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格物 酒 文人 政治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86
酒知识讲座第一讲中国酒的历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优秀而又古老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祖先在长期的三大斗争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发明和创造,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对人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直到18世纪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包括酿酒技术,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正如当代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的那样:“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今日欣欣向荣的发酵工业、酶制剂工业都是在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今天,学习我国古代的酿酒技术史,是为了了解古代的技术成就和发展进程,进一步树立唯物史观,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份祖国的宝贵遗产。
同时,鉴古知今,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振兴中华的信念,更好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一、酒的起源1.酒的起源酒的起源,我国古籍记载各不相同,一说源于轩辕黄帝,一说始于禹时仪狄。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酒的起源是经历了一个从自然酒过渡到人工造酒的过程。
我们知道,凡是含有糖分的物质,如水果,蜂蜜、兽乳,很容易受到自门然界中的发酵微生物的作用而产生酒。
所以,不少人认为:最原始的酒,应该是由含糖水果自然发酵而成。
这在古人的笔记上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的猿酒当是自然酒之一。
2.第一代人工饮料酒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先进入游牧社会,然后再进入农业社会的。
人类最早的人工饮料酒的发明,则是游牧时代用兽乳酿造的乳酒。
因为兽乳中含有乳糖,能自然发酵生成乙醇(酒精)。
这种乳酒,古称醴酪(《周礼、礼运篇》)。
也就是说,第一代人工饮料酒,不添加任何糖化发酵剂,全靠自然形成。
今日的内蒙,西藏、青海等地的少壮民族,仍保留了这种兽乳制酒的习惯。
这大约是距今7000到1万年以前的事。
3.第二代人工饮料酒(发酵酒) 我国回第二代人工饮料酒是加了糖化发酵剂来酿成的,又称人工发酵酒(针对非蒸馏酒而言),亦简称发酵酒。
酒文化学案第一课时一.酒的概念“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
从水从酉,酉亦聲。
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䟽儀狄。
杜康作秫酒。
”——《说文解字》(清刻本)酒,以_粮食__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
化学成分是_乙醇_,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
别称:__欢伯,杯中物,绿蚁,留霞,曲生__……二.酒的发展历程1.史前启蒙期:原始社会采集_野果_储存发霉而得,呈糊状和半流质。
⏹起源传说1:“__猿猴酿酒__”2.成长期:运用__曲蘖__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
⏹夏朝:__杜康造秫酒__(第一个用高粱酿酒的人,被称为“__酒祖__”。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秫酒。
"——《太平御览》起源传说2:“____仪狄造酒____”起源传说3:“____杜康造酒____”___夏朝酒爵____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
⏹商朝:贵族饮酒盛行,“__酒色文化__”呈现。
⏹周朝:酒主要用于“祭祀”,大力提倡酒礼与酒德,呈现“__酒祭__”和“__酒礼__”。
3.成熟期:贾思勰《_齐民要术_》第一次对酿酒技术做了系统总结。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我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酒文化第一课时阅读资料——我国酒的发展历程1.史前期从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采集的野果在经过长期的储存后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
经过最初的品尝后,他们认为,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文化。
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2.夏朝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五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
酒文化精髓(史上最全)一、酒的起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
所以,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在我国民间也有杜康造酒的传说。
有一天,仙人指点他: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会碰到三个人。
从他们身上各取一滴血,滴入酒糟里,美酒即成。
结果,杜康第二天遇到三个人,分别是秀才、武士和疯子。
这就是饮酒三境界:第一阶段如同文人,温文尔雅、谦逊尚礼;第二阶段如疆场武士,酒过三巡后便称兄道弟、酣战淋漓;第三阶段超量饮酒后仪态全失,该倒的倒、该躺的躺、该疯的疯,不敢说的话说了、不该做的事做了。
二、酒文化的精髓:礼与情酒文化中的“礼”,多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现在的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
陶渊明的“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凸显了闲情。
杜甫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
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酒情1、无酒不宴开宴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从古至今,酒宴都是重要社交场合,众人把酒言欢、借酒抒情、借诗言物。
古人喝起酒来,是很讲究的:往大里说讲究环境,喝的是情调;往小里说讲究器皿,饮的不只是酒,更是心情。
喝酒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最有趣的大抵是流觞曲水:一群人环坐活水流溪旁,酒杯置于水上;顺流而下,拿起可饮;搭配行酒令,更是别有风趣。
2、无酒不友将进酒,君莫停。
酒逢知己千杯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妄论这人生几番沉浮,彼情彼景;无限豪情思绪,方是真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