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461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防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1.86 KB
- 文档页数:2
12326工作面防治水设计编制单位:编制:审核:科长: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编制日期:二0一三年九月五日12326工作面防治水设计一、工作面充水因素工作面采掘期间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上阶段12226工作面采空区积水、钻孔水。
1、顶板砂岩裂隙水6煤层顶板为厚层砂岩,局部含砂岩裂隙水,与其它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属静储量消耗型。
上阶段12226工作面回风、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局部有不同程度的滴淋水现象;在回采期间发生过老塘顶板砂岩裂隙出水现象,最大涌水量为32m³/h。
水源均为6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
2、老空水上阶段12226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受顶板砂岩裂隙水和灌浆水等充水因素的影响,采空区内有大量积水。
3、钻孔水工作面内有十2-2孔、九-十1孔、补Ⅶ3孔、补Ⅵ-1孔穿过;其中十2-2孔已经12328W和1222(1)工作面回采时验证不导水,九-十1孔、补Ⅶ3孔、补Ⅵ1孔已经12228和1212(1)工作面回采时验证不导水。
二、涌水量预计1、掘进期间涌水量预计根据我矿已掘进6煤工作面涌水量资料,12326工作面掘进时正常涌水量为0~10m³/h,最大涌水量32m³/h。
2、回采期间涌水量预计根据西翼采区12226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10m ³/h ,最大涌水量为32m ³/h ,按比拟法:Q=Q 0×0F F ×0S S 式中,Q —12326工作面预计涌水量;Q0—12226工作面涌水量(m ³/h);S —12326工作面水位降深(m ),648m ;S0—12226工作面水位降深(m ),582m ;F —12326工作面开采面积(km ²),0.666km ²;F0—12226工作面开采面积(km ²),0.572km ²。
经计算:12326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3m ³/h ,最大涌水量41.5m ³/h 。
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xx煤矿地测科2010.08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一、工作面概况xx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
东侧是23407工作面,现已回采完毕;西侧是23411工作面,尚未采掘。
xx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该区域煤层极不稳定,结构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02—0.05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煤层倾角0—6°,平均3°,在局部由于受到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出现了拉伸、变薄甚至出现了无煤区。
3、4#合并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发育有泥页伪顶(灰---黑灰色);底板为黑---灰黑色泥岩。
该工作面切割巷的南部为武家山小煤矿,据相邻工作面的采掘资料可知,该小矿在该区有越界现象。
另外,在工作面的西部有S7地质钻孔(封孔良好),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内煤层厚度约3.25米左右。
二、水情水害分析1、地面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位于新庄则村东侧,和尚峁西侧(现已搬迁),地表标高823—978米,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部为黄土层覆盖,多位耕地,沟底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几条山间公路纵横穿过该面,有一条小河从工作面切割巷南部横穿而过。
根据采掘区域的地表调查,没有明显发现地表积水渗漏的渗水点,对井下开采的影响较小。
2、井下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所受的水害影响主要有武家山采空区积水、23407采空区积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水及奥陶系灰岩水。
1、在xx工作面靠近切割巷附近,将要受到武家山小煤矿越界的影响,据相邻工作面的资料分析,该矿非法越界开采(约30米左右),而设计切割巷距离武家山井田的保安煤柱约80米,且采空区内存在大量积水,积水量约37万m3,水压在0.5Mpa左右。
2、23407采空区积水:在xx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受相邻23407工作面采空积水的影响,必须加强对相邻采空区积水的排放。
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
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搞好水害防治是我矿的重点工作。
一、矿井水害类型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按照水源把矿井水害分成以下几种:(一)地表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水库、沟渠等);(二)老空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古井、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三)孔隙水水害: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流砂水和泥砂等。
(四)裂隙水水害:主要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五)岩溶水水害: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等;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
矿井充水三个条件。
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一)水文地质探查技术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1)地震勘探: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导水构造探测;潜在突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柱探测。
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
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搞好水害防治是我矿的重点工作。
一、矿井水害类型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按照水源把矿井水害分成以下几种:(一)地表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水库、沟渠等);(二)老空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古井、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三)孔隙水水害: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流砂水和泥砂等。
(四)裂隙水水害:主要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五)岩溶水水害: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等;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
矿井充水三个条件。
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一)水文地质探查技术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1)地震勘探: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掘进头和侧帮超前探测,导水构造探测;潜在突水点、老窑积水区、陷落柱探测。
掘进工作面围岩裂隙淋水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根据安山煤矿所发生的围岩裂隙淋水情况,造成大量的淤泥以及污水,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
针对这样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有效防治水措施,是矿井恢复安全生产。
关键词:围岩裂隙淋水防治水The tunneling working surface rock fissure Water analy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According to Anshan coal mine the rock fissure water, causing a lot of silt and sewage, to bring great difficulties.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and adopt a series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water in mine safety production, is restoredKey word:Rock fracture;water;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1 概况本井田地处陕西省庙哈孤矿区东南部,位于府谷县城西北方向约38km。
井田西北与沙梁井田、秦晋煤矿相邻,南为小煤矿开采区和庙哈孤矿区南部预留区,西南与三道沟井田相邻,东为庙哈孤-孤山勘查区。
井田采区52煤层赋存于延安组第一段中部,全区钻孔见煤点南、北区共50个,可采点南、北区共46个,煤厚0.80~3.00m,平均厚度2.15m,煤厚变化较小,标准差为0.33,变异系数0.1460。
结构较简单,含稳定的一层夹矸,厚度0.08~0.40m,粉砂质泥岩。
煤层顶板岩性为一套中细粒砂岩,厚度15~20m,底板为5~8m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油页岩、灰质泥岩薄层。
2 掘进工作面涌水分析区内地表水体主要是沙梁川、安山沟、乱菜沟等河河水,局部地段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将勾通地表水体,使其成为直接充水水源;局部地段导水裂隙带与风化裂隙带勾通,地表水通过风化裂隙带进入矿坑,成为间接充水水源。
XX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XX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XX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正文如下:XX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地质概况该面为南三采区轨道上山南翼,上为71煤防水煤柱,下为7133工作面采空区;北到三采区上山煤柱,南到补10勘探线以南160m。
工作面走向长1060m,倾斜长124m。
煤厚平均2.4m,倾角平均24deg;,顶板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砂泥互层。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概况1、对工作面回采构成影响的充水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顶部的l四含l水;二是顶、底板砂岩裂隙水;三是断层导水;四是钻孔水。
(1)l四含l水:XX工作面上方基岩面标高为-246.0~-254.0m,四含厚2.57~6.5m,平均5.4m,单位涌水量0.2068L/S.m,富水性中等;工作面设计留设防水煤柱35.51m,工作面回采期间l四含l水会沿采动裂隙进入工作面,尤其是工作面里段及老顶初次来压期间,l四含l涌水量会显著增大,预计正常涌水量15~20m3/h,最大40m3/h。
(2)顶、底板砂岩裂隙水:7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砂岩,层厚4.06~12.07m,老顶为泥岩或泥砂互层,层厚 4.39~7.86m;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砂岩裂隙发育,根据补2-5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1046 L/S.m,富水性中等,根据机风巷掘进情况及7133回采经验来看,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将以淋、渗入工作面,预计正常涌水量5~10m3/h。
(3)断层导水:工作面掘进期间揭露了不少小断层,特别是切眼连续揭露了3条小断层,严重破坏了顶板完整性,增大了导水裂隙,特别是老顶来压,应力集中,断层会活化,进一步增大导水裂隙,为l四含l水、裂隙水涌入增加通道。
煤矿防治水汇报材料一、水害治理重点难点经核实,井田范围内无小窑及老空积水。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充水因素主要是:(1)主含煤段弱裂隙含水层地下水直接补给矿坑,(2)卡以头组弱裂隙含水层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因此,矿井投产前的防治水重点工作为“顶板瓦斯抽采巷”的顶板砂岩裂隙水探控。
二、工作清单、计划及目标一是抓实井下水害防治各项举措。
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巷道掘进前将严格执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措施,做到相互验证,准确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保证掘进巷道在“两探”的控制与掩护下施工,以确保工作面与危险源(包括突出煤层、水体等)的安全距离,地质前探钻孔分左、中、右三个方位控制工作面前方及附近地质情况,同时必须控制上、下临近煤层层位。
当地质构造复杂时应增加钻孔数量对工作面及附近地质情况进行控制,地质前探钻孔采用型号为zdy3200s钻机施工,钻孔施工过程中地测科技术员现场跟班、写实、验收,并采取钻孔测斜仪及钻孔成像仪等手段辅助分析地质成果。
当掘进巷道接近地质勘探钻孔时提前20m进行超前探放水工作,利用地质前探钻孔兼做超前探放水孔。
首先明确钻孔位置,其次采取对于性探测措施进行超前探水,若探水过程中发现异常水患,则对钻孔水进行疏放或采取井下注浆的手段对钻孔进行封堵,防止发生水害事故。
同时,投产前建成矿井地下水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对地下主要含水层水位、水质、水温进行动态监测,确保井下作业安全,实现井上、下水情综合监测预警。
二是强化地面水害防治工作。
矿井地面主要水害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本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在浅部径流交替快,主要补给浅部含水层,浅部含水层由于距离煤层较远而对矿井充水影响很小。
白龙山煤矿一井工业广场标高及井筒标高均高于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水位(1371.57m),在雨季汛期期间主要采取的防治措施如下:一是雨季时矿调度室应加强对灾害性气象资料的收集、预报及建立预警机制,严格按照雨季“四防”专项应急预案落实二十四小时应急值守工作,在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前后,值班人员加强矿井主要建筑物、排矸场、井口工业广场河流、滑坡点巡查检查,发现异常立马汇报;二是当矿区24小时内连续观测降雨量超过50毫米时,井下立即停产并撤人;三是在雨季来临之前,组织人员对工业场区的所有防洪设施及排洪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业广场内排水沟、河道畅通;四是雨季前按雨季“四防”计划备足防洪物资和防洪排水设备。
新庄矿三煤顶板砂岩裂隙水防治摘要:对顶板砂岩水以净储量为主,有补给性弱、易疏干的特点,我们采取超前疏放的措施,改善了开掘施工环境、降低了对安全生产的威胁;采面我们采取“先探后放”的方法和施工泄水通道的方法,降低水位,排除了对工作面的威胁;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砂岩;水防治中图分类号:td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097-02新庄煤矿为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国有煤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皖交界处的永夏煤田永城矿区东部,行政区划属苗桥、茴村两乡管辖。
煤矿东部及北部以人为边界与安徽恒源煤电公司刘桥二矿分界,西以王庄断层(f21)与葛店煤矿毗邻,南至煤层露头线。
于1985年开始建井,1995年12月正式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1997年矿井改扩建后生产能力达到180万吨/年,实际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250万吨/年,为大型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矿井目前总的涌水量为590m3/h左右,其中砂岩裂隙涌水量402m3/h左右,底板灰岩涌水量191m3/h左右;砂岩裂隙水占矿井总涌水量的70%,因此砂岩裂隙水作为我矿日常防治水的重点工作。
砂岩裂隙含水层由细—粗粒砂岩组成,其中对矿区主采煤层二2煤、三2煤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一般有四组,即k6砂岩裂隙含水组、k5砂岩裂隙含水组、三2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组和二2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组。
k6砂岩裂隙含水组由细—粗粒砂岩组成,一般1~3层,最多达8层,含水层累厚平均30m左右,富水性中等偏强,为矿井井筒掘进中主要充水含水层之一;k5砂岩与三2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组主要由细、中粒砂岩组成,以细粒砂岩为主,富水性k5砂岩为中等,三2煤顶板砂岩偏弱,含水层累厚平均33m左右;二2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组一般由2~3层细、中粒砂岩组成,累厚平均约20m,富水性较弱。
其含水组自上而下富水性渐弱,单位涌水量0.942~0.031l/s·m,渗透系数3.481~0.0835m/d,水质类型均属so4·hco3k+na型,矿化度2.5~2.6g/l。
摘要:文章以焦作煤业集团公司赵固一矿11131工作面回采作业为例,深入剖析薄基岩综采工作面顶板水、沙治理措施和治理效果,并通过实践应用证明薄基岩条件下通过加强水文地质工作,超前并有针对性完善防治水措施,完全可以预防顶板水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薄基岩综采面顶板水沙治理措施焦作煤业集团公司赵固一矿为核定年生产能力415万吨的矿井。
矿井为立井开拓,井底车场水平标高-525m,设计沿F16断层煤柱两侧作两组倾斜煤层大巷,通过大巷直接开掘工作面上、下顺槽,实现全井田单翼盘区开采。
矿井主采二1煤层,平均煤厚5.3m,倾角2~6°,矿井资源储量373490kt,剩余可采储量为176877kt。
煤层埋藏深度410~860m。
煤层顶板基岩薄,表土层厚,底板灰岩水压4.4-8.3Mpa,主要含水层包括二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风化带含水层和新近系中、底部砂、砾石含水层,底板L8、L2、O2灰岩含水层。
预计全矿井正常涌水量2377.36m3/h,最大涌水量2971.1m3/h。
目前矿井实际涌水量为1578m3/h,其中包括L8灰岩水、L9灰岩水、顶板砂岩水和冲积层水。
11131工作面位于矿井-525m水平东翼,工作面井下位置北邻东翼回风大巷,东为未开采的11151工作面,西为回采结束的11111工作面,南为DF40断层。
为保证该工作面在薄基岩、厚冲积层条件下安全回采,将顶板水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水措施,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1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标高-397~-468m,煤层倾角0.2°~8.2°,煤层结构简单。
该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总体呈单斜构造。
工作面轨道顺槽拐后603m处揭露D35断层。
D35断层为正断层,走向96°,倾向6°,倾角65°,落差0.5m。
11131工作面主要含水层有中奥陶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L2灰岩、L8灰岩等)、二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和冲积层含水层。
XX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XX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地质概况该面为南三采区轨道上山南翼,上为71煤防水煤柱,下为7133工作面采空区;北到三采区上山煤柱,南到补10勘探线以南160m。
工作面走向长1060m,倾斜长124m。
煤厚平均2.4m,倾角平均24°,顶板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砂泥互层。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概况1、对工作面回采构成影响的充水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顶部的“四含”水;二是顶、底板砂岩裂隙水;三是断层导水;四是钻孔水。
(1)“四含”水:XX工作面上方基岩面标高为-246.0~-254.0m,四含厚2.57~6.5m,平均5.4m,单位涌水量0.2068L/S.m,富水性中等;工作面设计留设防水煤柱35.51m,工作面回采期间“四含”水会沿采动裂隙进入工作面,尤其是工作面里段及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四含”涌水量会显著增大,预计正常涌水量15~20m3/h,最大40m3/h。
(2)顶、底板砂岩裂隙水:7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砂岩,层厚4.06~12.07m,老顶为泥岩或泥砂互层,层厚4.39~7.86m;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砂岩裂隙发育,根据补2-5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1046L/S.m,富水性中等,根据机风巷掘进情况及7133回采经验来看,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将以淋、渗入工作面,预计正常涌水量5~10m3/h。
(3)断层导水:工作面掘进期间揭露了不少小断层,特别是切眼连续揭露了3条小断层,严重破坏了顶板完整性,增大了导水裂隙,特别是老顶来压,应力集中,断层会活化,进一步增大导水裂隙,为“四含”水、裂隙水涌入增加通道。
(4)钻孔水:工作面回采将过补10-3孔,该孔情况如下:孔口坐标X:3707995.12Y:39500122.84Z:22.86,终孔深度-545.75,封孔情况:段距(m):253~398、465~孔底,水泥(Kg):(1061,337),砂子(Kg):(1520,676)。
顶底板裂隙涌水为主的煤矿防治水研究发表时间:2018-08-30T10:47:18.4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牛汉清[导读] 通常按突水时涌水的主要水源,将突水划分为断层、地表、底板、陷落柱和采空区积水等五类。
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0025摘要:煤矿开采多为地下作业,在井巷开拓和煤层的回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
只要这些工程的作业场所处于含水层的水位以下,水体就会因失去原有的平衡,在重力作用下,以各种形式向井巷或采场涌出。
这既可以是一般性的滴淋水,也可以是突破性的大量涌出,形成水害。
这主要决定于作业场所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含水层的富水性、可能的补给水量和水压,以及工程对各含水层的揭露、贯穿或波及破坏程序。
因此,煤矿生产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与地下水的斗争,矿井的生存与发展,都与这一斗争息息相关。
水害是煤矿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
水害的严重程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拓、开采对地下水源平衡条件的破坏等。
新中国建立60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煤矿的防治水工作也在不断地探索前进。
在学习和引进国外有关技术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已初步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矿井防治水理论、对策、方法、手段和有关的管理制度。
认真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必将对我国煤炭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矿井防水顶底板裂防水1. 矿区地质概况涌水量在短期内突然成倍剧增的现象称为突水。
通常按突水时涌水的主要水源,将突水划分为断层、地表、底板、陷落柱和采空区积水等五类。
我国为底板突水事故多发性的国家。
据统计,底板突水事故约占我国各类突水事故总次数的1/4,并且这类突水往往造成重大的灾害性损失。
底板突水又常按其突水的峰值流量、动态表现形式等进行分类。
按突水的峰值流量可将突水事故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突水,其峰值流量分别为大于50m3/min,20-49m3/min,5-19m3/min和小于5m3/min。
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煤矿水害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往往造成突水淹井或淹没整个工作面的恶性事故。
根据矿井水的来源可分为地下水害、地表水害和老窑积水水害。
防治水是防止矿井水害事故发生,减小矿井正常涌水,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在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安全前提下使国家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回收。
为防止水害事故给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矿井防治水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一、水文地质情况我公司矿区位于沁水盆地南缘低山丘陵区,水文地质单元属延河泉域中北部。
根据含水层岩性和地下水赋存特征,本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盐类裂隙水、碎屑夹碳酸岩类岩溶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四种。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松散岩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含水岩组一般厚为0-10米,富水性差,为透水而不含水层;碎屑岩类裂隙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富水性弱;碳酸盐岩岩溶水在本区埋深较深,据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4队,1996年提交的本矿地质报告,区域水位标高为450-560米,高于本矿现开采3#煤层底板标高79-122米,3#煤为带压开采,但奥陶系灰岩顶界至3#煤层间距为120余米,可起一定的隔水作用,构成3#煤底板突水危险性小,但该含水层富水性强,具不均匀性,开采过程中,若遇断层,在断裂连通导水的情况下,不排除有突水的可能,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本区与煤层开采有关的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碎屑及碳酸盐类岩溶水。
1)主要含水层①石炭系、二叠系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主要为山西组K7砂岩和下石盒子组底部的K8砂岩。
K7砂岩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分界标志层,岩性以中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具有近似垂直于层面的裂隙带。
据邻区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04-0.003L/s·m,水位标高567.12米,为弱富水含水层。
K8砂岩是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分界标志层,岩性以中细粒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粗砂岩,裂隙较发育。
煤矿水害防治第1部分顶板水害防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顶板水害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采煤层受松散层底部孔隙含水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影响,对顶板水进行探查疏放治理的矿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63 煤矿科技术语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GB/T 14157-93 水文地质术语GB 51070-2014 煤炭矿井防治水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 14157-9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松散层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未成岩的沉积物,如冲积层、洪积层、残积层等。
3.2孔隙含水层以孔隙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3.3砂岩裂隙含水层以砂岩裂隙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4顶板水害防治工作4.1技术路线查明条件、煤柱留设,探查疏放、效果验证与评价。
4.2查明条件4.2.1三维地震勘探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查明采区或工作面地质构造发育、基岩面起伏变化情况。
4.2.2电法勘探采用井上、下电法勘探查明采区或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富水情况。
4.2.3水文地质勘探1松散层孔隙含水层下开采的,应当利用地面或者井下钻孔,查明开采煤层上覆岩(土)层的水文地质结构,包括含(隔)水层、风氧化带厚度、分布、水位、水质、富水性,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断层的含(导)水性,覆岩岩性,基岩面标高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
煤柱留设综合分析勘探控制程度、基岩面起伏、风氧化带、底部隔水层变化情况,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及可疏性。
分析覆岩岩性、组合特征及离层发育条件,确定水体采动等级、安全煤(岩)柱类型和覆岩类型,计算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应当留设的安全煤(岩)柱高度,进行抗渗透性评价。
制定探查疏放水方案。
4.3探查疏放4.3.1钻孔布置留设防砂(塌)安全煤(岩)柱开采时,对顶板含水层进行探查疏放,钻孔成组布置,每组至少3个钻孔,钻场间距不大于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