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之争”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9
姓名:苏耀聪学号:20080700160 班别:08国贸名人故里对旅游服务贸易的正负效应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名人故里之争硝烟不断,多年来纷扰不休的故里鏖战日趋白热化,从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到先秦诸子、三国群英,甚至佳丽、反派,众多省份乐此不疲,酣战其中。
神州大地,烽烟四起只为争得名人故里这一头衔。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媒体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三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故里;陕西宝鸡和山西高平争夺炎帝故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争夺老子故里;安徽凤阳、滁州和江苏盱眙争夺朱元璋故里……总之,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名气,都在争抢之列。
如果历史上真有其人也就罢了,可笑的是许多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竟然也有什么故里,而让人惊叹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也自称是李白故里,希望与中国湖北安陆“共同开发”“李白”这个品牌。
阿Q与人争自己是否姓赵,其实争的是一个归属感,争的是一个利益。
如果他姓赵,作为大户的赵家理应给他照顾。
而现在太多的故里之争凸显的也是利益之争。
只要争得名人故里的名号,就可以大肆宣传,然后招商引资,发展旅游,正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争夺方都希望把名人故里抢到自己手上,借名人上位,壮大本地的旅游业,分享名人故里带来的经济效益。
而真正起到的作用有多大,能带来说少效益,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一系列的问题让人觉得这么做值不值得呢?故里之争,能带来多少收益?下面看两个个著名的案例,一个相持数百年著名的南阳襄阳临祈的“诸葛亮故里”争夺案。
另外一个是随州,株洲,宝鸡,会同四地的炎帝故里之争。
“卧龙岗·智慧之岗”是河南南阳的城市名片之一。
2010年公布的《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和大力培育南阳中心城区文化产业集聚功能,以做大做强和做宽做深南阳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业”。
2021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看待名人故里之争近年来,各地的历史名人故里之争,公众早已司空见惯,我们不难看出事件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涌现出众多名人,但近年来,各地仍不时发生名人归属权之争。
从炎帝到老子、孙子的故里上演了一幕幕争抢的闹剧,从安徽人、江西人和婺源人、尤溪人、建阳人共抢一个朱熹等类似事件中,不难看出,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地隐藏背后的利益考量,名人故里的开发,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能够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旅游的附属产品。
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
如果所谓的争议失去了利益的附着,离开了对利益的追逐,那争议的价值则大打折扣。
“美不自美得人而彰”,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在市场经济时代,利益经济要独揽,这能够理解,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共享的,不但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尤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每一个世人都有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义务。
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文化优先,利益让位。
很多地方参与到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可能促动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三是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
” 不管原因怎么划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下各地争夺名人故居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注重度在提升,实质却是地方政府想创收的计策之一,都与 GDP 挂钩。
地方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相它反本来就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将文化适当商业化也有其好处,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传承文化,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很多地方为通过名人故居打造自己城市名片不惜巨额投资,埋头大兴土木,新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江油为李白故居投资进7亿,安陆为此投资也在 1 亿以上,如此等等,但是文化搭台经济就总能唱好戏吗?河南郑州在官渡之战的遗址上做了一个人造景点,投资了几千万,现在一天的门票收入能够用寥寥无几来形容。
中国十大名人故里争夺事件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对名人故里的争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涉及面比较广、影响比较大的争夺事件,有如下几件:一、李白故里争夺事件争夺地: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两国四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四川江油市2003年就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李白故里”城市旅游商标,而这也是中国首个正式注册的城市旅游品牌。
1982年,江油市收到邓小平托女儿送来的一个亲笔题词,“李白故里”。
2009年11月,湖北安陆市在全国很多媒体上都打出宣传词——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这则推介广告,引起了四川江油市的极大不满。
因为随后,两个城市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搬出专家学者、史料典籍、法律条文等等,打响了名人故里争夺战。
200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长拉耶夫就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现在他们正与中方协商要为李白塑造一个纪念雕像,推动两国李白文化的经济合作。
2010年3月,甘肃籍学者雷达撰文,提出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秦安,当地随即举行了网友签名等活动,颇为热闹,但这些仅限于民间诉求。
目前,甘肃天水以“伏羲——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主体旅游品牌,还有一个麦积山景区,市政府正在全力推动麦积山景区跻身“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项目”。
所以,该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不是李白,甘肃天水市政府态度也就始终含糊不清。
二、曹雪芹故里争夺事件争夺地:河北唐山丰润、辽宁辽阳、辽宁铁岭和江西南昌武阳,四省四地。
争抢名人故里的看法
哎,说起争抢名人故里这事儿,可真是个热闹又复杂的“大戏”啊!你瞅瞅,从古至今,这名人一多,他们的老家就成了香饽饽,大家伙儿都争着抢着说是自家的地界儿。
就说那李白吧,诗仙的名头一响,全国好几个地方都跳出来说:“嘿,咱这儿才是李白的真故乡!”你说这李白要是活着,估计也得被逗乐了,心想:“我这一生漂泊,咋就整出这么多家来了?”但话说回来,这些地方争归争,其实也是想让自家地界儿沾沾文化名人的光,好让外人一提起来,都竖个大拇指,说:“哟,那可是李白的故乡!”
再瞧瞧诸葛亮,智者的化身,他的故里之争也是相当激烈。
几个地方摆事实、讲道理,还搬出古籍来佐证,那架势,就像是在辩论赛上争冠军一样。
其实啊,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故里之争,争的不仅仅是一块地,更是一种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不过话说回来,这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有时候也让人哭笑不得。
有的地方为了争得“名分”,不惜大动干戈,甚至闹上法庭。
你说这至于吗?名人故里嘛,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记忆。
咱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别为了争个名头伤了和气。
再说了,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哪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才华、贡献和影响力。
咱们与其花大力气去争抢他们的故里,
不如多学习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文化,让他们的智慧之光继续照耀后人。
所以啊,朋友们,面对名人故里之争,咱们不妨淡然处之,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
毕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嘛!咱们应该让名人故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后人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这样,咱们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盘点中国名人故里之争中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若干年后,斯人已去,其故里蕴含着丰厚的人文价值,自然就成为惠及后人的一方宝地。
从黄帝、炎帝、尧帝、舜帝,到老子、姜尚,再到诸葛亮、赵云、李白、曹雪芹,乃至众多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如孙悟空、西门庆等,都引起了诸多城市之间的争抢,好不热闹。
1、黄帝故里之争事件背景:河南省新郑市是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之地,陕西黄陵县是黄帝的陵冢,两地都和黄帝有关。
由此,祭拜黄帝,去陕西还是去河南,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腾讯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甚至开辟专栏解析陕西、河南的“黄帝之争”,陕西人认为陕西桥山上的黄帝陵,早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每年清明公祭始祖的场所;但河南人则认为河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黄帝在这里建都立业,所以更应该在这里祭拜。
轩辕故里是以轩辕诞生在天水市清水这一史实为基础,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延伸,不断融合辐射的特定地域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影响颇为深远。
清水,这个陇上古县,虽然至今还鲜为人知,但他却是中华人文初祖黄帝的诞生地,是名副其实的“轩辕故里”。
争夺地:河南新郑、陕西黄陵和甘肃清水。
2、炎帝故里之争事件背景:湖北随州自称“炎帝故里”,此乃湖北省文化旅游整体布局的结果。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明确提出开发“随州炎帝故里”。
湖北倾力打造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随州亦跻身其中。
随州的炎帝故里项目是“炎帝神农故里名胜风景区”,规划总面积3000亩,预期投资4.4亿元。
第二个“炎帝故里”在湖南株洲炎陵县。
湖南省在其《“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打造省级精品旅游路线——长沙一株洲(炎帝陵)一南岳一永州(舜帝陵)的寻根祭祖旅游线。
而《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规定的株洲市四大城市职能之一就是“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亦自称当地为“炎帝故里”,力推自己“全球华人老家”的城市名片,这使得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华人似乎都“被故里”了。
【中华论坛】名人故里之争何时休【中华论坛】名人故里之争何时休故里,即“旧时的门巷故居”,亦作“故乡、老家”解。
我国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若干年后,斯人已去,其故里因蕴含的文化人文价值,自然就成为惠及后人的一方宝地。
于是,我们看到,围绕名人故里,各地纷争四起,从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到先秦诸子、三国群英,甚至佳丽、反派,众多省份乐此不疲,酣战其中。
其背后多为“拉名人虎皮,做地方经济大旗”,演绎了一系列区域经济竞争的“名人”故事。
1.老子故里争夺——始于东汉的争夺战争夺地: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
事件回放:1987年冬,来自台湾的老者马炳文回乡探亲后,尘封千年的老子故里之争便开始上演。
直至目前,两地仍在就这一千古之谜纠缠不已。
事实上,老子故里之争可追溯到东汉...>>>> “誓”在必得:河南鹿邑:众所周知,司马迁是第一个为老子作传的人。
今人论证老子故里,大多依据现今流传本《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 安徽涡阳:1992年6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观民、邵望平,对涡阳太清宫进行了实地考察。
将此处视为老子故里建祠奉祀已延续近两千年,足以使该遗址成为一处历史文化胜迹,“今日重修老子纪念性建筑是有积极意义的”。
>>>> 甘肃临洮:“老子第二故里”…>>>> “战”果成效:老子文化让鹿邑扬名麻辣点评:网络的论战,两地网友相互约定“老死不相往来”,何必?>>>> 2.李白故里争夺——都是广告惹的祸争夺地: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事件回放:早在今年8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之后的一则旅游形象宣传片,打出这样的字样: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让一位江油网友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誓”在必得:安陆:对文化不应狭隘独霸。
作文,名人故里之争【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据2022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媒体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三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故里……总之,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名气,都在争抢之列。
甚至,对孙悟空这样的虚构人物,福建、山东、山西、江苏等省还在争孙悟空的故里。
你对上述现象有什么看法?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争夺名人故里,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此现象值得思考。
本次作文材料取自现实热点,目的是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索现实,评论现实,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材料围绕“名人故里之争〞列举了一系列的现象。
我们应该先思索一下,对名人故里后代子孙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曾经说:“每一项遗产的背后都隐藏着尘封的历史,正是这些历史构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这千年的文明让我们的祖先顶礼膜拜,薪火相传,沿续至今。
所以,弘扬外乡本乡的名人,重在弘扬其精神实质。
很显然,材料中争执的双方或多方并非真的重视文化遗产,而是利用“名人效应〞争利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面纱之下遮盖的是一个“利〞字。
至于争虚构的人物孙悟空的故里,那么是扭曲事实架空历史,负面影响更不容无视,这简直是文化的堕落,凸显了“一切向钱看〞的金钱至上的倾向。
总之,“争抢〞的背后的实质是,对于文化太过实用主义,缺少了敬畏之心,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过于浅薄,急功近利出了偏差。
综上所述,本文的立意是:观点一:莫让文化成为牟利的工具观点二:还文化以尊严【高分策略】如果写评论,取题时,应注意取评论性标题,或力求一语中的,如“收一收文化闹剧〞、“莫为利益遮望眼〞、“请给文化尊严〞、“当名人故里染上铜臭〞、“谁动了利益的‘奶酪’〞;或者巧妙化用,观点暗含其中,暗寓挖苦,耐人寻味,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愚兮愚兮奈假设何〞、“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文化〞、“文化,魂归何方〞等。
名人故里编拟:史志军一、现象、现实1、抢夺名人故里这出戏看来是越演越热闹了。
抢李白、抢赵云、抢西门庆、抢西施……如今这一串名单上还得加入三国佳丽大小乔,以及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
与此同时,加入混战的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形势也越来越复杂——貂蝉故里之争涉及三省三地,而大小乔居然引来五省七地掐架。
2、距离宋代理学家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还有4个多月,但是福建省尤溪县、建阳市和武夷山市以及江西省婺源市。
这两省四地,这几天却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他们争夺的是为一代大儒朱熹做寿的资格。
3、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就三国人物诸葛亮做过农活的躬耕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电视剧新《三国》首播,更给这个争端火上浇了一瓢油。
因剧中第32集说,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引起了南阳的强烈不满。
甚至有网友在南阳我卧龙岗前砸掉电视机,抵制收看新《三国》,他们还找来了30名小学生,拉起调幅,齐声朗诵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李白是哪里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近难倒了两国四方多位官员、学者。
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旧属唐都西域重镇)、祖籍甘肃秦安、生长在四川江油、在湖北安陆生活十年……这是今人勾勒的可能轮廓。
看似无恙,然而如果这些地方都冠名“李白故里”并以之作为城市名片推介旅游业的话,结局会怎样呢?5、很长一段时间,“名人故里”的争抢成为了一个大热门。
前段时间李白故里的争夺还未见分晓(还有个外国城市参与进来),这几日在新闻中忽闻山东的阳谷、临清,还有安徽黄山的徽州区三个地方又展开了激烈的“西门庆故里”争夺,真正不可思议。
6、名人故里之争,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热度持续不退。
去年底,位于河南的“曹操高陵”甫一出土,马上就有人高兴有人质疑,至今争论未能完全平息;接着,重庆和成都相继有人表示要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开挖各自的刘备墓,有人调侃说;重庆埋的是少年刘备的尸骨,成都埋的是老年刘备的遗骸。
最近,三国美女大乔小乔被多个地方竞相争夺的新闻沸沸扬扬;最让人惊异的是,连虚构的文学人物、贴有“奸商、恶霸、淫贼”标签的反面典型西门庆,据称也被几个地方当成了香饽饽。
新材料作文“名人故里之争”导写与演练【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报端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四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躬耕地……总之,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儿名气,都在争抢之列。
甚至连孙悟空这样的虚构人物的故里,福建、山东、山西、江苏等省都争得不亦乐乎。
你对上述现象有什么看法?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本次作文涉及的材料取自现实热点,目的是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索现实、评论现实,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愈演愈烈的争夺名人故里,此现象值得思考。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曾说:“每一项遗产的背后都隐藏着尘封的历史,正是这些历史构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这数千年的文明绵延不断、薪火相传。
所以,弘扬本土本乡的名人,重在弘扬其精神实质。
很显然,材料中争执的双方或多方并非真的重视文化遗产,而是利用“名人效应”争利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的面纱之下遮盖的是一个“利”字。
至于争虚构的人物孙悟空的故里,则是扭曲事实架空历史,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
总之,“争抢”背后的实质是:对于文化太过实用主义,缺少了敬畏之心;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过于浮浅,徒添了浮躁之风。
综上所述,本文的最佳立意是:“莫让文化成为牟利的工具”“还文化以尊严”等。
【高分策略】如果想写议论文,应注意取评论性标题,可以力求一语中的,如“收一收文化闹剧”“莫为利益遮望眼”“请还文化以尊严”“当名人故里染上铜臭”“谁动了利益的‘奶酪’”;可以巧妙化用,观点暗含其中,暗寓讽刺,耐人寻味,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故里”“文化,魂归何方”等。
写作时,首先要注意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议论方式,做到有观点有根据;其次要注意议论文“针对性强”的特点。
倘若考生抛开事件本身,大谈如何敬畏文化、应如何看淡名利等,则有偏题之嫌。
评论时,应注意议论的准确度、广度和深度,特别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议论,材料和议论不能“貌合神离”;选材时,应选取与题旨相关的材料;要做到文章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清晰。
如果写创新式文体,该材料则较适合写故事新编,在古人故事的基础上,用“借史还魂”法演绎古人留下的故事,加入新的现代元素,在新编的故事中契合主题。
总之,要体现出“故”与“新”两个特点来。
“故”即选取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新”则体现在根据文章需要,揭示新的主题上。
【误区警示】第一,评论角度不准确。
取题不当,不能就材料所给现象进行针对性的评述,而是脱离材料,东拉西扯,随意扩大为所有追名逐利现象,如谈到“凤姐”“小月月”“犀利哥”“选秀大赛”,甚至“楼歪歪”“桥脆脆”等与材料不搭边的素材。
第二,说理缺少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工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写作该文就应揭示这种争执的实质及危害:反映出国人精神的缺失,文化背后闪耀的利益光环已经遮盖了文化本身的光芒!第三,切入角度不当。
如果时评类材料揭示的是不良现象、反面典型,那么一定要注意写作角度。
这类文章应该有破有立,不能一味地正面立论。
第四,语言过于偏激。
时评类文章要注意语言分寸的把握。
批驳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语言不能过于尖酸刻薄。
【范文展评Ⅰ】青梅煮酒论故里河北唐山一中冯宏达经过天庭五年多的行政审批,三国时期的各路豪杰皆已注册在“仙班档案”中,当初的仇家对头也早已冰释前嫌成为仙友了。
这一日,轮到刘备摆好酒宴款待曹丞相了。
刘家后花园,小亭内,已设樽俎,盘置青梅,可曹操迟迟不见踪影。
午时已过,只见曹操风风火火地赶来,不等刘备开口,便灌下了一杯酒。
刘备见状,便知曹操定是为了坟冢被掘一事懊恼,忙劝道:“孟德兄莫非又为坟冢一事生气?兄连日因此事大发雷霆,今日青梅煮酒,咱们还是开怀畅饮,谈论一下当世的英雄吧!你看美国总统奥巴马……”曹操余怒未消,“玄德公有所不知,当初我为了保存肉身不被侵扰,特意设了九个疑冢,这下可好,掘了真墓后,这帮糊涂子孙竟大肆宣扬,搞投资,建陵园,设景点,还说什么崇敬我?说我给他们每年带去四个亿资金,简直将老夫当做摇钱树了!”刘备听罢,起身望向亭外,也叹道:“孟德兄,咱们是同病相怜呀!想我也为荆蜀一带做了些贡献,可没想到这户口竟成了后人们争抢之物。
奉节、彭山两地为此打得不可开交,甚至闹上法庭。
我三弟翼德、四弟子龙也难逃一劫,连孔明先生也被卷了进来……来,孟德兄,为咱们的不幸遭遇干上一杯。
”“报——主公,大事不好,陕西宝鸡和山西高平争夺炎帝故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争夺老子故里;安徽凤阳、滁州和江苏盱眙争夺朱元璋故里……”刘备的探马来报,气喘吁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此争抢,去日无多……唉,罢了,罢了!”曹操叹道。
“孟德兄,咱们都是过来人,当初打下江山哪个靠的不是实力?想老兄你是积粮屯兵、握发吐哺;我是三顾茅庐,求贤若渴;那孙仲谋也是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玄德公说得对,就连那被我讥笑为‘若猪狗’的刘景升的儿子也没有靠掘古墓、抢先贤户口来发展自己呀!”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二人越谈越气,“单单这故里归属就争得头破血流,搞得鸡犬不宁,以后再涉及其他利益,那还不得狼烟四起,杀得个人仰马翻?”“报——主公,大事不好,山东阳谷、临清和安徽的黄山在争西门庆的故里。
”刘备大惊道:“这西门庆本是后世的大流氓、大败类,声名狼藉路人皆知,今天竟也成了英雄?看来孟德兄那天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要改版了,‘今天下英雄,唯西门庆耳’!”曹操闻言,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曹操乃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青梅煮酒兮未论英雄,却道挖坟与掘墓。
金银利益兮乃身外物,怎能抵豪杰无数。
故里繁多兮子孙糊涂,为名利趋之若鹜,世事沧桑兮依旧如故,只怕他文化难覆。
点评:本文采取“故事新编”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所谓故事新编,要体现出“故”与“新”两个特点来。
“故”即取材于“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而“新”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为主题新。
根据文章需要,作者把“论英雄的”主题变更为“论故里”,巧妙自然,并以“青梅煮酒”的典故串起全篇,最后英雄竟是西门庆,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更引人深思。
二是细节新。
文章还巧借“探马来报”加入其他故里之争,充实了文章内容。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尤其切合曹操的身份,又巧妙地借对话和结尾的歌词揭示了现象背后的实质。
文中的雷雨天气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题的作用。
文化遗产,你累了吗?河北唐山一中郝思嘉你是祖国大地上朵朵绮丽的花,绽放遍野诉说古老的情。
你是文明古国中颗颗闪耀的星,闪耀千年演绎真挚的爱。
你是华夏沃土中束束不灭的光,照耀四方彰显博大中华。
亭台、舞榭、城池、故里,经历了时间的打磨,你们超越世俗成为文化明珠。
越来越多的人们给予关注,有怀念,有瞻仰,也有功利和欲望。
穿越历史云雾的你们——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目光中是否依然淡定从容,还是有了一份恐慌、一份疲惫?文化遗产,你累了吗?当李白的故里无端露出争名夺利的剑锋,当莫高石窟的墙壁粉饰上旅游的广告,当西湖的静波里泛起粼粼的“欲”光时,五花马千金裘已换不得美酒,春风已无法度那“欲”门的高关。
所以你累了,被功利压弯了腰;你累了,被铜臭附住了身;你累了,被现代文明刺痛了心。
古典文明独有的清新气质与厚重的审美价值在经济大潮的颓丧中岌岌可危。
你看人们的目光太单纯,而人们看你的目光太复杂。
文化遗产,你怕了吗?在经济大潮里你是否害怕丢失了自己?在愈演愈烈的利益竞争中坠于濯淖,我仿佛看见你颤抖的身躯和蒙眬的泪眼。
你是在告诉我们,请还我一份纯净,还我一份淡泊吗?一口井的古朴在于井口那附地而生的青苔和汲水而用的绳索,一座塔的气度在于经过历史沉淀而来的微微倾斜和沿楼而上的诗文题词。
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于它古老而富有生机的文化积淀,在于它历经千年仍旧熠熠生辉的中华精神。
它是净的,净到沾不起金钱的铜臭;它是静的,静到承受不起利益的喧闹。
学一次“明月清泉自在怀”,换一个“疏影横斜水清浅”,享一次“一蓑烟雨任平生”。
摘掉利益的眼镜,用心欣赏每一处的风景名胜,感怀一段古朴的文化,寄情山水,而非取财于山水,它是精神的遗产而不是财富的遗产。
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着中华文化的鲜血,请不要让这鲜血被玷污,请保持它永久的鲜红。
文化遗产,让我们细细地为你洗净身上的铅华,还你本来的面貌,于现代社会中仍看你身姿曼妙、素手抚琴,为我们弹奏一曲轻灵的绝唱。
点评:这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就的记叙文,文字优美、见解深刻。
采用第二人称的形式,真切呼告,笔法独到。
作者将文化遗产人格化,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揭示出物欲与功利之下的文化遗产所不能承受之重。
其中不乏经典之语,如“你看人们的目光太单纯,而人们看你的目光太复杂”等,耐人寻味。
语言上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并用,引用化用诗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文化的挚爱以及对文化本真的呼唤,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莫为名利遮望眼河北唐山一中任珂静古代的文人墨客,名将贤相,留给后人的本该是一笔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但现在,一种悄然兴起的社会现象却让我们发现,原来古代人还留给了我们一笔物质财富——名人故里。
借用名人故里来提升形象,发展经济,本来无可厚非。
但“名人故里之争”这个刺耳的词汇,却在近些年不断出现在大众耳边。
翻开各大报纸,不是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李白故里,安徽亳州与河南永城争曹操故里,就是福建、山东、山西、江苏等省争孙悟空的故里。
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真让人大跌眼镜。
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细细想来十分可疑。
名人出生在哪里,又有什么影响呢?诸葛亮故乡的人,一定就比其他地方的人足智多谋?我是李白的老乡,我就一定擅长写诗?答案显而易见。
可见,一些城市争夺名人故里,虽然有获取“钟灵毓秀”美称的考虑在其中,但更多的还是奔着“名人故里”背后的经济利益而去的。
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哥争的不是文化,是利益。
”作为名人故里,翻修名人故居,创造了GDP;建造祠堂、纪念馆,也创造了GDP;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可观的旅游收入了。
于是,各个城市为此大打文化招牌,在时下的“传统文化热”“古代名人热”的大背景下,一会儿重修“名人故里”,一会儿兴建“文化保护基地”,搞得不亦乐乎。
然而,在轰轰烈烈的文化产业化以及文化商业化的浪潮中,是不是会因为片面追逐利益而淹没了文化育人的真正内涵呢?如果说对历史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里的争夺,还可以冠以建设精神文明的美名,那么对一些根本没有教育意义的名人故里之争,就纯属盲目跟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