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1
- 格式:ppt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⑴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度快,没有确定的轨道。
(2)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3)电子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
(4)电子层排布倾向能量最低: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5)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6)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1、排布规律⑴核外电子排布与能量关系电子离核距离: 近 → 远 电子能量: 低 → 高 ⑵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① 核外电子层能量不同 电子层离核距离: 近 → 远 电子能量: 低 → 高电子层数(n ): 1 (K) 2(L) 3 (M) 4 (N) 5 (O)② 电子排布规律Ⅰ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满低能量电子层,再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
Ⅱ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n 2 Ⅲ 最外层电子数≤8 Ⅳ 次外层电子数≤18 Ⅴ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2注意:以上三条规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必须同时满足。
2、常见元素微粒结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如:(1)核外有2个电子微粒(与H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H -、Li +、Be 2+ (2)核外有10个电子微粒(与Ne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阳离子:+Na 、+2Mg 、+3Al 、+4NH 、+O H 3;阴离子:N -3、O -2、F -、OH -、NH -2;分子:Ne 、HF 、H 2O 、NH 3、CH 4(3)核外有18个电子微粒(与Ar 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离子:Cl -、S 2-、P 3-、K +、Ca 2+ 分子:Ar 、HCl 、H 2S 、SiH 4、H 2O 2、PH 3、C 2H 6 (4)前18号元素的原子构的特殊性○111 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Li 、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l 。
35 课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一)主编人:审核人:审批人:周次 1 所需时间1课时班级第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2、正确运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20号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3、能说出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及判断依据。
【学习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学习难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学法指导】阅读课本2-7页,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完成学案。
【想一想,你还记得吗?】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的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
质子带个单位,中子呈电。
因此,核电荷数由数决定。
核电荷数(Z)= 数= 数= 数。
2、在原子AX中,A表示,A = Z +Z3、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和的中子数的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并举例。
【单兵作战】相信自己的力量,定能战胜一切一、阅读课本P2,在下表中标出电子序号和电子层符号的对应关系。
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电子层符号电子能量电子离核由到,电子能量由到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结合课本第3页的表1-1完成交流与讨论,然后完成下面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则:电子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2、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n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三、元素周期律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变规律(参看课本P3图1-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表现在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
(除H、He元素外)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参看课本P4表1-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Z 个)原子核注意:(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Z 个)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次外层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 。
核素: 。
同位素: 。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 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 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未填满(已有 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 纵行,位于 之间 (16个族) 零族: ① 主族(A ):由 和 元素共同组成的族(除第18纵列)列序与主族序数的关系② 副族(B ):完全由 元素组成的族(第8、9、10纵列除外)③ Ⅷ族:包括 三个纵列。
④ 0族:第 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 元素。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 。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 。
族碱金属元素: (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 ) 第ⅦA 族卤族元素: (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 )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 ;② ;③ 。
(2)非金属性强(弱)——① ;② ;③ 。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时间:30分钟)基础达标1.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D )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时,圆圈内是核电荷数,带正电荷,C错误。
核外电子排布时,遵循电子排布规律,B 中违反“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原则,A中违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原则。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解析:C中,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11H中就不存在中子。
3.对于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解析:对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但第二周期O、F例外),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B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也可能为8解析:A中,H原子的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中,先排满L层(8个)后再排M层,而M层电子数不可能为8×4=32个。
C中,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如K+、Ca2+)即符合题意。
D中,Li+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5.对于Na+、Mg2+、Al3+三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核外电子层数相同B.半径大小顺序Na+<Mg2+<Al3+C.核外电子数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解析:Na+、Mg2+、Al3+三种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均为,故A、C、D正确;;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半径比较,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大小顺序应为Na+>Mg2+>Al3+,B不正确。
(1)原子核外电子数= = = 。
相对原子质量=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层是根据电子在核外运动的不同来划分的。
电子离核越能量越。
目前,已知电子共分层,分别为(用字母表示)。
2、画微粒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②硫离子③镁离子④氖原子3、化合价一般规律:最高正价= (除F、O外);∣负价∣= 。
456、元素周期表中共有____个周期,个短周期,4个长周期。
一般情况,一个纵行是一个族:共有个主族,个副族。
全部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族是族,还有一个全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Ⅷ族;7、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预测其主要性质。
主族元素的族数= ,周期数= 。
(1)原子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电子层是根据电子在核外运动的不同区域来划分的。
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目前,已知电子共分7 层,分别为K、L、M、N、O、P、Q(用字母表示)。
2、画微粒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②硫离子③镁离子④氖原子3、化合价一般规律: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除F、O外);负价= 最外层电子数-8456、元素周期表中共有__7__个周期,3 个短周期,4个长周期。
一般情况,一个纵行是一个族:共有7 个主族,7个副族。
全部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族是0族,还有一个全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Ⅷ族;7、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预测其主要性质。
主族元素的族数= 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 电子层数。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电子层1. 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 表示方法:通常吧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
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电子层叫做第二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低三不超)1.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一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电子最先排满K 层,当K 层排满后再排布在L 层,依此类推。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n 为电子层序数)3.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K 层作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超过32个。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1. 2. Cl-五、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1.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 、Ar 。
2.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
3.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
4.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Si 。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 、Al 。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Ca 。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 、C 、S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目标导航]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其关系如下:电子层(n)符号1234567 K L M N O P Q离核远近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Na+Cl-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点拨①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
【议一议】1.判断正误(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3)某离子M层和L层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4)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其核外电子数。
()答案(1)×(2)×(3)√(4)×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现+1→+7,最低负化合价呈现-4→-1的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