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与西部大开发
- 格式:pdf
- 大小:216.12 KB
- 文档页数:5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专题04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知识梳理成渝地区的位置1.地理位置: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2.范围:包括重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
3.相邻的省区:北接陕甘,南通云贵,西通青藏,东临湘鄂。
它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成渝地区地形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为主。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3.成都平原如何形成的?是由岷江,沱江等河流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4.河流:主要有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成渝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1.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点:(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降水较少。
(2)因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主要位于四川和重庆两省境内,盆地内气候温和多雨,盆地西部为平原,农业发达.请回答6~8题:1.下列关于该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盆地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B.该盆地北有秦岭,南有青藏高原包围C.该盆地广泛分布着低产的紫色土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比同纬度地区寒冷【分析】四川省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以四川盆地相对集中.四川盆地的西部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平原上始建于战国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岷江的水患,使大片农田得以自流灌溉,“天府之国”从此遐迩闻名.【解答】解:四川盆地北部是秦岭,西部是青藏高原,内部地形多低山丘陵,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因为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称。
这里气候温暖,降水较多,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选:A。
2.下列能体现出四川地域文化的是()①川菜②变脸③福宝古镇④甘露岩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分析】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
成渝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会议指出,包括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在内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第四极二级城市迎来前所未有机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是当今中国无可争议的三大增长极。
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户东南沿海。
在辽阔的西部,谁将承担起“引擎”重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成渝经济区呼之欲出。
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在具体发展中,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刘世庆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渝地区将是西部最具全国性增长极条件的经济区。
“这里自然环境优越,资源密集,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交通发达,许多指标都可与东部媲美。
”从未来发展来看,成渝经济区将与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呈东西犄角鼎立之势。
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刘世庆分析,“共建西部发展高地和开放高地,发挥成渝经济区增长极的作用,关键是交通。
我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成渝经济区作者:王家伟段玉山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12期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
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标志着中国的又一经济增长极——成渝经济区正在逐步形成。
这个有着9 840多万人口的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一、成渝经济区概述1.经济区范围成渝经济区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四川省15个市和重庆市31个区县,总面积20.61万千米2,人口9 840.7万,GDP总量约1.58万亿元的经济协作区域。
重庆的31个区县包括: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
四川省15个市包括:成都、南充、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宜宾、达州、广安。
2.经济区空间布局——“双核五带”成渝经济区空间布局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重庆发展核心:包括重庆主城九区,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
成都发展核心:包括成都五城区和青白江等14个县,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
沿长江发展带: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
成绵乐发展带:以成都为中心,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及大件运输通道为纽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成内渝发展带:以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为纽带,建成连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成遂渝发展带:以兰渝、遂渝铁路,成遂渝、成南、南渝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培育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9.03•【字号】成办发[2004]157号•【施行日期】2004.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成办发[2004]157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我市贯彻落实意见通知如下,请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实施西部大开发。
当前,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二、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大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连锁超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搞好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和认证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
(二)加快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实现工业新跨越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引导产业聚集,打造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
四川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四川省提出了五大经济区的发展与建设构想。
一、成都经济区
成都经济区是四川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成都经济区以成都市为核心,包括了成都、德阳、绵阳等多个城市。
该经济区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
二、川南经济区
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省南部的经济重镇,包括了泸州、南充、内江等地。
川南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是四川省的能源基地。
川南经济区以能源、化工和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石油化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
四、川北经济区
川北经济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包括了广元、达州、广安等地。
川北经济区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农业资源,是四川省的农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川北经济区以农业、装备制造和物流仓储等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西部大开发经济区
西部大开发经济区是指四川省境内的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了阿坝、甘孜、凉山等地。
该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西部大开发经济区以旅游、农业和特色产业为主导,加快推动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发展与建设构想是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等措施,力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四川省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比较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也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各自独特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地区的经济特色和发展方向。
一、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国民经济中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里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尤以沿海城市为主。
其中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省市被称之为“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这两个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特点十分突出。
从区域经济结构来看,上海在国内外贸易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香港和台湾地区,而且在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行业中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江苏则以轻工业、化工和机电等行业为主导,同时还拥有强大的出口加工区和科技企业。
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主导。
广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之一,不少世界500强企业也在广东设有生产基地。
而深圳则主要以科技、金融为支柱,拥有中国最成熟的信息技术产业,其中华为、中兴通讯、腾讯等世界知名企业就在深圳设立总部。
二、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地带,其中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经济增长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里的经济结构以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导。
河南省是中国国内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经济重心从郑州市转向了河南省的南部和东部,特别是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地区。
河南省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其中以机械和汽车产业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
另外,湖南也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中国内陆地区,包括了西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份。
这里的经济结构多以较少工业、农业为主导,还有一定比例的资源型经济。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形复杂、资源丰富的省份。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四川省提出了“五大经济区”建设构想,分别是成渝经济区、川南生态经济区、川东北崛起经济区、川西高原开发经济区和川中城市群经济区。
1. 成渝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组成。
该区域以双城经济为中心,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目前,该区域已建成了一批国际化、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
未来,成渝经济区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以及航空、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
此外,该区域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2. 川南生态经济区川南生态经济区位于四川省中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区域之一。
该区域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潜力,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区和天然氧吧。
同时,该区域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价值。
未来川南生态经济区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该区域还将推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川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3. 川东北崛起经济区川东北崛起经济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连接四川、陕西、重庆、湖北等多个中西部省份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电资源,是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未来,川东北崛起经济区将重点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该区域还将加强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构建综合农业产业链。
4. 川西高原开发经济区未来,川西高原开发经济区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生态农业、医疗健康等服务业,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生态示范区和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