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二课时 new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6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课题《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②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③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利用图片和教学动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③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应得到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②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同意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纯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极力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④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描述细胞中各种结构和功能的能力,知道细胞中哪些结构具有膜,能够理解什么是分泌蛋白。
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这对于理解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是很重要的。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生物膜系统的应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细胞模型。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探究、小组讨论、分析、质疑、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复习细胞结构引导探究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
介绍关于尿毒症的常识及常见治疗方案。
与学生一起探讨细胞中的哪些结构具有膜?这些结构具有什么功能?进一步提出:这些膜结构在功能上有联系吗?出示蚕的丝腺细胞中核糖体的存在形式与细胞不同时期的关系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说明的问题。
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生物膜系统【学习目标】1.通过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的分析,认识各种细胞器既具有各自的作用,又在功能上相联系,形成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2.建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模型,形成科学思维,讨论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自主学习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1.分泌蛋白概念: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如:。
2.实验(1)实验材料:豚鼠胰腺腺泡细胞(2)科学方法:法,用标记亮氨酸。
有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如,有的不具有放射性,如。
(3)实验设计: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观察放射性在细胞中出现的先后顺序(4)实验现象:3min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
17min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
117min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细胞膜内侧运输蛋白质的。
(5)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如下:游离的:氨基酸经合成肽链肽链与核糖体转移至:继续其合成过程(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到达:与其膜融合,对蛋白质做进一步修饰加工。
囊泡转运到,与其膜融合。
将蛋白质分泌到。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这些能量主要来自。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所经过细胞结构的顺序依次是。
二、生物膜系统1.组成:等结构。
2.特点:(1)各种生物膜的和结构很相似。
(2)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
3.功能:(1)保证细胞具有一个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和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阔的膜面积为,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地进行。
4.联系:直接联系:细胞器膜中的内质网膜内连接,外连接。
间接联系:通过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膜形成囊泡与间接联系,高尔基体形成囊泡与细胞膜间接联系。
答案:细胞外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等同位素标记3H 14C、32P、3H、35S15N、18O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高尔基体中囊泡及细胞外的分泌物中核糖体脱水缩合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消耗能量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组成成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相对稳定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细胞器高效、有序核膜细胞膜高尔基体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资料分析]:如图野生型是分泌正常的酵母菌,甲型突变体是内质网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但不能形成囊泡。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2一、单选题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胰岛素还未成熟,需运送至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
未成熟的胰岛素由内质网运输至高尔基体的方式为()A.从内质网直接到达细胞膜B.由高尔基体直接连接内质网C.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D.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答案】C【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体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因此,未成熟的胰岛素由内质网运输至高尔基体是通过囊泡转移。
2.将含3H标记的某种氨基酸注射到细胞中,则3H出现的部位如图所示(①→②→③→④→⑤)。
下列针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④过程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若④中的物质具有免疫功能,该物质可能是凝血因子C.③→④→⑤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生物膜间的相互转化D.④→⑤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①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②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初步加工的场所;③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④是囊泡,⑤是细胞膜。
【详解】A、线粒体并不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只是提供能量,放射性不会出现在线粒体中,A错误;B、若④中的物质具有免疫功能,该物质可能是分泌蛋白抗体,B错误;C、③高尔基体一囊泡→⑤细胞膜,该过程涉及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生物膜间的相互转化,C正确;D、④→⑤过程为胞吐,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表2-1教案教学过程学习阶段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5min)【情境导入、复习导入】2019年,我国将糖尿病列入健康专项行动,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我国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
也就是说,如今每两位成人当中就有1位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如不及时干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生活在糖尿病的阴影之下。
问题1:糖尿病由什么原因引起?引导:①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超过机体自我调节的范围,就会引发糖尿病。
②体内能够调节降低血糖的激素是什么?③胰岛素的本质是什么?问题2:胰岛素在细胞内如何产生?引导: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内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大家回顾一下。
胰岛素就是在这些细胞器的分工合作下合成的。
②学习细胞膜时有说到过,细胞有一个功能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就举到一个例子: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比如胰岛素),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学生依据第2章所学回答:1、摄入糖分过多;胰岛素;蛋白质。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运用糖尿病的例子导入,联系生活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回顾胰岛素的本质和细胞器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导入。
新授课【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一、分泌蛋白的概念像胰岛素这类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如: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等。
细胞中有许多条“生产线”。
每一条“生产线”都需要多个细胞器的相互配合,而我们刚刚所说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就是个例子。
提出问题:那么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它们又是如何分泌到细胞外面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研究过程。
二、选材在这个研究中,科学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选材。
科学家选择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作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研究材料。
选材的原因,我们可以结合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照片进行分析。
原因1: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学生根据提问进行思考学生观察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进行回引入分泌蛋白的概念,用生产线作类比引导学生思考分泌蛋白这条生产线中细胞器是如何协调配合和运转的。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阅读教材P48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同位素3H具有放射性,为一种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示踪技术”。
1.举例说明哪些蛋白质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2.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归纳提炼】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自主学习在细胞中,除细胞膜、核膜外,很多的细胞器也都具有膜结构,各类膜结构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阅读下列内容,结合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等,这些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蛋白质(%) 脂质(%) 糖类(%)人红细胞膜 49 43 8 大鼠肝细胞核膜 59352.92.几种生物膜的化学成分(1)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膜的大致相同,但各组分的不同。
(2)线粒体的内膜要比外膜的功能复杂,说明功能越复杂的膜,的含量越高。
3.据图完成图解填充与练习:(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是的。
(2)细胞中面积最大、联系最广的膜是膜。
(3)生物膜之间的间接联系是以的形式实现的。
4.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这实际上对细胞膜的功能的另一种表述,第一节中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许多重要生化反应都是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多种_____提供大量的_______位点(3)生物膜把各种___________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____________,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年级学习模块课标高一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2 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2 课时〕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构造与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1.2 细胞各局部构造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2.2 说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构造,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必修 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 3 章第 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
该节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作”、“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学生生疏细胞整体构造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细胞根本构造和光合作用的有关学问,对叶绿体等局部细胞器有了初步的生疏,但是,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生疏不全,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各种细胞器,生疏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学生在此根底上可能会认为各个细胞器是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的,通过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能理解各个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作,进而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理解细胞器之间是协调协作的,进而生疏到生物膜是一个系统,理解生物体的构造与功能是相适应的;2、通过学习同位素示踪法在分泌蛋白合成中的应用,学会观看并且能够推理得出分泌蛋白合成所需要的细胞器构造,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力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问题探讨〗2、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协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C919 飞机是我国研制的一代中型客机。
研制 C919 飞机需要假设干部门分工合作,如整体研发设计、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机载系统研发(包括电缆、导管、发动机、座椅、座舱设备等)、总装制造等部门。
1.假设缺少其中的某个部门,C919 飞机还能制造成功吗?2.细胞中是否也具有多种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也存在类似的分工与合作吗?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分别细胞器的常用方法:差速离心法。
應—:—教学设计与案例2021年第4期(x)“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教学设计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五高级中学(266400) 李海艳摘要新高考、新课程带来了教育教学的新变化,是机遇也是挑战,与此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为例,采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结合“学生 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利用微课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既便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细胞器;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文章编号1005 -2259(2021 )4x-0072 -031教学内容1.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 第2课时。
学生经过第1课时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 了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完成了“用高倍显微镜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借 助帕拉德等人设计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蛋白质合 成过程”实验,探究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的过程,完成 生物膜系统概念的构建,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研究 都离不开探究精神、理性思维及技术手段的结合,加 深其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和理解。
此外,本节课内容也是合格考及等级考较易考查 的知识内容之一。
1.2教学重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但 未在细胞器之间形成有效联系,未将其作为一个系 统进行整体认识。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分泌蛋 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可体会到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与合作。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仅是当前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 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2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篇幅不多,但其知识点在以后许多章节中都有涉及,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
《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学习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学生已完成以上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设计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以小组分工合作扮演细胞器的形式,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和功能上的分工协作,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高考中时有考查。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时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了解了各个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将功能相似或关联的细胞器找出并归类应当不难。
但学生的探究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本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自学、探究与合作交流。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命观念)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命观念)3. 初步构建生命的系统观。
(生命观念)(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学会用实验资料探究结论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情感目标:通过对膜系统组成与功能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生命的系统观。
(生命观念)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难点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