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情况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Lu n y u a n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要以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和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存在为前提。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现结合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1.流转合同不规范,容易导致合同纠纷。
从调查情况看,大户土地流转基本上都采取书面合同,对双方的责、权、利进行了明确。
但小户流转基本上是采用口头协议,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流转双方在责、权、利关系上没有明确规定,也无违约责任,更没有考虑今后市场变化因素,特别是对保持地力没有足够重视,留下了许多的合同纠纷隐患。
如调查发现,一些承包户在土地经营过程中掠夺性生产,导致地力下降,复耕难度加大,经营效益下降,引起多起土地流转纠纷。
2、规模流转难度大。
农村中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其他劳动力大多仍从事农业生产,依靠承包地收入维持基本生活。
许多业主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但不同农民利益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影响农业项目实施。
绝大部分土地没有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地块小且不平整,水、电、路建设滞后,不适于连片种植和机械耕作,无法实现旱涝保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规模经营成本增加,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数额增加,导致规模流转难度加大。
3、保障机制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能覆盖所有农村地区,无法为转出土地的农民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
农民对土地流转态度更加慎重,出于对土地普遍有预期增值和稳定的经济收益保障心理,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
其次,农民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少数地方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集体收入、干部福利的手段,用行政手段干预农民土地流转,承租大量土地进行规模开发,常压低流转价格,使农民获得补偿往往最低;业主因投资失败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民租金,农民流转收益存在风险。
再次,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
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请参考。
县国土局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市调研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xxx在参加信阳代表团审议时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村改革发展,重点在粮食、根本在增收、关键在改革、出路在发展。
他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改,明确表示支持信阳创办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农村改革发展实验区,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xxx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经过深入实际调研,现将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步依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村集体土地基础工作开展情况(一)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现状:土地市场是复杂而敏感的要素市场,必须发展和规范并重。
公益性与经营性项目用地的界定、土地的确权、规划的落实、审批的程序、信息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流转收益的合理分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等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以行政村或村民组为单位的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发证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致使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未全部完成。
当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已经结束,但所有权发证率只有20%,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151419宗,发证率为80%。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明晰。
土地现状调查汇总的地类、权属都是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实际工作中还是沿袭详查成果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进行管理,但在征地、承包等行为中还是与村民组签订协议,这就给我们集体所有权属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导致发证进展缓慢、权属争议经常发生。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权属调整、流转方式改变以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过程。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建议来解决。
首先,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流转规模小、流转率低的问题。
由于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此外,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对流转情况了解不足,也影响了土地流转的效率。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了解,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流转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流转信息。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土地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流转土地可能面临权益不明确、无法继承等问题,这给农民流转土地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抑制了土地流转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土地权益保障制度建设,明确土地产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制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再次,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着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收益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流转市场不规范,导致土地流转价格波动较大,难以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
同时,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所获得的收益也不稳定,风险较大。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流转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保障流转价格的合理性。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方式,提升农民的参与度和收益水平。
最后,农村土地流转还面临着农民技术水平较低、企业对流转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农民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流转土地的潜力。
同时,农民对工业化农业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使得流转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对新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同时,要加强企业对农民的引导和帮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双赢。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政府加强宣传,建立起完善的流转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土地权益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加强农民培训,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 田块分散不利于规模经营。
从农户承包土地分配特点上看,在二轮延包工作中,各乡村为了减少矛盾纠纷,以田块好坏搭配按比例对现有耕地进行了调整,使得相当多的农户面临着土地分散于不同片块的区域,造成“一土变多土,大土变小土”,从表面上看,土地的分配是公平的,但这种分配并没有从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也无形中为农户的土地经营增加了交易费用,这种表面上的公平分配不利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不利于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对农户而言,他们耕种多家的耕地在村组内呈多片块插花种植,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带来土地种植的诸多不便;对承租人而言,为了取得相对集中的土地,需要与不同的农户协商,甚至绝大多数农户同意租出,但个别农户无论条件如何优惠就是不愿意转出,结果造成成片土地得不到有效流转,这种情况广泛存在,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和成本。
2 转包费用逐年增高,流转周期无保障。
由于土地承包价格逐年增高的趋势,导致土地承包期短且无保障,一般周期为一年,一些行驶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甚至没有明确具体的流转期限,随时都可以收回转让出去的土地。
同时,合同规定承包户不再享受国家对农业补贴的待遇,这使得实际参与农业生产的承包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补贴权利方面受损,承包农户的收益预期减少,进而影响到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
3 土地流转对象具有很大局限性。
农村土地流转范围狭窄。
目前,虽然我县土地流转方式较多,但90%以上都是在农村集体内部成员之间或农村集体之间流转,农村外部企业资金很少进入农村进行资源配置,没有从较大范围上调动社会资源,合理利用土地。
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通过上述调查分析,调研组认为,七台河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已进入攻坚阶段,如果不能够加大力度,采取突破性的推动措施,保持目前较快发展势头难度很大。
因此,在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龙头企业带动。
静宁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作者:郭爱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7-0026-02按照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对有关“三农”工作开展督查调研的通知》要求,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研究制定下一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和措施,我们组织人员,采取统计调查、典型调查、座谈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村社,就目前静宁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及特点1.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5320亩,占耕地总面积9.87%。
其中转包9989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8.7%;出租22500亩,占流转总面积15.5%;互换47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2%;转让12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0.8%;其他形式(主要是代耕代种)1703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1.8%。
2.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2.1土地流转率不高,但速度有增长趋势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9.87%,与我市其它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但是,我县的土地流转近年来呈较快增长趋势。
2007年以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仅2802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8%,但近几年来速度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离开土地、离开农村向城市转移,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第二,兴办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
2.2流转以转包形式为主,其它形式少量存在目前全县流转的145320亩土地中,转包99890亩,占总流转面积的68.7%,其它几种形式只占31.3%,说明我县土地流转目前绝大部分仍处在户与户之间初级流转阶段,流转形式单一,土地流转的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我县当前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形式流转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土地流转大都是群众的自发性行为,缺乏约束力和规范性,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缺少应有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
一些乡镇和村组没有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还存在不作为的现象,从调查中了解到,如果租金适当,有相当一部分农户还是愿意把土地拿出来流转的,而且各地也有一些种植大户想扩大规模,但是到目前为止,县乡二级还没有出台一个比较健全、完善和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办法,更没有一个土地流出、流入的信息平台和市场环境。
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干部及有关部门对土地流转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流转的范围、程序、补偿标准、配套政策、管理措施研究不够,对流转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性。
(四)土地集中流转难成片。
当年土地联产承包分地时,大部分地方都是把全村、组土地按好、中、差分等级后平分到各家各户的,导致每家每户的土地分散,单位面积内土地户头多。
这种现状对土地的规模流转产生较大影响,有的连片租用10亩地就要跟十几户人打交道,一户、两户谈不好就影响整片土地的流转,这种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如新城镇想引进甜叶菊、黑玉米等几个农业项目都是因为租不下连片土地而放弃的。
另外,地块分散也是制约农机推广的主要因素。
(五)土地规模流转难融资。
大面积承包土地从事高效农业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因此很难从银信部门贷到款,加之一些地方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自然基础条件较差,更难筹集资金或引进资金,致使部分业主在土地开发上存在严重的资金困难,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高。
如池江镇池江村的张鹤誊想规模种植100亩芋荷,团结村的刘太阳想再扩大100亩(已有126亩)水稻,新城镇莲塘村的吴至波想推开一条坑的垅田养鱼,吉村镇沙村村的罗春林想扩大规模种桑养蚕都苦于没有资金。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在农户之间进行转让或租赁的行为。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流转难、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农户权益难以保障,以及流转土地管控不严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建设。
当前,由于土地承包权流转难,许多农村土地闲置不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和实施,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条件,简化流转手续,鼓励和支持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加大土地流转规模。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很多农户只将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意愿,鼓励他们将更多的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规模化经营。
第三,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既不符合土地实际价值,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因此,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水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使土地流转价格能够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
第四,加强农户权益保障。
当前,流转农户的权益保障存在问题,许多农户担心流转后无地可耕种,生活无着。
为了保障农户的权益,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监管机制,确保流转农户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流转农户的权益。
第五,加强流转土地管控。
目前,流转土地的管控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非法流转的情况出现。
为了加强土地流转的管控,应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确保流转土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流转行为。
第六,加强土地流转的技术支持。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许多农户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无法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
因此,应通过加强农技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式,为流转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第一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摘要:通过阐述分析XX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因素,提出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困难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县外出打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和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一部分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依赖土地,这就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象比较普遍。
我局组织人员在全县9个乡镇对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一)流转数量面宽量大我县共有农业户多户,经调查统计全县有流转农户总户数户,占农业户总数的%。
流转总面积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稻田流转面积亩,占稻田面积的%,占流转总面积的%。
旱地流转面积亩,占旱地面积的%,占流转总面积的%。
从调查数据可看出我县土地流转面宽量大,流转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造成大量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丧失和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使农户自愿将自己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收取一定费用。
另一方面原因是传统农业效益差,为防止土地撂荒,农户自愿将承包土地让其他人耕种,不收取转让费。
(二)流转对象涉及广泛从调查看我县土地流转主要以农户与农户流转为主,面积有亩,占流转总面积的%,其流转范围以本乡本村流转居多。
其次农户出租给城镇居民的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三)流转形式多种多样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以转包为主,这种形式目前在农村较为普遍;二是转让或互换,流转原因主要为了耕种、开发方便,做到就近开发,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土地效益有很大作用;三是以出租方式流转,如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试验示范的需要等。
(四)用途期限各有不同我县流转土地中,土地的用途各种各样,一是主要以耕种粮食作物为主,如种田;二是用于开发项目,在我县主要是开发经济林木(如金秋梨、考烟等)。
县区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情况及建议近年来,大善县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程序,强化监管,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
截止到2017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
38.5万亩。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8.5%。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情况
据统计,由于受土地等级、地理位置、种植作物、承包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一般在600元每亩至1200元每亩之间。
农户与农户之间小规模流转、土地等级较低的流转价格较低,一般
在600元至800元每亩,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之间土地等级较高的用于高效作物种植的流转价格较高,一般在800元至1200元之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的生产成本。
2017年以来,大善县委、县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大善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等文件,文件中明确了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流转土地的奖励和扶持办法,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村土地规模流转。
但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要求,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政府部门无法对于土地流转价格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我县将按照“政府指导、自主协商”的
原则,由县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对全县农村土地进行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合理确定各类农地的质量和等级,客观公正地评估其市场价格,为公平交易提供参考。
二、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额度的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专项扶持资金,对农业规模流转经营主体进行补助,提高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金融信贷支持。
各级金融机构应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积极为发展规模经营提供信贷和保险支持,安排一定的授信额度支持资信好、实力强的规模经营主体,允许其以联保等形式办理贷款手续,支持其利用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直接融资。
三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