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决策因素的层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31.58 KB
- 文档页数:11
外包服务供应商选择问题的决策模型研究概述外包服务供应商选择是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时所面临的重要决策之一。
选择一个合适的外包供应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专业知识和技术、扩大市场份额等。
然而,由于外包服务供应商数量众多、服务种类繁多,企业在选择过程中往往面临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决策模型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
决策模型一:层次分析法(AHP)AHP是一种常用的解决供应商选择问题的决策模型。
该模型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并对各层次中的因素进行权重评估,最终得出各供应商的排名。
AHP模型通常包含以下步骤:1. 确定层次结构:首先确定问题中的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供应商层。
2. 构建判断矩阵:通过专家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专家对各层次因素之间的相对权重。
然后将这些权重填入判断矩阵中。
3. 计算权重:对判断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各因素的权重,并计算出供应商的综合得分。
4. 评估供应商综合得分:根据权重和供应商的得分,计算出每个供应商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
AHP模型的优点是具有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决策过程,能够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决策单元。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专家判断的依赖性较强,权重的准确性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决策模型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EA是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决策模型,可用于评估供应商的效率和效果。
在DEA模型中,考虑了多个输入和输出因素,并通过比较各供应商之间的相对效率,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
1. 确定输入和输出因素:根据外包服务供应商的特点和企业需求,确定评估的输入和输出因素,如成本、效率、质量等。
2. 构建评价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各供应商的相对效率。
3. 评估供应商效率:利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供应商的相对效率,并对供应商进行排名。
DEA模型的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了多个因素和数据的复杂性,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在不同方面具有优势的供应商。
供应商选择的优先级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供应商选择的优先级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产品质量: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是决定优先级的关键因素。
高质量的产品可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价格竞争力:价格是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供应商的价格竞争力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供应商的价格竞争力,选择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供应商。
交货期保障:交货期是采购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选择能够提供稳定、及时交货的供应商可以确保企业的生产计划顺利进行,减少停工待料等成本损失。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供应商的交货期保障能力,选择能够提供及时交货的供应商。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个能够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可以确保企业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减少故障和维修成本。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选择能够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供应商。
信誉与合作经验:信誉和合作经验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那些具有良好信誉和丰富合作经验的供应商可以减少合作风险和不确定性,确保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要考虑供应商的信誉和合作经验,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丰富合作经验的供应商。
长期合作关系: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带来更好的价格、交货期和服务保障。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考虑与那些有潜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总之,确定供应商选择的优先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价格竞争力、交货期保障、售后服务、信誉与合作经验以及长期合作关系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确定供应商选择的优先级,并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满足企业的采购需求。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运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从而使决策问题的结构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和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个AHP方法的应用实例。
1.项目选择在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关键因素需要权衡。
通过应用AHP,可以将项目选择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例如项目目标、资源投入、风险等等。
然后为每个层次的因素确定权重,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加客观地评估不同项目的优劣,并做出最佳选择。
2.供应商评估当公司需要选择供应商时,往往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例如价格、质量、交货时间等等。
通过使用AHP,可以将供应商评估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准则和子准则,然后为每个准则和子准则赋予合适的权重,最终确定出最佳供应商。
3.市场调研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多个调研指标和因素。
通过应用AHP,可以将市场调研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例如调研目标、调研方法、数据可靠性等等。
然后为每个层次的因素确定权重,从而辅助决策者选择最适合的市场调研方法和指标。
4.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功能、性能、成本等等。
通过使用AHP,可以将产品设计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准则和子准则,然后为每个准则和子准则赋予合适的权重,从而帮助设计团队确定出最佳的产品设计方案。
5.企业战略规划在企业战略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战略选项的优劣。
通过应用AHP,可以将战略规划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和因素,例如市场前景、竞争环境、技术能力等等。
然后为每个层次的因素确定权重,从而辅助决策者选择最佳的战略规划方案。
综上所述,层次分析法在多准则决策问题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因素确定权重,能够帮助决策者更加客观地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并做出最佳选择。
这种方法在项目选择、供应商评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和企业战略规划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通过对比判断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它由匹兹堡大学的数学家托马斯·萨蒙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层次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
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从总目标到具体的子目标,形成一棵树状结构。
例如,在一个购车的决策问题中,总目标可以是“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车”,下面的子目标可以包括“价格”、“外观”、“安全性”等因素。
2. 构造判断矩阵:在每个层次中,需要对不同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进行判断。
判断可以基于专家经验、问卷调查或实际数据。
对于两两比较,通常采用一个1到9的比较尺度,其中1表示相等,3表示略微重要,5表示中等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9表示绝对重要。
如果因素A相对于因素B的重要性大于1,则B相对于A的重要性是1/A。
3. 计算权重向量:根据判断矩阵中的比较结果,可以计算出每个层次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向量。
通过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4. 一致性检验:在进行层次分析时,需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在两两比较中的逻辑关系的一致性。
通常使用一致性指数和一致性比率来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5. 综合评价:通过将各层次中因素的权重向量进行乘积运算,并将结果汇总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对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或进行多目标决策。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假设某公司需要选择新的供应商,供应商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决策:1. 确定层次结构:总目标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下面的子目标是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价格。
2. 构造判断矩阵:对于每个子目标,可以进行两两比较。
层次分析法在新供应商开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某大型电梯制造企业零部件新供应商开发为例,设计了电梯零件供应商开发过程中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并通过一致性检验,证明所建立的供应商甄选评估体系是实际可操作的。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供应商开发评价1.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tty)正式提出。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1]。
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通过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对数据进行量化和结构化,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韦伯(Weber)等利用AHP做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选择,通过确定目标,准则,子准则,对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做出判断矩阵,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然后求出这些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相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排序,作为系数,求出各方案的权重(优先程度)。
由于该方法让评价者考虑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以及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因而,可靠性高、误差小。
但不足之处是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较多,还有就是指标数据过大时,权重难易确定,特征向量求解复杂。
但它作为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供应商选择领域。
2.电梯零部件新供应商开发评价指标设计电梯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具有产品结构复杂,体现客户个性化需求和生产经济性需要的特征。
[2]因此,在对零部件新供应商开发上,更关注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质量管理以及响应速度上。
基于此,在应用AHP对电梯零部件新供应商开发进行评估分析时将考虑这些特征,构建三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即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
选择合适供应商的关键要素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关键要素。
合格的供应商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与其产生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中,企业可以评估并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应该了解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并通过合规性认证或品质认证来评估其质量表现。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产品检验等方面,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供应商的价格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产品价格与质量之间的平衡,以确保以合理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然而,仅仅关注价格可能会忽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如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价格以及其他关键要素进行选择。
第三,供应商的交付能力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交付能力,包括交货时间、供应链管理和库存管理。
供应商应具备快速和及时交付产品的能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减少因供应链中断造成的成本和延误。
供应商的库存管理也需要有效,以确保产品的持续供应,并避免库存积压或断货的情况。
供应商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经营记录,了解其在市场上的声誉和信誉。
供应商应该有稳定的经营模式,并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其他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供应商的合作期间是否准时交付、是否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
合适的供应商应该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供应商应该具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理解并满足企业的需求。
同时,供应商还应具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快的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供应商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供应商的关键要素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价格、交付能力、可靠性和可信度以及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企业应综合评估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并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制定合适的选择标准。
AHP层次分析法算法流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它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层次化处理,准确地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佳选择。
下面是AHP层次分析法的算法流程:1.确定决策的目标:明确待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例如,选择供应商、评估项目风险等。
2.建立层次结构: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从最终目标开始逐级向下,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最终目标位于最顶层,中间层次为各个子目标,最底层是各个可选方案或决策因素。
3.构建判断矩阵:对于每个相邻的层次,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在层次结构矩阵中,将每一对子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填入,构建一个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大小等于层次中的层数的平方。
4.设置标准化比较尺度:由于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比较不同层次之间的重要性,AHP引入了一套标准化比较尺度来帮助决策者进行判断。
常用的标准化比较尺度包括9级尺度和4级尺度。
5.一致性检验:在判断矩阵中填入各个单元格后,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判断矩阵的矩阵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合理。
6.层次单排序:利用判断矩阵计算每个子目标的权重向量,通过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来获得权重向量。
7.一致性检验:再次进行一致性检验,验证计算得到的权重向量的一致性。
8.综合决策:将各个子目标的权重向量与它们对应的可选方案或决策因素进行综合,得出最终的决策。
9.灵敏度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敏度分析,检验得出的权重向量对最终决策的影响,以及各个决策因素的敏感程度。
10.结果分析与解释:对最终决策进行分析和解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执行提供支持。
AHP层次分析法通过逐层比较,将问题分解为易于理解和处理的小块,通过判断矩阵和权重向量计算,确定各个子目标的重要性和最终的决策。
它能够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解释性。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和比较矩阵,来对不同因素进行排序和权重分配,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一些实际案例。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塞蒂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1. 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从上至下逐级细化。
顶层是目标层,中间层是准则层,最底层是方案层。
2. 比较矩阵:在每个层次内,通过构建比较矩阵来判断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
比较矩阵是一个n×n的正互反矩阵,其中n是该层次因素的个数。
通过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性的判断。
3. 加权优先向量:通过对比较矩阵进行特征向量的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特征向量是对比较矩阵的主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也称为特征向量法。
4. 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的计算,判断构建的比较矩阵是否合理。
一致性指标表示了矩阵的内部一致性程度,一致性比率则是对一致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判断是否满足一致性。
5. 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出的权重,进行乘积运算和累加运算,得到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综合评价值越高,方案越优。
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层次分析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可以将不同的投资方案作为方案层,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风险性、收益性等因素,来确定投资方向。
2. 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将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交货周期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重要性,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 项目评估:在项目评估中,可以将项目的成本、时限、风险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4. 人才选拔:在人才选拔中,可以将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确定最佳人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选择是企业采购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供应商选择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益处,例如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等。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在众多供应商中找到最适合的供应商。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过程。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数学家托马斯·萨亚尔(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它能够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中进行准确、系统的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大的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从整体到局部进行逐步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决策结果。
二、供应商选择的层次分析法过程1.确定准则及其权重首先,需要明确供应商选择的准则,例如价格、质量、交货期等。
然后,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各准则的权重,即各准则在整个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重要程度。
2.建立判断矩阵对每个准则两两进行比较,根据专家判断填写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其中n代表准则的个数,矩阵的每个元素aij表示准则i比准则j重要的程度。
通过询问专家给出每个准则相对于其他准则的重要性判断,填写判断矩阵。
3.计算准则的权重计算准则的权重可以通过特征向量的归一化来得到。
首先,根据判断矩阵的列求和得到每个准则的权重向量,然后将权重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准则的权重。
4.评价供应商根据准则进行供应商评价。
将每个准则的权重与供应商在该准则上的绩效进行乘积得到各供应商的综合评价得分。
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准则,可以采用主观评价法或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
5.选择最佳供应商根据供应商的综合得分,选择综合得分最高的供应商作为最佳供应商。
同时,也可以考虑风险因素进行综合优化选择。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的优势1.适应性强:层次分析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供应商选择问题。
供应商的选择标准首先,质量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声誉。
因此,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包括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等方面。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参观供应商的生产基地或者实地考察来了解供应商的生产情况,以确保供应商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
其次,价格也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因素。
企业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可以通过比价、谈判等方式来获取更优惠的价格。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供应商的支付条件、结算方式等与价格相关的条款,以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
除了质量和价格,交货周期也是企业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供应商的交货周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客户交期的保障。
因此,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交货能力、生产能力、物流配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付产品或服务。
此外,服务水平也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因素。
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包括售前咨询、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
企业需要考察供应商的服务态度、响应速度、问题处理能力等方面,以确保供应商能够给予企业及时、有效的支持。
最后,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企业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需要考察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经营状况等方面,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发展,提高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选择供应商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企业需要全面考虑质量、价格、交货周期、服务水平、可靠性、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选择到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供应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企业需要考虑多个标准来确保选择的供应商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中,质量、价格、交货时间、服务和可靠性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首先,质量是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首要标准。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因此,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把关,确保其符合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还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和风险。
其次,价格也是企业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企业需要在质量的基础上,考虑供应商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采购预算。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性价比较高的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交货时间也是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供应商能否按时交付产品或完成服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进度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企业需要选择能够严格遵守交货时间的供应商,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供应商原因造成的生产延误和损失。
此外,供应商的服务水平也是企业选择供应商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优质的服务可以提高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效率和沟通效果,减少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供应商的服务包括售前咨询、售中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企业需要全面考察供应商的服务实力,确保供应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最后,供应商的可靠性也是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
企业需要考察供应商的信誉和稳定性,避免因供应商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
供应商的可靠性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上,还包括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意愿和合作稳定性。
综上所述,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时间、服务和可靠性等多个因素,以确保选择的供应商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与企业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只有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下,企业才能选择到最适合的供应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层次分析法用excel中的实际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通过对多个评价因素进行层次化分析,得出最终决策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权衡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并进行定量评估。
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函数和工具来进行AHP的计算和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层次分析法在Excel中的实际应用,包括所有计算过程。
假设我们要使用AHP来选择三个不同的供应商,以确定最适合我们需求的供应商。
我们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价格、质量和交货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层次化分析来确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
1. 创建一个Excel表格,表格中包含四个列:供应商、价格、质量和交货时间。
我们将每个供应商在这些因素上的评分填入表格中。
2. 在Excel中使用“数据”选项卡中的“排序”功能,按照价格、质量和交货时间对供应商进行排序。
我们可以使用Excel的排序功能将供应商按照每个因素的得分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对于每个因素,我们可以使用Excel的“平均”函数来计算每个供应商的平均得分。
例如,在“价格”列下方的空白单元格中输入“=AVERAGE(B2:B4)”来计算价格的平均得分。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使用“平均”函数来计算其他因素的平均得分。
4.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因素的权重。
我们可以使用Excel的“和”函数来计算每个因素的总分,并将其除以总分数以得出每个因素的权重。
例如,在“价格”列下方的空白单元格中输入“=SUM(B2:B4)”来计算价格的总分。
然后,在另一个空白单元格中输入“=B7/SUM(B7:D7)”来计算价格的权重。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使用“和”函数和除法运算来计算其他因素的权重。
5.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供应商的总得分,以确定最适合我们需求的供应商。
我们可以使用Excel的“乘法”函数来计算每个供应商在每个因素上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并将其相加以得出总得分。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用户需求个性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新环境,中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选择和评估战略性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优势,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企业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在理论综述部分阐述了系统工程原理中层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系统工程环境下的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关系的进行分析,强调了此方法对于企业进行战略性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的选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方法,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中的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的管理思想,重点对运用层次分析选择与评估企业供应商的过程进行了阐述。
系统工程环境下的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使企业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供应商作出评价,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和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系统工程;供应商选择;层次分析法1背景和意义1.1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成长,如何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中国许多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型制造型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而采购环节是制造型企业在实施生产运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引入,中国的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和加强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谋求双方的共赢关系。
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如何开发和评估新的供应商,如何对现有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评价,选择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供应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供应链是随着顾客对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也随之产生。
在供应链环境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演变为供应链上所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竞争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也体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而供应商正是供应链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现代供应链环境下,企业能否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达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决定企业是否拥强劲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而其中制造型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小型制造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运作管理模式,正确的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特别是战略性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与供应商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双赢的结果。
本文学习和借鉴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相关理论,主要对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科学选择进行了论述,通过五个准则层面对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评选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的供应商,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1.2意义对于中小型制造型的企业,特别是采购成本占总产品成本50%以上中小型制造型企业,采购质量和成本的下降直接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
由此可见,正确的选择与评估战略性供应商可以为企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通过正确的选择战略性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2)可以降低企业自身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企业通过科学的选择战略性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生产过程和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作完成,能更快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3)可以保证和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依赖于供应商来货质量的控制及出货质量的控制,正确的选择战略性伙伴关系供应商对于成品质量的控制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日益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接着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及供应商选择与评估的相关理论和重要性,并根据战略性供应商选择构建了供应链环境下战略性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模型。
本文就层次分析法中的准则层——目标层的层次分析为例,说明层次分析法在企业的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2.1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与之建立基于战略利益的互信、互利、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生产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而,供应商的选择问题成为了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但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决策因素有很多,而且这些因素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为了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因此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中的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的管理思想,通过加入权重因子综合进行考虑。
图1 实施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过程1)明确问题为企业选择最优的供应商。
2)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图图2 供应商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3)构建判断矩阵群根据企业领导层讨论、生产经验和专家意见,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赋值,并且构建准则层——目标层、方案层——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群。
表1元素对比时的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 时间、质量、成本、服务、柔性的比重分别对应为W 1、W 2、W 3、W 4、W 5、j W aiijW =)55453525155444342414534333231352423222125141312111W W W W W W W W W W FW W W W W W W W W W SW W W W W W W W W W CW W W W W W W W W W QW W W W W W W W W W TF S C Q T4)计算权重向量在层次分析法中,计算判断矩阵权重向量的方法有多种,但为了保证其精确度,较多采用方根法进行计算。
① 几何平均:nnj ijaWi ∏==1② 规范化:∑∏∏====nk nn j kjnnj ijaai w 1115)层次单排序针对每一个准则给出候选供应商的评价值,构造一个候选供应商对于每个准则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其相应权重。
6)层次总排序计算每个候选供应商的综合权重,根据权重值选择供应商。
7)一致性检验在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时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当RI 的值小于0.1时,表示检验通过,否则需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并返回步骤2。
① 定义一致性指标∑==n i i i W AW n 1max 1λ11m ax 2--=--=∑=n nn CI ni iλλ② 定义随机一致性指标均值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表2矩阵阶数为1~9的RI 值RI CI CR =3案例引用P 企业欲为其供应链寻找供应商,在分析自身和行业情况后,决定采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柔性管理5项准则作为评估和选择供应商的判断标准。
经过企业领导层和专家组的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企业对这5项准则的相对权重。
现有A 、B 、C 三家候选供应商,其基本资料如表3所示(质量和服务分别指100件中不合格和未及时送达产品件数)。
表3 A 、B 、C 供应商基本情况12、构造准则层——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3、进行准则层——目标层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427.0488.0773.1936.1616.0083.0095.0338.0363.0121.0115131211151311551213332132131311W A5.19083.0427.0095.0488.0338.0773.1363.0936.1121.0616.051max ≈⎪⎭⎫⎝⎛++++=λ0475.015519.5=--=CI1.00424.012.10475.0 ==CR所以,该判断矩阵通过检验。
4)同理构造方案层——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T:()0079.0;0092.3;297.054.0163.0max===CRWλQ:()0332.0;0385.3;258.0105.0637.0max===CRWλC:()0079.0;0092.3;297.054.0163.0max===CRWλS:()033.0;039.3;258.0637.0105.0max===CRWλF:()025.0;029.3;659.0156.0185.0max===CRWλ5)做层次总排序从层次总排序计算的权重结果可见,3家候选供应商的优先次序依次为B、A、C。
P企业应优先考虑选择B供应商进行合作。
4结论从上述的论述中让我们得知企业原有的供应商关系己经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紧密相关,如何选择并建立合适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才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作为企业发展环节的重要支点,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大的影响。
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是选择和评价战略伙伴供应商的前提条件,建立和完善战略性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流程是选择与评价供应商工作的保障。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不能只关注自身利益,还要关注供应链上的源头,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流程。
流程应该是具体的、可以测量的,要具有可操作性。
通过对供应商的科学评价和选择,可以使企业尽可能寻找到更加合适的供应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维持双方的良性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