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与二语习得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的不断和实践,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概述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核心主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展望。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旨在揭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和理解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多个层面。
研究语言性别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性别角色、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对于促进语言政策的公正性和语言教育的平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涉及诸多领域,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等。
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也开始这一领域,积极推动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类语料库、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等。
在进行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时,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文献综述是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特定群体或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
调查研究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来探讨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例如,女性更倾向于使用礼貌用语和情感表达,而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粗俗语和强调权威。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理解方面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容易理解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而男性则更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简洁性。
然而,这些差异并不绝对,也会受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
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限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如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新兴的语言现象和交流方式也为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性分析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习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归结为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两性在语言习得上的差异,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话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用词差异性别对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男性倾向于使用更直接、简洁的语言,注重叙述事实、陈述观点和解决问题。
而女性更注重细节,倾向于使用更多的修饰词和情感词汇。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口语中,也反映在书面表达中。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而女性则更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二、交流目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交流目的上存在明显差异。
男性倾向于通过交流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而女性更注重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和共鸣,倾向于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这一差异表现在对话中的语言聚焦点上,男性更关注事实、理论和实用性,而女性更注重细节、情感和共鸣。
三、语言风格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言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男性倾向于更直接、果断和竞争性的语言风格。
他们会使用权威性词汇和肯定语气,以显示自己的决断力和自信心。
而女性更注重维持社交关系和和谐气氛,倾向于使用更委婉、温和和婉转的语言风格。
四、表达方式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男性在表达意见和观点时常常采用“我认为”、“我觉得”等个人主观表达方式。
而女性倾向于使用一种更间接、更礼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常常使用“也许”、“可能”等词语以示委婉。
五、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性别对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行为性动词和形容词,强调实际行动和结果,而女性更善于运用描写性动词和形容词,注重过程和详细描述。
六、语音和发音差异虽然男性和女性的语音和发音存在一些差异,但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
一般而言,男性的声音在频率和音量上更低沉,女性的声音则更高亢和柔美。
但这种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还会受到个体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关于性别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性别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调查了男、女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策略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强、学习焦虑小,而且更善于使用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标签]性别学习动机学习焦虑学习策略[文献标识码]A一、相关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语言学蓬勃发展,性别与语言关系的问题成为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Robin Lakeoff在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中提出男、女具有不同的会话模式,这种模式也反映出一种相应的社会地位;Erv-ing Goffman从心理学和认知的角度研究了性别与语言的关系;Penelope Eckert和Sally Mcconnell-Ginet在Language and Gender一书中,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语言与性别的内在联系;Maccoby &Jachlin则对性别在多个心理发展阶段的作用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女性在语言上的优势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
他们提出性别差异的发展有阶段性,1—3岁的女性也许比男性有优越性;3—8岁时,性别差异很小;9岁以后,女性通常比男性有优势。
此外,国内外学者还就性别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如Burstall 对6000名小学生二语习得能力进行了纵向研究,结果表明,女生所有的二语测试成绩明显高于男生;Boyle和于学勇分别对490和5719名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水平测试成绩与性别有关,女生成绩高于男生。
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表明,性别与语言差异有关,性别差异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
那么性别差异如何对英语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男、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焦虑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创始人克拉申(S.D.Krashen)等人的观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习得和学习。
习得属于下意识的过程,它类似与孩童学习母语,习得者将注意力放在了语言信息的传递方面自然而然的学会了第二语言。
但是,除了习得,我们还需要学习第二语言中的语法句法以便于我们能够准确无误的运用第二语言,这使得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不单单要“天才般的技巧习得”,还需要学习。
但是,影响我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因素有很多种,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性格特征、情感迁移、教学方法、年龄差异、本族语、还有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只讨论男女间性别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早在1991年Labov就在自己的论文中,由男女性别的不同提出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1)在稳定的语言环境中,男性使用非标准语言的形式频率高于女性;(2)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时候,女性使用新兴词语的频率就远远高于男性了。
这两相互矛盾的语言原则之所以显得相互矛盾是因为在语言原则上,新兴的词语应该实属不规则的。
实质上,女性的语言使用句法是比男性更为严谨的。
这样的矛盾产生是因为女性高度的情感语言感知力,所以她们会把最新的语言词语带入人们交流的过程中去。
而且,一旦女性意识到这些词语开始转变,她们就会很快地修整自己正在使用的语言句法及词语。
这样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往往比男性学习的更快。
从这样两个原则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得知男女性在语言学习与使用上是存在差异的。
1认知能力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从现代医学上来说,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是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关的,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在身体机能上首先取决于人类对语言的辨知能力,而人类性别的差异性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学习新语言的速度。
在认知发展和研究史上现在最受关注的问题是人类心智研究究竟是由于各种男女性之间的先天特异模块加上大脑功能(神经中央处理器的运作)所组成,还是由大脑内部的一般学习机制所构成的。
初中生英语写作策略性别差异研究及教学建议摘 要:语言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许多研究者探索语言学习策略中听力策略、阅读策略的性别差异,然而少有研究者探索初中生英语写作策略的性别差异。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正是性别差异萌发的时候。
因此,本文将探索初中生运用英语写作策略的情况,探究初中生在英语写作策略运用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就探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英语写作策略;性别差异;初中生作者简介:朱明哲,男,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左皓婷,女,内蒙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一、引言英语写作学习贯穿了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且英语写作是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巩固学生英语基础的重要手段。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获取语言知识、解决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学习进度或增强自身学习能力所使用或采取的方法、技巧或行为。
英语写作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解决写作问题或促进写作进度时有意识地使用的写作方法、技巧或行为。
近年来,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笔者认为了解和研究初中生英语写作策略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使用SPSS 26.0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得出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究初中生在英语写作策略运用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依据O'Malley与Chamot的三分法,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
根据O'Malley 与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分类,笔者将英语写作策略也分为三类,分别是认知写作策略、元认知写作策略和社会/情感写作策略。
调查问卷中有17道题是关于元认知写作策略的,19道题是关于认知写作策略的,5道题是关于社会/情感写作策略的选项组。
研究所用的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题。
初探性别对二语习得的影响:1006-026X〔20XX〕03-0000-01��1.引言�总体来说,女孩们在学习外语方面比男孩们要快而且获得的成果要高。
各方面的外语评估测试结果对此能做出最有利的说明。
至今为止,很多学者针对男女在二语习得上的差异做出了大量的讨论。
例如,Burstll(1975)对6000名8岁的二语初学者进行了法语学习的长时间的讨论。
她的调查结果显示女孩们在全部的成果测试中都明显的高于男孩们。
此外,Boyle(1987)也对490名〔其中257男,233女〕在香XX深造的ZG大学生的调查发觉,女生在十项水平测试中成果都高于男生,而且其中有几项明显高于男生。
�依据一些讨论结果显示,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有其独特的方面,而这些特色在其所习得的第二语言当中也有所保存:�1〕女性更多的使用一些有梦幻特征的色彩,例如,�muve nd beige;�2〕女性很少使用脏话,例如,dmn or shit,而更多的用oh der或fudge来代替;�3〕女性会更多的使用程度副词,例如,terrible和wful;�4〕女性更喜爱用反义疑问句,例如,the lesson is terriblyinteresting,isn�t it?;�5〕女性也喜爱在陈述句末尾用升调来表达疑问;�6〕女性的语言行为更加间接,因此,比男性更礼貌。
她们更常常用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比方,I�m frid tht…,I�m not sure but…,Mybe I m wrong but…,等等。
��2.缘由分析�针对女性在学习第二语言方面其成果高于男性的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下几个方面来解释:�首先,女性的性格使他们比男性更加有耐烦。
因此,当他们都遇到需要付出艰辛和不断地努力才能把握的第二语言时,这两类群体表现就不尽相同了。
除此之外,很多讨论调查还发觉,女性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抱有更乐观主动的看法。
Brutll的一项讨论就说明此结论。
第二语言学习中男女生存差异男女两性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早已得到公认,但男女在语言习得、言语使用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尤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差异却研究很少.透视第二语言习得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生理、心理、情感、认知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的差异,分析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的原因,论证学习主体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指导第二语言教学。
英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因材施教等常规教学原则,而对于客观存在的学习者自身因素,即男女生因性别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在学习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却熟视无睹。
在国外,有部分社会语言学家,专门研究语言与性别的关系。
美国有一位学者Graham Goodwin,从1980年到1990年,先后十次,在费城街头,收集不同年龄、种族、职业的男、女行人的谈话,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男人的语言相比,女人的语言至少有下列特点。
女人喜欢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形式,比如We need……(我们需要),而男人喜欢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比如I want……(我想要)。
女人喜欢使用平易、通俗的单词,比如用nice、sweet等来形容(好),而男人喜欢使用华丽、夸张的单词,比如用splendid、gorgeous等来形容“好”。
女人喜欢创造一些比较女性化的说法,比如dove grey(类似鸽子羽毛的灰色),而男人喜欢使用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法,比如light grey(浅灰色)。
女人重视语法的正确性,比如We're going to……(我们正在去/即将去),而男人不重视语法的正确性,比如We're gonna……(我们正在去/即将去)。
女人喜欢直接引用,比如Hannah said that……(汉娜说),而男人喜欢间接引用,比如She said that……(她说)。
女人喜欢礼貌表达,比如Would you please……(您能),而男人喜欢常规表达,比如Can you……(你能)。
浅析性别差异与外语学习间的关系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许多来自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外语学习者的调查研究。
他们关注外语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比如年龄、热情,对于语言学习的态度、能力、性格和性别。
这些差异对于外语学习或者学术性在语言学习上的成就都有直接的影响。
目前,来自于国内外的调查者一直在对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对于性格差异现象进行讨论。
一些西方的学者认为,女性对语言学习的能力更具有优势(Brenham and Kraemer, 1992; Beringer and Fuller, 1992)。
然而,一些研究者证明,男孩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以及阅读能力要比女孩好(Scare Ella and Zimmerman, 1992)。
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外语学习中客观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各种因素,揭示性别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探讨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策略。
外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男生和女生不仅在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他们的学习成就也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
一、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也叫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不同特征导致他们认知风格上的差异。
个体认知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对学习环境比较敏感,并且善于交际;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则偏向于独立的、逻辑型的学习,而且不太善于交际。
许多研究发现男性学习者属于场独立型,而女性学习者属于场依存型。
个体认知风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分析性与非分析性的概念化倾向。
研究表明,男性学习者属于分析型,他们更喜欢结构的、演绎型的学习;而女性学习者则属于整体型,她们倾向于获得整体印象。
除此之外,女性还属于视觉型、听觉型和慎思型学习者,而男性则属于动觉型、触觉型和冲动型学习者。
二、学习策略不同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的以目的为导向和以解决问题为基础,为提高学习效率而作出的努力。
性别差异与二语习得研究通过调查,讨论了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以及其性别差异,这些因素包括:生理因素、性格差异、记忆能力差异以及学习策略等。
在研究这些因素的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利用性别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扬长避短,克服缺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些相应的对策。
对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和潜能,最终达到提高交际英语能力的目的。
标签:英语学习(二语习得);性别差别;对策G41引言在多年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女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优于男生。
“在中上水平阶段,女生成绩高于男生可能是中国的特殊现象。
”性别差异对教育有极大的影响,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在英语教学上,教育研究者开始从“怎样教”转移到“怎样学”,即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影响英语学习的各种原因。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习得过程,它涉及诸多因素,Altman提出12种学习者个体变量:性别、学习经历、本族语水平、人格因素、语言学能、态度与动机、学习者策略等。
Ellis(1994)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和情境社会因素两大类。
本文所关注的是其中一个较受冷落的因素——性别。
为了促进男、女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共同进步,研究男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性别差异意义重大。
本人从性别差异的先天特征及后天学习来探讨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为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带来启示和帮助。
2理论背景男女性别差异是指不同性别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人类对性别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于如何界定性别差异问题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从有利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比较同意艾根(P.D.Eggen,1992)等人的意见。
艾根将性别差异定界为“男生与女生之间影响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差别”。
当然由于界定不统一,人们对性别差异的表现的认识也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无科学依据的偏见。
麦考比和杰克琳(E.E.Maccoby&.C.N.Jacklin,1974)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一书中对多种传统偏见提出批评。
二语习得中的性别差异——多学科视角述评刊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9(6)被引用次数:1次1.于学勇性别与二语习得能力关联研究[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8)2.袁凤识.肖德法课堂表现性别差异与四级成绩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08)3.袁凤识.张福勇课堂表现的性别差异与英语四级成绩关系研究[期刊论文]-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4.袁凤识.赵红岩外语单项技能与课堂表现关系的性别差异研究[期刊论文]-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5.肖德法.向平性别与PETS 口试成绩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05(01)6.黄崇岭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分析[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7.樊习英尊重性别差异:改进外语教学的策略之一[期刊论文]-辽宁教育研究 2007(05)8.许保芳.袁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和课堂表现的性别差异研究[期刊论文]-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9.杨超美英语学习者性别差异的研究与对策[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02)10.王雪梅EFL 学习者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性别差异研究及其教学启示[期刊论文]-外国语言文学 2006(01)11.张彬.杜翠琴性别与英语学习成绩间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社科纵横 2004(01)12.Crystal D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Second Edition) 199713.王德春.吴本虎神经语言学 199714.韩亚文语言习得中的性别差异探析[期刊论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15.Phinecos[翻译]性别差异:对女性的误解(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The mismeasure of women) 200616.刘向政英语言语学能性别差异性分析与应对策略[期刊论文]-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17.美文科学家对男女两性大脑差异的研究 200018.Oxford,R.L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What Do They Mean 199519.王宇女性新概念 200720.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09)21.徐亮语言习得神经机制性别差异对优化二语习得策略之启发[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06)22.Reid,J.M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199523.O'Malley &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024.饶振辉英语学习策略中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因素 200725.张萍.高祖新英语学习者词汇观念和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07)26.唐时芳浅议二语习得策略中的性别差异 200627.樊习英.郑建国基于性别差异的外语教学策略研究[期刊论文]-江西教育科研 2007(06)28.闵祖传英语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期刊论文]-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3(03)29.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430.姚本先.陶龙泽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期刊论文]-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01)31.范成祥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与因性施教 1999(04)32.周绵绵独立学院英语学习者性别差异与语言学习策略之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33.金玉颖英语学习策略、成绩的性别差异研究[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34.刘婷.付曼男女性别差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表现与研究 2006(07)1.罗晓燕.LUO Xiao-yan国外对语言教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述评[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4)2.于学勇.Yu Xueyong性别与二语习得能力关联研究[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3.徐亮语言习得神经机制性别差异对优化二语习得策略之启发--兼评托尼·巴赞的放射性思维导图原则[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4.张巧霞.武卫成人学生二语习得焦虑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2008(1)5.杨冬梅性别差异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期刊论文]-学理论2010(35)1.施晓燕大学本科生二语习得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期刊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hydxxb-shkx200906013.aspx。
性别差异与二语习得研究
作者:郑晓春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6期
摘要:通过调查,讨论了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以及其性别差异,这些因素包括:生理因素、性格差异、记忆能力差异以及学习策略等。
在研究这些因素的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利用性别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扬长避短,克服缺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些相应的对策。
对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和潜能,最终达到提高交际英语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学习(二语习得);性别差别;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224-02
1引言
在多年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女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优于男生。
“在中上水平阶段,女生成绩高于男生可能是中国的特殊现象。
”性别差异对教育有极大的影响,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在英语教学上,教育研究者开始从“怎样教”转移到“怎样学”,即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影响英语学习的各种原因。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习得过程,它涉及诸多因素,Altman 提出12种学习者个体变量:性别、学习经历、本族语水平、人格因素、语言学能、态度与动机、学习者策略等。
Ellis(1994)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和情境社会因素两大类。
本文所关注的是其中一个较受冷落的因素——性别。
为了促进男、女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共同进步,研究男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性别差异意义重大。
本人从性别差异的先天特征及后天学习来探讨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为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带来启示和帮助。
2理论背景
男女性别差异是指不同性别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人类对性别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于如何界定性别差异问题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从有利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比较同意艾根(P.D.Eggen,1992)等人的意见。
艾根将性别差异定界为“男生与女生
之间影响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差别”。
当然由于界定不统一,人们对性别差异的表现的认识也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无科学依据的偏见。
麦考比和杰克琳(E.E.Maccoby&.C.N.Jacklin,1974)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一书中对多种传统偏见提出批评。
正是由于对男女学生性别差异的不同认识,才产生教师对男女生的不同处理方式,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这种性别差异,才能恰当选择教育教学方式,依据性别差异教学,既应“扬长”,更应“补短”,缩小因社会要求不当而人为造成的性别差异,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3男女生语言能力差异的原因
3.1生理因素的差异
性别一词可以用英文sex和gender来表示。
Sex代表的意义是始于基因的遗传,加上染色体和性荷尔蒙作用的结果。
Gender一词的意义则是人们以生理因素为基础,受社会和文化以及心理因素影响的社会化的结果。
男女两性大脑两半球偏侧性功能和专门化的发展有区别。
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而女孩左脑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展快。
语言能力是由大脑控制的。
语言能力强的人,相对而言左脑比较发达。
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女性大脑左半球发育确实比男性快一些。
女性口头语言有明显的流畅性、情感性,很少有口吃等语言缺陷,男性的语言表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哲理性。
美国心理学家麦科比和杰克林(1974)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中指出“男、女孩具有明显性别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女孩较男孩的语言能力好”。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男女性别语言差异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必然的联系。
3.2性格差异
性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但又可变的心理特征,是个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宋广文,1994:322)。
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反映到英语学习上,男性多属于冲动型,女性多属于内省型。
中国教师多采用归纳法,这样的教学法对内省型学生较为有利,因而女生收益较多。
这些性别方面的差异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因为“探讨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3记忆能力的差异
人的记忆力随着人对识记材料的爱好和熟悉程度及个人的知识机构而有差异,有关研究表明,男女生在记忆数字和空间位置等方面没有差异,但在记忆文字和语言方面,如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复述故事等方面女孩占优势,且这一优势会一直保持到成年,因此,现在在很多大学里,学文科专业的尤其是外语系,女生的人数大大超过男生,且女生的考试成绩也比男生好。
3.4学习策略的差异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
女生比男生更好地运用了各种学习策略,尤其在形式操练策略和语言策略的运用上较为突出。
教学中发现,女生对待外语学习态度更积极,更善于使用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这可能与她们有更强的英语学习动机有关。
4调查统计过程
4.1调查目的
了解男女语言性别差异对于高校学生对学习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为外语教育中如何“因材施教”提供一点思路。
4.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本人所任教的09级机电系和管理系两个班的学生,共计90人,他们均受过六年的中学英语教育,现在他们由同一教师任教,教材及教学进度也一致。
4.3调查工具:笔者运用了两种调查工具
(1)2010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考试),通过这次考试男生与女生成绩的对比,探讨男女学生的成绩存在差异性。
(2)调查问卷。
从学生的角度调查她们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及交际策略的运用情况以及在这些策略运用上的性别差异。
问卷选项采用无分量表的形式分级,即从“一点不符合我的情况(A)”到“非常符合(E)”。
4.4数据统计
本次测试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
在分析数据之前,本人对所用问卷选项进行量化,也就是说把A、B、C、D、E都统一换到[1-5]区间内分别附值,设A=1,B=2,C=3,D=4,E=5,然后,把量化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4.5结果分析
4.5.1男生与女生成绩差异性检验情况
4.5.2策略运用基本情况对比
在所有的策略中,除了交际策略的平均值低于3以外,其它策略的平均值都高于3,但女生学习策略的平均值都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上是高于男生的,女生在英
语学习上比男生积极活跃,因此我们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做到因性别差异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性别差异,使男女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5对策
基于以上存在的各种因素,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策略及成绩的影响,对症下药以弥补其不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点,既要承认性别差异,又要明确男女学生智力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是相同的,关键是教育要切合学生实际,有效促进其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因性教育,教师应多了解学生,以承认和尊重男女生的心理差异为出发点,善于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男女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因性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学有所用。
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教学效率,打破教育不平衡的状态。
其次,要切实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做到扬长补短,培养学生成为策略型的学习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知识的传授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重视学生情感上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诚恳、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
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深入,使男女学生都有远大理想,富有社会责任感,自立、自强,不因某一阶段成绩不佳而气馁,要有自信心,积极上进。
6结语
男女两性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这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上有了不同的倾向。
男女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
研究者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维度、多视角的分析方法,才能对语言与性别差异作出科学的解释。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然而承认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出发点,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做到因性施教就是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C
[2]P.D.Eggen&D.Kauchak(1992),EducationalPsychology;ClassroomConnections;NY;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
[3]E.E.Maccoby&C.N.Jacklin(1974),ThePsychologyofSexDifferences,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
[4]宋广文.心理学概论[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5]宋广文.心理学概论[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322.
[6]张若兰.英语中的语言与性别差异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3,(5):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