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14.60 MB
- 文档页数:78
第三章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概述历史文化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战国纷争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秦人于中华民族的搏成、政治制度的创建等方面多有建树,惟秦政苛暴,役民太甚,二世而亡。
公元前206年,刘邦统一中国,定都长安(今西安),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汉兴之初,吸取前车之鉴,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至汉武帝时,国力最为强盛,凿通西域,抗击匈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新莽施政失当,致使天怨人怒,变乱相乘。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是为东汉(公元25—220年)。
秦人立国未几,即告骤亡,其美术可谓是先秦美术的延续与杂糅。
秦始皇好大喜功,无论是建造宫室还是构筑陵墓,皆以高大宏伟为尚。
汉初虽沿袭秦制,欲追效秦代崇尚宏大华美的传统,但战乱之后,生灵涂炭,社会凋敝,心有余而力不足。
又汉初统治集团成员多为楚人,因而南楚故地的艺术传统在汉初大为盛行。
汉武帝以后,社会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随之在意识形态、礼俗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汉代的社会思想,有三次大的转折:一是汉武废黄老,尊儒学;二是因抗击匈奴战争爆发,唯富强攻战是务,“尊儒”反成一纸空文;三是盐铁会议后,重新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
由于尊儒政策的确立,儒学在西汉宣成时期后取得全面统治地位。
经学迅速发展,从而形成“士族”这一新的强宗豪族力量。
士族作为社会和政权的基本力量支柱,从此再无变化。
王莽的兴与亡皆取决于士族的支持与背离,东汉王朝亦是如此。
又道家神仙方士之说在有汉一代极为流行,谄神媚鬼之风弥漫朝野,与儒家同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尊君重孝,注重道德礼教为东汉士族所风尚;道家祈求生命永恒,登临仙境为世人所想往。
这种思想意识反映在美术上,遂使西汉晚期之后的美术,其题材若非显示统治阶级的威严,则是表现他们的奢侈生活;若非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则是祈求神明保佑、羽化升仙。
第3单元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
答:(1)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们民族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在春秋战国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的局面。
(2)秦汉经济的发展给美术创作以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驱动之下,无数劳动工匠创作出一大批划时代的美术作品,他们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又紧密地同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伟业联系在一起,如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兵马俑揭示了秦代美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3)秦汉统治者运用美术夸耀其富有和权势,绘画中对出行车骑、宴饮、百戏、庖厨及各种生产活动的描绘,墓室放置大量的侍从、劳作、乐舞俑,塑造下层人物形象的绘画和雕型作品大量涌现。
(4)由于当时的美术创作者大多是地位卑下的工匠,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从中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不仅题材内容较前代扩大了,而且造型也生动具体,丰富感人。
(5)秦汉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疆域广阔,对外交流活跃,边地各民族在美术上的创造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随着佛教入传中国,东汉后期,佛教美术已见端倪,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简要说明秦陵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答:(1)秦陵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2)目前秦始皇陵区共发现共四个俑坑,总面积达25380平方米。
兵马俑坑原为土木结构,最大的一号坑面宽九间,四周围绕回廊,前有五个门道,总面积约12600平方米。
(3)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其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对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赞颂。
(4)秦兵马俑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有成功的表现。
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穿战袍著铠甲,手按宝剑,面相刻画生动传神,脸盘饱满,剑眉隆鼻,双唇紧闭,神态威武刚毅;武官俑头戴单卷长冠,披铠甲,有的一手握武器,一手作指挥状,神态风度与将军俑类似;骑士俑戴圆形介帻,穿窄袖短袍,着齐腰铠甲,精神抖擞立于战马旁边;武士俑或戴帽,或挽髻,或披甲,或仅穿褐袍,或握弓执箭,身材魁梧,振奋昂扬,从外形可推想他们的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不同人物、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装束打扮,少有雷同。
第一编中国古代美术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美术1. 美术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 新石器时代美术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 名词解释:黑陶彩陶岩画4. 作品分析: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纹彩陶缸红山文化玉龙舞蹈纹彩陶盆第二章先秦时期美术1. 为什么夏、商、周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2. 论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3. 战国青铜器的装饰风格特色是什么?4. 什么是甲骨文和金文?5. 作品分析:司母戊鼎立鹤方壶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第三章秦汉时期美术1. 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2. 简要说明秦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3. 何谓画像石、画像砖?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其内容和艺术成就。
5. 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6. 秦汉时代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7. 秦汉书法发展中的书风演变过程及重要碑刻。
8. 作品分析:武氏祠画像石马踏匈奴长信宫灯说唱俑马踏飞燕张迁碑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2.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历史贡献是什么?3. 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4. 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5. 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上有何意义?6.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兴起的原因?7. 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8. 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9. 简述陵墓雕塑的演变、发展、特征及代表作品。
10. 作品分析: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贤图砖画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美术1. 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唐代美术发展的特征。
2. 举出唐代有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
3. 唐代鞍马画的代表作品分析4. 举例说明张萱与周昉仕女画的艺术风貌。
第三章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一节概述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建社会的蓬勃发展时期。
秦汉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明确把美术创作看作巩固政权的工具,重视美术的宣传教化作用。
第二节雕塑秦汉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被用来作为宣扬政治统一和政治权威的工具。
秦汉雕塑依照材料可分为陶俑、石雕、铜雕、木雕、玉雕等类型,根据雕塑的作用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大型纪念碑石雕、建筑装饰雕塑、陶俑、实用工艺品装饰雕刻等。
周代建筑已经奠定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主体建筑居中,前朝后寝,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等。
一、寓美朴于的陶俑陶俑多为殉葬之物,秦代的陶俑艺术有了飞跃的发展。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足以证明这个时代陶俑艺术的辉煌成就。
1974年春,在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了大批兵马俑,放置在距离地表6米以下的坑道里。
一号坑长230米,宽62米,6000件武士俑组成一个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军阵;二号坑长124米,宽98米,是由战车、骑兵、弩兵、步兵等混合编成的典型军阵,阵前还有百余名立姿、跪姿射手;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有几十件武士俑,中间还有来不及放置俑的大坑。
从整个布局来看,一号坑是右军,二号坑是左军,未建成的坑为中军,三号坑为军幕,构成完整的军队编列体系。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煌战绩,体现了大国的风范和英勇勃发的时代精神。
为了体现秦国的雄厚的军事力量和军容的严整,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皆与真人、真马高矮大小相当,服饰、装束也很逼真。
容貌神情也是各不相同。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制度后来也被西汉所继承,196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文帝霸陵封土附近的陶俑坑发现了3000个彩绘的兵马俑,体态威武雄壮,军容浩荡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