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单元综合评估卷 第3单元 古文(基础巩固卷))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一年级语文科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李召琼班别 座号 姓名 评分一、文言基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的字形、音、义有误的一项( )A 若不阙.(quē使……减少)秦B 欲王.(w áng ,称王)关中 C 原隰.(xí,低而潮湿的土地)衍沃 D 人不敢与忤.(w?,逆)视 2、下面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物质上不富有)B.亲戚..补察 (指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C.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十分) 3、各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且贰.于楚 ②无能为也已. ③亡.去不义 ④亡郑以陪.邻 ⑤距关,毋内.诸侯。
⑥川壅而溃. ⑦阙.秦 ⑧行善而备.败 ⑨卒.起不意 ⑩请辞决.矣 A.①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⑧ C.②⑤⑦⑨⑩ D.②④⑥⑦⑨4、对下面“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唯大王命之 ②何厌之有 ③函封之 ④辍耕之垄上A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B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C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D .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其.与能几何? D.吾其.还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谦称的一项是( ) A 乃请荆卿. B 仆.所以留者 C 则虽欲长侍足下.. D 吾不能早用子. 8、下列加点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太子迟之 B 士兵皆垂泪泣涕. C 是障.之也 D 既祖.9、从句式特点看,找出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 为之奈何?C 金千斤,邑万家D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二、课内阅读(33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选段,回答10--16题。
高一新人教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2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xx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新人教必修2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希望大家喜欢。
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清流激湍(tuān ) 流觞曲水(shāng) 放浪形骸(heacute;) 临文嗟悼(jiē)B.苏子愀然(qiǎo) 孤舟嫠妇(liacute;) 酾酒临江(shī) 横槊赋诗(shuograve;)C.轻鲦出水(tiaacute;o) 麦陇朝雊(gograve;u) 北涉玄灞(bagrave;) 黄檗人往(bigrave;)D.褒之庐冢(zhǒng) 有穴窈然(yǎo) 盖音谬也(miagrave;o) 何可胜道(shē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瑰怪其文慢灭仆碑幽暗昏惑B.沦涟露湿清皋曩昔天机清妙C.肴核杯盘狼藉匏樽正襟危坐D.虚诞若合一契静躁0一觞一咏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然是中有深趣矣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奔驰) 极视听之娱(穷尽)B.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方其破荆州(正当)C.故山殊可过(路过) 猥不敢相烦(打扰)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无物以相之(帮助)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也常在于险远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六王毕,四海一C.侣鱼虾而友麋鹿始舍于其址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7.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文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长乐王回深父C.悟言一室之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D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惠风和畅 (舒畅)B.举酒属客 (嘱托)C.纵一苇之所如 (任)D.于是余有叹焉 (感慨)答案:B解析:属:劝人饮酒。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D.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B.不求闻达于诸侯C.徘徊于斗牛之间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①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②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的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②而又不随以怠.怠:停止 【解析】 A 项,期,至、及;B 项,如,往;D 项,怠,懈怠。
【答案】 C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95】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①③④B .②⑤⑧C .③⑤⑥D .②④⑨【解析】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08332096】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解析】 D 项,均为连词,和。
A 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
B 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答案】 D4.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A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B .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C .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 .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解析】 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④⑨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⑩为省略句,⑧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4890117】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的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喙,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兮予怀,望美人兮..光。
渺渺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乘)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2.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C.何为其然也?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列对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B.写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
C.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
D.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而且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来。
单元综合检测(三)(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六大题,18小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
有人称这一时代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人类原本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因为技术条件不支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
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
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
文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
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
阅更容易被记忆,科学的记忆法就是利用图形,这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
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LOGO,商品有商标。
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
字符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
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
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
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
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的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②而又不随以怠.怠:停止 【解析】 A 项,期,至、及;B 项,如,往;D 项,怠,懈怠。
【答案】 C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95】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①③④B .②⑤⑧C .③⑤⑥D .②④⑨【解析】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08332096】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解析】 D 项,均为连词,和。
A 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
B 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答案】 D4.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A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B .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C .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 .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解析】 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④⑨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⑩为省略句,⑧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3分)A. 修禊(qì)流觞(shāng)管弦(xián)举酒属(zhǔ)客B. 愀然(qiǎo)舳(yóu)舻桂棹(zhào) 山川相缪(liáo)C. 会稽(kuài)梵语(fán)瑰怪(guī)酾酒临江(shī)D. 褒禅山(bāo) 蜉蝣(fúyóu) 枕藉(jiè) 冯虚御风(píng)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 序是一种文体, 有两种: 一是赠序, 一是书序。
后者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 这一类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写法上同散文笔调的一篇文章。
B. 赋, 是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特点在于描绘客观事物, 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 形象绚丽, 规模壮阔动人。
《赤壁赋》在形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赋体的规格, 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 但它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使文章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 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王安石, 欧阳修, 范仲淹, 苏轼, 苏洵, 苏辙。
他们提倡散文, 反对骈文, 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D.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主要通过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 阐述某些观点。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如《游褒禅山记》。
3.下列句子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3分)A.我们青年人有旺盛的生命力, 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我们渴望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
B.一群群五颜六色的风风火火我们年轻。
C.我们年青一代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们无所畏惧。
D.好朋友蒙受不白之冤,老王意气用事, 将真相告诉了警方, 平息了一场争斗。
下列各句,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A.尊严就是能使人高尚起来, 使他的活力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窈.窕(yǎo) 举酒属.客(zhǔ)嫠.妇(lí) 横槊.赋诗(sù)B .虚诞.(dàn) 趣.舍万殊(qǔ)渔樵.(qiáo) 倚歌而和.(hè)C .癸.丑(ɡuǐ) 流觞.曲水(shānɡ)激湍.(tuǎn) 游目骋.怀(chěnɡ)D .褒.禅(bāo) 夫夷.以近(yí)瑰.怪(ɡuǐ) 所罕.至焉(hǎn)解析:A 项,槊应读shuò;C 项,湍应读tuān;D 项,瑰应读ɡuī。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的。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 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 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D.⎩⎪⎨⎪⎧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
②而又不随以怠. 怠:停止。
解析:A项,期,至、及;B项,如,往;D项,怠,懈怠。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⑥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⑧C.②⑤⑥⑦D.①③⑦⑧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排除③⑥⑧即可。
③白露,文中的意思是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节气名。
⑥十一,文中的意思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字11。
⑧学者,文中的意思是学习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A4.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与山僧饭讫.而去解析:A.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文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长乐王回深父C.悟言一室之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D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惠风和畅.(舒畅)B.举酒属.客(嘱托)C.纵.一苇之所如(任)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答案:B解析:属:劝人饮酒。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C .泣.孤舟之嫠妇 D .引以为流.觞曲水 答案:B解析:B 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 、C 、D 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其.声呜呜然其.孰能讥之乎 C.⎩⎪⎨⎪⎧ 渺沧海之.一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羽化而.登仙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A解析:A 项,均为介词,在;B 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B .不求闻达于诸侯C .徘徊于斗牛之间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①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总分150,基础阅读90分,作文60,时间150分钟)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 稽.qǐ首肴.yáo馔.zhuàn 激湍.tuān夭殇.shānɡ怪诞.dànB. 慰藉.j¡â心旷.kuànɡ神怡沟壑.hâ船棹.zhào 庐冢.zhǒnɡC. 嫠.lí妇暴虎冯.pínɡ河舳.zhú舻.lú酾.shī酒愀.q¡ǎo然D.修禊.xì前仆.pū后继斟.zhēn酌匏.báo樽舷.xián 梯二、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4分)A.无稽之谈感慨系之葵丑舷梯欲壑难填以老卖老B.暴虎冯河酾酒临江嫠妇渔樵沧海一栗肴撰C.火山爆发稗官野史拥带引申义雄赳赳防碍D.和蔼可亲爱不释手黯然嗷嗷待哺飞扬跋扈给力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4分)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四、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傍晚,李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个人躺在路边。
B.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检测题(文言文部分附答案)1.此题无需改写和删除。
2.改写为:下列各句中没有多音字的一项是。
3.改写为: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改写为: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5.删除此题,因为题目中的选项没有加点字。
6.改写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表示动作或情感的一项是。
7.改写为:选出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8.改写为: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9.改写为: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10.改写为:选出没有多音字的一句。
11.改写为: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12.改写为:选出下列属于被动语态的一项。
A。
这不是XXX受到XXX困扰的情况吗?B。
XXX和客人在赤壁下划船游玩。
C。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D。
将蜉蝣寄托于天地之间,如同在渺茫的大海中一粒沙。
14.A。
像怨恨一样,像爱慕一样,像哭泣一样,像诉说一样,余音缭绕不绝。
B。
扣着舷边唱歌,歌曲如下……C。
XXX神情忧愁,不知为什么。
D。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这不是XXX受到XXX困扰的情况吗?15.A。
看着美人,心中感慨。
B。
忧愁和辛劳可以激发国家的兴旺。
C。
这就是学者必须深思并谨慎选择的原因。
D。
幼小而又不成熟,我还没有看到他的才华。
16.A。
唐浮图慧褒最初就建在这个地方。
B。
因为它位于XXX的阳面而得名。
C。
后世的人将其错误地传承下去,却无法给它一个名字。
D。
因为它的深度,再加上一些微小的东西,就能让它更加深刻。
17.A。
离他的院子东面五里。
B。
因为他的思考深度,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C。
我也后悔跟随他而无法尽情地享受旅游的乐趣。
D。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再怎么强也有极限。
18.A。
如果夷族靠近,游客就会更多。
B。
秦国贪婪,依靠强大,空口说白话要求得到美玉。
C。
我和四个人拥着火进去。
D。
因为他的思考深度,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惠风和畅.B.举酒属客.C.纵一苇之所如.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解析:劝人饮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苏轼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会如期而至: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
苏轼坦然接受了,他两次游览赤壁,....B.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C.由于行业规范性不强,一些企业只顾炒作概念、抬高产品价格,在生产过程中疏忽质量把控,导致D.电动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因部分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广州拟出台叫停电动车的新规,这种解析:A项,“如期而至”比喻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灾难不能说“如期而至”;B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C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唐代散文,______,______。
初唐散文,虽然仍以骈体为主,但已经透出新的气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______,______,______;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借古讽今③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④骈散结合⑤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⑥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⑦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⑧提倡质朴的文风解析:注意分析三组空格特征。
第一组空格主要从整体解说,说明“唐代散文”的整体特征,即“恢复”“形成”,不可能是“提倡”“注重”;第二组空格,主要解说“古文运动”的特点,即“质朴的文风”“反映”和“理论和实践”;第三组空格解说《阿房宫赋》的特点,应该是先形式后思想,即“骈散结合”,再“借古讽今”,最后是“批判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2.下列加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人之相与失其所与,不知B.及其所之既倦足以极视听之娱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向之所欣或因寄所托3.对该文段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这一段中,作者在前面极写乐的基础上引出了对人生的感慨。
B.人生一世虽各有所好,但终会随着时间和心境的变化而变化。
C.人生难测长短,所以作者在文中感慨地说道:“死生亦大矣。
”D.作者感慨人生来去匆匆,难以把握,所以在文中表达感情的时候显得非常悲观。
4.翻译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过关(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长乐王回深父C .悟言一室之内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 A 项,“冯”通“凭”,乘;B 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 项,“悟”通“晤”,面对面。
答案: D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惠风和畅.(舒畅) B .举酒属.客 (嘱托) C .纵.一苇之所如 (任) D .于是余有叹.焉 (感慨) 解析: 属:劝人饮酒。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舞.幽壑之潜蛟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C .泣.孤舟之嫠妇 D .引以为流.觞曲水 解析: B 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 、C 、D 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B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其.声呜呜然其.孰能讥之乎 C.⎩⎪⎨⎪⎧ 渺沧海之.一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 羽化而.登仙而.无物以相之解析: A 项,均为介词,在。
B 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C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答案: A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B.不求闻达于诸侯C.徘徊于斗牛之间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D二、阅读探究(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窈.窕(yǎo) 举酒属.客(zhǔ) 嫠.妇(lí) 横槊.赋诗(sù) B .虚诞.(dàn) 趣.舍万殊(qǔ) 渔樵.(qiáo) 倚歌而和.(hè) C .癸.丑(ɡuǐ) 流觞.曲水(shān ɡ) 激湍.(tuǎn) 游目骋.怀(chěn ɡ) D .褒.禅(bāo) 夫夷.以近(yí) 瑰.怪(ɡuǐ) 所罕.至焉(hǎn) 解析:A 项,“槊”应读“shuò”;C 项,“湍”应读“tuān ”;D 项,“瑰”应读“ɡuī”。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的。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 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 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
②而又不随以怠. 怠:停止。
解析:A项,“期”,至、及;B项,“如”,往;D项,“怠”,懈怠。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⑥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⑧C.②⑤⑥⑦D.①③⑦⑧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排除③⑥⑧即可。
③“白露”,文中的意思是“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节气名。
⑥“十一”,文中的意思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字11。
⑧“学者”,文中的意思是“学习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A4.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与山僧饭讫.而去解析:A.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B.名词用作动词,弄错。
C.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答案:D二、阅读理解(4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臵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臵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士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始于三国。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
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
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
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
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
5.“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
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
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
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解析:D项是“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
答案:D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
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
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
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
解析:B项,根据原文“或简朴或奢侈”可以看出都是人生追求。
C项,应是自然感发心境,然后将情怀寄托于自然。
D项,“完全否定”错,唐代是“以隐求仕”。
答案:A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
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
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
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会的宽容。
解析:C项,应是到唐代,自然山水被利用来“以隐求仕”。
答案:C(二)课内文本阅读(18分)阅读文本,回答8—11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B.不出,火且.尽且:将要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D.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息解析:D项,“叹”应为“感慨”。
答案:D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3分)()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
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
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解析:A项,“始”为“开始”“当初”之义,并非指慧褒是“第一个”在华山居住的人。
答案:A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其”“随”“极”“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等词。
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
(2)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三)课外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
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好山,仁也。
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
《书》不云乎:予逊于荒。
《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