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史
- 格式:pptx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16
秦汉工艺美术史一、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四个方面,探讨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二、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陶瓷制作中普遍采用胎釉法,使得陶瓷具备了一定的瓷化特性。
同时,秦汉时期的陶瓷装饰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刻花、印花、刺花等装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精致。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精美的陶瓷器物,如剑套、锡珪、壶、罐等,这些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漆器漆器是秦汉时期的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形式。
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相对成熟,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漆器通过在器物表面涂刷上数层漆油,经过多道磨砂和镶嵌等工序,最后经过打磨和抛光,形成一个光滑、坚实的漆层。
漆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镶嵌、彩绘等方法,图案多样,形象逼真。
漆器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成为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四、丝织品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丝织品纺织和染色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丝织品的品质得以提升。
秦汉时期的丝织品以丝织缎、丝织罗等为主,纹饰繁密、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丝织品在服饰、礼仪用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秦汉社会上流行的时尚品。
五、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而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铸造技术高超,铸件往往制作精美,刀削痕迹清晰可见。
青铜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铭文、纹饰和铜钿等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六、总结秦汉时期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等工艺品制作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章.战国秦汉工艺美术铜器向精巧秀美发展,丝织技术提高,漆制器物进人生活,瓷器出现,第一节.青铜工艺如壶、鼎、盘、鉴、尊、敦、豆、钫、钟等,另有在这一时期大发展和新发展起来的如各式铜灯、铜镜、薰炉、带钩等,还有各式量器、俑、符节等。
一般生活用器:造型:轻便、整洁,器壁较薄,附饰件较少,方正雄状的大型器物被大量圆球形低矮器物所代替,狰狞厚拙的兽状耳也为方便、适用的各式套环、提梁、提链所代替。
装饰:纹样内容为各式云纹、龙凤纹及取于现实生活的人物、树鸟等纹样,还有以优美的鸟虫书进行装饰。
或单独、或连续。
或适应在一定形式中,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皿。
器和盖几乎对称,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西汉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一对铺首衔环。
豆:高足盘,或有盖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
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
二. 铜灯[样式] 高足灯、雁足灯、豆形灯、盒灯、行灯、牛灯、羊灯、鹿灯、人物执灯等[种类] 可分为三大类;1.人物、2.动物、3.其他《长信宫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三薰炉造型:变化也有多种,常见的是一种叫做“博山”形的薰炉。
四铜镜铜镜,继鉴以后而出现的鉴照用具,其造型一般为圆片状,也见有方形、瓜棱形、瓦形等。
早在商代以前已经出现。
五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
西汉的带钩形式多样带钩的装饰花纹,有用浮雕式手法较典型的作品有:六塑造艺术青铜塑造艺术也有较高成就,塑造的形象有车、马、人物及各种动物、神兽等,都造型极写实。
典型作品有:1978年河北平山出土战国《错银双翼铜兽》、《虎噬鹿器座》。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及近年陕西出土的秦青铜车马等。
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
第二节织绣工艺[官方][民间]一、丝织[品种][技术][装饰][代表作品]<< 素纱禅衣>>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长乐明光锦>汉代织锦。
秦汉工艺美术秦汉工艺美术史――陶瓷工艺秦汉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秦汉时期的陶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一页,特别是陶瓷雕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秦始皇陵墓的陶俑代表了秦汉时代陶塑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最高水平。
在这大型的雕塑群中,把秦代雕塑家的艺术的表现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武士俑身高都在1,75----1,86米之间,他们勒带束发,手执各色武器。
有的刚毅勇猛,英姿勃勃。
有的容光焕发,气度昂然。
有对安祥坦荡稚气未脱的年轻战士的描绘。
有对身经百战具有必胜信念的中年战士的刻划。
有身披铠甲,腰挂长剑,神态深沉,若有所思的指挥员。
有浓眉大眼,阔口宽腮,眼露杀气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勇士。
陶塑的战马高达标1.5米,长2米。
骠肥体壮,筋骨强健“竹批双耳俊,风入四蹄轻”陶塑家们刻划了秦国战马骠悍,日行千里的雄风。
秦俑的制作成功体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它是先进工艺和精湛雕塑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那些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秦俑是采用模范分块制作后粘贴成型的。
粘接成形后再付上一层细泥,安上予制好的鼻,耳,口和饰物。
然后进行修饰,修饰是关键的创作,使模制出来的千篇一律的人和马变成神态各异,生气勃勃。
秦俑的烧结过程可能是二次烧成,第一次是把沾接好的模制主件入炉烧结。
冷却后付上细泥,安上细件,再进行修饰,作品完成后又入炉焙烧一次。
秦汉工艺美术史――陶瓷工艺汉初的陶塑,体型比较高大,注意细节的刻划,形象逼真,生动活泼。
题材多为军阵场面的武士俑和战马,表现了西汉时期抗击匈奴重视骑兵建设的时代特点。
汉初的陶塑艺术是继承了秦代陶塑的艺术风格。
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了我国雕塑深沉博大的民族风格,起到了记事表功的效果。
西汉中后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富足,官僚地主阶级的财富积累越来越多。
社会风气逐渐腐败,官僚地主阶级追求享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秦汉时期艺术秦汉时期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成就有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几个方面。
一、绘画1、帛画帛画代表作有湖南长沙马王堆T字型旌幡帛画,其中以1号墓,利仓之妻墓中的帛画保存最完整,绘制内容可分为:上部-天界的景色,中部-人间的景色、下部- 是一个裸体的力士,作马步下蹲,双手向上托举着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
他站在两条交缠着的水族动物身上。
古人认为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漂浮物,是被一个巨人托着,浮于海上。
郭沫若认为这个巨人就是禺强(黄帝之孙)。
全画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造型写实,但又有夸张的部分,画面刚健雄浑,线条遒劲,色调典雅而又庄重鲜明,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2、墓室壁画秦始皇统一六国,接过战国诸子阴阳五行、道家神仙思想,兴起厚葬之风。
汉代将先秦以来的神仙信仰、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等思想再加以整合与创造,提倡孝道盛行厚葬,在很多墓壁上绘制壁画,例如:西汉墓室壁画《西汉卜千秋夫妇墓》;东汉《东马出行依仗》、《乐舞百戏》。
这些墓室壁画对于人物刻画方面,已经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绪了。
3、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刻的艺术形式,比起壁画,能保存的更长久。
画像石是构筑墓室的重要建材。
最早发现的画像石,是汉武帝时期。
画像石通常采用线刻和浮雕的塑造方式,主要题材包括生活、历史、神话等题材,代表作有《荆轲刺秦王》、《闵子骞失锤》。
画像砖始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由此可见画像砖出现的要早,秦代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的台基,后来用于墓室壁画。
画像砖的图案,是用印模印出各种图案。
题材并不宽泛,主要是生活题材,代表作有《荷塘渔猎》、《弋射收货图》、《牛耕图》。
秦汉时期绘画特点总结:1、题材广泛,从幻想的神话到现实的人间百态;从贵族奢豪享乐到下层百姓辛勤劳作,皆被纳入画中。
题材涉及的方面很多,有军事、经济、政治、天文、地理、社会风尚、道德理想等等。
浅谈秦汉工艺美术——社会形态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谭斌斌(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广西梧州 543002)[摘要]社会形态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讲述秦汉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秦汉的工艺美术来向大家说明社会形态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社会;工艺美术;发展;影响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统一时期的合称,这个时期国家大体稳定,社会生产力一、秦汉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背景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使社会经济日趋繁荣。
工商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细化,剩余增多。
另外,秦汉时期的思想比较开明。
秦汉前期统治阶层自上而下的实行黄老的“无为而至”,自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是指儒家,而术指的是法家和黄老之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承黄老之术。
这样使民间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休养生息,也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开明起来。
统治阶层实施相关政策,如“派专门官吏开办手工作坊”,实施“劝农养桑”和劝农种植染料,开通丝绸之路等。
二、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及其特点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种类众多。
主要有织绣印染、漆器、青铜器、陶瓷、玉器、金银器、秦砖汉瓦。
1.织绣印染由于秦汉时期统治阶层推行“劝奖农桑”政策,使丝绸产量大量提高。
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大量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和大批的丝绸出土文物都可以反映秦汉时期织造的发达。
秦汉的丝绸产量不仅品种众多,而且织造精良,装饰丰富。
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秦汉时期中央和地方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手工业生产,加上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工艺美术在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其中的某些门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如著名的丝绸产地都城设有少府属下,临淄设有“三服官”,襄邑也设有服官。
时人有议论:“故时奇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