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1).
- 格式:doc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12
层次分析法在汽车零件供应商评估中的应用本文以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零件供应商选择为例,设计了在汽车零件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甄选最优者的指标体系,在评估方法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权重系数,并通过一致性检验,证明所建立的供应商甄选评估体系是实际可操作的。
标签:层次分析法供应商评价一、汽车零件供应商评价指标设计利用AHP法对汽车零件供应商评估进行分析,可建立三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即评估内容层、评估目标层、评估指标层。
评估内容层是指评估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它具有相对性。
对于不同的零件供应商评估内容存在差异。
评估内容层中的元素是对汽车零件供应商进行评估的内容。
笔者设计的汽车零件供应商测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价格、技术、服务、创新。
评估项目层是根据评估内容的要求给出的,是对评估内容的具体规定。
如技术内容,要通过以下评估项目:通用化、模块化、电子及职能化、环保化、轻量化来体现。
而技术只是对评估项目的一个综合说明。
测评项目的选择要通过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实现,不能任意的指定。
一般采用德尔菲咨询、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进行选择。
评估指标层是评估项目层的可操作化的表现形式。
对于每一个测评指标都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给予清楚、准确的表述,使评估各方均能明确评估指标的涵义,不会因对测评指标的不同理解而导致标准不一产生评估结果误差。
选择评估指标时不但要求要具有实际价值,还要是切实可行的,最好是能够量化的。
二、分别构造判断矩阵本文只针对项目层进行讨论,根据表2,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构造出判断矩阵。
(表3~表4)注:(确定价格、技术、服务、创新等指标评估的判断矩阵及权重方法同上,不再列举)三、确定各指标权重1.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作归一化处理,其元素的一般项为:2.将各列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3.再将向量归一化,得到得到的W=[W1,W2,…,Wn]T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班级:自动化物流1101B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 在20世纪80 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它综合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将人的思维条理化、层次化,对决策方案优劣进行排序,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的特点。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1)思路简单明了,将人们的思维数字化、系统化,便于接收并且容易计算;(2)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对问题的本质、包含的因素及内在的关系能够进行清楚的分析;(3)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解决多层次、多目标的大系统优化问题行之有效。
如何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一)对供应商进行粗选。
以供应商的基本业务能力的最低要求作为供应商粗选的筛选条件,采用带阈值算法淘汰不达标的供应商。
即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当基本业务能力中某一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阈值时,即使其他末级指标都很好也被认为是不行的。
(二)构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
(1)鲜明时代性原则选择指标的设计一定要能够企业的发展环境,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信息集成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2)目的性原则衡量战略供应商的竞争力状况,选出适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3)科学性原则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通过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地对战略供应商进行评价。
(4)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战略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指标体系不仅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实力的“硬”指标,还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其他竞争优势的“软”指标。
(5)简洁性原则在供应商信息尽量充分的前提下,所选指标数目尽可能少,而且简洁明了,各指标之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和涵盖而使指标内容重叠。
(6)实效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即效益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能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经济效益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位置、这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量简化,突出重点,从而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易于操作、切实可行。
“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的设计过程本文是一篇关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应用文章,完整地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这一论文的构思、设计和成文过程。
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科研论文的选题方法,以问题导向的研究为主线,设计出论文的选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问题;第二部分首先给出了论文的研究论点,即层次分析法应用到的所建立的选型评价决策模型是可行的,并设计出研究论文的结构框架,先提出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部分围绕论点,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例研究;最后一部分指出了研究论文的创新性及依据。
一论文的选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种战略。
实施信息化需要经过选型决策、需求分析、二次开发、项目实施等复杂的过程。
而制造业企业花费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的时间通常在两个月至两年以上,目前国内的PDM、ERP的失败率在70%以上,企业最后总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选型决策失误。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选择信息合作伙伴的意义远大于选择一家软件产品提供商,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厂商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从而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一直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
如何进行正确的选型决策,这一问题在业内概括性讨论的比较多,科学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则罕见。
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正是由于该实际问题的存在,本论文定位在应用性方面,其研究方法也是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
笔者将论文研究的范围定在制造业信息化这一比较广泛的领域。
主要的兴趣在信息化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面,由此,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下:(1)评价合作伙伴的标准和模型是什么?(2)根据标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和层面出发,找出了新的研究主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套科学的方法,供制造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合作伙伴选型参考。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模型,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HP在供应商评价选择中的应用
孙蛟;曾凡婷
【期刊名称】《物流技术》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因素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AHP综合考虑战略绩效、组织和企业的总体规划选择战略性合作的供应商.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孙蛟;曾凡婷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4
【相关文献】
1.AHP和TOPSIS在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中的应用 [J], 郭伟;王娜;孙改娜
2.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J], 童福安
3.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选择应用研究 [J], 李志平;路铁军
4.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在供应商评价选择中的应用 [J], 张思颖;吴旻
5.层次分析法在绿色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J], 李德庆;李春芳;向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江西省新余学院数计学院学院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涂春2. 黄玉英3. 林奔奔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简绍勇日期: 2012年 7 月 14 日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摘要在工厂生产中,制造商选择原材料时,常常面临着供应商选择的问题,制造商怎样才能选择出最满意的供应商呢?本文就制造商在采购某种原材料时,怎样从三个供应商中选择最为满意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呢?针对此问题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该问题。
首先本文建立了清晰的层次结构图,即目标层:供应商的选择,准则层: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可靠性,方案层:甲、乙、丙这三个供应商。
然后根据已知信息构造对比判断矩阵,求出各因素对目标层的权重关系,以及计算出方案层对于各个因素的权向量,最后综合考虑,分别计算出甲、乙、丙三个供应商的最终得分,通过计算得到丙供应商最终得分最高,所以制造商的最理想的选择为供应商丙。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重、供应商的选择一、问题重述在选择原材料时常常遇到供应商的选择问题,制造商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个最理想的供应商往往是一件纠结的事情。
而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准则是: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及可靠性,并且认为其重要性排序是供应能力、产品质量、可靠性。
为了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这三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比选出满意的供应商。
二、问题分析某制造商需采购某种原材料有三个供应商可供选择,即供应商甲、供应商乙、供应商丙。
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准则是: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及可靠性,并且认为其重要性排序是供应能力、产品质量、可靠性。
经初步分析认为:若选用供应商甲,其优点是产品质量好,但其供应能力小,且可靠性也较差;若选择供应商丙,情况正好相反,即供应能力强,可靠性较好,但质量差。
选择供应商乙的优缺点介于上述两供应商之间。
在选择供应商时,该制造商还认为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相比较是比较重要的,和可靠性相比较是重要的,而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相比较有一点重要。
基于上面的信息,我们应该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来为制造商选择最理想的供应商提供决策依据,即最终为制造商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
三、模型假设:1) 各供应商的工作正常运行,不存在意外突发情况;2)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因素的比较、判断和结果的计算会有误差,在这忽略不计。
四、符号说明X1 产品质量 X2 供应能力 X3 可靠性 A 成对比较阵最大特征根CI 一致性指标 RI 平均一致性指标 Y1 供应商甲maxY2 供应商乙 Y3 供应商丙 W n)(k 权向量(k 指层数)Z 供应商的选择五、模型分析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
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问题。
运用AHP 法进行决策时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两两比较矩阵3)计算各标准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4)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5)进行一致性检验该方法用于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两两比较得到相应得重要性判断矩到比较矩阵算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 λ a 、将A 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的w ij =a ij /∑=ni 1a ijb 、对w ij 按行求和得w i =∑=ni 1w ijc 、将w i 归一化w i =w i /∑=ni 1w i ,w=(w1,w2.......)T 即为近似特征根(权向量)然后进行矩阵的一致性判断。
若矩阵的λmax=n ,则矩阵是一致性矩阵;若矩阵的λmax≠n ,令CI=1max --n nλ;令CR=CI/RI,其中RI 的参考值为组合权向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层对第一层的权向量: W )2(=(w 1)2(,...,w n)2()T第三层对第二层第k 个元素的权向量: W k)3(=(w 1k )3(,…,w km )3()T ,k=1,2...n构造矩阵: W )3(=[])3()3(1,...,nw w则第三层对第一层的组合权向量:w )3(= w )3(w )2(六、建立模型与求解6.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1)目标层:选择最理想的供应商 (2)方案层:方案1:选用供应商甲,其优点是产品质量好,但其供应能力小,且可靠性也较差;方案2:若选择供应商丙,情况正好相反,即供应能力强,可靠性较好,但质量差;方案3:选择供应商乙的优缺点介于上述两供应商之间。
(3)标准层:产品质量 供应能力 可靠性6.2 层次结构图6.3 计算权向量6.3.1 各因素对于目标的权向量(即计算A 的权向量) 1)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321x x xA=⎥⎥⎥⎦⎤⎢⎢⎢⎣⎡15/13/151434/11321x x x w)2(=(0.2311 0.6651 0.1038)T由于人们的思维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一般而言,所构造的A 常常不是一致性矩阵。
因此,使用前必须对A 进行一致性检验。
A 的最大特征根为:max λ =3.08573≠; CI=04285.0133max =--λ;令CR=RICI=0.07388<0.1说明A 不是一致性矩阵,但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可接受。
6.3.2计算三个供应商甲、乙、丙在相同因素下的权向量。
(1)在产品质量因素下,计算供应商的权向量:B 1=⎥⎥⎥⎦⎤⎢⎢⎢⎣⎡13/17/1315/1751W1)3(=⎥⎥⎥⎦⎤⎢⎢⎢⎣⎡08329.019318.07235.0对B 1进行一致性检验:B 1的最大特征根为:max λ =3.06483≠; CI=0324.0133max =--λ令CR=RICI=0.05586<0.1说明B 1不是一致性矩阵,但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可接受。
(2)在供应能力的因素下,计算供应商的权向量:B2=⎥⎥⎥⎦⎤⎢⎢⎢⎣⎡1575/1137/13/11W2)3(=⎥⎥⎥⎦⎤⎢⎢⎢⎣⎡62485.0166839.0208308.0对B2进行一致性检验:B2的最大特征根为:max λ =3.06483≠; CI=0324.0133max =--λ令CR=RICI=0.05586<0.1 说明B2不是一致性矩阵,但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可接受 (3)在可靠性因素下,计算供应商的权向量:B3=⎥⎥⎥⎦⎤⎢⎢⎢⎣⎡1454/1135/13/11W3⎥⎥⎥⎦⎤⎢⎢⎢⎣⎡=66507.023108.0103847.0)3(对B3进行一致性检验:B3的最大特征根为:max λ =3.085763≠; CI=04288.0133max =--λ令CR=RICI=0.04285<0.1 说明B3不是一致性矩阵,但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可接受甲=0.7235⨯0.2311+0.208308⨯0.6651+ 0.103847⨯0.1038=0.31652同理可计算乙、丙的总得分为0.17959、0.50387所以制造商应该选择供应商丙。
七、模型的优缺点及改进7.1 模型的优点:1.本文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目标层、决策层、准则层,较准确的分析了三种方案的可行性。
2.运用Matlab编程,使数据的处理更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以及简便性。
3.对于不同层次之间的权重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决策方案也适用。
7.2 模型的缺点:1.在构造成对比较阵的时候,参考萨蒂的“1-9尺度法”,对于一些中间重要性的选取存在主观性,会产生一些误差。
λ不等于n的情况下,即使小于0.1但也不是一致性矩阵,所以存在误差。
2.对于max八、参考文献周品,赵新芬。
数学建模与仿真。
国防工业出版社赵静,但琦。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知网)/view/edfe53ded15abe23482f4d81.html/p-250737930.html九、附录附录一:用合法求权向量function leiyihua(a)x=size(a);g=x(1);k=x(2);m=zeros(g,k);for i=1:kt=a(:,i);h=sum(t);for j=1:gm(j,i) =a(j,i)/hendendclcm;m1=zeros(g,1);for i=1:gm1(i,1)=sum(m(i,:));endclcm1;m2=zeros(g,1);for i=1:gm2(i,1)=m1(i,1)/sum(m1(:,1));endclcm2;m3=m2';clcm3例如输入矩阵A=⎥⎥⎥⎦⎤⎢⎢⎢⎣⎡15/13/151434/11可以得到权向量m3=(0.2311 0.6651 0.1038) 附录二: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引入以下概念:一致性指标:为矩阵B 的 最大特征根.随机一致性比率:当CR< 0.10时认为判断矩阵B 符合一致性要求,否则进行调整.其中RI 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如下表:表附2:RI数值(修正值)判断矩阵维数n123456789修正值RI000.580.961.121.241.321.411.45使用条件只准用在标度为1 ~ 9打分制按上述方法构造所有准则关于目标层各要素的判断矩阵,以及所有可行方案关于各准则的判断矩阵。
然后进入下步工作。
⑷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即把本层各要素对上一层次来说排出优劣顺序,即求出权重。
这要由各判断矩阵计算而得。
计算时本论文应用了MatLab软件编程实现,详细见附录一.⑸层次总排序利用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
即每一层元素对其上一层各要素的相对权重,进一步计算出层次分析模型中每一层中的所有要素相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
这一步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得到最终结果为最低层(措施层)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
计算方法:设为第k层元素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向量为第层几个元素相对于第k层第j元素的权重向量(当的第i元素与第k层第j元素无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