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共营养师考试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6)24H食物回顾法个人人日数换算: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用.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的人日数之和每餐次比的确定一般为30%,40%,30%左右为宜,也可按照儿童的三餐能量比各占1/3计算.计算群体总人日数:某托儿所早餐20,午餐30,晚餐25人,总人日数(20+30+30)*1/3=25人日,若比例是早20%.40%.晚餐40%.则总人日数为(20*0.2+30*0.4+25*0.4)=26人日.单元 4 膳食摄入量调查—称重记帐法24页3相关计算方法:1)食物实际消耗量:三天内食物结存量,购进总量,废弃总量.剩余总量: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2)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3)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中能量及营养素)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的量累加平均每人每日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4)标准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6页因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差别,所以将各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作为1,其他按其之比折合系数.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总标准人日数为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统)=各类人的折合系统*(总人日数/标准人日) ?标准人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1膳食结构分析:根据24H调查结果,计算五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豆类,油脂类食物摄入量,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理想模式(评价依据)进行比较,而分析评价.奶类和豆类的品种多,在食物成分表中可能不会全部包括.在从黄豆到豆浆,从奶粉到牛奶进行折算时,可用该产品质量的100g*其蛋白质含量/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如:豆类及其制品以每百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35.1g)的比作为系数,折算成黄豆的量.干豆和豆制品按蛋白质含量折算成大豆的量.产品蛋白质含量%=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2)每百克各种奶类中蛋白质的含量与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的含量(3g)的比作为系统,折算成鲜奶的量.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2计算1能量的食物来源:将食物分为”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和其他”六大类,分别计算提供能量,计算各类食物占总能量比.2能量的营养素来源1)蛋白质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 *100%总能量摄入量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100%总能量摄入量3)脂肪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 *100%总能量摄入量单元3 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44页能力要求:1工作准备:1)RNIS参考.食物成分表.2)24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表2程序:一.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g / 家庭总人日数二.家庭混合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 全家总人日数三.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 混合系数四. 根据食物成分表各种食物的能量及营养素含量,计算每人每日膳食总营养素摄入量.<统计分析表格>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个人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 个人人日数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标准人系数五营养素评价:含量与DRIS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比较,摄入量与RNI或AI比较第4章膳食指导和评估230页程序9 257页食物中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 * 可食部分比例*( 100g食物营养素含量/100)能力要求:289页食谱蛋白质营养评价氨基酸分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00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分=被测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100参考蛋白质中同种必需氨基酸3烹饪与营养素损失相关知识重量保留率:WRF%=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 100%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营养素损失率:表观保留率AR%=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真实保留率TR%=烹调食物中某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能力要求:青少年食谱的综合分析和评价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 * 可食部分比例* (100g食物中营养素含量/100) 257页曾出现3群体配餐目标设计1)能量目标群体能量需要目标=∑不同(亚组能量RNI * 人数/组) /总人数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3081营养成分定义和计算1)能量能量kcal=4*蛋白质g+4*碳水化合物g+脂肪g+3*有机酸g+7*乙醇(酒精)g+2*膳食纤维g饼干的营养标签制作: 327页程序7 营养素参考数值计算330页把营养成分数值代入下公式,计算营养成分占NRVs的多少某营养素%NRV=某营养素含量*单位重量*100%该营养素NRV1食物中能量密度计算高能量食物:油脂>油料>种子干果>肉类>淀粉类,蔬菜水果能量较低.,选用100g食物为计量单位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能量推荐摄入量2营养质量指数计算方法:营养质量指数:是一种结合能量和营养素对食物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能直观,综合地反映食物能量和营养素需求的情况.1)计算INQ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 能量密度2)INQ评价标准INQ=1,表示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与提供热能的能力相当,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小于提供热能的能力,长期食用此食物,会发生该营养素不足或供能过剩的危险,为营养价值低食物”>1,表示该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大于提供能量的能力,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特别适合体重超重和肥胖者选择4氨基酸评分法AAS344页氨基酸评分法也称为蛋白质化学评分,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计算出比值,比值最低者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的评分值即为该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不仅适用于单一食物蛋白质评价,还可用于混合食物蛋白质的评价.5蛋白质消化率及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法(PD-CAAS)氨基酸评分未考虑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被分解的程度.蛋白质消化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真消化率TD(更精确).表现消化率AD(不计粪代谢氮),动物性高于植物性食品蛋白质真消化率%= 氮吸收量= 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100%食入氮食入氮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氨基酸评分(AAS) * 真消化率(TD) 6蛋白质利用率345页1)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以体重增加为基础进行的蛋白质评价方法,指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动物平均每摄取1g蛋白质时所增加的体重克数.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2)蛋白质生物价(BV)蛋白质的生物价是用以表示蛋白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生物价越高表示蛋白质的机体利用率越高,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最高值为100.蛋白质生物价=氮储留量* 100氮吸收量注:氮吸收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氮储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 3)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是反映被测食物蛋白质利用程度的另一指标,指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与消化率结合起来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考虑了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更全面反映.蛋白质净利用率%=生物价*消化率=(氮储留量/氮吸收量) *(氮吸收量/食物氮)=氮储留量/食物氮*100%1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评价碳水化合物血糖应答反应的方法,反映了人体在食用一定数量的食物以后血糖的变化特征,并同进食等量葡萄糖相比血糖变化的幅度大小.食物GI是指人体进食含50g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AUC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AUC之比.通常标准参考物选择葡萄糖或白面包.GI=含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消化吸收快的碳水化合物餐后高,慢的相反.2食物GI的评价:GI > 70的为高GI食物;GI在55-70的为中GI食物; GI <55的为低GI食物. 5食物血糖负荷(GL)有些食物GI较低,但消费量较高,同样影响血糖应答,GL体现了碳水化合物数量对血糖的影响GL=食物GI * 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分级和评价为:GL>20的为高GL食物;GL在11-19的为中GL食物;GL<10的为低GL食物.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2运动量和运动强度168页运动四要素:身体活动水平取决于运动的类型.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的频率.1)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第六章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1)构成比,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频率构成比= 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的*100%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如女性占总人数比2)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也可用百分数表示(*100%)如,某年出生的男孩数与女孩数的比为105:1003)率,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100%.1 000‰3发病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36页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 特定时期某人群某病新旧病例数 *K同期观察人口数K=100%,1 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公共营养师(二级)专业能力一、简述题1. 简述食物频率调查表内容和原则要点。
2. 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3. 简述人工喂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4. 营养强化剂是强化食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简述在选择营养强化剂时,应考虑的内容。
5.简述在确定食物强化的要素和条件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6. 在对200人的奶类食物消费频率调查中,有100人消费过奶类食物,(1)该人群的奶类食物消费率是多少?(2)在这100人中,50人每天食用一次,30人每周食用一次,20人每月食用一次,计算奶类每月和每周的平均消费频次。
(3)计算奶类每天的消费频次,如果平均每次牛乳摄入量为200g,牛乳的热量为55kcal/100g,该人群平均每天由奶类提供的能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7. 硒缺乏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 简述孕期膳食及调整原则。
9. 简述在确定食物强化的要素和条件时,应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10. 简述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和作用。
11.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原则。
12. 简述地中海膳食结构特点。
13. 简述孕妇体格测量有关指标及意义。
14. 简述婴儿辅助食品添加的适宜时间及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
15. 简述幼儿食谱的营养评价原则。
16. 营养强化剂是强化食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择营养强化剂时,应考虑的主要内容。
17.简述选择营养干预措施的因素及标准。
18. 过程评价中的质量控制,规范的设计和执行应符合哪些质量标准。
19. 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步骤。
20. 简述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21. 为了预防因奶瓶喂养引起的婴儿消化不良和肠胃炎,应注意哪几方面?22. 简述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和作用。
23.简述公共卫生突发时间的应急对策与预案。
24. 一名6个月的男婴,体重7.0kg,在正常范围,纯母乳喂养,(1)已知其每天能量的AI为100kal/kg,蛋白质RNI为2.0g/kg,脂肪占总能量50%,确定能量及产能营养素的需要量。
【公共营养师考试常见公式】1.前半岁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6后半岁体重=出生体重+3.6+(月龄-6)×0.52.体重=年龄×2+8(kg)身高=年龄×7+703.RNI(推荐摄入量)=EAR(平均需要量)+2SD(标准差)4.1kcal=4.184kJ1kJ=0.239kcal1000kcal=4.184MJ1MJ=239kcal5.1g碳水化合物=16.81kJ(4kcal)1g脂肪=37.56kJ(9kcal)1g=16.74Kj(4kcal)6.B=I-(U+F+S)B-氮平衡;I-摄入氮;U-尿氮;F-粪氮;S-皮肤氮7.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标准:正常为18.5~23.9;超重为:大于等于24;肥胖为:大于等于28)8.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9.折合的方法: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能量供给量:2400kcal作为1 标准人系数=实际值/2400kcal 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10. 混合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全家总人日数11.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12.蛋白质的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13.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14.脂肪的供能比=(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15每百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35.1g);产品蛋白质含量%=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16.蛋白质含量与每百克鲜奶中蛋白质含量(3g);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17.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营养素含量18.男生折合中等体力活动女生系数=[中体力活动成年男子能量参考摄入量/女子]×100%19.大米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每克大米蛋白质赖氨基酸含量(mg)/每克参考蛋白质赖氨基酸含量(mg)]×100%20.折合成年男子混合系数=折合成年男子总人日数/各年龄组总人日数21.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荐摄入量22.营养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23.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INQ〉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INQ〈1:为营养价值低的食物】24.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25.蛋白质的生物价(BV)=【氮储留量/氮吸收量】×100%26.氮吸收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氮储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27.氨基酸含量(mg/g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100g)/蛋白质含量(g/100g)28.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10029.计算食物实际消耗能量: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30.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g)÷家庭总人数31.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的量累加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公共营养师》考试大纲(二级)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是以公共营养师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资格培训特色,针对公共营养师职业活动领域而开展的一项资格培训。
本课程的目的:学员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获得公共营养师最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公共营养师相关领域工作及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奠定基础。
二、考试方式(一)考试方法:笔试,闭卷,满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理论考120分钟,技能考90分钟。
三、试卷结构(一)题型及分数比例理论考:单选题50% 多选题 20% 判断题 20% 技能考:案例分析题20%—50% 计算题 20%—50% (二)试题难易及分数比例较易35% 中等难度55% 较难10%四、课程考试内容的基本要求和考核重点(一)基础知识部分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二、考核重点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一、考核重点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一、基本要求人体的结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二、考核重点1、细胞的组成2、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3、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一、基本要求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的基本知识二、考核重点1、唾液腺、胃液、胰液、胆汁、肠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2、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一、基本要求不同人群分类的基础知识二、考核重点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营养学概论一、基本要求1、营养、营养素与营养学发展史2、营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考核重点1、营养及营养学的概念2、膳食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的内容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一、基本要求1、能量与宏量营养素基本知识2、了解不同活动强度PAL值二、考核重点1、能量的单位、来源以及能量的折算系数2、基础代谢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3、能量的需要量、参考摄入量和食物的主要来源4、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类,必需氨基酸的定义、种类,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互补、来源、供给量以及营养学意义。
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下列属于信函调查的特点的是()。
A.覆盖面窄B.内容准确C.回收率低D.节省成本【答案】 C2. 胃分泌的内因子不足时,则()的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A.维生素B1B.维生素AC.维生素B2D.维生素B12【答案】 D3. 从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考虑,成人按()摄入蛋白质为宜。
A.1.16g/(kg.日)B.0.6g/(kg.日)C.0.8g/(kg.日)D.30g/日【答案】 C4. 根据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含量最少的()为1,计算出的其他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A.亮氨酸B.苏氨酸C.赖氨酸D.色氨酸【答案】 D5. 下列环境因素与食品腐败变质无关的是()。
A.红外线B.氧气C.温度D.湿度【答案】 A6. 膳食纤维对下列的作用最不明显的是()。
A.降血糖B.降血脂C.防便秘D.降血压【答案】 D7. 影响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
A.医疗条件B.遗传因素C.个人生活方式D.社会条件【答案】 C8. 儿童期和青春期的碘缺乏的主要表现是()。
A.脚气病B.“3D”症状C.甲状腺肿D.高碘性甲状腺肿【答案】 C9. 能量RNI和EAR的关系为()。
A.RNI=EAR-2SDB.RNI=EAR+2SDC.RNI=1.2×EARD.RNI=EAR【答案】 D10. 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
A.动物性食品B.海产品C.乳类D.剩饭【答案】 B11. 以下水果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是()。
A.柠檬B.山楂C.桔子D.猕猴桃【答案】 D12. 粮仓虫害有甲虫、螨虫、蛾类,最适宜这些昆虫卵孵化繁殖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是()。
A.10~15℃,>65%B.18~21℃,<60%C.18~21℃,>65%D.22~25℃,<60%【答案】 C13. 学龄前儿童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论试卷(A 卷)注 意 事 项1.考试时间:闭卷12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得分 评分人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题 共10分)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烧焦时最容易产生 和 。
2. 致癌力最强。
我国食品标准中,对他的最大允许量标准是:玉米、花生仁、花生油‹20μg/kg;豆类<5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
3.严重创伤,烧伤及术后,患者补充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以正常需要的 倍较为合适。
4.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约增加 。
5.热能消耗最多的是 项目的运动员,蛋白质需要最多的是 项目的运动员。
6.人体每天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 、 、 和 。
7.富含铁的常见动物性食物有 、 、 。
8.公共营养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科学性。
9.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应采用__________膳食,胆石病的营养治疗总原则是低_______高__________饮食。
10.一般食品对于人体都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__________功能,其二是__________功能。
得分 评分人二、判断对对错题(每题0。
5分,共20题 共10分)1.成年正常人三大营养素分配百分率,其中蛋白质占总热量10-12%。
( )2.充足合理的钙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心内容。
( )3.孕妇补充叶酸的最佳时间是孕后一个月。
( )4.婴幼儿除成人所需八种必须氨基酸外,另一种必须氨基酸为络氨酸。
( )5.除母乳外,其他任何一种食物所含营养素都不全面。
( )6.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对老年男性常见的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7.老年妇女的膳食应选择相对的高维生素、高钙、高镁、高钾膳食,多食蔬菜、水果和薯类,钙供给1g/d 以上,食盐摄入控制在6g/d 以下。
公共营养师考试常用计算公式★ 人体调查类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10%)2.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3.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4.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 d.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5.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 食品计算类 ★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2.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3. =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 4.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 5.=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6.%=⨯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7.%=⨯⨯⨯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 8.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9.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10.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11. 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12.%%=⨯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13.=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14.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 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 =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能量密度 (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INQ <1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15.蛋白质评价: a.%=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 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6食物血糖评价: a.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b. 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其 他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f.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 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 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 a.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b.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 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d. 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e. =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
一.1g氨基酸=6.25g蛋白质(含氮16%)
二.BV(蛋白质生物价):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一项指标。
BV=储留氮/吸收氮*100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
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氨基酸评分(AAS)= 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100
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三.血糖生成指数(GI):用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
(通常指2小时后)
四.1ug视黄醇当量=1ug视黄醇或6ugB-胡萝卜素
1IU维生素A=0.3ug视黄醇当量=0.3ug视黄醇
1ug胡萝卜素=0.167ug视黄醇当量= 0.556IU维生素A
五.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18.5—23.9 超重:大于或等于24 肥胖:大于或等于28
六.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大于10%为超重大于20%为肥胖(20-30%轻度、30—50%中度、50%以上为重度、
大于100%为病态肥胖)
腰围(WC)男性大于94cm, 女性大于80cm 为向心性肥胖。
七.营养标签:GB28050
GB14880
GB2760
1kcal=4.184kJ 1kJ=0.239kcal
蛋白质*4 脂肪*9 碳水化合物*4
有机酸*3 乙醇*7 膳食纤维*2
项目顺序:能量(kJ)
(顺序不能错)蛋白质(g)(精确到一位小数点)
脂肪(g)
碳水化合物(g)
钠(mg)
参考值:全脂乳脂肪≥3.1%蛋白质≥2.9%非脂乳固体≥8.1%(每100ml)
NRV(营养素参考数值)%=(某营养素含量*单位重量)/该营养素NRV*100% 能量:8400kJ
蛋白质:60g (占15%)
脂肪:60g (占25%)
碳水化合物:60g (占60%)
钠:2000mg (6g)
例:一种奶酪,每100g中含3.5g碳水化合物,43.5g水,23.5g脂肪,25.7g蛋白质和584.6mg钠。
步骤:总能量=3.5*4+23.5*9+25.7*4*4.184=1373kJ
蛋白质=25.7/60*100%=43%
脂肪=23.5/60*100%=39%
碳水化合物=3.5/60*100%=1%
钠=584.5/2000*100%=29%
八.原料重量=熟重重量*生熟比
例:王师傅在食堂吃了4两米饭(生熟比为0.48),白菜炒肉一份(熟重400g),炒这个菜共用大白菜15KG,猪肉2KG,色拉油1KG,炒出来后有22KG。
步骤:米饭=4*50*0.48=96g
大白菜=400g*(15/22)=272g
猪肉=400g*(2//22)=36g
油=400g*(1/22)=18g
九.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数)+中餐()+晚餐()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例:餐次比为早餐20%,中餐40%,晚餐40%,用餐人数为早餐20人,中餐30人,晚餐25人。
群体总人日数=20*20%+30*40%+25*40%=26人日
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