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82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易错点一:将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混淆提醒反应是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反映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其中人的心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人的行动。
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人、动物、植物都具有反应特性,并且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因此①④入选;植物的反应特性,不同于人的反应,这种反应不能等同于意识,因此②不选;③中“同样”表述错误。
易错点二:认为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2.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答案D解析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并不一定产生意识,因而D入选;A、B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3.[2016·湖北七市调研]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重点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构建体系]答案:□1物质世界□2人脑□3客观存在□4目的性□5自觉选择性□6主动创造性□7认识世界□8改造世界□9主观能动性□10尊重客观规律□11科学态度12唯意志主义□[提纲挈领]明确1个概念意识的概念理解2个表现意识能动作用的2个表现理解2对关系(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把握2个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牢记3个特点意识活动的3个特点[易错辨析]1.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源于主观想象。
[矫正]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源于社会实践,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矫正]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科幻文学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矫正] 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幻文学也源于客观存在。
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矫正]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5.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矫正] 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不一定是不真实的。
6.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矫正]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而不是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7.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矫正]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通过实践,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8.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矫正] 时空观念属于意识X畴,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9.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矫正]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10.科幻电影表达的观念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务必尊重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
【运用】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问题一般用本原理,同时用规律客观性、联系、价值观导向作用等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运用】常把这一原理拆分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分原理来考查。
一般题干中出现“根据(依据)…实际而作出(或改变)…主观决策(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目标)”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并用);若题干中出现“…意识、思想、理论、主义为指导并促进了客观事物发展或阻碍了客观事物发展”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并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重视意识的作用,认同国家有关政策。
2.科学精神: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阐释相关的现象。
3.公共参与: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知识体系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是什么)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决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3.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