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临床科研设计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省住院医师培训必修课统一考试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A、前瞻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研究D、横断面调查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可行性B、价值和水平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意义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6、分层分析可控制 C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A、三个研究因素B、水平数可以不等C、利用标准方D、不考虑交互作用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A、5B、6C、8D、9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二、填空题(10分)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临床科研设计》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D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2、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3、在开始设计、选合适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时,最首先考虑的是:BA、创新性B、可行性C、样本量D、研究目的4、下列哪类人群适合作为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DA、发病率稳定的人群B、可以从研究中受益的人群C、依从性很高的人群D、患病人群5、论文的讨论部分不包括:BA、研究新发现B、其他研究者的文献综述C、本文的不足之处D、与同类研究的比较6、在科研选题时,最需要考虑下列哪项原则:AA、创新性B、可持续性C、国际性D、效益型7、论文的题目不具有以下特征:AA、可以在成文之后再确定B、与研究设计题目(立项)一致C、有字数的限制D、具体的同时要求简洁8、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DA、收集数据、建立假设、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B、建立假设、收集数据、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C、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假设、科研设计、得出结论D、建立假设、科研设计、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9、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B、国外正在开展的高水平研究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0、科研论文的正文部分不包括:BA、前言B、摘要C、材料与方法D、讨论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2、医学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由: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大部分组成。
3、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准备阶段、预试阶段、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报告等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科研的选题与立题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开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限制性原则。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A、前瞻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研究D、横断面调查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可行性B、价值和水平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意义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6、分层分析可控制C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A、三个研究因素B、水平数可以不等C、利用标准方D、不考虑交互作用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A、5B、6C、8D、9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二、填空题(10分)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相关风险,临床科研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心脏手术方式对心脏病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标准如下:1. 病例组:行开胸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2. 对照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三、样本选择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根据心脏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按比例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
入选标准如下:1. 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的患者2. 无其他严重心脏病同时存在的患者3. 愿意参与长期随访的患者四、数据收集通过患者的电子病历和手术记录,收集以下信息:1.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2. 心脏病诊断类型和严重程度3. 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等手术相关信息4. 术后生存情况、再次住院情况等长期随访数据五、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信息的比较2. 手术方式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分析3. 不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六、研究结果示例结果如下:1.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病例组患者平均年龄(46.5岁)较对照组(52.2岁)显著低,BMI也较低。
2. 手术方式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的生存率(82.5%)明显高于开胸手术组(75.2%)。
3. 不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开胸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3%)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14.8%)。
七、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开胸手术有更好的术后生存率,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这一结论对于指导临床心脏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八、研究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提升研究的可靠性。
1、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双盲: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称为双盲。
3、相对危险度:为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4、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指对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参数特征。
5、医学科研设计:6、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7、单盲: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被分在哪组和接受干预措施的具体内容称为单盲。
8、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⑴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⑵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⑶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9、现况调查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10、实验研究可分为: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社区干预实验1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1)处理因素:是指外加于受试对象,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并阐明其处理效应的因素。
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
2)受试对象:指被处理因素作用的对象。
受试对象的选择在医学实验中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包括实验结果指标的选择和指标的观察两部分。
12、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⑴科学性,⑵创新性,⑶实用性,⑷规范性13、常见的偏倚有: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常用对照的形式有: 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配对对照。
2、现况调查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3、实验研究可分为: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社区干预实验。
4、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5、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规范性。
1、简述医学科研选题的原则(5分)答:需要性原则:研究课题的方向尽量选择在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有重要意义的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附答案在医学领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为了培养医学生在科研设计方面的能力,以下是一组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每道题目都伴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题目一:对于一个临床试验,如何确定样本量?答案一:在确定样本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期望效应的大小、研究变量的变异程度、统计显著性水平的选择以及研究功效。
一般而言,样本容量需要足够大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为了确定样本容量,可以进行假设检验的功效分析,根据研究变量的均值、方差以及显著性水平等参数设置,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计算所需的样本量。
题目二:请简要介绍一下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
答案二: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在这种设计中,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组参与者,并根据其特定的特征或曝露状况进行分类。
然后,这些参与者进行随访观察,跟踪他们的疾病发生或结果的变化。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提供相对较为准确的疾病发生率和风险因素的关联性,但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结果,且成本较高。
题目三:在设计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时,应该如何确定随机化的方法?答案三: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时,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研究的需要来确定随机化的方法。
常见的随机化方法有:简单随机、分层随机和区组随机等。
简单随机是指将研究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组别的方法,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几率被分配到任何一组。
分层随机则是根据某些特定特征将参与者分层,然后在每个分层中分别进行随机分配。
区组随机是将参与者按照某些特定的区域或实验条件进行分组,然后在每个组内进行随机分配。
题目四:请解释一下回顾性研究设计的优缺点。
答案四:回顾性研究设计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回顾已有的资料和数据来研究疾病的发生、风险因素等问题。
其主要优点是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通常可以快速得到结果,尤其适用于罕见疾病、长期发展和高昂成本的研究。
然而,回顾性研究的主要缺点是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确定,因为数据是来自于已存在的记录和文献,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和信息偏差的问题。
研究生《科研设计》1、拟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研究,预试结果单用西药治疗有效率为68%,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有效率为82%,为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每组需要观察多少例?答:设P1=0.68 P2=0.82,则P=(0.68+0.82)/ 2= 0.75 。
双侧μα=1.96,单侧μβ=1.282。
n= [(1.96+1.282)2χ2χ0.75(1-0.75)]/(0.68-0.82) 2=200.85 取201列。
2、应用核苷酸治疗粒细胞减少症,初试口服药组平均22.25天达治疗高峰,肌注组17.5天达高峰,合并标准差为13.91天,问两组各需要多少例才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双侧α=0.05β=1.0)答:设τ=22.25-17.5=4.75,s=13.91。
双侧:α=0.05,μα=1.96,β=0.1单侧μβ=1.282代入公式:查附表5得n1=n2=2χ((1.96+1.282)χ13.91/4.75)2=180.26。
取181列。
3、有人用2%碘化钾注射阿是穴或天突穴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每次1-3ml,每3天注射一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274例,有效率97.3%,结论:穴位注射碘化钾疗效甚佳。
请对此报告加以评价。
解:A、没有设立对照组,应设一组非碘化钾对照组,碘化钾本身就是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药物,注射任何可以吸收的部位都有效果。
B、应该设一个肌注对照组,如果肌注也有效,说明不是穴位的作用。
穴位注射理论依据不足。
C、阿是穴或天突穴,究竟是什么穴位,每个穴位多少例?甲状腺肿的分型,甲状腺肿的标准?是否有非甲状腺肿的病人混杂?每次用1-3ml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时候用1ml 什么时候用3ml?4、现有早期血吸虫病患者30例,拟分成三组,分别用呲喹酮、硝硫氰胺和酒石酸锑钾作疗效比较,请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
5、请分别叙述如何控制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解:A、随机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正确设计和增加重复次数而使之减少。
《医学科研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卷)参考答案1、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的认为设置的干预因素,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效果从而得到干预因素是否有效的结论。
2、混杂因素:非人为施加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它在各组别中的分布不均衡.3、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特定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的观察和如实纪录。
4、完全随机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到各组进行组间比较的一种单因素设计方法。
5、拉丁方设计:分别用拉丁方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处理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成为拉丁方设计。
6、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第一观察单位的号有随机的方法得到。
7、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在药物剂型和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试验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而影响结果.9、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在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10、误差:在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和真值之间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
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 受试对象 、 处理因素 、 实验效应 。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随机 、 对照 、 盲法 、 均衡 。
3、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有: 单纯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 整群抽样.4、拉丁方设计要求条件有 三个因素 、 各因素齐水平 、 各因素间五交互作用。
5、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 、 安慰剂对照 、 实验对照 、标准对照。
6、决定样本含量的条件有 检验水准 、 检验效能 、 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 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7、进行方差分析的资料要求满足的条件有 独立性 、 正态性、 方差齐性 。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学科研设计慕课习题及答案1.1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1.良好的统计学设计决定了实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2.从新的角度去探索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3.科研设计主要是指实施科研的技术路线。
(×)4.证伪比证实更容易实现。
(√)5.实验结果是我们观察到的事物本质。
(×)6.实验与观察的主要区别是()C 实验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7.医学科研的目的包括()A 发现新的生命现象B揭示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机制C认识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D探索新的预防、诊断、治疗措施8.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应注意()结果是否可靠分析依据的理论是否正确对结果的解释是否与现有理论相矛盾9.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该包括()A 与对照组的差异是否是抽样误差所造成B 要注意归纳数据的变化规律C采用现有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D对实验结果的意义进行推论10.观察的局限性包括()A 被动性B主观性C 可错性1.2实验动物基本知识1.下列动物中适宜进行呕吐反应实验的动物是()犬2.下列动物中,对致畸药物十分敏感,适宜进行致畸实验的动物是()小鼠3.一种在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器官和组织移植等实验外科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动物是()犬4.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源,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这样的实验动物是()清洁级动物5.下列动物中,对致热物质十分敏感,可用于发热、解热和伴随发热发生的免疫增强反应研究的动物是()兔6.实验用动物又称()广义实验动物7.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中,下述对相似性原则描述错误的是()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在动物局部功能的选择加以注意8.实验动物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因此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研究成为该学科的重要特点。
(√)9.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四个等级的动物。
《临床科研设计》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D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2、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3、在开始设计、选合适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时,最首先考虑的是:BA、创新性B、可行性C、样本量D、研究目的4、下列哪类人群适合作为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DA、发病率稳定的人群B、可以从研究中受益的人群C、依从性很高的人群D、患病人群5、论文的讨论部分不包括:BA、研究新发现B、其他研究者的文献综述C、本文的不足之处D、与同类研究的比较6、在科研选题时,最需要考虑下列哪项原则:AA、创新性B、可持续性C、国际性D、效益型7、论文的题目不具有以下特征:AA、可以在成文之后再确定B、与研究设计题目(立项)一致C、有字数的限制D、具体的同时要求简洁8、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DA、收集数据、建立假设、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B、建立假设、收集数据、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C、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假设、科研设计、得出结论D、建立假设、科研设计、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9、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B、国外正在开展的高水平研究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0、科研论文的正文部分不包括:BA、前言B、摘要C、材料与方法D、讨论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2、医学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由: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大部分组成。
3、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准备阶段、预试阶段、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报告等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科研的选题与立题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开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限制性原则。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A、前瞻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研究D、横断面调查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可行性B、价值和水平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意义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6、分层分析可控制 C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A、三个研究因素B、水平数可以不等C、利用标准方D、不考虑交互作用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A、5B、6C、8D、9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二、填空题(10分)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1. 问题背景在临床科研当中,合理的研究设计是取得准确结果的基础。
因此,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科研人员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方法。
本试题将探讨临床科研设计的相关问题,旨在考察学员们对临床科研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研究问题Z市的研究机构计划开展一项关于高血压患者用药疗效的研究,他们想要比较两种不同药物的效果。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临床试验来分析这一问题。
3. 研究设计请根据以上问题,设计一个合理的临床试验,并分析实施该试验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4. 回答分析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a) 受试者选择:首先,需要明确受试者的选取标准。
想要比较两种药物,应该选择哪些具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受试者?例如,选择年龄在40-65岁之间,血压高于140/90mmHg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b) 分组设计:研究人员需要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
可以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药物A治疗,另一组接受药物B治疗。
c) 干预措施:需要明确每组受试者的干预措施,如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等。
同样重要的是,干预措施应该符合临床实践的规范,避免对受试者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d) 研究指标: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适当的指标来评估不同药物的疗效。
常见的指标包括血压改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
e) 实施时间和跟踪:试验的持续时间需要充足,以确保可以观察到治疗效果。
同时,需要建立受试者的跟踪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试验设计方案:- 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药物A和药物B进行治疗。
- 测量血压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
- 跟踪观察一段时间,评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分析数据,得出药物A和药物B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相对疗效。
这个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a) 随机分组可以避免样本选择的偏倚,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b) 选取多个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治疗效果,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浙江省住院医师培训必修课统一考试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A、前瞻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研究D、横断面调查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可行性B、价值和水平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意义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6、分层分析可控制C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A、三个研究因素B、水平数可以不等C、利用标准方D、不考虑交互作用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A、5B、6C、8D、9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二、填空题(10分)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14—2015学年《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临床专业作业题班级姓名序号医学院医学基础研究室2014-9-10绪论一、名词解释1.系统解剖学: 是按照组成人体的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的科学。
2.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
3.组织: 是由许多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4.纵切面: 对器官而言,与其长轴平行的切面,称纵切面5.组织学: 是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形态科学。
二、填空题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2.人体常用切面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矢状面、冠状面、横切面,纵切面、水平面四、单选题D 1.将人体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的面为:A.正中矢状面 B.矢状面 C.水平面 D.冠状面C2.关于方位术语的正确描述是:A.远头顶者为远侧 B.近正中矢状面者为近侧 C.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D.近内腔者为内侧D3.前后方向经人的水平线称:A.垂直轴 B.水平轴 C.冠状轴 D.矢状轴五、多选题对器官而言常用的切面是 ABA.纵切面 B.横切面 C.矢状面 D.冠状面 E.水平面第一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2.内皮: 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腔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间皮: 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纤毛:是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较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5.微绒毛: 由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二、填空题1.上皮侧面形成的电镜下结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
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紧密连接。
1,实践循证口腔医学步骤:1)聚焦临床相关问题:把一般的临床疑问聚焦为可查询临床的问题。
2)利用现有的检索手段查全、查准文献。
3)评价证据。
4)整合最佳证据于临床:原则:在考察证据科学性、重要性及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积累和病人的治疗需求与喜好做出最佳临床决策。
23如何实施?1)按随机分配方案对不同干预措施分配编码,编码计划应有补充量, 同时准备应急信封,以便必要时揭盲, 盲底妥善保存。
2)对安慰剂也要进行药检;3)用双模拟(double dummy)的技巧实现盲法4)用胶囊技巧使不同药物外观相同;5)基础治疗技巧(base medicine technique4,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范围及设计原则应用范围:1)临床防治性研究;2)评价新的药物或治疗措施与不治疗传统方法治疗或安慰剂相比较,是否能提高疗效或减少副作用;3)研究心得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某病的发病率。
一般不用于病因学的试验研究。
设计原则:1)明确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合格的研究对象。
做好知情同意。
2)在保证试验结果达到统计分析要求的条件下,确定最少的样本含量,节约。
3)观察期有足够长度。
4)严格贯彻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5)对照组和试验组要同期观察。
6)同意的观察指标,观察者应用这些指标应有一致性;对仪器、试验试剂和方法有严格的质控。
5,交叉试验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应用范围:用于体征和症状反复出现的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对症治疗的研究;预防药物的效果观察6,前后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7,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应用范围:只要在群体中观察致病因素、预后因素或防治措施对人群特定结局的影响,均可用。
但要观察时间足够8,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应用范围:1,用于疾病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的研究;2,用于探讨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3,用于药物有害作用的研究。
特点:1,回顾性研究,从果-因。
故只能推测判断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A、前瞻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研究D、横断面调查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A、可行性B、价值和水平C、临床阳性结果D、临床意义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A、科研目的B、可行性C、样本量D、创新性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6、分层分析可控制 C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A、三个研究因素B、水平数可以不等C、利用标准方D、不考虑交互作用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A、5B、6C、8D、9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摘要二、填空题(10分)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考试题附答案一、题目描述:某医院临床科研部门计划进行一项对新型药物的疗效研究,希望明确该药物在治疗某种特定疾病中的作用,并与现有常用药物进行比较。
为了达到科学、准确的测量效果,临床科研团队决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请根据该背景,回答以下问题:1. 随机对照试验的特点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作用。
2. 假设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两种药物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疗效,请说明实施该试验所需的步骤。
3. 试验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保证治疗和对照组相似性,应采取什么措施?4. 试验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患者遗失、中途退出的情况?二、答案:1. 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比较两组间某种干预措施的疗效差异。
其特点包括:随机分组、单盲或双盲设计、安慰剂使用、受试者配对、平行控制组等。
在临床研究中,随机对照试验可以减少选取偏倚、处理偏倚的可能性,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 实施该试验需要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的目的,选择适宜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制定研究方案和随机化方案:设计研究方案,明确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
制定随机化方案,使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
(3)选拔合适的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进行筛选和招募。
(4)随机分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将入选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5)给予干预措施:按照研究方案给予治疗组相应的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常用药物。
(6)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干预结果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
(7)结果解读和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解读,并得出结论。
3. 为保证治疗和对照组的相似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随机分组: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