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ICU患者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他们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和生命威胁。
在ICU 中,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更大。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ICU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往往处于重症状态,代谢率增高,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而且,许多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原因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吸收营养的能力受损。
这就需要通过肠内途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生命和康复。
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1. 体重变化:ICU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原因,体重常常会发生剧烈的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 大便情况: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来判断。
正常的排便情况表明肠道功能正常,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吸收。
3. 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三、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1. 建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念: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和医生进行沟通,配合医生及时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2.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大便情况、营养指标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 护理要点: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
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注意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
四、结语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的一环,它关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营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查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和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危重病人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身体状况的下降,其营养需求往往明显增加。
而危重病人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疾病的恶化和病情的延长。
因此,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应得到足够的关注。
1.能量需求:危重病人的能量需求通常比正常人要高。
能量不足可能导致身体消耗过大,使病人更加虚弱。
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量。
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危重病人的蛋白质需求也比正常人要高一些,因为疾病状态下人体对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以满足对能量的需求。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危重病人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同样重要。
这些营养素在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在满足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时,有几种营养支持的方法可供选择。
1.口服摄入:如果病人的消化道功能较好,可以通过口服摄入各种营养品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并且有利于病人的消化吸收。
2.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病人,可以通过肠内营养来提供营养。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肠鼻或经腹壁插入导管的方式进行。
3.静脉营养:在无法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提供营养。
这种方式适用于胃肠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病人。
三、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需要护士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护理措施需要注意。
1.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2.避免并发症: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胃肠反应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ICU患者营养管护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在危重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ICU患者的营养管护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探讨ICU患者的营养需求、营养评估、营养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一、ICU患者的营养需求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存在代谢紊乱、营养耗竭等问题,因此其营养需求与普通患者有所不同。
首先,ICU患者的能量需求较高,一般要高于正常人群的标准。
这是因为ICU患者往往处于应激状态,机体代谢率增加,同时可能存在发热、休克等情况,导致能量消耗的增加。
其次,ICU患者的蛋白质需求也较高。
蛋白质是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ICU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消耗,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ICU患者还需要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这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于机体正常功能的维持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ICU患者的营养评估为了确保ICU患者得到恰当的营养支持,营养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营养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当前的营养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计划。
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格测量、实验室指标、临床观察等。
通过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BMI等指标,可以初步评估其营养状况。
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炎症反应。
临床观察主要包括肌肉萎缩、浮肿、皮肤状况等,这些观察可以提供额外的营养信息。
通过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可以判断ICU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其原因,从而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措施。
三、ICU患者的营养干预根据ICU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可以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计划。
常见的营养干预方式包括口服摄入、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
对于能口服进食的ICU患者,鼓励其适当摄入膳食,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并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ICU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新进展发布时间:2022-09-22T03:50:51.4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期作者:张军[导读] 多器官功能衰竭指的是在机体严重受损,如重度感染、脓毒症、休克、重度创伤、张军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14摘要:多器官功能衰竭指的是在机体严重受损,如重度感染、脓毒症、休克、重度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长时间心肺复苏等疾病或创伤发生24小时后出现的2个及以上系统、器官衰竭或功能失常的综合征[1]。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病死率极高,可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两个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0~30%,三个器官衰竭者的死亡率为70%左右,超过三个以上者,其死亡率高达90~100%。
目前,多器官功能衰竭已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其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给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ICU的营养支持治疗对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疾病转归至关重要。
关键词:ICU;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支持治疗;研究新进展;综述前言:多器官功能衰竭是ICU的常见病,患者在发病前器官功能并无障碍,发病过程中伴有应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发生衰竭的器官通常为非原发因素直接损伤的器官;可在几天内从器官遭受损伤进展到远隔器官功能障碍;通常情况下,患者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的程度并不相同,且病理变化无特异性;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常规的抗休克、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疗效并不明显,有较高死亡率;但该病预后较好,在疾病进展至终末期之前治愈,可以不遗留任何后遗症,也不会转为慢性疾病。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充分了解患者机体各种状况下的代谢变化,正确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
本文主要对ICU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相关综述,具体如下文所示。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与饮食注意事项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往往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正确的营养供应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康复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饮食注意事项。
一、ICU患者的营养需求ICU患者由于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常常出现营养不良,或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
因此,ICU患者的营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常规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 能量需求:ICU患者的能量需求通常比正常人高出20%到30%。
能量的摄入可以通过膳食补充和肠外营养来实现。
2. 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ICU患者重要的营养需求之一。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维护肌肉质量和促进伤口愈合。
3.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二、ICU患者的营养支持ICU患者在不能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营养支持方式:1. 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物质。
它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但需要注意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和适时停止。
2. 膳食补充:对于部分ICU患者来说,经口进食是可能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并指导其正确的膳食摄入。
3. 肠内外营养联合:在一些情况下,肠内和肠外营养可以结合使用,以满足ICU患者的营养需求。
三、ICU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除了营养支持外,还需要特别注意ICU患者的饮食。
1. 避免过度进食:ICU患者在开始进食时,应逐渐增加饮食量,以免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引发并发症。
2. 避免刺激性食物:某些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可能会刺激患者的消化系统,引发胃肠不适。
3. 控制摄入液体:ICU患者常常存在水电解负平衡,因此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控制液体的摄入量。
4. 注意饮食顺序:在饮食安排上,应优先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进行调整。
重症ICU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
在重症ICU中,患者往往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一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
本文将就重症ICU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进行论述。
一、重症ICU患者的营养需求重症ICU患者的营养需求与一般患者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他们往往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明显提高。
因此,营养支持策略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需求:重症ICU患者的能量需求普遍较高,应根据其具体的情况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情况下,采用公式计算能量,比如Harris-Benedict公式。
2. 蛋白质需求:重症ICU患者的蛋白质需求也相对较高,蛋白质具有促进修复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根据研究,重症ICU患者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1.2-2.2g/kg之间。
3.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重症ICU患者通常需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满足其正常代谢的需要。
补充钙、锌、铁、维生素C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二、重症ICU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针对重症ICU患者的营养需求,通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进行营养支持:1. 肠内喂养:对于重症ICU患者,如果肠道功能正常,一般应首选肠内喂养。
肠内喂养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
通过鼻饲管或肠造瘘管给予患者适当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2. 肠外营养:有些重症ICU患者的肠道功能受损,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此时可采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物质,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但需注意,肠外营养不适合长期应用,应在肠道功能恢复后尽早切换到肠内喂养。
3. 营养监测与调整:对于重症ICU患者,营养支持应该是个体化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营养监测。
包括监测体重、血清蛋白、血糖等指标,以及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食欲。
在营养监测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94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ay. 2019, Vol. 33, No.5参考文献[1] 赖钻星,邱镔,吴鹏. 不同手术模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96-98.[2]赵成基,袁文臻,孙学强,等. 负压吸线法与疝气针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6):53-57.[3] 张永刚,杨瑞明,刘永奋.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2):1811-1813.[4] 邹海明.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2):149-150.[5] 于永才,朱云祥. 中老年腹股沟疝气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97-98.[6] 李继安.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47-49.[7] 吴勇辉,黄雪锦.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0):999-1001.[8] 周辛欣.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疗效对比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2):1932-1934.[9] 连红梅.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疝气手术患儿机体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18,25(6):617-618.[收稿日期:2018-11-08]疗,则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均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6-7]。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精准手术方法,主要是根据疾病特点,通过网塞、网片等材料对缺损部位进行修补,有效减少切割疼痛,减少缝线使用率,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并发症少,不易感染,术后恢复快且复发率低。
该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体质较差的中老年患者、病情反复的患者[8-9]。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比较简单的手术,手术视野清晰,操作仅在腹膜前间隙就能完成,降低内脏损伤、术后感染等风险。
该手术不需要对腹股沟管进行解剖,切口小,疼痛程度低,术后疼痛和恢复效果都优于开放式的对照组,但是腹腔镜住院费用昂贵,患者经济压力大。
这两种手术方法的其他优缺点,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索。
总之,中老年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均具有出血少、疼痛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复发少等特点,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费用更高,因此,应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治疗方式。
据临床资料显示,营养支持技能以及理论已经较为成熟,临床营养支持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1]。
营养支持可以使不能正常进食或不能充足进食的重症患者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满足日常需要以维护机体的代谢。
具体营养支持疗法有肠外营养(PN)支持和肠内营养(EN)两种。
ICU 患者大多免疫力低,身体虚弱,体质差,而且由于创伤或事故等因素,作者简介:何洪芳(1978-),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重症医学。
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122ICU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何洪芳【摘要】目的 对ICU 患者营养支持进行临床的观察和探究,提出对ICU 患者最有利的营养给予方案。
方法 随机选取25家医院,做为本次受试对象医院。
2018年10月21日—11月21日随机在每家受试对象医院ICU 室选取4例患者,一共100例IC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营养支持。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给予ICU 患者营养治疗有利于疾病治疗,以及身体康复,提高了ICU 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ICU 患者;营养养分;成效对比;临床【中国分类号】R4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006-6763(2019)05-0094-02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9.05.049导致其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故营养支持疗法对于ICU 患者提高免疫力,恢复身体代谢,改善体征,帮助治疗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ICU 患者普遍具有病情极其危重,免疫功能较差,甚至伴有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功能不全的特征,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进食,或处于被动进食状态,使得机体无法正常摄取所需要的营养,使得机体代谢慢,疾病改善进程减慢,机体恢复减缓[2]。
随着医疗水平,文化思想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故营养支持疗法可被大众所广泛接受,即可有利于营养支持疗法的发展与运行。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ICU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ICU 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指导性方案,具体研究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5家医院,做为本次受试对象医院。
2018年10月21日—11月21日随机在每家受试对象医院ICU 室选取4例患者,一共100例IC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试验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80岁,平均年龄(44.3±9.6)岁,其中多发伤性疾病有15例,脑血管意外性疾病有18例,重度颅脑损伤有11例,恶性肿瘤患者有6例。
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20~81岁,平均年龄(43.8±8.6)岁,其中多发伤性疾病有12例,脑血管意外性疾病有14例,重度颅脑损伤有15例,恶性肿瘤患者有9例。
两组患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5月 第33卷 第5期 95生率为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本次实验表明,在临床治疗ICU 患者的过程中,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或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原因在于ICU 病房的患者病情通常具有病情重、变化快、致死率高等特点,是医院重点观察与治疗的特殊患者。
ICU 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常常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且伴随进食困难或禁食要求,导致ICU 患者机体无法及时获取身体所需营养,从而不利于疾病恢复,严重影响预后,所以在ICU 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对ICU 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4]。
营养支持护理为ICU 患者的体能、心理、精神的恢复都有极大的帮助和改善,故如何提高从业人员及相关工作者对该项工作重视和实施是目前临床ICU 治疗的重要问题[5]。
目前,临床常用营养支持一般为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其中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胃黏膜[6]。
另外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易吸收、高耐受性、对患者胃肠刺激弱的优势,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首选的营养支持护理途径[7]。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ICU 患者的过程中,尽早正确使用早期营养支持配合临床治疗,能够及时有效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利于患者疾病恢复,提升患者预后。
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常规ICU 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患者的身体状况针对性采用全胃肠内营养(TEN)、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及胃肠内营养(EN)+胃肠外营养(PN)三种途径进行营养支持[3]。
1)全胃肠外营养(TPN):建立静脉通路,根据病情需要静滴营养物质,物质组成:葡萄糖、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等,参考146.0 kJ/kg 营养物质输注指标,平稳缓慢(60滴/min)静脉滴注,输注量3 000 ml/天。
输液过程中在避免输液故障的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全胃肠内营养(TEN):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营养状况评估,而后根据公式:日静息代谢消耗率[RME(%)]×基础能量消耗(BEE),计算评估患者日均所需热量。
保持患者半卧位,采用胃管置入模式,起始速度50 ml/h,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速度。
为减少输注带来胃肠道损伤,输注时要及时抽取患者胃液量检测,胃液量>100 ml 时,注意降低输液速度。
每日滴液16 h,夜间暂停滴液。
3)胃肠内营养(EN)+胃肠外营养(PN):根据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全面评估,确定胃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的搭配,以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密切关注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糖、血钙等水平,及时调整胃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的比例。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对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或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发- 对照组(n =50)32.43±3.72 1.98±0.52P 值0.0000.000对照组(n =50)410844P 值---0.010参考文献[1] 余彦,吕恩,唐朝晖. 肠内营养支持对ICU 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113-115.[2] 骆岚. ICU 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41-42.[3]梅彬彬,沈梅芬,张贞,等. 苏州市二级、三级医院ICU 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医护合作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7,17(8):533-535.[4] 罗艺侨,朱江.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2014,17(12):865-869.[5] 沈珏,赵擎宇,顾葆春,等. 肿瘤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及营养支持现状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52-55.[6]刘千红. 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ICU 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84-2785.[7] 张燕. 营养支持护理对ICU 患者的临床价值[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89-90,92.[收稿日期: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