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2.66 KB
- 文档页数:1
秦汉工艺美术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秦汉时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技艺,塑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不仅令人惊叹于其精湛的工艺技术,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首先,秦汉工艺美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秦汉时期是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秦汉工艺品不仅继承了中原地区传统的工艺技艺,还吸收了西域文化的影响,融入了多元的元素。
这使得秦汉工艺品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又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其次,秦汉工艺美术注重实用与装饰的结合。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工匠们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注重将艺术气息融入到工艺品中。
陶器、铜器、玉器等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通过精巧的纹饰和精湛的雕刻技术赋予了艺术品的装饰性。
这种实用与装饰的结合,使得秦汉工艺品既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此外,秦汉工艺美术注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
秦汉时期的工艺品形式丰富多样,从简约的铁制器具到复杂的玉器,从雄浑的青铜器到细腻的陶器,每一种工艺品都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工艺。
但是,无论形式如何,秦汉工艺品都注重体现所蕴含的意境和思想。
例如,玉器常以神话传说或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精细的雕刻来表现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使得秦汉工艺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性。
最后,秦汉工艺美术追求简洁和精致。
在秦汉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繁荣,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秦汉工艺品以其简约、精致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无论是陶器的线条设计,还是玉器的雕刻工艺,都体现了秦汉工艺美术在简约与精致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秦汉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实用与装饰的结合、形式与意境的统一以及简洁与精致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
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
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
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
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
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汉代帛画墓室壁画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的卓越成就,再现了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貌,体现了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汉代石刻中国美术简史姓名:赵蓉班级:美术学13-2班学号:。
秦朝的绘艺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
在秦朝,绘艺术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并且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从壁画、绘画和玉器等方面来探讨秦朝的绘艺术。
壁画是秦朝绘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秦朝艺术的一大特点。
在秦始皇陵中发现的壁画和彩绘陶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彩绘作品,对我们了解秦朝的绘艺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壁画采用了极富秦朝特色的绘画风格,表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描绘了灌输灵魂的巫师、勇士们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以及农田耕作和渔猎等日常生活场景。
这些作品中所运用的线条粗犷有力、色彩明快,展示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绘画特色。
除了壁画,秦朝的绘画和玉器也是绘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的绘画在艺术形式、题材和技法上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在绘画形式上,秦代以绘制图案和图案纹饰的瓦当作品较为典型,其中最著名的是绘有兵马俑图案的瓦当。
这些图案结构精致,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具有浓厚的秦朝风格。
在绘画题材上,秦朝的绘画注重展现宫廷、宗庙及宴会等场景,以及勇士、马匹、野兽和花卉等图案。
在技法上,秦朝的绘画采用了多种技法,如素描、钳描和刻线等,以传达出更加丰富细腻的形象效果。
秦朝的玉器在绘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玉的纹饰在秦朝主要表现为动物、花卉和人物等。
秦朝的玉器在刻画手法上注重纹理和线条的处理,让作品更加细腻和生动。
以秦朝的玉璧和玉佩为例,其中的纹饰不仅具备美感,更体现了秦代社会的审美观和文化特征。
综合来看,秦朝的绘艺术以壁画、绘画和玉器为主要表现形式,并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展现了秦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面向。
这些艺术作品既是秦朝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能更加深入了解秦朝的文化和艺术风貌,同时也能发现秦朝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秦汉工艺美术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期。
秦朝和汉朝的统治者们对于艺术的推崇与培养,使得秦汉工艺美术成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秦汉工艺美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样式而闻名于世。
它涵盖了陶瓷、金属器、玉器、丝织品等多个领域,为后世的工艺美术奠定了基础。
陶瓷是秦汉工艺美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秦汉时期,陶瓷的生产工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创新的窑炉设计和釉料配方,使得生产出来的陶瓷器物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而且在造型上,秦汉陶瓷器追求简洁、大气的风格,注重对器物功能的表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与陶瓷相伴的还有金属器。
秦汉时期,金属器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并且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铸造工艺。
秦汉金属器多用铜、铁等材料,制作精细、造型别致、线条流畅。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运用了多种技术,如铸造、锻造、镀金等,使得金属器具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秦汉时期的玉器也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用来制作各种饰品和器物。
秦汉时期的玉器注重器物的祥瑞象征和实用性,形制独特、刀工精细、纹饰华美。
玉质的光泽和纹理赋予了玉器独特的魅力,成为观赏和收藏的热门之一。
在丝织品方面,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表现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高度发展。
秦汉丝织品以细密的绣线和独特的织法而著称。
无论是丝绸、刺绣还是丝织品的印染,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技术和审美成就。
丝绸的平滑质感和丰富的色彩使得秦汉丝织品成为了对外贸易中的热门商品,也为工艺美术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汉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样式,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外在表现,更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开拓精神和美学观念,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如今,秦汉工艺美术仍然在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参考。
同时,对于收藏和研究者来说,秦汉工艺美术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秦汉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秦汉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其艺术风格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魅力。
在这两个伟大的朝代中,工艺美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卓越的艺术特色。
秦汉工艺美术的首要特点是注重实用性。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农耕社会向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农商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工艺美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它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注重功能性的设计和制作。
例如,陶器、青铜器等日常生活器物在此时期得到高度发展,体现了人们对实用性的追求。
其次,秦汉工艺美术在艺术造型上追求简约而大气。
在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造型风格逐渐从千篇一律的古典主义过渡到以自然为原型的写实主义。
艺术家们以自然景观、人物形态为灵感,将之赋予器物,使其具有生动的艺术形态。
这种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让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此外,秦汉工艺美术也注重装饰与细节的处理。
艺术家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精益求精地在器物上进行装饰,通过雕刻、彩绘等技法增添美感。
装饰主题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如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自然风景等,充分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追求。
细节处理方面,艺术家们娴熟地运用比例和线条的组合,使作品更加精致和完美。
最后,秦汉工艺美术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秦汉时期,中国的疆域扩大,与外部文化交流频繁。
这些外来文化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西域文化的影响使得丝绸在这个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世界闻名的名片。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工艺美术的内涵,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总的来说,秦汉工艺美术以实用性、简约而大气的造型、注重装饰与细节处理以及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等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又具备了艺术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今天,秦汉工艺美术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和欣赏的乐趣,也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秦汉美术的名词解释秦汉美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阶段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风貌和发展轨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秦汉美术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艺术。
1. 塑像艺术塑像艺术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逼真的形象而闻名。
这种艺术形式主要通过泥塑、陶塑和石刻等手段来创作立体的人物形象。
塑像艺术在秦汉时期达到了巅峰,并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丝绸织物丝绸织物在秦汉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秦汉丝绸织物的特点是精细、流畅、柔软,且图案精美。
丝绸织物通常用于制作服饰和装饰品,成为当时社会中地位显赫的人物的象征。
3. 玉器玉器是秦汉时期的重要艺术形式,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秦汉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形态多样,常常以动植物为主题,同时也有大量的抽象和符号化的图案。
玉器不仅用于装饰和礼仪,还被视为具有灵性的宝物。
4. 青铜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和精湛。
这些器物通常由铜、锡、铅等合金制成,形态包括器皿、乐器、兵器等。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实用性与观赏性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5. 绘画艺术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以壁画和画轴为主要表现形式。
壁画绘制在墓室的墙壁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和宗教信仰。
画轴以纸或丝绸为载体,呈现了各种题材和形式的绘画作品。
秦汉时期的绘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和构图的平衡感。
6. 剪纸剪纸是一种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创作形式,也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流行艺术。
剪纸作品常以花鸟虫鱼、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通过巧妙的剪刀技艺和形象的设计,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寓意。
7. 陶器陶器是秦汉时期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陶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陶土的挤压、成型、烘烤等过程,形成了各种器皿、雕塑和装饰品。
秦汉时期的陶器保存完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还展示了古代陶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秦汉美术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时代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艺术公元前221年秦始王建立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秦汉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促进了其文化艺术风格的形成。
秦汉时期艺术的发展包括其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以及画像石与画砖等。
可以说其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是受其当时政治经济影响很大。
(一)秦俑艺术1.制作手法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
是用泥土、木或铜等作的象人的物件。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
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胜的神物。
(二)秦桶的艺术特色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强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谓独秀一枝独秀。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三)汉代时期的主要美术表现在哪些方面:汉代美术品,我们可以归为墓室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漆画、铜镜装饰、石雕与泥塑等五项,下面分别介绍。
1. 墓室壁画:这些壁画全部都是描写墓主人生前的生活。
特别是着重地描写车队和骑从行列。
这些壁画直接画在石灰岩的壁面上,运用了赤、黄、青、绿、紫、白、黑等多种彩色,并沿着墨线轮廓加以色彩渲染,以追求立体效果。
(见彩图)2..铜镜装饰两汉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它的纹饰图案及装饰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及当时人们的审美思想,渗透着我国古代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汉代工艺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3.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画像砖在两汉间极为兴盛。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不在于造型是否写实,而在于传神写照,笔墨线条的流转飞动,呈现出磅礴的张力和气势。
这一独特的气质与秦汉时期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以及地域风格、多民族共存所形成的多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题记四百余年的秦汉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转变时期,经过多次的兴衰变迁,典章制度、思想理论、文化艺术都有较大的发展。
秦始皇统治时期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禁设私学,信奉法家思想,用律令强行统治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有的文化建设都为大一统服务。
汉代初期吸取秦灭亡的经验与教训,盛行道家思想,使百姓得以休生养息,也使先秦的各家学说得以重新传播。
同时,南方楚文化与先秦北方文化的汇合,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秩序,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使其成为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基石。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经营,以及在交通上起了重大作用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文化的交流,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时出现了两汉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的高潮。
在融合战国时代美术成就的基础上,秦汉时期城市建设、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等美术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
马王堆的西汉帛画,秦汉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石雕和陶俑等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理想,其艺术风格简朴雄浑、奔放有力,展示了奋发向上、满怀豪情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精神。
这是秦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与具有永恒性魅力之所在。
秦代绘画遗存不多,迄今尚未发现墓室壁画,主要是秦咸阳宫的壁画残片、画像砖和漆绘作品。
其中绘有长卷式的车马出行图,七组车马皆作四马架一车的组合形式,马与人物的衣饰着有不同颜色。
除此之外,还绘有楼阙、树木、麦穗等图像,大多是墨笔线描的造型,比较简略。
秦汉时期的漆绘艺术在楚国漆器的工艺传统上,把更多的绘画成分加入图案中,从而增添了叙事性。
秦汉绘画艺术秦汉绘画艺术殆侯妻墓帛画西汉205X92x47·7厘米设色绢本。
汉墓帛画幅面成T形,自上而下分成3个部分,上段绘"天界",人首蛇身的女姻居中,周国有日、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充满飞动的意态和雄健的活力。
中部为:人间,在接近"天厥"的华盖下面,一年老的妇人拄杖而行,即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前后有男女侍从。
最下段画一怪人,赤裸着身体蹲在两条大鱼的背上,用头和手支撑着地面,竭尽全力托举着现实世界。
两条穿过谷纹玉璧的长龙相交缠绕,将各个画面自然分割,并穿插描绘着羽人,仙鹤、怪兽及准备宴拾的人物,加强了各部分的有机联系。
整个画面构图复杂,内容繁复,刻画细腻,色彩绚丽,天地融成一片,人神相安共处。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
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一九五二年在河北望郡县城东二里发掘出一汉代古墓,在墓的前室四壁及甬道两壁上布满了壁画。
画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吏属人物形象,下层则是禽兽,并各有榜题。
在过道券上绘云气鸟兽图案。
前室象征墓主前厅,南壁门两侧绘职掌守卫的“寺门卒”和“门亭长”,东西北三壁画墓主人生前衙寺内的门下诸吏、椽属和侍卫,如负责击鼓禀奏的“槌鼓椽”、掌管刑狱的“仁恕椽”、维持治安的“贼曹”、登记功过管理罚赏升降的“门下功曹”、为墓主人车前护卫的兵卒“辟车伍佰”等。
秦汉美术教学大纲秦汉美术教学大纲美术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美术教育的起源。
秦汉美术教学大纲是对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的总结和概括,对于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和美术教育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秦汉时期的艺术特点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
在这个时期,艺术逐渐从宗教崇拜的范畴中脱离出来,开始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秦汉时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审美:秦汉时期的艺术开始追求独立的审美价值,注重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艺术作品不再仅仅是为了宗教崇拜或礼仪活动而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
2. 精细技艺:秦汉时期的艺术作品在技艺上追求精细和细腻。
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陶瓷等艺术形式,都注重细节的刻画和精细的表现。
3. 塑造人物:秦汉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力求表现人物的形态、神态和性格特点。
4. 丰富题材:秦汉时期的艺术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也有对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表现,还有对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描绘。
二、秦汉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秦汉美术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艺术史概述:介绍秦汉时期的艺术发展概况,包括艺术特点、艺术家和代表作品等。
2. 美术理论:介绍秦汉时期的美术理论,包括审美观念、艺术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法等。
3. 技法训练:介绍秦汉时期的艺术技法,包括雕塑、绘画、陶瓷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技法训练和实践。
4. 作品欣赏:介绍秦汉时期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绘画、陶瓷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代表作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秦汉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将秦汉时期的艺术特点和技法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秦汉美术教学大纲的意义秦汉美术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传承与发展:秦汉美术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促进对我国古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会我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
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
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
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
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
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
汉代帛画
墓室壁画
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
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
汉代石刻
中国美术简史
姓名:赵蓉
班级:美术学13-2班
学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