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26.45 KB
- 文档页数:3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Debranch术的手术配合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行Debranch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15例Debranch术的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配合方法。
结果15例手术全部成功。
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评估以及手术器械、物品的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监测体温、脑氧饱和度,故手术室护士扎实的理论及实践操作能力能提高手术配合预见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标签:主动脉夹层;Debranch;手术配合主动脉夹层(aortic dessection,AD)是指血液冲破内膜,血流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将主动脉壁撕裂成为内、外两层的一种疾病[1]。
主动脉夹层的病情凶险,预后极差,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2]。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病死率约10.8%[3],但是一旦有并发症出现,其病死率会上升至31%;并且单纯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在5年内有20%~52%的患者有形成动脉瘤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法还是腔内隔绝(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 AR)[4],EV AR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微创优势明显,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率明显降低[5],但当降主动脉近端或主动脉弓部夹层破口接近或累及弓上一条或多条血管分支时,EV AR覆膜支架的植入会缺乏足够的近端锚定区,而充分的近端锚定距离是EV AR获得成功的关键。
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对15例AD患者,采用一期在外科手术室行Debranch术(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6~65岁,平均(45.5±14.5)岁。
1.2方法全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主动脉夹层是最常见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为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的主动脉夹层,其起病急、发展快,临床中应该如何处理呢?近日,《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发布,详细阐述了这种临床情况的干预。
TBAD的初始治疗药物治疗是确诊的主动脉夹层的基础治疗,包括镇痛/镇静、控制心率和血压,以免夹层扩大或破裂。
心率控制目标为60-80次/分。
在降压方案方面,应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情况选择,首先保证最低有效终末器官灌注,尿量保持在30 mL/h以上。
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降至100-130 mmHg,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70 mmHg。
降压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或α受体阻滞剂(如乌拉地尔等);若效果不佳,可联合≥1种其他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
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患者也可选择非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另外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扩张剂进行额外的降压治疗。
需注意,在没有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不应单独进行血管扩张剂治疗,因为它可能导致反射性心动过速从而加重动脉壁应力。
急性或亚急性TBAD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方式。
在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于急性复杂型TBAD,需尽早行手术干预。
目前,腔内治疗已取代开放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式。
急性非复杂型TBAD,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以降低血压和主动脉壁切应力。
慢性TBAD的治疗慢性TBAD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稳定,其治疗措施主要是控制血压和定期影像学随访。
出现以下情况,需手术干预:①夹层动脉瘤形成;②夹层直径快速增大;③疼痛无法缓解;④夹层破裂或先兆破裂;⑤主动脉分支血管严重缺血。
TBAD的随访TBAD患者需要长期乃至终身进行规律随访。
影像学随访首选CT血管成像(CTA),也可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主动脉造影。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分析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通常需要紧急治疗以防止其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进行分析,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
1. 药物治疗对于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和主动脉的负荷,从而减少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继续扩大和破裂的风险。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内科介入手术的方式对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进行治疗。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主动脉内膜撕裂治疗(TEVAR)和主动脉内膜撕裂支架置入术(EVAR)等。
这些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在主动脉内膜撕裂处植入支架,达到减压和封闭撕裂口的目的,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尤其是合并主动脉瘤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主动脉升主干置换术和主动脉弓置换术等。
这些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修复或替换受损的主动脉组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血压和心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在主动脉内膜撕裂处植入支架减压和封闭撕裂口;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修复或替换受损的主动脉组织,减轻主动脉的负荷,防止血肿继续扩大和破裂。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夏金国;施海彬;杨正强;刘圣;周春高;赵林波;李麟荪【摘要】目的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回颐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 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l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0(019)005【总页数】4页(P369-372)【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支架;腔内修复;适应证【作者】夏金国;施海彬;杨正强;刘圣;周春高;赵林波;李麟荪【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aortic dissection,AD)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方向。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3例临床观察邱福轩李亮(作者单位: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普外三科邮编:454000)摘要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2004年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3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 所有患者术后均行CTA复查,支架无移位,一例术后内漏,半年后因夹层破裂死亡。
其中,高热1例,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一例术后半年出现腰部疼痛,复查CTA支架位置良好,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增快,经应用泼尼松治疗后症状消失。
一例术后6年出现Stanford A型夹层,最终因夹层破裂死亡。
一例术后七年因为脑出血死亡。
无截瘫病例出现。
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但同时得注意术后原发病的治疗,否则将出现致命性的后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并发症;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 使中膜分离, 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1]。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年自然发病率约1/10万。
但AD发病急骤, 临床表现复杂, 通常未经治疗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达到50%,约70%患者1周内死亡。
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死亡率都很高[2]。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EVGE )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近年来外科领域的一项新进展。
与传统手术相比, 该术式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势[3]。
2004年2月~2012年12月, 我科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3例, 并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张文卿【摘要】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近年来,腔内修复治疗(EVAR)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胸腹主动脉特殊的解剖结构、疾病本身的复杂性、术后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修复技术的多样性,对于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cATBAD),选择外科手术还是腔内修复治疗、如何更科学地选择支架及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腔内修复治疗,仍是困扰许多介入医生的问题.本文就cATBAD的腔内修复治疗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腔内修复治疗本病的认识.【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9(034)005【总页数】4页(P574-577)【关键词】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介入治疗【作者】张文卿【作者单位】650101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R459.9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ction,A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主动脉灾难性疾病[1]。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及预后主要取决于受累的主动脉段。
根据主动脉受累情况,升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DeBakey Ⅰ、Ⅱ型)仍然以急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胸、腹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 型/DeBakey Ⅲ型)选择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然而,对于复杂性病例主要选择介入血管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2]。
1999年Dake等首次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对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历了从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到血管腔内介入修复治疗的急剧改变[3],腔内修复治疗因创伤小、并发症少及疗效肯定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步取代传统外科手术而成为治疗TBAD的首选。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分析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是指主动脉内层和中层之间发生的血肿,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等。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扩张及瘤形成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及时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治疗方案医生通常采用保守治疗、介入手术或传统手术三种方法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静脉血压管理和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保守治疗的目的是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减少血液流向主动脉的压力,促进主动脉壁间血肿吸收。
对于低危患者,这种治疗方案可能是有效的。
2.介入手术介入手术通常是通过放置一个或多个金属支架来支撑主动脉夹层,从而减轻压力并预防主动脉破裂。
支架有助于防止主动脉发生撕裂、扩张、瘤形成等问题。
同时,介入手术具有恢复血液流量、缓解疾病症状和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作用。
3.传统手术传统手术包括主动脉内膜切除、主动脉置换等。
主动脉内膜切除是通过切除主动脉内层,从而减少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压力。
主动脉置换则是通过植入人工主动脉,从而代替原有的主动脉。
传统手术的风险较高,不适合年纪较大的患者。
不同的治疗方案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疾病。
具体而言,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低危患者;介入手术适用于中高危患者,主要是在出现主动脉破裂前预防性治疗;传统手术适用于高危患者,例如经过介入手术治疗但病情未得到改善,或出现了主动脉破裂等严重后果的患者。
总结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和危险性而定。
保守治疗适用于低危患者,介入手术适用于中高危患者,而传统手术适用于高危患者。
对于所有患者,患者本身的状态以及治疗前的评估和监测都非常重要,以便在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风险。
主动脉夹层的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血液撕裂主动脉壁形成的一个假腔,分为斯坦福(Stanford)分型和DeBakey分型两大类。
斯坦福(Stanford)分型是主动脉夹层的最常用分型,根据夹层起始部位以及波及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
1.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是指夹层起始于主动脉升主干(即从主动脉根部开始)并向下扩展至胸主动脉。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剧烈的胸痛、脉压差增大、心包压塞等。
斯坦福(Stanford)分型中,Stanford A型是最为严重的类型,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采用主动脉夹层根治术或主动脉置换术。
2.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是指夹层起始于胸主动脉,即主动脉升主干以下部分。
与Stanford A型相比,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病情相对较轻,一般不紧急手术治疗。
大部分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降低血压、减少夹层动脉破裂的危险等。
但是对于Stanford B型夹层伴有严重症状或存在高危特征的患者,仍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斯坦福(Stanford)分型在临床中应用较广,可以为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除此之外,还有DeBakey分型,它将主动脉夹层分为三类。
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与Stanford A型相对应,均涉及主动脉升主干和胸主动脉。
DeBakey II型主动脉夹层与Stanford B型相对应,主要波及胸主动脉。
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独立于夹层的起始部位,可发生在主动脉升主干、主动脉弓或胸主动脉,与Stanford A型和B型均有重叠。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准确的斯坦福(Stanford)分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 型夹层动脉瘤围术期处理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1】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认识的深入,这一疾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AD的病因有很多,其中主动脉中层退行变是最常见病因。
根据其临床征象,结合CT、核磁共振(MRI)、食道心脏超声(TEE)或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绝大多数AD都能得到诊断。
大多数A型AD需外科手术治疗,大多数B型AD可以进行内科保守治疗,部分病人应用介入治疗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更低。
AD 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技术不断进展,尤其治疗AD的介入技术及其适应症已发生很大变化。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介入治疗手术,其围术期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科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 型夹层动脉瘤的围术期处理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2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13)岁,最大80岁,最小36岁;合并高血压22例,有胃出血史1例,合并房颤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痛风1例,肺气肿1例,癫痫病史1例,术前伴有急性脊髓损伤(胸段)1例。
1.2 围术期处理方法1.2.1 术前评估包括全身状况和夹层动脉瘤的评估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依据病史和各项检查,预测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术前治疗及术中、术后处理的方案。
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夹层动脉瘤所进行的检查并决定手术器具和导入途径。
1.2.2 术前处理:所有患者经确诊立即送人病房,进行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监测,绝对卧床,镇静、镇痛治疗。
伴高血压者常规硝普钠或佩尔地平静脉持续泵人,1.0~2.5 ug/(kg·min),口服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25mg,3次/d,。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李军;王明华;刘天起;刘鲁祁;马延平【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6(46)21【摘要】对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EVGE).均成功植入血管支架,13例夹层入口封堵完全,即刻内漏4例,经处理2例内漏消失,另2例轻微内漏未处理.术后随访2~56(14.5±11.6)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16例假腔内有血栓形成,13例真腔扩大,5例瘤腔内径缩小.术后半年CT显示9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6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轻微内漏者自愈,支架移位并迟发内漏1例.无死亡、瘤体破裂和截瘫发生.认为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支架移植物的选择和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总页数】2页(P63-64)【作者】李军;王明华;刘天起;刘鲁祁;马延平【作者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J], 赵龙;刘志平;王坚;郭俊晓;任杰;李育敏2.单纯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观察 [J], 李晓飞;严中亚;卢中;申运华3.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J], 庄炜钊;余梦菊;张稳柱;黄晨;唐郁宽;冯惠岗;李伟奇;钟伟锋4.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3例 [J], 丁军5.毕节地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分析 [J], 韦高翔;熊倩;杨吉;范正科;李文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