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气象、气候景观导游
- 格式:ppt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气象与天象景观气象是大气巾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
包围地球的大气圈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它通过风、雨、云、雪、霜、雾、电、光等形成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并在特定的地域和时期,与其他构景因素相结合,彤成独特的气象景观。
天象是指天文现象,即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的变化现象。
奇特的天象景观对人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雨景雨景往往指的是小强度降水所形成的景致。
我国许多地方都有雨景胜迹,如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峨眉十景之一的“洪椿小雨”以及“漓江烟雨”等。
“漓江烟雨”是桂林的主要景观。
(二)云雾景黄山的云海为四绝之一,苍山的玉带云、庐山的瀑布云、三清山的响云、泰山的云海玉盘等都是奇景。
(三) 雾凇、雨凇景雾凇又名树挂,是在冬季寒冷的雾天,雾冻结在树枝、电线等物上的晶状冻结物。
它是在严寒时因空气过饱和,由水气升华凝聚而成的。
雾凇出现最多的是吉林省。
吉林省松花湖的滨江两岸,由于气温低,多偏南风,空气湿度大,以及受水电站泄水增温的影响,常在树上结成洁白晶莹的雾凇,在柳条上像白链银挫,在松引上像朵朵白菊,姿态各异.有“江城树挂”之称。
雨凇是小雨滴在物体七冻结起来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珠层。
当大气上层温度高于O℃的空气中下降的雨滴到下层气温低于0℃的空气中,便处于过冷却状态。
过冷却水一附着到寒冷的物体表面便立刻冻结成雨凇。
雨凇密度小时,为浑浊无光泽冰层,密度大时则成透明珠层。
我国雨凇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峨眉山,每年有135天。
(四)蜃景与佛光蜃景即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是由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造成的。
山东海边蓬莱阁足我国最有名的观看海市蜃楼的地方。
此外.连云港的海州湾、山东渤海长岛县、北戴河东联蜂山也能看到这种奇景。
佛光,叉称宝光,是山岳巅峥上云雾中小水滴对光线的折射和衍射作用造成的一种光学现象。
但由于各山的环境条件不一,佛光出现的次数及美丽程度也不同。
峨眉山、庐山、泰山、黄山都是有名的观赏佛光的名山。
《天象与气候旅游景观》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
2. 掌握如何根据天象与气候选择合适的旅游目标地和时间。
3.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一、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1. 天象:包括天空的云彩、日出日落、星空等,影响着景色的美丽水平。
2. 气候:气温、湿度、降水量等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旅游体验。
二、选择合适的旅游目标地和时间1. 根据天象选择目标地:如何根据天象选择适合观赏日出日落、星空等的目标地。
2. 根据气候选择时间: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旅游的时间。
三、珍爱自然环境1. 尊重自然:在游览景点时,保持环境整洁,不随意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2. 勤俭资源:合理利用水、电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珍爱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观看关于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影响的视频,加深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天象与气候选择合适的旅游目标地和时间。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户外实地考察,感受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
4. 制作海报:让学生以珍爱自然环境为主题,制作海报宣传环保认识。
导学评估:1. 小测验:出一份关于天象与气候的选择题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水平。
2.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作业评定:评定学生制作的海报内容是否符合环保主题,是否具有创意。
导学延伸: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气象专家或环保组织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天象与气候的相关知识。
2. 组织户外活动:组织学生到自然珍爱区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
3. 开展环保倡议: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倡议活动,号召更多人关注环境珍爱问题,共同呵护地球故里。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培养珍爱自然环境的认识,为构建美丽的地球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象与气候旅游景观》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地球的广袤领域中,天象与气候是影响人类生活和旅游的重要因素。
天象指的是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如日月星辰、云雾等;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降雨量等。
天象和气候直接影响着旅游景观的呈现和体验,因此本次作业设计将以“天象与气候旅游景观”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这两者对旅游的重要性。
二、目标设定1. 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2. 掌握不同天象和气候条件下的旅游景观特点;3. 能够根据天象和气候选择合适的旅游目标地。
三、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2. 选择一个地区,调查该地区的天象和气候特点;3. 根据所选地区的天象和气候条件,描述该地区的旅游景观特点;4. 设计一份旅游攻略,包括推荐的景点、活动以及最佳出行时间。
四、作业要求1. 作业需包括对天象与气候的理解和分析;2. 作业中需有详细的地区天象和气候介绍;3. 作业中需有图片或图表辅助说明。
五、评分标准1. 理解深度:对天象与气候的影响有深入理解;2. 分析逻辑:分析天象和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逻辑清晰;3. 描述准确:能准确描述所选地区的天象和气候特点;4. 设计合理:旅游攻略设计合理,能够根据天象和气候选择合适的旅游目标地。
六、时间安排1. 第一周: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2. 第二周:选择地区,调查天象和气候特点;3. 第三周:撰写作业,设计旅游攻略;4. 第四周:提交作业,进行评分。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天象和气候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旅游规划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收获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气象、气候景观导游:气象景观的特点大气中的冷、热、干、温、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所构成的景观,与其他自然景观相比,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1 .多变性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
典型的如一日内冷、暖、阴、晴的变化。
刚刚是倾盆大雨,即时就晴空万里,这些变化常常影响着景色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游客以不同的美感和多变感。
2 .速变性气象要素中的雾、雨、电、光等要素变化极为迅速,典型景象如宝光、蜃景、日出、霞光、夕照等都是瞬间出现,瞬间即可消失的气象景观,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3 .背景和借景性许多气象景观的出现常常要与其他一些旅游资源相配合,要借助于其他景观为背景。
如高山云海,海上日出,沙漠蜃景,名山佛光等。
4 .地域性各种气象景观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特殊景象必须在特定地点才可显现,如吉林雾凇、峨嵋佛光、江南烟雨、大理"下关风"等等。
5 .时间性和季节性不同的气象景观要素在一年内所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如冰雪景观只出现于冬季,而蜃景和宝光景一般见于中午或下午,而日出、霞光等景时间性更强。
我国气候旅游资源(一)总特点中国气候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按纬度位置从南到北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六个热量带。
按水分条件,全国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类型。
此外山区气候的垂直分异也很明显。
虽然我国气候类型多,但决定我国气候基本格局的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区域气候华北平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南岭以南终年少见霜雪,长夏无冬;东北北部冰封雪盖,长冬无夏。
各地气候的差异,便于组织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多种旅游活动。
即使在同一季节,也可以在全国开展多种气候旅游:隆冬季节在海南岛可以避寒,还可以进行滑水、帆船等水上娱乐活动;而在哈尔滨可以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可以组织滑雪、冬猎、观赏冰雕等旅游。
《天象与气候旅游景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息增加,旅游景点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
而天象与气候对于旅游景观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深度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育他们对旅游景观的奇特见解。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2. 学会利用气象工具和天文工具观测并分析相关数据;3. 能够依据天象与气候的状况评估景点的适合性;4. 提高同砚的实地调研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天象对旅游景观的影响:包括日照、降水、气温等因素;2. 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包括四季气候变化、气候类型等;3. 应用气象工具和天文工具观测数据并分析;4. 实地调研不同景点,评估其适合性;5. 撰写探究报告,分享分析结果。
四、教学步骤1. 介绍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重要性,引导同砚沉思天象与气候对于旅游体验的影响;2. 分组进行实地调研,观测不同景点的天象和气候状况;3. 应用气象工具和天文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比较不同景点的优劣;4. 撰写探究报告,盘绕天象与气候的影响对景点进行评估;5. 分享探究结果,展示同砚的发现和见解。
五、评判方式1. 实地调研报告: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结论等;2. 探究报告:对天象与气候对景点适合性的评估和建议;3. 展示演讲:分享探究效果,展示同砚的观察力和沉思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作业设计,同砚将深度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重要性,培育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期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同砚对旅游景观的爱好,培育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卫认识,为将来的旅游进步做出乐观贡献。
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是为了援助同砚更好地了解天象与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的进修,同砚将能够精通天象和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原理,了解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旅游景观特点,培育同砚对旅游景观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天象与气候旅游景观》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方案针对大学生地理课程中的天象与气候旅游景观进行设计。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了解不同地区的天象现象和气候特点,探讨其对旅游景观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进修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天象现象和气候特点;2. 探讨天象和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3. 提高学生的地理进修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1. 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调查该地区的天象现象和气候特点;2. 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3. 撰写一份综合报告,包括调查结果、分析结论和个人感想。
四、作业流程1. 选择钻研对象: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钻研;2. 调查天象和气候: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了解钻研对象的天象现象和气候特点;3. 分析影响:学生分析钻研对象的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包括景点选择、旅游季节等方面;4. 撰写报告:学生撰写一份综合报告,包括调查过程、分析结果和个人感想;5. 提交作业:学生按要求提交作业,并准备展示给全班同砚。
五、评分标准1. 调查深度:是否全面了解钻研对象的天象现象和气候特点;2. 分析透彻:是否能够深入分析气候对旅游景观的影响;3. 报告质量:报告内容是否清晰、条理分明,表达是否准确、流畅;4. 创新性:是否能够提出奇特的见解或观点,展示个人思考能力。
六、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2. 报告格式要求:A4纸,宋体小四,1.5倍行距,页边距2.5厘米;3. 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前提交给任课老师。
七、参考资料1. 《世界地理大全》2. 《天文地理学导论》3. 互联网相关网站以上就是《天象与气候旅游景观》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次作业,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提升自己的进修能力和实践能力。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