来说,台湾的风景是非常陌生的,更别是说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而如片的优点就是非常直观,可以让学生面对面的欣赏日月潭。
)
(二)静静默读,整体感知
欣赏完图片,接着引导学生: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熟悉课文。
静静的默读,有利于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一边读,一边想象,从整体感知日月潭)。
(三)再读课文,欣赏日月潭之美
日月潭是美的,本文以美为线索,贯穿始终。
日潭和月潭把湖水分为两半,很美;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很美;蒙蒙细雨之中,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更美。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这种美,我会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在听录音中带着问题感受日月潭的美。
(点击)
1、日月潭在哪?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第一自然段讲的就是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因此,便很自然的引入品读第一自然段。
由于日月潭是在高山上,那里有山有水,环境非常优美,所以在读这一段时,我请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解决上面的问题)。
2、题目为什么叫日月潭呢?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因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就是本问题答案。
为了讲清这一问题,我再次利用多媒体辅助(出示日月潭的图片)从画面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光华岛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这个问题解决第二自然段)。
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来历之后,接着引导学生继续
(四)赏析“清晨”和“中午”时日月潭的美
(之所以把“清晨”和“中午”时日月潭的美放在一块讲,是因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的就是清晨和中午时的日月潭,这两个自然段是并列性质的。
放在一块讲,可以把这两种美对比起来)
首先,我会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向他们提出为题
1、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这个时候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问题的答案肯定要在课文中找了,所以下面我会请一个学生读此段)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会通过重点句子来讲解,“天边的晨星和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一句话。
对于“隐隐约约”、“倒映”这两个词,学生会比较难理解,在授课时,我会结合“薄薄的雾”引导学生理解“隐隐约约”然后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景物在湖水中倒映的画面,让
学生明白倒映是影子映照和反射在水里,出现倒影现象的意思。
这样,通过对重点句子的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想象到日月潭的清晨是多么美丽,然后我会再次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日月潭清晨时的照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解读日月潭的清晨。
这时,配上音乐我再把此段朗读一遍,请同学们闭上自己的眼睛想想,仿佛从湖水中看到了什么?
然后进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首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中午日月潭的风光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再找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会请学生一边听一边划出描写景物特色的一对反义词,再接洽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景物想想:为什么会涌现出不同的景象?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后很快就能通过“清晰”和“朦胧”这一对反义词理解晴天和雨天两种气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中午日月潭的风光和日月潭风光的多姿多彩,从而体会到日月潭是个俏丽的地方,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绪,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我当导游”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赏析课文后,我会设计“我当导游”活动,继续播放音像课件,让同学们边欣赏边练习朗读,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做好铺垫。
(六)游客抒情
最后设计“游客抒情”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渴盼祖国统一。
请学生将学习本课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形成初步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在学生个个都说“日月潭真是个好地方、个个都像到台湾去”时,我会告诉同学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
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这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七)课堂延伸
在这一环节,针对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述神话故事《日月潭的传说》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主要是从神话的角度讲述了日月潭的由来,在这里,我把它作为课堂延伸的内容,增强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又扩展学生的知识宽度。
之后,我会请同学们回家后把《日月潭的传说》讲给家人朋友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最后给学生布置读课文和写生字词两项作业
这样学生就初步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也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
清晨隐隐约约
日月潭中午清晰风光秀丽
下雨朦朦胧胧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紧扣文章的脉络,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