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煤机制粉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32
制粉系统概述及中速磨煤机简介制粉系统的作用是将原煤经干燥和碾磨后制成细度合格的煤粉送到锅炉燃烧器,以满足锅炉负荷的需求。
制粉系统分为两大类:中间储仓式和直吹式制粉系统。
储仓式制粉系统因有煤粉仓对磨煤机出力与锅炉煤粉消耗量间的缓冲以及邻炉间的调剂作用,制粉系统的运行及出力与锅炉的负荷没有直接的关系,提高了锅炉机组的可靠性。
但因其系统复杂、投资和系统的占用的空间大,产生爆燃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因而在现代大容量机组中使用较少。
储仓式制粉系统一般采用低速钢球磨煤机。
直吹式制粉系统简单、设备少、输粉管道短、阻力小,从而制粉电耗低,同时因系统简单产生爆燃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
但要求磨煤机出力与锅炉负荷相平衡,同时也必须与给煤机出力相平衡,使得磨煤机不能始终运行于其经济出力区。
但因目前大容量锅炉通常有几套制粉系统,每套制粉系统对应一组喷燃器,当负荷变化时可以通过停运部分制粉系统来实现,从而使运行磨基本处于经济出力区。
因此,近几年来直吹式制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大容量机组中。
直吹式制粉系统采用的磨煤机一般有MPS磨、HP磨、MBF磨以及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直吹式制粉系统可分为正压式和负压式制粉系统,正压式又可分为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和热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负压式直吹式制粉系统因所有煤粉都经过排粉风机,磨损相当严重,因而较少被采用。
热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中一次风机处于高温下工作,成本要求高,而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对一次风机只要求常温下工作,但要求空气预热器为三分仓式,比较两者的经济性,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我厂亦采用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因磨煤机处于正压下工作,必需为磨煤机提供必要的密封风,以防煤粉进入磨辊轴承等。
第一节中速磨煤机简介中速磨煤机的工作原理:两组相对运行的研磨部件,在弹簧力、液压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把它们之间的原煤研磨成煤粉;然后通过研磨部件的旋转运动,把磨碎的煤粉甩到周围的风环室;粗煤粉被分离出来重新再磨,合格的煤粉送往燃烧器;在磨粉过程中,还伴随有热风对煤粉的干燥;同时,被甩出来的原煤中的少量的石块和铁块等杂物落入石子煤箱,被定期排出。
不同工况下制粉系统调节方法
不同工况下,制粉系统(特别是火电厂锅炉的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调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荷调整:
当锅炉负荷变化时,首先要根据负荷需求调整制粉系统的出力。
当负荷增加时,依次开启更多的磨煤机,并逐步增加冷热一次风风门开度或一次风压,以提高磨煤机的通风量,利用磨内的存煤作为初期负荷上升的缓冲,之后再适当增加给煤量,并开大相应的二次风门,确保煤粉充分燃烧。
若负荷降低,则应关闭多余的磨煤机,减少给煤量,同时减小一次风和二次风的供应,以避免燃烧过度或不充分。
2.煤粉细度控制:
通过调节磨煤机内部的研磨压力和分级设备(如动态分离器的挡板位置),控制煤粉的细度,以适应不同煤质和燃烧条件的需求。
3.风量分配:
根据燃烧器的特性,合理分配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比例,确保足够的氧气与煤粉混合,形成稳定的火焰。
一次风速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煤粉着火和燃烧效率,二次风则有助于稳定火焰形态和防止结焦。
4.燃烧器管理:
根据燃烧器的特性、布置和负荷需求,均衡各燃烧器的风粉分配,确保燃烧工况均衡稳定,避免局部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从而
控制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5.系统维护与监控:
不断监测和调整制粉系统的运行参数,如煤粉浓度、风温和风压等,定期清理设备,预防煤粉堵塞管道和设备故障。
6.环保控制:
考虑到环保要求,还要对排烟温度、氮氧化物排放量等进行调控,可能需要通过调整燃烧模式和风量分配来实现。
总之,不同工况下的制粉系统调节,既要满足锅炉负荷变化的需求,又要兼顾燃烧效率、设备安全、环保要求等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精细控制。
浅谈燃煤机组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择摘要:目前,在燃煤行业中,燃煤机组的应用十分广泛。
中速辊式磨煤机是锅炉制粉系统内重要辅机,其作为煤粉制备设备对锅炉的燃烧与排放至关重要。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调峰的需要,对磨煤机的煤粉细度、均匀性、最低负荷、出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磨煤机工作原理,其次探讨磨煤机型式选择,然后研究制粉系统主要参数选取,最后就制粉系统防爆措施进行研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制粉系统;磨煤机;选型引言制粉系统是燃煤火力发电厂主要系统之一,包括原煤的碾磨、干燥、煤粉输送等环节,合理的制粉系统是电厂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保证。
制粉系统与燃烧系统有密切的关联,只有拟定制粉系统后,才能确定燃烧系统中的一次风和二次风的分配比例,进行燃烧系统中相关辅机的选型,因此在获得煤质资料后应首先进行制粉系统比选和拟定,然后才能开展其它工作。
制粉系统类型的拟定是在对煤质的成分和特点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确定的,应根据煤质的物性特点,结合炉膛和燃烧器的结构,拟定适合工程煤质特点的系统,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为机组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1磨煤机工作原理磨煤机由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气动离合器驱动小齿轮,再通过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带动筒体等回转部件一起转动。
当筒体转动时,装在筒体内的研磨介质———钢棒在摩擦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随着筒体回转而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呈抛落状态落下(距筒体中心最近层的钢棒,有的呈泻落状态滑下),连续进入的煤颗粒受下落钢棒的撞击和研磨而被粉碎。
由于连续给料的推力和水的冲力,被研磨混合后的流体(水煤浆)通过筒体出料端的中心孔溢出,经过一级滚筒筛将合格的水煤浆排到磨煤机出料槽,筛出的粗颗粒排放到废浆槽。
2磨煤机型式选择2.1风扇磨风扇磨集干燥、破碎、输送三大功能于一身,制粉电耗最低。
在原煤水分很高,需抽炉烟干燥的系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由于抽取炉烟干燥,系统在惰化气氛中启、停和运行,系统安全。
煤粉制备系统及设备1 煤粉的一般特性煤粉的流动性刚磨制好的煤粉枯燥而疏松,其堆积密度为0.4~0.5t/m3,当吸附大量空气后煤粉颗粒被空气隔开,形成煤粉和空气的混合物,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便于管道运输,如果制粉系统的设备不严密,煤粉从不严密处泄露,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或引起自燃。
自燃性与爆炸性在管道中输送的煤粉假设发生离析而沉积在制粉管道中,由于沉积的煤粉与空气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的积蓄,时间较长会使积粉层温度升高,到达着火温度后发生自燃。
气粉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下还可能发生爆炸。
当挥发分较高的煤粉浓度到达0.25~3kg/kg空气,温度到达70~130℃时,遇到火源或发生自燃情况时,那么可能发生爆炸。
堆积特性在煤粉仓中自然压紧的煤粉的堆积密度为0.7t/m3,煤粉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后容易结块,造成供粉的中断而影响燃烧的稳定性。
因此,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应设计相应的吸潮装置。
2 煤粉细度和煤粉均匀性指数煤粉细度煤粉最主要的性质之一是煤粉细度,即煤粉颗粒的大小。
煤粉细度是用筛分分析方法确定的,使煤粉通过一组一定孔径的标准筛,存留在某筛子上面的煤粉重量占全部煤粉样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煤粉细度,符号为R x 。
符号下标x 代表煤粉粒径或筛网孔径〔微米〕。
R x 又称为某筛的筛余份额,R x 越大,那么煤粉越粗。
式中—筛子上面剩余的煤粉重量 g ;b —通过筛子的煤粉重量 g 。
我国常用:R 90、R 200一般要求:贫煤R 90≤15%,烟煤R 90≤25%,褐煤R 90≤40%运行实践说明,煤粉越细,越容易着火和完全燃烧,排烟损失q 2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 4越小,但是,煤粉越细制粉系统消耗的电能q N 以及金属的磨损量q M 也就越大,制粉系统的经济性降低。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应选择使制粉和燃烧总的损耗最小时的煤粉细度,即最正确煤粉细度或经济煤粉细度。
它与很多因素有关:第一,与煤种有关,其中以燃煤挥发分的影响最大。
制粉系统详细介绍火电厂大型燃煤锅炉机组一般都采用煤粉燃烧方式。
这种燃烧方式可以适合于大的锅炉容量,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较广的煤种适应性以及较迅速的负荷响应性。
煤粉在炉内是处于悬浮状态燃烧的,燃烧过程在煤粉流经炉膛的短暂时间内完成,从着火稳定性与系统的经济性角度,电站锅炉都对煤粉的细度和干度提出一定的要求。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的任务就是将原煤进行磨碎、干燥,成为具有一定细度和水分的煤粉,并把锅炉燃烧所需要的煤粉送入炉内进行燃烧。
制粉系统从系统风压方面可分为正压式和负压式;从工作流程方面又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类。
所谓直吹式制粉系统,就是原煤经过磨煤机磨成煤粉后直接吹入炉膛进行燃烧;而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是将制备出的煤粉先储存在煤粉仓中,然后根据锅炉负荷需要,再从煤粉仓取出经给粉机送入炉膛燃烧。
直吹式制粉系统制备出的煤粉一般是被具有一定风压的一次风吹至炉膛的,系统处于正压状态,所以直吹式制粉系统一般属于正压式制粉系统;而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制备出的煤粉一般是由排粉风机抽出的,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所以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一般属于负压式制粉系统。
我国电厂内各种类型的制粉系统都有采用,过去采用较多的是具有低速钢球磨煤机的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
近年来,随着火电建设和电力工业技术的发展,600MW的锅炉所配用的制粉系统几乎都是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置双进双出筒式钢球磨煤机。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每端进口有一个空心圆管,圆管外围有用弹性固定的螺旋输煤器,螺旋输煤器和空心圆管可随磨煤机筒体一起转动,螺旋输煤器如像连续旋转的铰刀,使从给煤机下落的煤,由端头下部不断地被刮向筒内。
螺旋铰刀与空心圆筒的径向外侧在一个固定的圆筒外壳体,圆筒外壳体与带螺旋的空心圆筒之间有一定间隙,这个间隙的作用是:下部可通过煤块,上部可通过磨制后的风粉混合物。
对于硬件杂物可能使螺旋铰刀被卡涩时,因为螺旋铰刀是弹性固定在空心圆管上的,允许有一定位移变形作用,因而不易卡坏。
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1.1.1单进单出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分为集中制和单元制两类。
多台锅炉燃用的煤粉都集中在制粉车间或制粉工厂进行干燥和磨制,称为集中制粉系统。
如果制粉系统直接与锅炉配套,并取用锅炉的热空气或热烟气作为干燥剂的输送介质,就称为单元制制粉系统。
单元制制粉系统又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种。
在直吹式系统中,煤粉从磨煤机中出来,直接经燃烧器送入炉膛;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煤粉被收集储存在煤粉仓中,燃用时再由煤粉仓下部的给粉机按锅炉负荷的需要调节给粉量,经排粉机或一次风机送入炉内。
单元制制粉系统中,如果干燥后的干燥剂连同燃料中蒸发出的水蒸气均送入锅炉的炉膛,则称为闭式单元制系统,一般适用折算水分M ZS<(0.04~0.05)kg/MJ,(折算水分是相对于每4190kJ/kg(1000kcal/kg)发热量的水分,即M ZS=M ar/Q net,,ar;如不送入炉膛,而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或引风机前的烟道内,则称为开式单元制系统,适用于折算水分M ZS≥0.05kg/MJ。
⑴直吹式制粉系统钢球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如图2-15所示。
直吹式制粉系统中,原煤的干燥可以利用热空气或热空气与炉烟的混合物。
原煤干燥过程中在磨煤机前的下行干燥管内进行部分干燥。
如原水分较低,就可不设前置干燥管,此时磨煤和干燥过程就全部在磨煤和内完成。
为了对原煤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国内钢球磨煤和制粉系统全部装有一段前置下行干燥设备。
如果锅炉的热空气温度能满足原煤干燥的要求,那么采用热空气作为干燥剂是有利的。
因为此时在炉膛的着火和燃烧区可以获得较高的温度,有益于稳定燃料的着火和燃烧。
现代锅炉设备热空气温度不会超过450℃。
因而对个别水分较高的煤种,为提高干燥能力,有些国外电厂采用热空气与炉烟混合物作为干燥剂。
国内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绝大多数采用热空气作干燥剂。
采用热空气干燥时,由于干燥剂内含氧量较高,增大了爆炸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