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 2》(附教学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667.50 KB
- 文档页数:24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植树问题教案“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马兰萍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读体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植树问题的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说生猜(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从我们熟悉的手中寻找数学问题,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举例吗?生举例3、与间隔有关的问题,在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师:春季到了,学校组织师生植树,植树都有什么好处?(二)、出示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三)、化繁为简,解决问题1、理解信息师:能看懂吗?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觉得哪些词特别重要?学生回答后,板书:两端要栽。
生:全长20米,每隔5米等等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间隔”;师:“间隔”这个词听过吗?举例:老师伸出手掌,你看到了什么?(5根手指),你还看到了什么?手指和手指之间有几个手指缝?也就是几个间隔?(4个)师:对了,这个就是间隔,当然生活中的间隔还有很多,比如你们同学分组时组和组之间的间隔等等。
师:两端要种什么意思?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
师:如果,把这条路的一旁看成一条线段的话,猜猜看,需要几棵树?看谁想得快!2、化繁为简师:现在请同学们画一根线段,然后数一数,模拟一下,到底要种多少棵呢?我想,你应该就会很快的找出答案了。
山东省小学数学第十三届年会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课前小游戏猜字谜师:我将请两位同学上来,我悄悄给他们看一个词,完了以后根据词的内容来表演,也可以说。
但是不可以说这个词,你们和他们互动你们猜,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来表演。
生:说这个词的特点,一生演示。
师:猜出来了吗?说说看。
生:真聪明,反应很快。
师版贴一刀两断。
一.情境引入师: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就从一刀两断开始,现在我们看这个词,数学上借用这个词我们替换一个字,一起读一下。
师版贴(段)现在请一位同学用画草图的方式把一到两段画出来。
师版贴(画)谁来画一下?生:一生画。
师:请看这个图很简单却让我们一目了然,请观察刚才我们剪了几次?生:一次(师版贴次数和段数)师:接着画两次几段?三次几段?(师记录)师:还需要老师在写下去吗?你们找到规律了吗?如果剪50次呢?师:你想剪成多少段呢?数据大一点?一生说自己想的数据师鼓励说的大一点。
师:要剪多少次?生答师:看来这个规律真的被你们给找到了,谁来说说看?(师版贴找)师:在剪绳子的时候次数和段数有怎样的规律呢?三四生说师:还有其他表示吗?生说师:看来同一个规律我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找到规律它可是大有好处的,刚才同学说的真好,他仔细观察了这个数据,他说往后都这样,找到这个规律以后,他就可以干什么了吗?生:推理。
师版贴(推)师:看来一个简单的草图他的确可以使我们以小见大。
师板书(以小见大)师: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以小见大,用画——找——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广角中的实际问题。
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索规律师:还是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吧,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根绳子总长12米,每段长3米,可以剪几段?能完成吗?写在练习纸的第一页?生练习,师巡视。
师板书:12÷3=4(段)师:请问除法算式中12指什么?简单一点两个字。
师版贴:总长3指什么?生答。
师版贴(段长)4指什么?生:答段数。
师版贴(段数)师:总长里有几段段长?可以指什么?师: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数量关系,那就是总长÷段长=段数师:还是让我们回到剪绳子的问题上,像刚才这种方法,我们要剪几次?(课件出示一根绳总长12米,每段长3米,可剪几段?要剪几次?)生:剪三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附说课稿教学课题植树问题课型新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17 页例 1 和相关练习教材分析例 1 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
小路全长100 米,每隔 5 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学情分析对于植树问题,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过类似的体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出规律,从而应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 /8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附说课稿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经历为国争光的情感体验,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一等奖视频参考教学方法通过游戏、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教师2 /8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附说课稿学生激趣导入新课1.手指操带领学生做四个八拍。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卡纸等学具准备:小棒、圆片等教学过程:课前热身活动: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
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2.引入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创设情景课件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说出: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2、生产问题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的具体要求吧!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先来研究20米的植树情况。
教学内容:118-119页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两端不栽时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一、课前自学自学内容:p118例2自学提示: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b.如何列式解决?c.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d.你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试练习: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
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预设:(1)画线段图。
(2)复杂问题简单化。
(3)直接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5、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通过你的验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两端不栽的规律:棵树=间隔数—16、想一想,两端栽和两端不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二)棵树=间隔数—160÷3=2020-1=19(棵)19×2=38(棵)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线段图,使学生发觉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进程与方式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明白得段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方式比规律更重要。
教学流程:活动一:谈话交流,感受画线段图的方式和作用(1)出示“一刀两断”,同窗们,这是什么?出示“一刀两段”,若是换成那个段,谁来讲明,这什么意思?(2)我那个人有时候方式老是比较奇怪,既然,一刀是两段,那2刀若是这么切的话(师做动作),那是几段呢?什么缘故是3段?这是你内心想的,谁能上来在这条线段上画出来给大伙儿瞧瞧?继续,3刀几段?会画吗?每人都动手在1号线段上快速地画一画。
切了几刀?有几段?再问,几刀是6段? 2号线段上画出来。
(3)观看这些线段,你能发觉规律吗?(4)最后,100刀几段?还需要画吗?什么缘故不画了?其实,有时候简单的问题,咱们能够动手画一画。
若是碰着数字大的,能够利用几个简单的先找到规律再去推断——这确实是今天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活动二:利用线段图发觉规律仍是研究这条线段,现在此刻它是一条小路。
课件出示:为了绿化校园,学校要建一条20米的绿化带(两头都栽)(1)两头都栽,什么意思?这和切东西一样吗?有一样也有不一样,那看来这问题值得研究研究。
(2)课件再出示:若是让你们来设计,你想种多少棵树呢?(学生任意猜后,教师发言)我也来设计,我想种1000棵,有问题举手呀!树也需要距离(板书)。
而且为了美观,每一个距离还要一样。
(3)再给一次机遇,每人内心先定好距离是多少米?生边说,师记录。
若是我选择距离是5米(画上横线),动动脑筋,你感觉能够种多少棵树?(师记录学生的答案)到底哪个对想明白吗?若是这确实是那条小路,谁有胆子上来画一画?(4)让咱们一路来数数看,他什么缘故画了4段?板书 20÷5=4(段)再数数,能种几棵数?观看线段,你能发觉规律吗?很多小朋友已经感觉到规律了,但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情形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12÷2=6(盆)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5、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植树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端不栽”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图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提问学生“两端都栽”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引出本课要探讨的两种情况,即“两端不栽”情况下的植树问题。
探究新知:
(1)观察教学图示,引导学生发现“两端不栽”情况
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2)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规律。
教师可提供具体的数据和情境,让学生计算并验证。
实践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在一条长20米的道路上,每隔5米种一棵树,需要种多少棵树?”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两端不栽”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植树问题,如路灯安装、花坛摆放等。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数学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植树问题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觉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觉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觉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育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觉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酷爱数学的情感。
教具预备: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进程:一、教学“距离”1.教学“距离”的含义。
师:同窗们,在咱们的身旁处处有数学。
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认真观看,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能够说成4个“距离”,5个手指之间有4个距离,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距离?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路找)通过适才咱们找手指数和距离数,你发觉了什么?谁来讲说。
(手指数比距离数多1或距离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伶俐!发觉了手指数与距离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种问题其实确实是——植树问题(揭露课题)。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讨找出规律1.课件出示:为迎接2020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计划局预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头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咱们一路来读读题。
谁明白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取得20棵。
师:你们的猜想正确吗?下面咱们就一路想方法来验证一下。
可是100米那个数字有点大,不行验证,如何办呢?在碰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咱们能够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头都栽),要栽几棵呢?师:下面就请小组同窗一路想方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讲明理由。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2)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3、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习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预设过程一、复习两端都栽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种”与“间隔数+1”。
二、研究两端都不栽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1、提出研究课题:要是两端都不种呢?2、呈现问题,请学生思考后试解。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不种”与“间隔数—1”。
4、比较:“两端都种”与“两端都不种”有什么不同?三、练习1、画示意图,完成P118例2,注意“两端都不种”与“两旁都种”。
2、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1,注意“两端都种”与“两旁都种”。
3、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2,发现“锯的次数=段数—1”。
4、完成补充题,知道“四层楼三个间隔”。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